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縣民族宗教志

《安寧縣民族宗教志》是由安寧縣民族事務所、安寧縣宗教局編撰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寧縣民族宗教志
  • 作者:安寧縣民族事務所、安寧縣宗教局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雲南民族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定名《安寧縣民族宗教志》。 二、本志編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實事求是地反映安寧縣民族宗教歷史和現狀,力求做到時代性、科學性、資料性相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題詞
圖片
安寧縣少數民族分布示意圖
圖1 身著民族盛裝的安寧世居民族少女。
圖2 安寧白族老人服飾
圖3 安寧白族老人服飾
圖4 白族民眾植樹忙
圖5 白族霸王鞭舞
圖6 龍洞村彝族(納蘇)花鼓隊
圖7 小箐口村彝族(納蘇)少女服飾
圖8 大田畝村彝族(索尼)文藝隊
圖9 織苗錦
圖10 苗族蠟繪
圖11 苗族紡線
圖12 苗寨菸葉豐收
圖13 回族食館生意興
圖14 清·鹹豐、同治年間回民起義軍曾使使過的武器
圖15 回族民眾歡度佳節
圖16 雁塔村後,元末蒙古族也池卜花及其妻阿夜思六墓
圖17 曹溪寺
圖18 法華寺石窟遺址
圖19 鳴矣河鄉耳目村清真寺
圖20 安寧縣城官廂街清真寺
圖21 伊斯蘭教大會禮
圖22 安寧縣城小橋街基督教堂
圖23 祿脿鄉密馬龍基督教活動點唱詩班
圖24 草鋪鄉水井灣苗族村集體祭祀的神山神石
圖25 縣委書記賀成林深入彝族村寨了解民眾生產生活情況
圖26 縣長段文到清真寺向回民民眾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精況
圖27 縣委統戰部、縣民委領導到梨樹箐村幫助苗族民眾解決火災後的生產生活困難
圖28 在縣委縣政府安置下,從密馬龍山區遷入縣農場的苗族民眾正在興建新村落
圖29 參加《安寧縣民族宗教志》審稿會議人員
圖30 《安寧縣民族宗教志》全體編輯人員
圖31 安寧王仁求碑亭
圖32 安寧漢族女老人服飾
凡例
概述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章 漢族
第一節 流源、分布
第二節 經濟
一、民眾生產
二、民眾生活
三、傳統工藝及土特產品
四、貿易
第三節 生活習俗
一、房屋及陳設
二、飲食
三、服飾
四、婚嫁
五、喪葬
六、節日活動
七、祭祀
八、宗教信仰
九、禁忌
第四節 文化藝術
一、語音系統
二、民間文學
三、音樂 舞蹈 戲劇
四、競技遊戲
五、雕刻
第二章 白族
第一節 源流
一、族源
二、族稱
三、遷徙
四、人口及分布
第二節 經濟
一、生產狀況
二、生活狀況
三、傳統工藝
第三節 語言文字
一、語言
二、文字
第四節 生活習俗
一、房屋與陳設
二、飲食
三、裝飾
四、嫁娶
五、喪葬
六、祭祀
七、節日
八、宗教信仰
九、倫理道德
十、禁忌
第五節 文化教育
一、文化
二、教育
第六節 醫藥衛生
一、醫物及醫療
二、衛生
第三章 彝族
第一節 源流
一、族源
二、族稱
三、遷徙
第二節 人口、分布
一、人口
二、分布
第三節 經濟
一、生產狀況
二、民眾生活
三、傳統工藝
四、貿易
第四節 語言文字
一、語言
二、親屬稱謂及常用語
三、文字
第五節 生活習俗
一、房屋與家庭陳設
二、飲食
三、服飾
四、喪葬 嫁娶
五、節日活動
六、祭杷、宗教信仰
七、倫理道德
八、禁忌
第六節 文化教育
一、彝劇
二、音樂、舞蹈
三、體育
四、民歌、民謠
五、民間傳說、民間故事
六、諺語、歇後語
七、碑刻、繪畫
八、教育
第七節 醫藥衛生
一、藥物與醫療
二、衛生
第四章 苗族
第一節 源流
一、族源
二、族稱
三、遷徙
四、姓氏
第二節 經濟
一、生產狀況
二、生活狀況
三、傳統工藝
第三節 語言文字
一、語言
二、文字
第四節 生活習俗
一、房屋
二、飲食
三、服飾
四、婚姻家庭
五、喪葬
六、宗教信仰
七、禁忌
八、節日
九、倫理道德
第五節 文化教育
一、苗族“阿佐”與苗族戲劇、歌舞劇
二、音樂舞蹈
三、美術
四、體育
五、民間文學
六、曆法
七、教育
第六節 醫藥衛生
一、藥物
二、民間醫療與衛生
第五章 回族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人口分布、姓氏
第三節 經濟
一、農業、畜牧業
二、商業、手工業
第四節 文化、教育
一、語言文字
二、教育
第五節 生活習俗
一、住房與家庭陳設
二、飲食
三、服飾
四、生活習俗
五、婚喪
六、節日活動
七、宗教信仰、禁律和五功
八、倫理道德
九、禁忌
第六節 曆法、醫藥、衛生
一、曆法
二、醫藥
第六章 伊斯蘭教
第一節 源流、清真寺
一、源流
二、清真寺
第二節 經籍書文
一、《古蘭經》
二、聖訓
三、經堂教育用書
第三節 信仰 功修 節日
一、信仰
二、五大功修
三、節日
第四節 法規制度
一、伊斯蘭教法
二、“罪”與“原罪”
三、四大立法依據
四、民法
五、刑法
第五節 其他
一、聖地和教派
二、新月綠旗
三、教歷
四、經堂教育
五、寺產
第七章 基督教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堂點
一、小橋街基督教堂
二、天心堂教堂
三、密馬龍活動點
四、祿脿活動點
五、東門福音堂
六、昆鋼臨時活動點
第三節 經籍書文
第四節 法規制度
一、教派與教規制度
二、禮拜
三、入教及稱謂
四、教徒婚喪節 假活動
五、奉獻
第五節 節日活動
第八章 佛教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經籍書文
第三節 制度儀軌
一、制度
二、儀軌
第四節 重要佛事活動
第五節 廟宇
第六節 傳說異聞
一、唐僧取經過安寧
二、金馬跡
三、謁天石三姊妹
四、大雲寺的傳說
第九章 道教·洞經會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教義、經典、節日
第三節 道教官、觀、閣、殿
第四節 洞經會
第十章 民族宗教政策與民族宗教工作
第一節 民族政策與民族工作
一、雲南歷史上地方政權的政策及在安寧的實施
二、歷代中央王朝的“羈縻”政策及在安寧的實施
三、“移民墾殖”政策及在安寧的實施
四、明朝時的改土歸流政策及在安寧的實施
五、清朝和中華民國的民族政策與民族工作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第二節 宗教工作
一、明清兩朝和民國時期安寧的宗教事務管理
二、1950年後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第十一章 人物
人物傳略
李士厚
趙楚珩
李天寶
楊春貴
陳鐘書
人物介紹
李翠
郭廷棟
李蘭
楊仲
徐文忠
楊泰
普有榮
余秀先
普有文
李國秀
李長庚
楊和
李壽
馬凌漢
馬麟
馬春有
李仲祥
李玉清
馬武堂
朱明科
李方英
楊一清
朱培德
呂繼周
劉正富
佛教人物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附錄
一、安寧縣人民政府
二、安寧縣的蒙古族後裔
三、《安寧縣公安志》第二章 第三節 “取締反動會道門”
後記
《安寧縣民族宗教志》編纂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