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起義

由王泰誠、袁作舟、王辛德等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軍第一縱隊定於1934年正月初九晚發動起義。經吉河口、火石岩、杜壩、麻衣廟、澌灘溝、大石溝等地向西轉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康起義
  • 時間:1934年正月初九晚
  • 地點:安康
  • 起義人數:69人
背景,起義前準備,起義過程,

背景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中共陝西省委為加強對陝南工作的領導,委任李茂堂(李自靖)為特派員到安康,以安康電報局局長的身份作掩護,同前一年到安康作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梁布魯,在安康綏靖軍中進行士兵工作,建立人民武裝,擬待時機起義。同年五月,建立中共安康特委,並在部隊中發展一批黨員。
1932年12月2日,以賀龍為軍長的紅三軍西征經過安康時,特委配合行動,進行宣傳工作,傳遞軍事情報,破壞敵兵站。紅三軍過境後,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李茂堂。經黨組織營救獲釋,李離開安康。陝西省委決定將安康特委撤銷,黨的工作由陝南特委領導。陝南特委派王建英(辛德)到安康,於1933年5月初組成安康軍特支,繼續領導兵運工作。

起義前準備

紅四方面軍和紅三軍勝利進軍陝南,對安康地區影響很大。安康軍特支當時認為,舉行士兵起義的條件已成熟,決定以張飛生的炮兵營和特務連為基礎,發動兵變。1934年1月報告陝南特委。特委認為,安康組織士兵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時機還不成熟,指示安康軍特支不要急於起義,繼續創造條件,並派張明遠(張赫)到安康巡視工作,後又派特委軍委汪鋒親來安康當面傳達特委決定。安康軍特支接到陝南特委的書面指示後,再次向特委報告,要求批准組織起義。
1934年2月9日(1933年舊曆臘月26日),安康區綏靖司令張飛生率部出巡漢陰、石泉,留城關的安綏軍,除在黨的影響下的迫擊炮營和特務三連外,僅有一補充團(實力一個營)。時逢安康土西門外劉化真人廟正月初八正會,唱戲放花,軍民逛會眾多。安康軍特支認為,這正是組織士兵舉行武裝起義的好時機,於是在未得到中共陝南特委批准的情況下,定於正月初九晚九時發動起義。

起義過程

安康軍特支派迫擊炮營三連黨員詹屏藩動員本連班長段遠和及連部司書張書德參加起義。段、張二人隨即將起義情況密報給該連連長、張飛生的侄子張文彬;張文彬當即向參謀長王肅齋匯報,王、張一面命令安康各部隊加強防範,一面電告正在石泉巡視的張飛生,並通知各縣駐軍和民團準備截擊。安康軍特支得知起義機密泄露,決定提前在下午六時行動。
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九)下午六時左右,王泰誠等首先殺掉連長楊嶸亭,宣布起義,並進攻安綏軍司令部。由子敵人已有準備,遭到補充團團長孫鶴年部的抵抗,遂率所部衝出安康城。起義人員69人會合於西藥王殿山下,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軍第一縱隊,袁作舟任縱隊長,王辛德任縱隊政治委員,王泰誠任縱隊游擊指揮。起義部隊立即行動,經吉河口、火石岩、杜壩、麻衣廟、澌灘溝、大石溝等地向西轉移。行經紫陽洞河附近,遇駐紫陽安綏軍第二團王矅宸部阻擊。到營盤大梁時,又同毛壩區區長李靖山、民團頭子余貢三、王懷都等遭遇。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王泰誠英勇犧牲,王辛德等50餘人被俘,押解安康,絕大多數人慘遭殺害。王辛德烈士就義時,在去刑場沿途昂首挺胸,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漢江蘇維埃萬歲”等口號,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