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13〕13號印發《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該《發展綱要》分發展現狀和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發展重點,重點任務,政策措施5部分。
發展重點是:加快建設三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發展壯大六大化工產業;著力打造五個特色化工園區(集聚區)。重點任務是: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切實保障安全生產;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13〕13號
- 成文時期:2013年2月20日
通知,發展綱要,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
皖政〔2013〕1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3年2月20日
發展綱要
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
為加快推進我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走資源集約化、生產基地化、技術高新化、發展模式園區化和綠色化道路,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化工產業基地,特編制本綱要。
一、發展現狀和形勢
我省化工產業經過“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擁有10多個子行業的產業體系,數十個產品產量在全國領先。2011年,全省化工產業增加值5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實現利稅總額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實現利潤總額78.6億元,比上年增長27%;出口交貨值102.9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當前,在世界範圍內化工產業日趨大型化、一體化、功能化,中東、印度等新興地區化工產業快速崛起。面對新的形勢,我國化工產業急需加快結構調整、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同時,化工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化工產品的國內需求仍處於快速增長期,國民經濟各相關部門的調整振興為化工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為主線,以產業基地、關鍵工程和重大項目為抓手,堅持原料多元化、上下游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模式,引進產業資本和先進技術,重點建設安慶、淮南、定遠三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和若干專業特色園區,積極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六大領域,推動我省化工產業實現集約、提升、錯位、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化工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一是統籌布局原則。堅持科學論證、統籌布局、嚴格準入。在增量方面,大型石油化工重點在沿江布點,大型煤化工在沿淮和沿江煤炭、水資源豐富地區布點,大型鹽化工在靠近資源地布點。在存量方面,嚴格控制非布局地產能擴張,重點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二是集約化和規模化原則。遵循大型化、一體化、集約化、循環發展模式,充分延伸化工產品產業鏈,構建有利於上下游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通過企業最佳化組合,加快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做特做專,形成大中小企業並存、優勢互補、各有所長的發展新格局。
三是創新發展原則。把自主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和結構調整的主要支撐,重點研究制定支持化工前沿技術自主化、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技術本土化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技術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結構、質量和效益,優先發展國內供不應求的緊缺產品和高端產品,努力提高產品自給率。
四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原則。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為目標,努力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發展綠色化工和循環經濟。依據各地環境、資源承載力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加強產業引導,合理控制規模,促進化工產業由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是著眼打造全國重要的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綜合實力。
——到2015年,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3%左右;產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安慶、淮南、定遠三大化工基地實現總產值1900億元,占全省總量的50%左右;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科技投入達銷售收入的2%以上。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全行業精細化工率達到45%左右;優勢骨幹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安慶石化公司銷售收入力爭突破500億元;形成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7個以上;全面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0年,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產業集中度得到明顯提升,安慶、淮南、定遠三大化工基地實現總產值5000億元以上,占全省總量的62%左右;優勢骨幹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安慶石化公司銷售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形成銷售收入超200億元企業7個以上;化工產業發展方式更加科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行業精細化工率達到55%以上。
三、發展重點
大力實施“365”工程:即加快建設3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積極發展壯大6大化工產業,著力打造5個特色化工園區。
(一)加快建設三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
依託兩淮煤炭及淮河、長江兩大水系資源條件,統籌規劃,錯位發展,建設安慶石油化工基地、淮南煤化工基地、定遠鹽化工基地,力爭建成國內先進的新型化工產業基地。
