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郡主

安化郡主

明朝永曆皇帝最小的胞妹“安化郡主”,即雲南省廣南縣所謂的“皇姑”。明末,永曆皇帝受清軍追擊,一路南下逃亡。安化郡主隨行到了廣南,就留在了這裡。最終病逝於馬蹄井。

基本介紹

  • 本名:安化郡主
  • 別名:皇姑
  • 所處時代:明朝末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日期:公元一六三五年
  • 主要成就:傳授村民防火知識
歷史背景,紀念,紀念緣由,紀念方式,

歷史背景

明朝未年的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縊。其堂弟朱由榔(桂王)三年後在廣東肇慶稱帝復明,號封“永曆”,史稱南明
清順治八年即公元一六五一年,清軍攻占肇慶,永曆帝向廣西雲南敗退,其年方十六的胞妹安化郡主不願降清,隨兄西逃,於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初二入滇,在富寧縣皈朝避難八天后,又經富州(今富寧)過沙斗、穿西洋、上寶月關,第十六天到達廣南,而途中患病的安化郡主被安頓在城西郊區的革農村(現今的太平寨)治病。明朝將領孫可望派總兵王愛秀到廣南將永曆帝迎往貴州安龍,永曆帝於二十五日離廣赴黔,安化郡主抱病送兄至馬蹄井,之後天天到馬蹄井旁遙看胞兄,終因身體不支而逝於井旁。革農村村民在安化郡主病危時前往探望安撫,根據郡主請求,死後將其安葬於村旁山丘上。

紀念

紀念緣由

安化郡主途經廣南時生了重病,永曆皇帝將她安排在一戶壯族村民家中就走了。這戶村民精心照料安化郡主直至她病癒。
當時,太平寨還叫火燒寨。火災頻發,村民們苦不堪言,又沒有有效的防火措施。安化郡主知道了之後,就傳授村民們相關的防火知識,拿出自己僅有的金銀財寶,使村民們生活富足殷實。從此之後火災隱去,百姓安居樂業,火燒寨因此更名為太平寨。安化郡主最終病逝於馬蹄井,後來當地的壯族同胞把她的遺體移到今天的太平寨皇姑廟埋葬。
安化郡主與當地村民互助互愛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流傳至今。年幼的公主最後因病去世了,當地的村民感念她的德行,將她好生安葬。千百年來,安化郡主作為歷史上民族團結的典型代表,一直受到百姓的愛戴。

紀念方式

廣南後人為了紀念可敬的安化郡主,從此以後,每年農曆四月的第一寅日,全寨人都要到馬蹄井旁拜祭安化郡主,於是就產生了“皇姑節”。 節日裡,參加祭祀的男女老少身著盛裝,敲鑼打鼓,隊伍里幾個中年男子推著一頭大肥豬,兩位老大爹抬著裝在竹簍里的二隻大公雞,婦女抬著一乘空轎,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前呼後擁,帶上香燭、貢品等,跳著壯族傳統舞蹈——手巾舞,來到馬蹄井舉行儀式。在燃上香燭、擺好貢品後,當地人按長幼順序依次磕頭祭拜。隨後將“祈願書”大聲朗讀後放進香爐焚燒,以此“捎給”皇姑。儀式結束後便需要耐心等待皇姑“降臨”,當地人有一種說法:皇姑“降臨”人間時會變化身形,如果祭拜時有蟋蟀、蝴蝶、蜻蜓、螞蟻等昆蟲鑽入轎中,即代表皇姑“登入”。民眾們就視其為皇姑靈魂的“化身”,關上轎簾,由婦女把一匹白布的一頭連著皇姑“坐”的花轎,另一頭由一位老婦肩頂著,從花轎起延伸數米,為皇姑“引路”,白布兩邊有幾十位老婦人護著。一路浩浩蕩蕩,載歌載舞,把皇姑的靈魂接到皇姑廟裡進行祭祀。皇姑廟大殿、廂房內外,兩座石牌坊旁、安化郡主之墓周圍及廣場上到處是從各處趕來的民眾,出現了幾千人接皇姑的盛大熱鬧場面。場上擺滿壯家特有的美酒、花糯米飯和茶點等。求財求福、求平安,祈盼一年中能風調雨順、四季平安。接皇姑的習俗流傳至今已有300餘年,從未間斷。
安化郡主
紀念安化公主——廣南“皇姑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