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恆(心理學名詞)

守恆(心理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守恆是指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不再受事物的空間特點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質進行抽象概括。也就是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再因為事物的非本質特徵(如形狀、方向、位置等)的改變而改變,能夠達到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把握本質的不變性。

兒童時期認知結構發生了質的改變,形成了新的思維結構,其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掌握守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守恆
  • 心理學:思維;發展心理學
掌握守恆,守恆實驗,

掌握守恆

守恆概念是指兒童認識到一個事物的知覺特徵無論如何變化,它的量始終保持不變。
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稱之為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其中守恆概念出現於具體運算階段(6、7歲到11、12歲)。例如,兩支等長的鉛筆無論如何放置,它們的長度始終是相等的。兒童是通過可逆推理、兩維互補和恆等性推理等思維形式獲得守恆概念的。追蹤研究的結果表明,兒童獲得不同守恆形式的年齡是不一樣的,最早掌握的是數量守恆(6、7歲),接著是物質守恆和長度守恆(7、8)歲,面積守恆和重量守恆(9、10)歲,最後是體積守恆(12歲)。
形成守恆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為三種:恆等性、可逆推理和兩維互補推理。

守恆實驗

液量守恆實驗: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那就是讓尚未達到物質守恆的兒童親眼看著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試管內的全過程,接著問被試的兒童試管里的牛奶和原來碗裡的牛奶哪個更多,幾乎所有沒有形成守恆概念的兒童都堅持是試管里的牛奶更多。
數量守恆實驗:給兒童呈現兩排數量一樣多糖果,前後排列一致,讓他們回答兩排糖果的數量是否一樣多。兒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確。但是如果實驗者把其中的一排擴大或縮小間距,改變其外觀形態,然後再讓兒童回答兩排糖果是否一樣多。皮亞傑發現,小於7歲的兒童往往回答錯誤。而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卻能認為兩排糖果一樣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