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果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

安徽省水果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

《安徽省水果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水果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
  • 類型:規劃
  • 省份:安徽
  • 內容:水果產業化
相關通知,相關規劃,

相關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產業化十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2003—2007年)的通知
皖政辦〔2004〕1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省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編制的水果、畜牧、優質糧、優質油、漁業、茶葉、蔬菜、棉花、中藥材、繭絲綢等農業產業化10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2003—200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皖政〔2003〕52號)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完善協調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科學指導農業產業化規範有序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持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四年二月十六日

相關規劃

安徽省水果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
為推動我省水果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皖政〔2003〕52號),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2001年,我省水果栽培面積、產量分別為148.89萬畝、153.01萬噸,其中,梨和蘋果的栽培面積、產量分別為52.08萬畝、67.24萬噸和31.02萬畝、25.96萬噸;全省出口水果3.5萬噸、加工果品近7萬噸。目前,我省已獲得水果無公害認證12個,認證面積約1萬公頃。宿州市的“碭園”、“翡翠”、“梨樹王”牌碭山酥梨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碭山縣還被列為全國水果無公害生產示範縣。我省現已形成一批水果生產、銷售及加工龍頭企業,水果年加工量近7萬噸,占總產量的4.6%左右,主要加工品為果汁、果酒和罐頭。水果產業銷售渠道較為穩定,如碭山縣現有農民經紀人3799人,水果中介組織615個,水果協會136個,縣內建成大型果菜批發市場2個,中小型交易市場100餘個,收購網點300多個。
我省水果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樹種、品種結構不夠合理。蘋果與梨的面積占果園總面積的55.81%,且主栽品種過於單一,基本上都是鮮食品種,不能滿足加工業的需要。二是果品總體品質較差。三是采後環節薄弱。我省經過采後處理的水果僅占總產量的30%左右,貯藏能力約占總產量的14.7%左右,主要靠簡易的半地下式自然通風窖貯藏,保鮮效果差,貯藏期短,損耗大,水果冷鏈流通幾乎為零。四是水果產業組織化程度低。五是科研水平低。特別是在品種改良、生產標準化、果品采後處理和深加工等技術研發方面,遠不能滿足水果產業化的需要。
二、市場前景與競爭力分析
(一)市場前景分析
1鮮果市場。根據《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戰略》測算,2000年我國水果需求量為6518.6萬噸,按3%的年增長率計算,到2007年水果的需求總量將增加到8017萬噸,鮮果消費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加工產品。歐、美、日市場的飲用純果汁等都離不開蘋果濃縮汁。我國水果加工製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國際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
3主導產品和市場定位。2007年,我省預計水果出口量為10萬噸,出口國主要是東南亞和俄羅斯,出口鮮果主要為碭山酥梨、中早熟蘋果,油桃、石榴也具有出口潛力;我省加工品預計生產能力為濃縮汁5萬噸、葡萄酒2萬噸、罐頭4萬噸,在國內水果加工品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
(二)競爭力分析
