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鄉志》是臧誠,孔儒,包建剛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家鄉志》
- 作者:臧誠,孔儒,包建剛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武進縣安家鄉編史修志領導小組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按編、章、節、目、項五個級次排列。
二、本志各編、系按內容作橫向安排,各編、章中按其時間作縱向安排。
三、按“詳今略古”的原則,本志內容重點記敘現代部分。
四、本志時限,原則上起子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止一九八三年。但遇必須追述者,可以超過上限,延伸到擱筆為止。
五、本志對歷史紀年,用當時通用記法,在括弧內加注公元紀年。對地名用當時名稱,在括弧內加注今地名;必要時敘述今地名也加注舊地名。
作品目錄
封面
安家鄉志
序
說明
照片
中共安家鄉黨委成員
安家鄉人民政府成員
安家鄉經聯委成員
安家鄉志編寫組工作人員
安家供銷合作社
安家信用社
安家橋
安家針織印染機械廠
安家壓延廠
安家中學
安家中心國小
安家鄉人民政府
安家衛生院
安家獸醫站
目錄
第一編 概況
安家公社現行政區域圖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行政區劃
第二節 安家舍鎮
第三章 人口和土地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土地
第四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形地勢
第二節 氣象水分
第三節 自然災害
第五章 物產
第六章 人民生活
第二編 政治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 組織沿革及活動
第二節 上級黨政軍幹部到安家活動簡況
第三節 黨代會及黨委會組成
第四節 負責人更迭
第五節 紀律檢查
第二章 政權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負責人更迭
第三章 統戰工作
第四章 黨派群團
第一節 國民黨、三青團
第二節 民眾團體
第五章 民政工作
第一節 民事調解
第二節 優撫救濟
第三節 華僑、港澳台同胞
第六章 社會治安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治保工作
第三節 消防
第七章 軍事
第一節 武裝鬥爭簡錄
第二節 人民武裝
第三節 駐軍
第四節 日、偽、蔣罪行錄
第八章 政事記略
第三編 農業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農業技術改革
第一節 耕作制度改革
第二節 作物布局改革
第三節 品種改革
第四節 技術改革
第五節 植物保護
第三章 經營管理和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一節 三大管理
第二節 高產單位、高產經驗
第四章 農科組織
第一節 農技站概況
第二節 科研項目、科研成果
第五章 農機事業
第一節 解放前農機概況
第二節 解放後農機的發展
第三節 安家農機站
第四節 農機管理
第六章 沼氣
第一節 沼氣的作用
第二節 沼氣辦公室
第三節 沼氣事業的發展
第四第 多種經營
第一章 多種經營機構與隊伍
第一節 多種經營辦公室
第二節 供銷社抓多種經營的機構
第三節 獸醫站
第四節 豬牛市場的建立和經營情況
第五節 哺坊
第二章 多種經營的發展
第一節 多種經營的概述
第二節 養殖業
第三節 種植業
第四節 編 織業
第五節 其它
第五編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概述
第二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河道改造
第二節 拆建橋樑
第三節 建造電灌站和渠系配套情況
第四節 水利投資
第三章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一節 平整土地
第二節 溝、渠、路的建設
第四章 管理機構簡況
第六編 工業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解放前的手工業和工業
第一節 糧油加工業
第二節 地方手工業
第三章 解放後的工業
第一節 集體工業的建立
第二節 社隊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第三節 產供銷情況和產品
第四節 經營管理和工資福利
第五節 社隊工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節 組織領導
第七節 管理體制
第八節 修建站簡況
第九節 各鄉辦廠簡況
第四章 縣屬、區屬工廠
第一節 縣變壓器廠
第二節 新橋區燈具廠
第三節 武進縣安家水利預製廠簡介
第四節 新橋區安家磚廠概況
第七編 財貿
第一章 商業、供銷社
第一節 對私營商業的改造和集體商業的建立
第二節 供銷社
第三節 個體商販
第四節 竹業社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節 食品站
第二章 信用社
第一節 信用社的建立
第二節 信用社的發展
第三節 信用社的業務情況
第四節 信用社的工資福利
第三章 財政稅收
第一節 公社財政
第二節 稅收
第三節 公房管理
第四節 建房辦公室
第四章 糧油管理
第一節 建國前糧行概況
第二節 機構設定
第三節 糧食管理情況
第四節 糧食儲存情況
第五節 糧油集市貿易情況
第五章 市場管理
第一節 市場管理的建立
第二節 市場管理情況
第八第 交通、郵電、供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解放前交通運輸簡況
第二節 解放後交通發展情況
第三節 機構設定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電的隸屬
第二節 郵電的發展
第三章 供電
第一節 發展情況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九編 文教衛生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文藝活動概述
第二節 文化站
第三節 大會場
第四節 業餘劇團
第五節 電影隊
第六節 體育
第七節 通訊報導
第八節 廣播
第九節 文化中心
第二章 教育
第一節 國小教育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農業中學
第五節 業餘教育
第六節 校辦工廠
第三章 衛生
第一節 解放前的醫療衛生
第二節 衛生組織
第三節 合作醫療
第四節 醫院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節 滅螺治病
第六節 愛國衛生
第七節 預防接種
第八節 婦幼衛生
第九節 國藥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十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第一節 革命烈士傳略
第二節 優秀共產黨員傳略
第三節 抗日巾幗——武巧鳳傳略
第二章 烈士簡歷
路西大隊
路東大隊
曹家塘大隊
塘東大隊
楊木橋大隊
北新橋大隊
東蔣大隊
三村頭大隊
包象頭大隊
安家大隊
南河大隊
綠城潛大隊
楊巷大隊
金家大隊
北溻大隊
前舍大隊
石莊裡大隊
毛家塘大隊
西溻大隊
第十一編 社會
第一章 部分知名人士
第一節 團縣級以上黨、政、軍幹部
第二節 副教授以上科技人員
第三節 勞模(先進)
第二章 寺廟碑記
第一節 寺廟庵堂
第二節 碑記
第三章 古蹟
(一)前舍
(二)鄒家祠堂
(三)黃城墩
第四章 風俗
第一節 歲時祝祭
第二節 婚嫁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集市日及其它集日
第五章 諺語、俗語方言
第一節 諺語
第二節 俗語方言
第六章 民間傳說
(一)梁山泊與祝九廟
(二)黃城墩與綠城墩
(三)和尚育秧
(四)街樓下名稱的來歷
(五)孝子墩
(六)路亭橋
(七)壩、橋、灣上的風波
(八)安家舍的傳說
第七章 社會新風尚
第一節 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第二節 文明節儉辦婚事
第三節 贅女婿
第四節 一家遭災,眾戶幫助
第五節 拾金不昧
第六節 少生優生
第八章 陳俗陋習
第一節 算命、占卜起課、相面、測字
第二節 神漢、巫婆
第三節 風水
第四節 送鬼
第五節 歸亡
第六節 聖堂
第七節 做會
第八節 賭錢
第九節 鴉片、海洛因
第十節 鬧迷信
第八章 衣、食、住
第一節 衣著、髮式、頭飾
第二節 食物
第三節 住屋
第九章 姓氏
附錄大事年表
編纂資料來源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