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2月21日,安娜·帕夫諾夫娜在聖彼得堡冬宮的小教堂中與奧蘭治親王威廉結婚 ,威廉後來成為了荷蘭國王威廉二世。1815年時她的兄長亞歷山大一世就曾經在維也納會議上提議過這樁婚事以作為聯盟的象徵。由於在羅曼諾夫家族的歷史上,不能強迫任何人與他們不喜歡的人結婚,威廉在婚禮之前就被邀請到俄羅斯,這使得安娜有機會與威廉相處並互相了解對方。在他們結婚的時候,儘管安娜自己仍然信仰俄羅斯的東正教,但是經協商,威廉的孩子以後將信仰新教並且成為一名新教徒。亞歷山大·普希金為慶祝安娜的婚禮創作了一首名為“獻給奧蘭治親王(To the Prince of Orange)”的特別的詩篇。婚後,這對夫婦在俄羅斯待了一年。
威廉三世(威廉·亞歷山大·保羅·弗雷德里克·路易斯;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Paul Frederik Lodewijk;1817年2月19日-1890年11月23日)1)1839年6月18日與符騰堡的索菲公主,有後代。2)1879年1月7日與瓦爾德克和皮爾蒙特的艾瑪公主結婚,有後代。
亞歷山大王子(威廉·亞歷山大·弗雷德里克·康斯坦丁·尼古拉斯·麥可;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Frederik Constantijn Nicolaas Michiel;英語:William Alexander Frederick Constantine Nicholas Michael;1818年8月2日-1848年2月20日)未婚,無後代。
亨利王子(威廉·弗雷德里克·亨利;荷蘭語:Willem Frederik Hendrik;英語:William Frederick Henry;1820年6月13日-1879年1月14日)1)1853年5月9日與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的阿瑪莉亞公主結婚,無後代。2)1878年8月24日與普魯士的瑪麗公主結婚,無後代。
恩斯特·卡西米爾王子(威廉·亞歷山大·恩斯特·弗雷德里克·卡西米爾;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Frederik Ernst Casimir;英語:William Alexander Ernst Frederick Casimir;1822年5月21日-1822年10月22日)早夭,因腦積水去世。
索菲公主(威廉明娜·瑪麗·索菲·路易絲;英語:Wilhelmina Marie Sophie Louise;1824年4月8日-1897年3月23日)1842年10月8日與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大公卡爾·亞歷山大結婚,有後代。
1795年1月18日-1816年2月21日:俄羅斯的安娜·帕夫諾夫娜女大公殿下(Her Imperial HighnessGrand Duchess Anna Pavlovna of Russia)
1816年2月21日-1840年10月7日:奧蘭治王妃殿下(Her Imperial and Royal HighnessThe Princess of Orange)
1840年10月7日-1849年3月7日:荷蘭王后陛下,盧森堡大公夫人,林堡公爵夫人(Her MajestyThe Queen of the Netherlands, Grand Duchess of Luxembourg, Duchess of Limburg)
1849年3月7日-1865年3月1日:荷蘭王太后陛下,盧森堡大公夫人太后,林堡公爵夫人太后(Her MajestyThe Queen Dowager of the Netherlands, Dowager Grand Duchess of Luxembourg, Dowager Duchess of Lim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