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4年7月11日,出生於浙江寧波。1995年後歷任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營業部科員,上海榕樹下計算機有限公司部門主管,新經典文化北京編輯部策劃,北京時尚健康雜誌社編輯部主任。
1998年10月,開始以“安妮寶貝”為筆名在網路上寫作和發表作品。
2000年1月,出版首部小說集《告別薇安》,該書收錄了《七月與安生》《暖暖》《七年》等小說,以告別、流浪、宿命等為題材,描述了女主人公們的隱秘生活和內心的挖掘及展示。同年離開網路,進入紙質出版時期。
2001年1月,出版小說散文集《
八月未央》,書中收錄《
瞬間空白》《南方八月》等小說與散文;9月,出版首部長篇小說《
彼岸花》,該小說分別講述了喬與南生在都市中的命運起伏、情感糾葛。
2004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
二三事》;10月,出版隨筆集《
清醒紀》。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6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蓮花》,創作風格逐漸轉向成熟。小說以墨脫為背景,講述了慶昭與紀善生尋訪善生舊友內河的故事。2007年9月,出版散文集《
素年錦時》,該書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散文與小說並存,談論對童年、家庭、自然等方面話題的感悟與雜想。總銷量超過一百萬冊。2008年10月,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邀請首次訪問日本。
2011年3月起,擔任文藝讀物《大方》主編,後於同年11月停刊;8月,出版長篇小說《春宴》,書中講述了周慶長等人的情感流變與生命進程。
2012年4月,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一員參加倫敦書展。
2013年1月,出版散文集《
眠空》,書中講述親情、閱讀以及生活,更多融入作者自身故事和感悟;化身採訪者與藏書家韋力合作推出《古書之美》,向讀者普及古籍常識、闡述古籍美學、反思文化傳承。同年8月,以“詩經”作為編選脈絡,首次推出散文選集《
且以永日》。
2014年6月,宣布筆名由“安妮寶貝”改為“慶山”,隨後出版散文集《得未曾有》。
2016年6月,時隔九年出版散文小說集《
月童度河》。
2019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夏摩山谷》,並於文學雜誌《
收穫》2019年第1期刊載。
個人生活
2007年9月,慶山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表示自己決定生養一個孩子;10月1日,其在北京一家醫院生下女兒恩養。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個人作品 | 首版時間 | 作品類型 |
---|
《告別薇安》 | 2000年01月 | 小說集 |
《八月未央》 | 2001年01月 | 小說散文集 |
《彼岸花》 | 2001年09月 | 長篇小說 |
| 2002年09月 | 小說散文集 |
《二三事》 | 2004年01月 | 長篇小說 |
《清醒紀》 | 2004年10月 | 圖文集 |
《蓮花》 | 2006年03月 | 長篇小說 |
《素年錦時》 | 2007年09月 | 散文集 |
| 2009年05月 | 中篇小說 |
《春宴》 | 2011年08月 | 長篇小說 |
《眠空》 | 2013年01月 | 散文集 |
《且以永日》 | 2013年08月 | 散文選集 |
《得未曾有》 | 2014年06月 | 散文集 |
《月童度河》 | 2016年06月 | 散文小說集 |
《仍然》 | 2016年11月 | 攝影集 |
| 2018年05月 | 散文選集 |
《夏摩山谷》 | 2019年01月 | 長篇小說 |
合著作品 | 首版時間 | 合著作者 | 作品類型 |
---|
| 2002年08月 | 鬼鬼 | 漫畫 |
《告別薇安》 | 2002年10月 | 雪翎 |
| 2012年04月 | | 小說集 |
《古書之美》 | 2013年01月 | 韋力 | 隨筆集 |
| 2015年03月 | | 小說集 |
主編作品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作品類型 |
---|
《大方1》 | 2011年03月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文集 |
《大方2》 | 2011年08月 |
翻譯作品
作品名稱 | 首版時間 | 原著作者 | 書籍類型 |
---|
| 2010年03月 | 阿爾文·崔塞特 | 兒童文學繪本 |
| 2013年01月 | 艾莉森·麥基 |
《狐狸與星》 | 2016年12月 | 科拉莉·比克福德-史密斯 |
創作特點
主題
慶山早期的小說多以城市為背景,描寫在荒涼、冷漠的石頭森林裡飄泊無根的人。這些飄泊者,隱忍著叛逆的激情,有沉淪的放縱,更有掙扎的痛苦,他們都在努力地追尋,但又迷茫彷徨,受到焦灼和空虛感的煎熬,在追尋關於精神核心答案的路上,他們既矛盾又孤獨。小說《告別薇安》講述了林、喬和只在網路上出現的薇安等人的愛情糾葛。在亦真亦幻、飄忽不定甚至帶有血腥和頹廢的氣息中,讀者感受到的是來自主人公內心深處那難以掩飾的孤獨、空虛和矛盾。