我省水果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資源與規模優勢。我省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熱、水資源充足,對發展早中熟蘋果、梨等水果十分有利。碭山酥梨是我國最重要的水果資源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懷遠石榴等也是我省地方名特產品。黃河故道地區是碭山酥梨的最適宜產區之一,還是釀造葡萄和黃桃栽培的適宜區,可以為加工葡萄酒(汁)和桃罐頭提供豐富的原料。我省主要水果如梨,栽培歷史悠久,面積大,產量高,位居全國前列。二是價格優勢。我省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水果的生產成本明顯低於已開發國家,生產水果加工品具有明顯的出口價格優勢。三是區位優勢。我省是蘋果栽培的南緣地區,為晚熟品種的次適宜區,早中熟蘋果的適宜栽培區。我省南部適宜早中熟梨栽培,果實具有品質好、成熟期早的優勢。我省地處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過渡地區,發展早中熟水果,既可搶占東南沿海市場,也可開發東北、華北及國際市場。
三、發展思路和目
(一)發展思路
以生態適應性和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提高水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促進出口為核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調整水果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強水果優勢區域建設,通過強化生產基地、質量標準體系、市場信息體系、采後處理與加工體系的建設,實施名牌和龍頭帶動戰略,推進水果產業化進程,加快外向型水果產業的發展。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實施本規劃,逐步形成水果生產區域化、良種化、標準化和產加銷一體化的新格局,力爭到2007年,使我省水果產業化水平接近或達到全國中上水平。
2.具體目標。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實現以下目標:果樹總面積達180萬畝,水果生產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產量達252萬噸,優質果率提高到70%以上,水果產值40億元;貯藏能力提高到30%以上,其中普通冷藏和氣調貯藏占貯藏總量的20%以上;對出口和超市銷售的果品初步形成冷鏈系統;商品化處理能力提高到50%;果品出口量增加到10萬噸;果品加工能力達60萬噸,帶動農戶27萬戶,農民人均來自水果產業的年收入由925元增加到1270元。
四、主要內容
(一)培育大市場
1改擴建水果交易市場。完善碭山李莊、蕭縣黃口2個大型批發市場的功能,使其年水果交易量達20萬噸以上;發展壯大碭山、蕭縣、墉橋、靈璧等15箇中型批發市場,使每個市場年交易量達8—10萬噸。
2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現有出口渠道,穩定已有國際市場。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高果品質量和采後處理水平,利用我省各種外經外貿活動,擴大對外交往,不斷拓展國際市場。
(二)扶持大企業
1.扶持建立產地果品加工龍頭企業
(1)主攻方向:在水果主產區扶持建立大型果品綜合加工廠,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的聯合組織和產業化經營,開拓市場,深化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果品產業整體效益。
(2)目標:到2007年,在碭山縣建立濃縮果汁加工廠1個,年生產能力5萬噸,加工梨、蘋果40萬噸。果汁飲料年生產能力達6萬噸以上。在蕭縣籌建和擴建葡萄汁廠和葡萄酒廠,年加工能力3萬噸,加工葡萄3.6萬噸;建設桃罐頭加工廠,年生產能力4萬噸,加工黃桃6萬噸。
2.建立水果商品化處理體系
(1)主攻方向:依託果業協會、中介組織或專業批發市場,組建果品銷售聯合實體,建立大型果品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專用果品冷庫和氣調庫,實現產後果品預冷、機械化清洗、分級、乾燥、打蠟、包裝、貯運、銷售一條龍,提高優質商品果率。
(2)目標:到2007年,在碭山縣建水果分揀線5—6條,建立果品氣調庫、冷庫10—15座,貯藏能力6萬噸;在蕭縣建水果分揀線2—3條,建水果氣調庫、冷庫6—8座,貯藏能力3萬噸;在濉溪建冷庫2座,貯藏能力1萬噸;在宣州建冷庫2座,貯藏能力1萬噸。
(三)建設大基地
按照向優勢區集中、提高規模效益的原則,基地建設重點發展梨、蘋果、葡萄、桃4大樹種,兼顧發展獼猴桃、石榴等樹種;鮮食與加工品種兼顧;發展的重點區域在黃河故道及其泛區,兼顧其它地區水果發展。
1.優質無公害碭山梨基地。分布在碭山縣和蕭縣北部地區。
(1)主攻方向:繼續最佳化梨品種結構,適當增加早、中熟和適於加工的梨品種的比例;加強產前、產中和產後環節的銜接;建設無公害梨生產與出口基地;進一步擴大貯藏和加工能力。
(2)發展目標:到2007年,梨單產維持在3000公斤/畝左右,優質果率達到70%;推廣梨無公害生產技術,無公害率達95%以上;高檔梨果出口量達到9.0萬噸以上,主要出口東南亞市場,並積極開拓歐洲市場;提高氣調貯藏、恆溫冷庫貯藏能力,完善冷鏈系統,貯藏能力達到30%;建立原料基地10萬畝。