安慶石油化工基地。按照“大型、先進、系列、集約”的要求,秉承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生態園區的理念,以油化煤化一體化為基礎,以化工新材料為主攻方向,強力推進安慶石油化工基地建設。
“十二五”期間,建成年產800萬噸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實施年產1000萬噸擴能升級工程,發展石化深加工、精細化工,形成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到2015年,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集中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十三五”期間,新建年產1000萬噸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及其後續加工項目,實施年產煤制百萬噸烯烴項目,以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工程塑膠、合成纖維為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形成油化煤化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集中區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
淮南現代煤化工基地。引進國內外大企業集團,採用潔淨煤氣化工藝路線,重點實施新型煤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大型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以及煤制乙二醇裝置;發展合成氣,充分利用公用工程優勢,加大研發力度,延伸產業鏈,發展煤基精細化學品,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基地。
“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煤制170萬噸/年甲醇、甲醇深加工和煤制6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建設煤制天然氣一期22億立方米/年等項目,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400億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發展煤制清潔燃料系列產品、煤—甲醇—烯烴(芳烴)及其衍生物系列產品、煤制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系列產品、煤—合成氨—氮基系產品、煤—合成氨—鹽系產品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1200億元以上。
定遠鹽化工基地。按照“節能減排、集約利用、一體化建設、多元化投資、循環式發展”的模式,以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為重點,依託華東地區最大的定遠縣東興鹽礦,利用無為縣楊家嶺礦區的石灰石資源,藉助兩淮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著力打造千億元鹽化工基地。
“十二五”期間,重點完成年產100萬噸PVC及配套裝置、140萬噸電石、76萬噸燒鹼和250萬噸電石渣制水泥裝置及配套工程建設。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500億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實施年產200萬噸真空製鹽項目,發展耗氯有機及精細化工產品,形成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環境友好型氯鹼產業基地。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
(二)發展壯大六大化工產業。
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煤炭、原鹽、水等自然資源,依託現有重點企業和產業基礎,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產業升級,積極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六大化工產業。
石油化工產業。堅持增量提升和存量最佳化的原則,以安慶市為重點建設沿江新型石油和化工產業基地,加快實施安慶煉化一體化工程項目,積極謀劃新增千萬噸煉油工程,著力開發下游產品,增加丁辛醇、乙苯、苯乙烯、聚丙烯等石化產品品種,擴大丙烯腈/腈綸裝置規模,促使企業向煉油—化工一體化轉變。到2020年,安慶石化煉油能力達到2000萬噸。著力突破大型乙烯或芳烴項目布局空白,提升我省石化原料保障水平。加快建設安慶華誼LPG項目,合理構建下游產品鏈,提高原料轉化效率,積極發展高端產品,為化工產業和化工新材料工業提供原料支撐。
煤化工產業。按照“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現代化和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建設煤化工基地。立足煤炭資源本地化,突破煤炭氣化技術瓶頸,重點建設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立足長江岸線優勢,利用省外煤炭資源,在安慶建設大型煤炭儲備基地,發展大型煤制烯烴及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項目。依託中安聯合煤業、淮化、國投新集、皖能、神華、安徽華誼等重點企業,積極推進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依託淮化、昊源化工、晉煤中能化工、三星化工等重點氮肥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適度擴大尿素產能,延伸發展聯醇、硝酸、雙氧水及下游產品,實現氮肥企業產品多元化,提升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轉變。
鹽化工產業。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重點在滁州等地集中建設大型鹽化工基地。以鹽、鹼的深度加工為主要方式,以高端產品為最終產出,實現鹽鹼聯產、鹽化與煤電結合、鹽化與石化結合等產業發展新模式。以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在新建燒鹼行業重點推廣金屬陽極法燒鹼的擴張陽極、改性隔膜、膜極距等節能改造技術,大力推廣環保節能幹法乙炔技術、氧陰極低槽電壓離子膜法電解制燒鹼技術、無汞觸媒技術、直接氧化法制環氧丙烷和聚氯乙烯系列化技術等。積極推進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煤化鹽化一體化工程建設,支持中鹽總公司整合合肥地區化工資源,完成中鹽紅四方、氯鹼、海豐等化工企業的整體搬遷升級,支持中鹽紅四方向精細化工材料方向發展,支持蕪湖融匯化工公司燒鹼及系列產品改擴建項目,加快推進銅陵廣信化工公司搬遷和建設。
