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會館(江蘇省蘇州市南顯子巷古建築)

安徽會館(江蘇省蘇州市南顯子巷古建築)

蘇州古城內南顯子巷的安徽會館,建於清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1867),屬於惠蔭園部分,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在明代嘉靖年間為歸湛初宅園,由周秉忠布畫,建有台榭池石及水假山。後屬胡汝淳,名“洽隱山房”,後荒廢。清順治六年韓馨入城購歸氏廢園,修為棲隱地,名“洽隱園”。康熙四十六年毀於火,惟存東南半壁奇峰秀石。乾隆十六年重葺二楹於占石洞口,由蔣蟠漪篆書“小林屋”字額。後歸皖人倪蓮舫知府,修建後易名“皖山別墅”。鹹豐年間,傳說太平天國聽王陳炳文曾居此。潘鐘瑞《蘇台麋鹿記》載:“南北顯子巷合而為聽王府,包人洽隱園,巷道中截。”按太平天國王、將占富室巨宅臨時駐紮,稱為“打館”,潘所稱王府實際上是打館性質,聽王在蘇僅是短暫駐紮,該處應稱為聽王陳炳文所打之館。範圍內南顯子巷6號韓宅、7號周宅,北顯子巷4號陳宅、6號、11號江宅也都是有磚刻門樓的大宅,亦應被聽王部隊臨時駐紮所用。安徽旅蘇同鄉會設於此。在此曾設閱報社,一度改為遊藝場,遊客眾多,2002年1月18日《姑蘇晚報》刊登了“七十年前的一幀老照片——惠蔭園秋禊圖”。張榮培有《重遊皖山別墅》詩曰:“不到遊蹤二十年,墜歡重拾渺如煙。樓台繚曲還依舊,花木凋零卻遜前。試剔苔痕摹古篆,且邀茶話論新泉。此中雅有天台勝,笑我劉郎骨未仙。”1940年張建初在此創辦私立育英女子國中,1946年停辦。抗戰勝利後,東部散為民居,西部一度由女俠施劍翹創辦從雲國小,成為地下黨活動的主要場所。

基本介紹

會館現狀,歷史規模,地圖信息,

會館現狀

“安徽會館”磚細門樓在小巷深處,門樓前有新建的鐵欄護欄包圍護衛。左右有石庫門各一,門上包鉛皮釘釘有裝飾及虛空大字,連同西側的“皖山別墅”大門,從東向西依次為“福”、“祿”、“壽”三字。“福”字門上有磚飾門額“憩棠”、“祿”字門上有磚飾門額“敬梓”。原安徽會館門前照牆處及程公祠前照牆現為幾家民居,昭忠祠大門現為一國中校門,對而照牆曾為籃球場,現為學校照牆,書4個一米見方大字“惠蔭書苑”。現在一國中為南顯子巷18號。東面齊迎曉里,南面是南顯子巷朝南一排幾個門面,原巷對面的照牆處現已建有民居,西面臨民宅,北面至懸橋巷沿河線。
門廳門廳
從門廳進去,便是一天井,左右有月洞門通行,利用月洞門兩面都有磚額,如“泛舟”、“學海”、“博學”、“篤行”等,前面第二進、第三進便是原昭忠祠,現為學校圖書閱覽室。右面進月洞門,是原程公祠部分,南面第一進原門廳現為總務處後勤辦公室,朝南沿街開一排窗;向北一廳室為第二進,牆內東壁間還嵌有當年建祠時的碑刻一方。第三進原祠堂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及東側包公殿,現已改建為編號①的一幢四層16隻教室的教學樓。第四進保存著原享堂大殿,高敞宏偉,為蘇城保存不多的清代祠堂享堂。內有粗大的楠木庭柱,上面雕粱畫棟,棟樑上有彩繪人物、花卉圖案,都是清代始建原物,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保護價值。穿過程公祠向東,為原安徽會館部分,第一進的門廳現為校史陳列室,作保護性使用。存有“賓至如歸”磚細門樓。
2006年,安徽會館作為惠蔭園的一部分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規模

