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海

安學海

安學海是晚清文康創作的長篇小說《兒女英雄傳》中的人物,安驥的父親,表字水心,滿州蒙古正黃旗漢軍人家。

安學海二十歲就進學中舉,年近五十才中進士,被朝廷點為南河知縣。在任期間,深得百姓受戴,卻因不知賄賂,不送壽禮,被上司談爾音所妒。後因河堤決口,被革職拿問,帶罪賠修。其子安驥趕來救父途中險喪性命,得十三妹相救,平安到達淮安。後談爾音被治罪,賠銀亦足,安學海遂得無事。此後無心進取,他辭官不作,便告病返京。安學海料定十三妹就是累代世交賢侄女何玉鳳,便一心尋找十三妹,帶領家眷來到山東尋訪,在鄧家莊與鄧九公結為兄弟,並在鄧九公等人的配合下,感動了十三妹,制止了十三妹的報殺父之仇的行為,說服並幫助她扶母親靈柩回京與父親合葬。十三妹後打消了立志不嫁的念頭,嫁給安驥。後安學海專心課子讀書,終於使兒子安驥一舉成名,高中探花,實現了他以書香傳家的願望,後又得兩孫。安學海對人信義仁厚,忠於君主,是忠義節操的堅持,具有濃重的家庭觀念,極力維護家庭的穩定,對傳統文化也能夠批判地接受。

(概述圖出自1996年3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兒女英雄傳》第三頁,圖中是安學海一家三口,中間抱著小孩兒的是安學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學海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兒女英雄傳》
  • 表字:水心
  • 兒子:安驥
  • 兄弟:鄧九公
人物外貌,人物經歷,性格特點,人物原型,人物評價,負面評價,正面評價,

人物外貌

自二十歲上中舉,如今將及五十歲, 考也考了三十年了,頭髮都考白了。(出自《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占龍頭

人物經歷

安學海,滿州蒙古正黃旗漢軍人家。二十歲就進學中舉,無奈“文齊福不至”,屢次會試,都未得進士,年近五十才中進士,被朝廷點為南河知縣。在任期間,勤儉度日,廉潔奉公,愛惜民力,是個“清如水,明如鏡”的好官,深得百姓受戴。不料,因人剛直,不託人情,不知賄賂,不送壽禮,被忌才貪賄的上司談爾音所妒。後因河堤決口,被革職拿問,帶罪賠修。其子安驥得到訊息,變賣田畝,帶銀兩趕來救父,在去淮安的途中,夜宿山東在平縣黑風崗能仁寺,險喪性命。幸得俠女十三妹相救,得以保全性命,才得以平安到達淮安,還帶回了同被十三妹救出並撮合而得的媳婦張金鳳。後談爾音被治罪,賠銀亦足,安學海遂得無事。此後無心進取,他辭官不作,便告病返京。安學海從十三妹的一首詞中,料定十三妹就是自己逢人便問、到處留心、不知下落的累代世交賢侄女何玉鳳。他一心尋找十三妹,帶領家眷來到山東尋訪,在鄧家莊與鄧九公意氣相投,結為兄弟。安學海從十三妹師傅鄧九公處得知十三妹母親去世,十三妹不及穿孝便要去尋紀獻唐報殺父之仇的訊息,在鄧九公等人的配合下,安學海巧設一席長談,終於感動了十三妹,制止了十三妹的復仇行為,說服並幫助她扶母親靈柩回京與父親合葬。十三妹又得張金鳳調說,打消了立志不嫁的念頭,使她嫁給安學海兒子安驥以安身立命。後安學海專心課子讀書,終於使兒子安驥一舉成名,高中探花,官職累遷,位及人臣,實現了他以書香傳家的願望。後又得兩孫,壽登期頤,書香不斷。

