安志良,1950年生於山東省博興縣,系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渤海美術書法研究會副會長,濱州市美協、書協主席團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志良
- 出生地:山東省博興縣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
簡介,藝術人生,
簡介
自幼喜愛書畫,師從乍啟典、張雷白先生,又經韓美林、侯一民、張彥青等大家悉心指導,在繪畫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近年來,專攻山水畫技法的研究,其山水畫注重師古創新,達到了以畫抒情的境界。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展覽並獲獎。
藝術人生
安志良生於齊魯之古蒲菇,今之博興湖濱鎮。其所生所長之處,乃是一隅北國江南之地,其居所座落於錦秋湖濱,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地氣氤氳,民風淳樸,鄉賢雅士頗多,尚學之風、人文傳統蘊集深厚
,這些都使他自幼深受薰染。從他執著追求的國畫藝術中,深感這種精神影響與氣脈傳承。志良自幼酷愛畫畫,農家老屋的黑牆上,便是他童年以粉筆塗鴉的地方。入國小便開始以毛筆和當時市面上僅有的新聞紙臨
摹中國畫,與諸多中國畫家一樣少年時期得益於《芥子園》畫譜的啟蒙。未及弱冠便已名播鄉里,新婚、壽誕、喬遷之際如無志良作品懸諸於廳堂是為缺憾,鄉賢雅士不得志良畫作不足為賢雅。及至青年時期先後做過農民、教師、工藝美術廠的藝術指導,工廠負責人。然而,百變一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未改變過他對國畫藝術的痴迷追求。中年之後進入博興文化館負責藝術創作,此後繪畫才成為他的職業,真正成為一個職業畫家 。
他對中國古代繪畫和中國近現代繪畫之代表人物都有深入研究,尤其鐘愛上世紀的兩位巨匠齊白石和黃賓虹,在花鳥畫方面特別推崇齊白石的簡約、純真、質樸,以致在夢中數度與齊翁相見,故以“夢石”為號;在山水畫方面格外推崇黃賓虹,痴迷於賓老的點、線、積、繁。在縣工藝美術總公司工作十餘年間與資深畫家張雷白先生朝夕相處,心追手摩,深得真傳。與韓美林、乍啟典、廖靜文、侯一民等藝術家均有深交並受其指教。
50年孜孜以求徜徉在寂寞的藝術道路上,使他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砥礪出一種“淡定”的胸懷。凡與安志良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從不作狂言詐語、故弄玄虛,更不會自我吹噓,總是謙恭隨和,體察別人。他與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堪為至交,當年在工藝美術總公司供職時他與韓美林先生同吃共住,談藝論畫。韓先生欣賞志良的人品和藝品,諸如先生私人生活方面的事悉數交由志良處理;先生藝術創作的後勤保障,後期製作亦悉數交由志良辦理;尤其先生在創作過程中常常與志良討論切磋,啟迪思維,從而使志良能夠零距離體味大師的心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除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藝術家與安志良有著純潔而密切的友誼外,不少地方官員和企業家也與其保持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官員和企業家之所以與其交好,主要是他們看中志良的人品,政務之餘,商戰小憩,與志良品茶談藝,鑒畫論書,如入淨土,休憩兼陶冶,身心享受。安志良之所以上交不諂,下交不驕,根本在於絕不以功利交,不少官員和企業家都願意為他辦畫展或出版畫冊,但志良始終不允。有麝自來香,何須當風揚。他不願意讓這種友誼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他要保持其純淨。
就藝事而言,安志良老老實實的走了一條與古為新的傳統路子,圈內的人都知道這條路上已經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因此要在這條路上有所建樹,其難度不言而喻。尤其像中國畫中的山水、花鳥這兩個與時代生活並不十分貼切的傳統樣式,如何與現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相吻合,實在是一件難乎其難的事。所謂藝術,究其根本是才華、技藝、閱歷和境界的綜合,在這些要素中,又以境界為最上。才華閱歷都有定數,技藝經驗亦有所限,唯有境界是無窮盡和無止境的。王國維所論的古今之成大事者都要必經的三種境界,大抵也是比擬的說法。在這三種境界中,最為要緊的,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時下志良當處在此種境界階段。
安志良的國畫是傳承有序的,其畫品曰渾厚、曰靜穆、曰典雅。花鳥畫,主要受近現代齊白石、黃賓虹、張雷白、乍啟典的影響,同時汲取清初院體董其昌,清中期在野的揚州八怪中的李方膺、李蟬、汪士慎等人的營養。這些“基因”與生活、功夫、人品的融合,形成了他質樸、渾厚、典雅的藝術風格。
安志良善作大幅,面對素萱,全神貫注,如入無人之境。但見縱橫揮灑,水墨淋漓,遠近高下、張合有度,濃淡乾濕、枯潤相生,一氣哈成,蔚為壯觀,氣象奪人,令人傾倒。善使大者其小乃甚,常於酒酣之際,水墨潑處,老筆紛披,鬼使神差,天趣頓成,俄頃之間,小幅即成,於小中見其大矣。論筆,一般畫家秋蛇掛枝之流弊,在這裡已蕩然無存。呈現畫面的是勁健倔曲似弓如篆的墨線,欲曲還伸,欲抱還展。論墨,點染潑灑,枯潤相間,氤氳天成,幾近化境。在志良看來,山水是他的看家主業,花鳥次之。實則不然,他的山水、花鳥並駕齊驅。他的畫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而是充盈著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