(3)扶持重點:優先扶持10個鎮6個場,包括碭山縣的唐寨、良梨、李莊、文莊、程莊、葛集、周寨7個鄉鎮和碭山園藝場、市力集園藝場、碭山果科所、碭山果園場;蕭縣的黃口、新莊、楊樓3個鄉鎮和東閣園藝場、黃河故道園藝場。
2.優質早中熟蘋果基地。集中分布在黃河故道及泛區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全國蘋果主產區的南緣。
(1)主攻方向:
最佳化品種結構,突出發展早熟和中早熟品種,適當發展加工品種。實施優質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果農技術培訓,強化果品采後的商品處理,培植和壯大龍頭企業,實現質量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有機結合。
(2)發展目標:到2007年,通過高接換種和新建果園,突出發展蘋果早中熟和加工品種15萬畝;限產提質,盛果期產量控制在2000—2500公斤/畝,優質果率75%以上,無公害率100%;強化采後商品處理,機械分級,清洗打蠟,包裝生產線處理果品占產量的30%以上;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一定的出口總量。
(3)扶持重點:優先扶持7個鄉鎮2個場,包括碭山程莊、文莊鎮,蕭縣馬井、酒店、黃口鎮和北城集園藝場,墉橋欄桿鎮,靈璧朝陽鎮及縣園藝場。
3.優質葡萄和黃桃基地。分布在合肥市、巢湖市和宿州市。
(1)主攻方向:最佳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注意早、中、晚熟品種配套及耐運品種的選擇,發展一批優質葡萄和黃桃加工品種。推廣實用先進技術,提高果品質量和深加工水平。
(2)發展目標:到2007年,發展加工專用型品種原料基地8萬畝,加工葡萄品種單產穩定在1000—1500公斤/畝左右,黃桃品種產量穩定在1500—2000公斤/畝;鮮食麵積擴大到15萬畝,葡萄單產控制在1500—2000公斤/畝左右,桃單產控制在2000公斤/畝左右;搞好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無公害化率達到95%;提高采後商品化處理和加工能力,積極開拓市場。
(3)扶持重點:優先扶持11個鄉鎮,包括碭山葛集鎮、西南門鎮,蕭縣聖泉鄉、杜樓鎮、白土鎮、莊裡鎮,墉橋符離鎮,靈璧夏樓鎮,肥西煙墩鄉,居巢黃麓鎮、西峰鄉。
4.優質早中熟梨、石榴等基地。根據當地氣候,適當發展中熟梨、石榴、李、杏、草莓、櫻桃等樹種。重點扶持宣州區發展早熟梨生產,到2007年發展到6萬畝;扶持包括淮北市郊段園、相山黃里、烈山吳山口、濉溪新蔡,懷遠馬城鄉、城關鎮發展石榴生產,到2007年發展到5萬畝;扶持黃山區、岳西縣、霍山縣發展獼猴桃生產;扶持歙縣新安江沿岸、太湖花涼亭庫區發展枇杷生產。
(四)發展大服務
1.良種引進與繁育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省級果樹良種引進繁育中心,擴建宿州市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場,建立母本園和縣級良種繁育苗圃。搞好品種引進過程中的區試和新品種適應性研究工作,加強對苗木繁育過程的管理,建立母本樹註冊制度和檢疫性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加強品種的評估、篩選、鑑定、審定和開發推廣工作。
(2)發展目標:經省主管和業務部門組織評價、鑑定,從國內外引進葡萄(加工、鮮食)、蘋果(鮮食、加工)、梨(鮮食、加工、早中熟)、石榴(鮮食)等60個以上優新品種,為產業發展提供品種儲備。建立母本園和一級采穗圃,母本園建設規模為30畝,一級采穗圃60畝。擴建溫室、網室、大棚、實驗室,購置儀器設備。在碭山、墉橋各建立一個繁育苗圃,每年生產脫毒苗300萬株,普通苗100萬株。
2.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市、縣(區)、鄉技術推廣、成人教育和科技培訓體系,按系列化、產業化的要求,調整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方式和內容,全面提高基層幹部和農民的科技素質。
3.質量標準體系。依據各樹種及主栽品種生物學特性、國家質量安全標準,制定生產操作技術規程,指導果農實施優質無公害果品生產。宿州市成立果品質量與安全監測中心,縣設立監測站,主產鄉鎮設立監測室,對生產資料選用、生產、包裝運輸進行全程監控,確保果品達到優質無公害標準。
4.信息服務體系。規劃實施區域內市及縣、區分別建立水果銷售信息中心,鄉鎮、村建立水果信息服務站,大中型批發市場建立水果銷售信息網,併入全國銷售信息網路,80%以上的水果協會和行銷大戶建立自己的網站,儘快實現網上銷售。
5.銷售中介服務體系。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要通過為果農提供技術承包、信息諮詢等社會化服務,逐步發展成功能齊全的綜合型服務實體。從農民急需的生產服務項目入手,逐步擴展鄉村集體服務組織的服務內容。大力扶持、放手發展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和民辦服務組織,支持各類水果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培養水果銷售經紀人1萬名以上,發展水果專業協會和銷售、科技、貯運中介組織1000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水果產業化工作的領導