生物化工產業。加快節能減排改造和廢棄物的回收治理及綜合利用,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在鞏固和擴大檸檬酸、腐植酸、乳酸、賴氨酸等傳統產品基礎上,加快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出口產品的檔次。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大力發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全降解農用薄膜、非糧法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製劑、高性能水處理絮凝劑、殺菌劑、生物填料等生物技術產品。依託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及豐原集團國家發酵工程研究技術中心,以先進的生物發酵和分離提取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和延伸生物化工產業鏈,開發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化工產品;擴大套用生物發酵技術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深度和規模,提高生物乙烯等生產能力。推進秸稈纖維素、玉米芯綜合利用和產業化研究,加快纖維素生物質直接液化研究,探索生物能源工程發展新途徑。積極利用松節油、冬青油、乳酸、蓖麻油、棕櫚油等可再生生物質資源進行化學轉化。
精細化工產業。以綠色化、功能化、高性能化、專用化和高附加值化為目標,以發展催化技術、過程強化技術、精細加工技術等為突破口,發展農藥、染料、塗料、橡膠助劑、塑膠助劑、醫藥化工中間體、電子化學品等精細化工產品,積極開拓新領域精細化工。依託優勢企業,拓展產品鏈,發展高附加值、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的精細化工產品。農藥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積極開發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系列產品,創造條件發展新型菊酯類農藥、新型雜環農藥等環保農藥品種。染顏料行業重點發展新型纖維染色染料、太陽能專用光敏染料、信息熱壓敏染料等。塗料行業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用耐輻射、汽車用工業裝飾、石油化工設備耐腐蝕、船舶工業防污防腐、新能源和高檔建築用塗料,提高水性、高固份、光固化和粉末塗料的比例;大力開發塗料專用樹脂,繼續擴大粉末塗料的生產規模,增加品種,提高檔次。充分利用綠色合成技術,發展新型高端化工中間體、高性能橡膠助劑和環保型塑膠添加劑。開拓發展電子化學品、高性能水處理化學品、安全型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等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努力提高我省精細化工整體實力和精細化工率。
化工新材料產業。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研究開發為新能源、生物技術、節能環保、電子信息、再生資源利用等新興產業和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碳綠色生活配套服務的各類化工新材料。依託我省重點化工企業以及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蚌埠玻璃設計院、中國科技大學等新材料研發實力,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工程塑膠、氟矽材料、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其他特種材料等六大系列化工新材料。積極開展高強、高模等系列碳纖維開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擴大發泡聚丙烯材料產業化進程。著力提高樹脂性能,大力發展高穩定性、易塑性複合材料品種。發展光降解高分子材料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開發汽車和家電零部件用複合材料及配件、新型濾膜、高檔環保型塑膠薄膜塗層材料、新型包裝材料等產品。
(三)著力打造五個特色化工園區(集聚區)。
堅持高起點規劃建設,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點建設淮北臨渙工業園、蚌埠精細化工集聚區、銅陵化工集聚區、阜陽化工集聚區、池州香隅化工園區。
淮北臨渙工業園。重點建設煤焦化電和煤化工深加工項目,完善甲醇、煤焦油、苯的加工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力爭建設成國家級煤焦化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600億元。
蚌埠精細化工集聚區。充分體現高、特、優、新4個特點,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為主導,重點發展胺基酸、生物食品添加劑、生物醫藥、生物化學品及生物塑膠等產品。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600億元。
銅陵化工集聚區。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為主要方向,重點培育打造塗料、精細磷化工、碳酸二甲酯和工程塑膠四大核心產業群。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到2020年,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阜陽化工集聚區。以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延伸國投新集口孜東(西)礦煤炭資源產業鏈,打造具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製造基地,重點發展專用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品。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200億元;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500億元。
池州香隅化工園區。以現有企業為基礎,以硝基系列產品為龍頭,重點發展醫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電子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產品,最大限度延伸產品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到2015年,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500億元。
四、重點任務
(一)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儘快建成投產。二是抓緊完善前期重大項目手續,努力落實各項建設條件,儘快開工建設。三是圍繞產業政策、市場需求、骨幹企業和資源稟賦,繼續謀劃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大、支撐力強的項目,保持項目接續不斷,促進項目順利實施。
專欄 安徽新型化工基地重大項目 在建重大項目:安慶石化800萬噸煉化一體化、安慶曙光化工煤制氫、安慶石化丁辛醇、淮南德邦化工純鹼改擴建、定遠泉盛化工一期純鹼及合成氨項目等。 前期重大項目:安慶石化千萬噸煉油配套完善、淮南中安煤化煤制烯烴、淮南淮化己內醯胺、安慶華誼液化氣深加工、淮北礦業煤焦化二期等。 謀劃重大項目:安慶新增千萬噸煉油及後續深加工、定遠鹽化工二期、淮南煤制乙二醇、安慶煤制烯烴等。 |
(二)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突出龍頭引領,實施強企工程,選擇一批龍頭企業和優勢骨幹企業,集中政策予以支持。通過融資上市、兼併重組、聯合聯盟、參股控股等方式,加快現有化工企業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產業適度集中的新格局。引導和鼓勵大型能源企業與化工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力,提高企業資源控制能力和綜合利用效率。鼓勵優勢農藥企業實施跨地區整合,實現原藥、製劑生產上下游一體化。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研究制定政策,推動重大技術的突破及產業化,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技術中心,推進產學研合作,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風險共擔機制,開展大型產學研對接活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大本地煤炭加工、發酵酶等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扶持、加快推進現有工業試驗裝置的產業化。提高國家煤化工產品質檢中心(淮南)和安徽省精細化工產品質檢中心(來安)的技術能力,加快優勢技術和產品標準的制定,實施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