其早期的長篇小說《彼岸花》《二三事》,以虛無殘缺的審美觀和陰鬱蒼涼的寫作方式,探討了愛情與死亡等主題,並對都市邊緣人的生存狀態、精神處境做出深刻探討。《蓮花》作為轉型之作,故事情節的展開由都市到雪山,最後殊途同歸到了原始生命的美和尊嚴本相之中。在這部小說中,慶山一改以往憂鬱的敘述風格,寫到不同種類的生命形態,引發了讀者對都市人生冷靜而深沉的思索。由都市到雪山,由生命本相的揭示到心靈追尋的展示,再到生命體驗的表達,表現了都市邊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被遠離都市的精神所指引。
小說《春宴》的出版,明顯疏離了早期青春時代的作品一再強化人在物質化時空游離的錯亂,人物總在不斷地告別和出走中,始終循環往復於城市繁華及身處其中的不安感。小說中,作者敏銳捕捉到現代人失去精神家園的茫然與不安。一面將人的生命放置於一個開放性的生存時空,以喚起人們對自然化時空追尋的嚮往與衝動;一方面展示了由於物質化時空的壓力,陷入精神危機的人們,所面臨的個體生命存在的逼仄感與不適感。作品一系列人物處於精神探索與叩問的過程,並期待生命個體與外在物質時空的衝撞中,最終重建人的精神生態。除此之外,小說闡釋了不同類型的兩性關係,還尤為倡導男女間彼此的傾慕應超越於世俗趣味和感官享樂,男女間的彼此吸引,首先應為志趣的吸引和精神共融。
從《告別薇安》開始,她的寫作始終伴隨大量爭議,但她不受外界意見左右,一意孤行堅持自己追尋的寫作主題,一路行至《夏摩山谷》未改初衷。《夏摩山谷》讓慶山的寫作呈現出更加清晰可辨的路徑。她始終清楚自己要寫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人如何觀察自己的生命,並通過與自己、與他人、與外界的關係,去尋找生命在時空變遷中的定位。《夏摩山谷》很難在現有小說寫作標準內被輕易對標,是一本充滿光亮的“愛之書”,也是一本對各種主流觀念提出疑義的“叛逆之書”。小說除了關係與愛的思索,核心內容是寫人如何去發掘自心、本性。
手法
人物形象
慶山的前期創作深受
杜拉斯的影響。從《告別薇安》到《二三事》,她筆下人物的生活習性、趣味、行為方式、思想特點以及遭遇千篇一律,甚至在人名的使用上也是雷同重複的——男人只有林,女人只有安、藍、喬這幾個名字。在一些細節描寫方面,慶山喜歡用重複的意象和比喻,將受傷的女人比喻成傷口,或是把女人比作陰影中盛開的清香花朵。她還喜歡用重複的意象來描繪一個人,男性穿著木扣子棉襯衣,女性穿著棉布裙子和球鞋,同時還有把梔子花插在頭髮上這樣的句子。這些比喻和細膩的描寫,都讓小說非常具有畫面感。
《蓮花》中的人物都具有內在的複雜性,隨著時勢的變遷而變幻,在空間上相互交錯,在時間上相互重疊,在心路歷程上呈現出相互纏繞、相互補充的杜拉斯式的格局。在小說的敘述中,具有自傳色彩的敘事者與主人公合為一體,其人稱經常在我、她、他之間轉換。這種將敘事主體劈裂為多個人的做法,反映了主體人格的內在衝突,也反映了作者的創作轉型。
敘述表現
《告別薇安》中,慶山採用表現主義的手法,來強力表現人物對現實的孤獨感、無能為力。《下墜》中一個一個的鏡頭,一個個相關不大的獨立片段,強烈地表現對死亡的超脫。《生命是幻覺》中,令人緊張的窒息,是表現主義手法最好的運用,一幕幕似真還假的影像,在時光里排序穿梭而過。
到了《春宴》,兩條主要敘事線索中有許多人名與地名的交叉重複。作為小說一種中心立意的表達,這樣的設計凸顯的是隱含作者在文本中浮現的形象,使讀者強烈地感覺到其想要吐露的是不同人命運的“殊途同歸”的心聲。這種敘事的細節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為理解隱含作者的真實表達起了很大的作用。
慶山的寫作一直與旅行有著密切相關。慶昭和善生在《蓮花》里一起踏上通往墨脫的旅程,慶長在《春宴》里去看望一座橫跨峽谷即將消失的木製古橋。《夏摩山谷》依然從旅行開始,穿梭在不丹、喜馬拉雅、加爾各答等真實的地方和夏摩山谷等虛幻的地方。在這些真實地理坐標的旅行之外,小說還呈現了在更廣闊時空概念里進行的“旅行”,一種基於生命、死亡,一次次不斷明滅的更為漫長的“旅行”。作者揉碎了時間與空間,打破了真實與虛幻,通過旅行來探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小說里的場景轉換、信件往來、人物交替登場,打破一般的線性敘述,構造了一種立體的敘述模式,採用了套中套故事的書寫模式,由一本偶然獲得之書鋪陳出另一個故事,為了一本書的情結不斷旅行。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3 | ---- | 2013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 《古書之美》 | 獲獎 |
2011 | 第六屆 | 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名 | 《春宴》 | 獲獎 |
2008 | ---- | 2008原創網路文學大獎·十大傑出人物 | ---- | 獲獎 |
2008 | 第六屆 | 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 | 《素年錦時》 | 提名 |
2007 | ---- | 《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 | 《蓮花》 | 獲獎 |
人物評價
慶山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是一個執著的探險者,執意地探索著諸如:個人意志、心靈疆域、情愛與生命的謎題。她順著自己心的方向,有時候走到了時代前面,有時候又逆向到時代後方。(新華網評)
她的寫作曾影響一代文學寫作者的審美經驗,從“穿棉麻長裙,手戴骨鐲,腳踩帆布鞋,一頭海藻般的長髮”的新世代文藝女青年的形象,到書寫雙生花之間私語情感。可以說,慶山的書寫解放了一代人對待青春期的欲望。(新浪讀書評)
慶山也許是最文如其人的一個寫作者,她和她筆下的人物都離現實的人煙很遠,然而她又非常抗拒讀者和公眾將她的寫作和生活對應起來。(《外灘畫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