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鹽亭縣轄鎮。1942年建安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鄉鎮企業有繅絲、織綢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特產“
鵝溪絹”、“安家掛麵”,遠銷各地。“鵝溪絹”唐為貢品,宋為文同、蘇軾作畫專用絹帛。
安家最早始於唐朝初年,因鵝溪寺出產的鵝溪絹屬宮廷貢品而建金鵝鎮,宋朝改名為安居鎮,國民黨時期設安家鄉,解放後於1950年11月設建制鄉,1958年10月改設為安家人民公社,1984年1月又改為安家鄉,1992年10月建制調整設安家鎮。全鎮幅員面積68.02平方千米,轄安居社區和安樂、東嶺、青坪、廣協、鵝溪、金台、梓流、裕榮、金頂、梓鹽、天泉11個村,以漢族為主,達4528人(2017);有漢、回、滿、藏、羌、哈尼、白馬、苗族等8個民族。
地理位置:安家鎮位於鹽亭北部邊緣,與三台縣的龍樹鎮、雙勝鄉,梓潼縣的交泰鄉,鹽亭縣的劍河鄉、來龍鄉、柏梓鎮相鄰。電話區號:0816,郵政編碼:621608,距鹽亭縣城41千米,位於東經105°13′12.20″~105°18′28.61″,北緯31°20′31.40″~31°26′11.40″。
地形地貌:地處梓江上游,梓江由北向南穿境而過,1個社區和11個村地處梓江兩岸的梓江河谷。全鎮屬丘陵地帶,境內最高峰白鶴埡位於梓鹽村四、五組、海拔675米,最低點賈溪口位於青坪村一組與梓江河交界處、海拔398米,鎮政府駐地海拔446米。
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多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10℃積溫為4000℃~6500℃,無霜期8~11個月。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較少。
水文:境內河道屬梓江流域上游,長16千米,流域面積為3.63平方千米,占5.38%,從西北至東南流向,自梓鹽村三江口至青坪村賈溪口,流經全鎮1個居委會和11個村。
名勝古蹟:境內有保存比較完整的始建於唐朝年間的鵝溪寺,寺內牆上有宋代畫家文同畫的竹,此畫栩栩如生,相傳當時每天傍晚有很多麻雀飛來此竹棲身而撞傷、撞死於地;有建於西晉年間的文星廟。場鎮老街有一大約占地面積為550平方米、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五聖宮”,現保存較為完整,並存有當時的石碑為證。
文化藝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梓江龍”,每年新春佳節走鄉串戶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2011年被批准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建置沿革概況
安家鎮,原名鵝溪場、鵝溪鎮、安家場、安家鄉,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偏北45公里處,三台、綿陽、梓潼、鹽亭四縣交界的梓江流域。幅員面積68.02平方千米,屬盆地淺中丘陵區,山丘起伏環繞四面,田壩千頃分布於中。是亞熱帶邊沿季風氣候區,無霜期達294天,降水量集中,常常夜雨晝晴,空氣清新宜行;春暖、夏涼、秋爽、冬溫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68.9%,原生植物較多,梓江水分流全鎮田園村舍,桑蠶茂盛,五穀飄香。
據考,明英宗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修建鵝溪寺(市),於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擴建。當時的鵝溪市既是抽絲編絹的基地,又是絲、綢、繭和農副產品的交易場所,古時以廟為市。
由於鵝溪絹的工藝精湛、質量的優秀,其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交易地也必須擴展,但鵝溪所處之金鵝山地區較小,滿足不了發展的形勢。地方各姓民族商議在梓江岸上的長形大平新建集市,仍以鵝溪市名。沿清乾隆二年始建鵝溪場,省內外多地的商家紛紛來此貿易,其中以陝西商旅居多。日久他們了解“鵝溪絹”皇宮貢品的產地,確是一處山明水秀、市境繁華的魚米之鄉,忽生眷戀之情,並在此安家落戶者甚眾。民國十年疏通梓江河安家以上段,貨船首次到達梓潼縣城南郊,而形成了水陸碼頭古集市場,便更名安家場。流傳於民間的順口溜道:水陸碼頭四縣臨,早起晚散市場榮。八方貴客來安家,四面財源入寶盆。
民國31年5月1日始建鄉,延以“安家鄉”名,1992年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家鎮”。
行政劃分
安家鎮村莊名錄
安家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2848
|
男
| 6672
|
女
| 6176
|
家庭戶戶數
| 377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2817
|
家庭戶男
| 6662
|
家庭戶女
| 6155
|
0-14歲(總)
| 2710
|
0-14歲男
| 1369
|
0-14歲女
| 1341
|
15-64歲(總)
| 9166
|
15-64歲男
| 4876
|
15-64歲女
| 4290
|
65歲及以上(總)
| 972
|
65歲及以上男
| 427
|
65歲及以上女
| 54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2527
|
總人口4528人(2017)。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