(四)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緊緊圍繞開發品種、提升質量、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兩化”融合等重點,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技術改造項目,推進企業內涵式發展。通過改造存量、最佳化增量,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大力採用先進工藝,大幅度增加技改投資。
(五)切實保障安全生產。推進園區封閉化管理,強化對園區重大危險源和重大環境風險單位的監控。制定主要污染物和特徵污染物監測方案,建立全覆蓋的監控系統。加強企業特徵污染物監管,嚴厲打擊擅自停運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對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推進園區和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注重園區、企業預案與政府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構建園區和企業環境污染事故防範與應急平台及動態監控體系。
(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堅決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後生產裝置。淘汰固定床間歇氣化和落後焦炭產能,加快淘汰10萬噸/年以下水洗淨化技術的硫鐵礦制酸、冶煉煙氣制酸裝置以及乾法造粒炭黑生產裝置等落後工藝。嚴格產業準入,限制大規模盲目發展化肥、氯鹼、PVC、甲醇等項目,遏制重複建設。加強對現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規範。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新型化工基地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下,加強政策引導和巨觀調控,及時研究、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新型化工基地建設。省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大資金、土地、資源等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
(二)堅持統一規劃。各有關市、縣和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本規劃綱要,制定本地新型化工基地發展規劃。新建化工企業要全部進入園區,嚴禁另行擇址、分散布置,避免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現有化工企業通過異地搬遷技改、退城進園等途徑,逐步向園區集中,加快高風險化工企業退城進園進度。嚴格限制園區外化工企業產能擴張,全面推進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
(三)合理調整布局。新建化工項目,原則上在省政府確定的基地和專業化工園布局。其中,基礎原料項目原則上只在基地布局。專業化工園要立足現有基礎,延伸產業鏈條,堅持特色和錯位發展。已有化工產業的縣(市、區)要明確化工集中區,報所在設區市人民政府批准,嚴格控制化工集中區數量。基地、專業化工園和集中區要與城市建成區、人口密集區、水源保護地等敏感目標,保持足夠的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
(四)保障要素供給。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爭取國家重大資金專項,省工業發展等政策性專項資金對新型化工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支持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和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籌集資金。在符合本綱要要求的前提下,對新型化工項目,優先安排供地指標,對三大化工基地在用地計畫指標安排上予以重點傾斜,對符合單獨選址用地條件的重大項目,省優先安排用地計畫指標。加強煤、電、運綜合協調,合理規劃公路、鐵路、專用運輸管道和電力輸送通道建設,合理配置煤炭和水資源,保障新型化工產業基地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五)擴大對外開放。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開放型產業體系。加大與中央企業、全國知名民營企業的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和層次。積極引進和有效利用外資,重點依託我省豐富的煤炭、原鹽等資源吸引企業開展項目建設,利用我省區位、岸線、市場等有利條件吸引企業進行布點建設,同時圍繞產業鏈構建、一體化建設和集聚集約發展,瞄準先進技術實施定向精準招商。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控股參股、收購兼併等方式開拓海外業務。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增加化工原材料的進口,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六)嚴格節能減排。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節能降耗監控水平。加強企業用能管理。嚴格能效、物耗等準入門檻,推動重點節能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推廣套用,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對化肥、氯鹼等高耗能產業改造。加快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能源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加快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和循環經濟園區。缺水地區新、改、擴建化工項目應優先採用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水作為生產用水。化工園區原則上應實施化工廢水集中處理,實施集中供熱。
(七)強化行業管理。各地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行業管理體系,在規劃、政策、法規、標準等方面加強行業管理和指導。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建立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在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人才培訓、諮詢研究、維護企業權益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