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漢語辭彙)

安寧(漢語辭彙)

安寧,漢語辭彙。

拼音:ān nínɡ

釋義:1、安定,太平。2、康寧,安康。3、謂心情、環境、氣氛安定平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寧
  • 外文名:ㄢ ㄋㄧㄥˊ
  • 拼音:ān nínɡ
  • 同義詞:安定 寧靜 安靜
拼音,反義詞,引證詳解,相關連結,

拼音

ān nínɡ

反義詞

引證詳解

  1. 安定,太平。
    ①《詩·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
    ②《莊子·天下》:“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
    ③漢 枚乘 《七發》:“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
    ④唐 韓愈 《舉韓泰自代狀》:“官吏懲懼,不敢為非,百姓安寧,並得其所。”
    ⑤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時調和鼎鼐,武將每定八方威鎮華夷,則願的千千年社稷安寧。”
    ⑥阮章競 《送別》詩:“不把狗們殺乾淨,千年萬代都不安寧。”
    ⑦《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謂二臣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湦,年雖已長,性頗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
  2. 康寧,安康。
    ①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
    ②《再生緣》第二一回:“合府相逢多歡悅,聖躬痊癒免耽驚……且說內宮皇太后,聖躬自此漸安寧。”
    ③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四場:“品級台前三叩首,臣問萬歲駕安寧。”
  3. 謂心情、環境、氣氛安定平靜。
    ①三國 魏 曹植 《棄婦詩》:“招搖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獲為良實,願君且安寧。”
    ②巴金 《里昂》:“我必須把心裡的話寫出來,才能夠得到安寧。”
    蕭紅 《手》:“因為星期日的早晨,全個學校出現在特有的安寧里。”
    周立波 《牛》:“讓緋紅的爐火照著你的臉,你的心裡盈滿了溫暖和安寧的感覺

相關連結

韓國問候語“安寧”,發音為“[anniη]”,這一現代韓語詞與漢語有何關聯呢?《中國漢字文化大觀》“漢字在朝鮮半島”一節中寫道:“按朝鮮語發音使用的辭彙又有三種情形,一種是與漢語原意相同或相近的,另一種是與漢語原意完全不一樣,或從字面根本無法理解的,第三種是自造的漢字詞。”並說“‘安寧’(你好)等是與漢語意思完全不一樣的。”筆者認為此說似有可商,有必要將這頂級常用詞的流變梳理清楚。
在甲骨文中“安”“寧”就已經與人的身體、疾病相關聯。“不安”是人的身體不舒服,“寧疾”是使人的疾病寧息、好轉。例如:
“癸酉卜,爭貞:王腹不安,亡(彳止)。”(意思是:癸酉這天占卜,卜官名叫爭的問:商王的腹部不舒服,病情不會拖延。)(《甲骨文合集》5373頁)
古時它們用法不都如此,金文的“安”“寧”就跟身體疾病欠安無關,而是在問候人身體健康時純禮節性的問候、省視、探望。例如:
王令盂寧鄧白(伯),賓貝。(意思是:王命令名叫盂的人去向鄧伯問安,鄧伯向盂儐贈了貝。)(《盂爵》)
“安”“寧”是同義詞。在《左傳》、《詩經》及《小序》等文獻中,類似的意思有“歸寧”、“歸安”等。例如:
“冬,杞伯姬來,歸寧也。”(唐·杜預注曰:“寧,問父母安否。”(《左傳·莊公27年》)
“害瀚害否,歸寧父母。”(《小序》: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瀚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詩經·周南·葛覃》)
“將士經年遠離父母,不取功令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前二例是女子出嫁之後,再回娘家探望父母為“歸寧”。後一例是男子出門遠行之後,再回家探望父母也為“歸寧”。“安寧”二字分用或連用,顯然用於問候、祝福的,如:
“從今相見行長禮,君也安來我也寧。……欠體便煩童僕進,內堂師母請安寧。”(清·陳瑞生《再生緣》第二十三回)
品級台前三叩首,臣問“萬歲駕安寧”。(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四場)
以上第一例明確“相見行長禮”時,二人互用禮貌問候語。第二例,用以表達問候、祝福之意。以上三千多年的源流演變,足見“安寧”一詞是地地道道的漢語詞,其中有問候語的用法,意義大約相當今天的“你好”。那么“安寧”應歸哪種情況?籍《大觀》所說“在第一種情形里還有一些古詞,如‘答札’(回信)、‘唐機’(中國桌子)、‘總角’(未婚青年男子)等”,“安寧”一詞不應歸為第二種(即《大觀》所謂“另一種”)情形,應與“答札”“唐機”“總角”為伍,歸為“與漢語原意相同或相近的”第一種情形里。(曹兆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