性格特點

安學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忠於君主,是忠義節操的堅持。他人性情恬淡,正直清廉,一生謹行仁義禮智信,言合於經學,是個忠厚長者,貫徹著傳統道德的忠義節操觀念。他為官半載,已有聲聞,百姓呼之為“青天”。他以儒業立身,書生氣亦重,喜引經據典。又喜授業講學,在鄧家莊使四個儒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以先賢聖人為則,故常常扳著臉孔,高談闊論。性喜飲,且海量,因又有一種豪縱的氣度。他對人信義仁厚,為了找尋故人之女,安學海不惜“掛冠不仕”,不辭路途遙遠,想盡辦法,終於“收服了十三妹這條孽龍,使他得水安身”,不僅成全了何玉鳳的孝道,而且使其與安驥得成姻緣,完成了當年親承“倘得個女孩兒,也要許配一個讀書種子,好接我這書香一脈”的師命。而對待傷害過自己的人,他也能以德報怨,以仁厚之心來對待,給鄧九公祝壽時遇到談爾音窮愁潦倒,不得歸鄉,便贈與銀兩。他還具有濃重的家庭觀念,極力維護家庭的穩定,對傳統文化也能夠批判地接受。一方面身體力行地遵循傳統禮法,祭祀、婚娶、教子,甚至給兒子準備考試用具和送人錢財,都要做到有經典可依,而且還努力使其成為全家的行為準則,在他的調教下,甚至僕人都能引經誦典。另一方面,他又能夠對傳統禮法積極予以變通。他是儒者、師長,慈父的形象。

人物原型

安學海在書中的作用,正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云:“如許一部大書,安水心其日之精、月之魄、木之本、水之源也。”安學海實際上是作者文康的化身。齊如山在《漫談〈兒女英雄傳〉》一文中寫道:
當我十一二歲時,便愛看小說,這大概是兒童的通例,先君雖不禁止,可也不獎勵,惟特別提倡看《兒女英雄傳》,說安水心的行為很合乎孔門中一生可行的恕字,並說安水心當然就是著書人文康的化身,文康之為人,亦極有學問,有道德,他是熙小舫先生的外祖父。......小舫先生因先君極欽佩文康之為人,故對先君,所談文康家事甚詳。
由此可知,齊如山之父曾經說安水心是文康的化身,熙小舫對齊父所談文康家事甚詳,故齊父對文康是非常了解的,此言應有根據。
回到《兒女英雄傳》本身,從安學海的身上,也能處處發現文康的影子。比如安學海因為人剛直,不知賄賂,被河台談爾音所妒,派他到南河高家堰任職,後因河堤決口,被革職拿問,帶罪賠修五千銀兩。而在文康一生之中,確曾經歷過治水與賠修之事。總之,文康將自身的治水與賠修之事加以剪裁,安到了安學海的身上。
太田辰夫曾指出:“作者的思想,在書中安老爺這個人物的行里,有了很生動的表現。”這話可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從安學海身上可以找到文康的影子。另一方面,安學海身上也寄託著文康自身嚮往而不得的理想。比如文康捐官成為員外郎,安學海則由進士出身;文康晚年諸子不肖,生活困頓,安學海則是教子成名,壽登期頤。侯建看到此點,他指出:“作家從作品上為一廂情願的發抒,是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主要理論,則安學海之為文康化身,或毋寧說他願望里的化身,應當無可懷疑。”

人物評價

負面評價

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書里的安氏父子、何玉風、張金鳳,都是迂氣的結晶。......安老爺在家中捉到強盜的時候,忽然想起“傷人乎?不問馬”的聖訓來了!至於書中最得意的部分——安老爺勸何玉風嫁人一段——更是迂不可當的綱常大義。

正面評價

中國現代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思想家周作人:安老爺這個角色在全書中差不多寫得最好,雖有點迂闊而很通人情。我曾開玩笑說,像安學海那樣的道學家,我也不怕見見面,雖然我平常所最不喜歡的東西中道學家就是其一。此書作者自稱恕道,覺得有幾分對,大抵他通達人情物理,所以處處顯得大方,就是其陳舊迂謬處也總不是令人怎么生厭。
瀋陽大學文化傳媒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趙旭:文康就提出其理想人格的標準,“兒女無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憐兒女最英雄,才是人中龍鳳”。安學海正是這種“兒女又英雄”的理想人物。文康心中的理想人物正是安學海這樣由傳統道德薰陶而成的具有“忠”“孝”“節”“義”觀念的“兒女英雄”式的人物,文康認為這樣的人物正是支撐那個搖搖欲墜的政權的棟樑,他身上所承載的傳統文化道德,正是拯救危局的良方。文康開出這個藥方是與當時的社會潮流相一致的。作者所塑造的安學海這個理想人物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卻不容忽視。文康所主張的通過傳統文化道德觀念去完善人格,並以此去抗衡並療救那個日趨腐敗的社會的思想觀點,正代表著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價值取向。以此人手來把握其精神面貌,無疑是有著積極作用的,而這也正是對安學海形象加以剖析的意義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