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伊蚊

安圖伊蚊

安圖伊蚊(Edwardsaedes antuensis Su,Wang et Li,1978)是蚊科伊蚊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圖伊蚊
  • 拉丁學名:DIPTERA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 蚊科
  • :伊蚊屬
  • 亞屬:箭陽蚊亞屬
  • 亞科:庫蚊亞科
  • 亞種:箭陽蚊亞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腋瓣具淡色長纓毛;後跗節1-4基部有白環。雄蚊抱肢端節基部突起瘤狀,陽莖頭箭頭形。幼蟲胸腹體壁有細刺毛;櫛齒19-25個;全部梳齒接近等距排列。
(1)Danilov(1985)把本種作為平壩伊蚊的同種異名,但兩者陽莖有別,見該種的討論。
96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形態描述
雌蚊 中型棕褐色蚊蟲。 頭:頭頂中部覆蓋淡白到淡褐細窄彎鱗,中側雜生有黑鱗,可形成不明顯的黑斑;頭側平覆淡色寬鱗,上部有褐斑;前頭和後頭都有豎鱗,前部的淡色,後部的深褐到黑色;沿眼眶有一圈淡色鱗。觸角梗節棕黃到深褐,內面有淡色和褐色鱗;鞭分節1有淡色鱗。喙一致深褐色;比前股略長。觸鬚約為喙的1/5-1/4長。 胸:前胸前背片和後背片上部具淡色窄彎鱗,後背片下部的鱗片較寬,白色。中胸盾片覆蓋褐色、銅褐和淡黃窄彎鱗,後者在翅上區和小盾前區為多,但不形成固定花斑;側背片具淡白鱗;小盾片具淡色窄鱗。中胸有腹側板上位和下位鱗簇以及後側片鱗簇。 翅:翅鱗一致深褐色,僅前緣脈基部有一淡白斑。平衡棒結節具淡色鱗。 足:一般色澤深褐;各足股節有白膝斑;前股後腹面淡白色;中股後面和腹面除末段外大部淡白色;後股除末段1/6-1/3深褐色外全部淡白色。各股脛節深褐色。前跗節1和中跗節1-3基部有完整或不完整的淡白環;後跗節1-4有基淡白環。 腹:背板深褐色;節Ⅱ-Ⅶ有三角形側白斑,節Ⅱ-Ⅲ或Ⅱ-Ⅳ的在背面擴展成窄基帶。腹板淡白色,節Ⅲ-Ⅶ有褐色端帶,節Ⅷ深褐色。
雄蚊 外表和雌蚊近似。頭頂和兩側以淡色鱗為主。觸鬚遠比喙長,超過約相當於節5的4/5長度;節5長;節5以及節4末端1/3有長毛。腹節Ⅱ-Ⅶ或節Ⅲ-Ⅵ背板有較寬的淡白基帶。 尾器:腹節Ⅸ背板分為遠離的兩骨片,各具一側葉,中部僅有膜質相連;側葉各具5-9根剛毛;節Ⅸ腹板寬大。抱肢基節寬,末端圓,背基內葉位於基部膜質區,生有很多刺狀剛毛,沿內緣的略長,抱肢端節基部外側的突起長瘤狀。肛側片強骨化,末端爪狀,肛膜背面有一背片。陽莖頭尖削,箭頭形。
幼蟲 頭:觸角超過頭的1/2長,全長有細刺;1-A位近中央而偏靠基段,分6-10枝,有細側芒。頭毛1-C細彎;4-C位於6-C內側,細小,分枝;6-C分5-7枝,少數分3枝;5-C位於6-C的後內側,分5-7枝;7-C分8-11枝;5-7C都有細側芒。 腹:櫛齒8-14個,排列成不規則的兩行,櫛齒末端具細尖刺,基部具繸。呼吸管有管基突,指數3.4-3.8,長為基寬的3.1-3.5,為尾鞍長的3.0-3.4倍。梳齒15-19個,除基部1-3個無側牙外,都有一個側牙,個別的可見2-3個,末端2-3個齒的間距大,個別的末一梳齒位於呼吸管毛1-S之後;1-S位於接近或超過管長2/3處,分4-7枝。尾鞍不完全;1-X短小,分2-4枝;2-X分6-10枝;3-X單枝;4-X12-15株,其中4-6株位於柵前。肛鰓長,末端細削。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森林中的積水坑和橋洞積水(蘇龍等,1978)。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地理分布 黑龍江(1♂,3♀)、吉林(4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