當時內部安徽會館、程公祠等的設定位置是:最東部是安徽會館,南顯子巷18號,門面朝南,對面照牆一座,磚刻門樓大門三間,依次為東西門房二間,東西賬房二間,轎廳三間,東廂房三間,西廂房三間,東西配房二間享堂三間,花廳上下樓房六間,對照上下樓房六間。享堂俗稱包公殿,正中神龕里並列供奉著兩座神位,杏黃色神幔中一位是大宋龍圖閣直學士包孝肅公之神位,即包青天包拯,安徽合肥人,當時稱為“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一位是先賢朱文公,即朱嘉,徽州婺源人,集理學之大成者,有《朱文公集》、《朱子語類》等。享堂後面隙地即惠蔭園,為會館之後花園。東左日“樾蔭堂”,設有正廳三間,東邊耳房上下樓房四間,後上下樓房十問,東披廂房四間,又後上下樓房十間,前川堂三間,轎廳三問,邊房一間。西右日“經商公所”設正廳上下樓房六間,對照三間,小客廳三問,轎廳三間,大門三間,門上額“皖山別墅”,對面照牆一座。經商公所之西為程公祠,照牆一座,大門三間,轎廳三間,正廳享堂三間。再西面為淮軍昭忠祠,照牆一座,大門三問,東官廳四間,西官廳四間,轎廳三間,東廊房五間,西廊房五間,正廳享堂三間。昭忠祠後為王公祠,正廳享堂三間,對照廳三間。這幾處內部都有門洞通行,並有迴廊相連,整個安徽會館內部實為一大院,下雨天行走可以不濕鞋。當時有袁學瀾詩稱:“層樓不隔遠山青,往事閒尋滿草庭。三友名高爭綺角,半州豪去散譚邢。壺觴時集濃春賞,花石猶余戰血腥。無限沙蟲沉浩劫,~庵香火奉神靈。”實有房二百餘間,後花園有後門,直通懸橋巷河沿,有橋通行至對面還有一處下人住房。
蘇州安徽會館蘇州安徽會館
其中會館、經商公所、程公祠、淮軍昭忠祠,都是圍繞安徽籍主題的建置,而安徽會館又是其中心。經商公所,以“速招徠,節費用,宦商聯為一體.會館期以持久”,只是為會館日常添置、維修開支提供經濟來源。在《呈送光緒兀年報銷並請於會館內兼立經商公所稟》中曾稱:“花園現已落成,該道等擬照滄浪亭、獅子林之例,將園門常開不禁遊人,庶免久閒易致損壞,兼助歲修之資。”這樣看來早在光緒初那裡已不禁遊人對外開放了。辛司堂本是供奉肅穆之地。《新建安徽會館記》說:“包孝肅公產皖北,朱子出皖南,鄉人舊奉祀之,遂於館之中堂並為兩公神主。”“即使鄉之宦者、商者、客游者有群萃之地,又足供其循歷娛覽。”這才是會館以敦睦其鄉黨,崇祀其鄉先生,聯繫鄉人提供方便之處。在程公祠暨會館章程規條中有:“祠內房屋不準借作公所,以防糟蹋。”“祠內旁房準皖省官紳往來寄寓,須報姓名鄉貫,不準多帶閒人,亦不準住家眷,一切食用均須自備。…‘會館房屋不F二百間盡可居住,其園內亭台樓閣原系宴會雅集之所,凡在會館居住者,無論上下人等均於園外居住,以中間弄堂為界,不得於園中下榻,至園中各種花木開放之時,各宜隨時愛護,不可任意攀折。”安徽會館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不同於其他的會館。安徽會館是在開放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這樣的措施值得後人借鑑。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楓橋西環快速路品苑安徽會館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