1.加強政府對水果產業化規劃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明確職責,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農戶和中介組織提供全方位服務,推動水果產業化的發展。
2.成立領導機構,建立組織保障體系。各項目實施市、縣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參與的水果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要依據本規劃,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落實規劃項目實施的各項措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大力引導、鼓勵工商資本、民間資本以及外資進入水果產業。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同時,政府要加大對水果產業化扶持的力度,努力增加水果產業化資金投入。
1.明確各級政府對水果產業化投入的職責範圍。水果產業化項目投資,以項目實施市、縣自籌為主,省里適當給予補貼。各級財政每年安排支農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水果產業化項目。已有的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儘量統籌安排,重點扶持優勢龍頭企業、優勢水果生產基地建設。
2.加大農業信貸、稅收支持力度。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申請上市或發行債券的龍頭企業,要為其創造條件,積極爭取上市或發行債券。對實施水果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要落實國家已出台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橫向聯合
1.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行為。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和完善水果批發市場和各類專業市場,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場、市場引導‘龍頭’、‘龍頭’引導基地、基地聯繫農戶”的市場機制。
2.推動橫向聯合,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採取兼併收購、資產重組、股份合作、租賃經營、委託管理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有廠房、設備和其它資產,引導企業用增量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大力培育水果產業龍頭企業集團。積極引導城市工商企業、個私企業進入水果產業。
3.通過招商引資、技術合作等形式,吸引省內外大型龍頭企業投資建基地、辦企業。鼓勵國內外企業以各種形式投資水果產業,興辦水果精、深加工企業。與國內涉農企業或科研機構聯合組建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合資企業,引進優良品種,研究培育新品種,提高水果產品附加值和標準化水平。
(四)強化技術研究、創新與推廣
支持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圍繞我省水果產業化規劃,開展水果貯藏技術和商品化處理技術研究,提高果品貯藏水平、效果和優質品率。重點龍頭企業要加強研發中心建設,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水果深加工成套設備或關鍵設備、技術。加強優良新品種的引進、示範及相配套的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做好技術貯備,做到良種良法配套推廣。加強水果生產技術培訓工作,提高項目區果農生產技術水平。省級財政主要支持水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示範與推廣及技術培訓工作。
(五)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1.制定水果生產、加工、流通的相關標準。積極宣傳並組織龍頭企業和相關部門聯合制定或完善果品質量標準及生產技術規範,努力做到水果生產標準化;制定果品加工品質量標準,組織企業按標準生產。
2.健全質量監測體系。加快水果市場的質量檢測裝備建設,完善水果質量監測體系,通過監測水果產業投入品及加工品質量,實現水果生產、加工、流通的質量監控管理。
3.創立知名品牌。堅持走“特色+規模+品牌”的路子。通過5年的努力,爭取形成1—2個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影響、5個在國內市場有較大影響的名優果品或加工品品牌,建成有區域特色的水果產業帶和關聯產業群,真正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