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安富始建於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1年。最先屬東驛道,供來往公務人員食宿,隨著“湖廣填四川”大量移民流入並依次修建廟宇和房屋,以街為市,清末民初形成五里長街盛勢。因有“仙人橋”三清泉釀味美質好的白酒之傳統和盛產陶器,故安富鎮素有“燒酒房”和“西部陶都”之美稱。其陶器生產歷史已達800餘年,產品更是暢銷全國以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六七十年代曾作為國家教科文衛對外交流的必選品。
安富街道具有悠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早在唐代,昌州太守就曾在安富寨子山上設立“行州”。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安富正式建鎮,距今已經300多年,屬清東驛道,是出川的重要驛站。辛亥革命時期,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產生於此,如“南北會談”和辛亥名將鄭英、余際唐等。民國以來,安富形成五里長街盛勢,是遠近聞名的中心場鎮和成渝公路沿線四大古鎮之一。安富還誕生了川渝地區最早的新式書院之一丹鳳書院,1920年代改為棠香中學,是當時重慶地區最有名的四大中學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安富也是川渝地區重要的抗戰文化集結點,生產了“雙旗水壺”、“防空水壺”和“抗戰到底”陶瓶等,火神廟內“誓死抗日”標語至今仍在,辛亥名將鄭英“還我河山”的對聯讓人感慨萬千……。
安富街道1955年設安福區,1958年改安富公社,1962年改安富區,1993年建鎮。
1997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唐家廟、雙院子、洗布潭、大石壩、河壩、黃河、大院、寨子、埡口、新路、通安、廣華、紅廟子、尖山子、沙河、羅橋、新獅、古橋、徐家、苟家觀、高石坎、魚店22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5個居委會。
2002年安富街道與五福鄉合併組建新安富鎮,轄興發路、和平街、華江機械廠華東、華江機械廠華南、華江機械廠華北、華江機械廠華西6個社區,普陀、斑竹、李灣、洗布潭、大院、埡口、石燕子、古橋、紅廟、通安、沙河11個行政村。( 附:五福鄉位於榮昌縣西部,距縣城16.5千米。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橫穿境內。 [沿革]1956年建五福鄉,1962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茅店、太陰、普陀、花紅、石燕子、楊市、新灣、李灣、照灣、班竹、五穀、牛擦石12個行政村。 )86個居民小組、75個村民小組;其中,華江廠有4個社區、51個組。
2007年撤鎮安富鎮,設立安富街道轄興發路、和平街、華江機械廠華東、華江機械廠華南、華江機械廠華北、華江機械廠華西6個社區。
行政區劃
2014年轄興發路、和平街、華江機械廠華東、華江機械廠華南、華江機械廠華北、華江機械廠華西6個社區,普陀、斑竹、李灣、洗布潭、大院、埡口、石燕子、古橋、紅廟、通安、沙河11個行政村。
人口
40268人(2010年)。
安富街道2014年總人口5.7萬,城鎮人口1.65萬。
地理環境
安富街道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數1282小時,年有效積溫6482℃,年平均氣溫17.8℃。
社會事業
交通
教育
文化
全鎮完成了光纖電纜建設工程,行動電話覆蓋率達100%,住宅電話普及率達90%;
供電供氣
城鎮天然氣使用率達80%,電網兩處。
特色產業
面對重慶市“百鎮工程”和重點中心城鎮建設的機遇,鎮黨委、政府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繼續抓緊抓好蔬菜基地、千畝蓮藕基地、十里水果長廊、優質水稻示範片、工廠化育秧示範片、稻田養魚基地6大特色產業為基礎的同時,突出抓好萬畝無公害優質茶園建設和蘭草種植2個特色產業,同時“陶都風貌”集鎮建設也初具規模。開放的陶都——安富鎮熱忱地歡迎各界各方中外客商前來投資,共謀發展!.
打造西部最大陶瓷產業園
榮昌還將打造西部最大陶瓷產業園,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重點引進環保日用陶、工藝美術陶、高端建築衛浴陶生產企業。另決定建設陶器交易專業市場。市場集設計創作、研發製作、展示銷售、參觀體驗、文化旅遊一體。預計投資5000萬,建成後為重慶最大的工業陶瓷和日用陶瓷特色專業市場。資料顯示,到2013年底,榮昌全縣規模型陶瓷企業15家,產值20億元以上,其中僅安富街道產值就達14億多元。目前已有廣東唯美、北京奧福等國內知名大型陶瓷企業入駐陶瓷工業園,預計到2016年,各類陶瓷總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風景名勝
安陶博物館
榮昌安陶博物館內收藏有自宋代以來的歷代藏品近3000件,均系各個時期安陶的代表作品。2010年初,安陶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9月下旬,安陶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12月13日,安陶博物館為正式認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成為
重慶旅遊又一文化勝地。
三塊石
三塊石在李家溝後的這座山樑上竹木蔥蘢,非常秀麗。山脊上有三塊大石, 相傳大禹晚上耕田到這裡,天明時停下,他的牛和犁便成了三塊大石頭。 老百姓很迷信這三塊石頭,經常有人來向它燒香磕頭,傳說求它的人都會 得到好報。6
安富古鎮
安富街道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已經300多年的歷史。當時,清朝連線成渝出川的東驛道經過安富,並設有驛站,供來往人員食宿之用。最初,除了朝廷驛站之外,安富鎮只有幾間草房,鴉嶼河蜿蜒流過,雖風景秀美,卻是人煙稀少,比較蕭條。後乾隆至嘉慶年間,“湖廣填四川”時大量移民遷入安富,這些移民為了續鄉情、議商事、祭先聖,陸續建廟宇,如南華宮、惠民宮、禹王宮、帝王宮、火神廟等。人們依傍著廟宇逐漸修房造屋、建民居店堂,並以街為市,規模不斷擴大,至民國初年形成五里長街盛勢,取名為安富鎮,屬於古橋里。
清末民國初年,安富又稱“瓷窯里”、“燒酒坊”,並沿用至今。當時,安富的陶器生產十分興旺,商貿業繁榮,最多時陶廠達到100多家,酒廠有30多家。“安富場,五里長,瓷窯里,燒酒坊,泥精壺壺排成行,燒酒滴滴巷子香……”這句流傳了兩三百年的民謠,印證了當時安富鎮的繁盛景象。因修建成渝公路,安富老街房屋臨街面的老式門樓、門楣和吊腳樓、勾檐翹角等大多被拆除。自民國以來,直至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開通以前,安富古鎮都是成渝兩地必經之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古蹟和印記,成為了成渝公路沿線的傳奇古鎮。
從瓷窯里、燒酒坊到安富場,“安富場,五里長,瓷窯里,燒酒坊,泥精壺壺排成行,燒酒滴滴巷子香……”說起安富古鎮,就不得不先提到這首流傳了百年的古老民謠。
著名人物
李新:1918年9月15日,生於四川榮昌縣(今屬
重慶)。 學生時代是四川學潮領袖,與李成之(作家李銳的父親)、王方名(王小波的父親)等為同學,關係密切,共同策劃、領導四川的學生運動。之後參加共產黨,曾任中共太行分局科長、晉冀魯豫中央局青委書記等職,並做過兩年縣委書記,與彭德懷、鄧小平、任弼時等中共高層多有交往。 建國後,不謀權力,主動請求進入教育界,協助吳玉章籌建中國人民大學。後來長期在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央黨史研究室擔任領導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編撰工作。 200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主編或參與主編多種大型專著,主要有三編十卷本的《中華民國史》(已出二編三卷五冊,中華書局1981~1987年版)、四卷本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和《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十二卷)。合作編輯有《孫中山年譜》(中華書局1980年版)和《
孫中山全集》(第二到四卷,中華書局1982~1985年版)。個人專著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幾個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簡史》等。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