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憲

宇文憲(544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賀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獨孤藏墓誌》作第七子,),母為達步乾氏。

通達機敏,有氣量,初封涪城縣公,晉封安城郡公。孝閔帝即位,授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將軍武成初年,拜使持節、都督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封為齊國公,食邑一萬戶。鎮服蜀地,恩威相濟,蜀人立碑頌德。保定年間,征為雍州牧,拜為大冢宰。善計謀,多策略,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心悅誠服,情願效死。建德六年(577年),跟隨北周武帝滅亡北齊,自感威名日隆,心生隱退之心,仍然受到侄子北周宣帝的猜忌。

宣政元年(578年),無辜被害,時年三十五,諡號為煬。

基本介紹

  • 本名:宇文憲
  • 字號:字毗賀突
  • 所處時代:北周
  • 民族族群:漢化鮮卑人
  • 出生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
  • 出生時間:544年
  • 去世時間:578年8月16日
  • 主要成就:治理蜀地、滅亡北齊
  • 封爵:齊王
  • 官職:驃騎大將軍、大司馬、上柱國
  • 諡號:煬
人物生平,通達機敏,鎮蜀伐齊,抵禦北齊,護死奪權,兄弟不和,隨軍東征,介休會師,攻占鄴城,威盛隱退,陷害處死,主要成就,抵禦北齊,東征滅齊,人物評價,軼事典故,雜馬易認,至孝之子,親屬成員,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子,後世地位,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通達機敏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宇文憲出生,字毗賀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北周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的異母弟,母為達步乾氏。宇文憲性格通達機敏,有氣量,雖在幼年,而神色嚴峻。初封涪城縣公。少年時與宇文邕一起學習《詩經》、《春秋》,都能綜合要點,得其旨意。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晉封安城郡公。孝閔帝宇文覺即位後,授任他為通達機敏,有氣量開府儀同三司。明帝宇文毓即位,授任大將軍。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被任命為益州總管兼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及益州刺史,晉封齊國公,食邑一萬戶。

鎮蜀伐齊

當初,在平定蜀地之後,宇文泰認為那裡形勢險要,不願讓老將去鎮守,想在兒子們中挑選人選。遍問宇文邕以下,誰能當此重任。大家還沒有來得及回答,而宇文憲首先請命。宇文泰說:“刺史應當安撫部眾,治理百姓,不是你所能幹的。按年齡授官,應當先輪著你的哥哥們。”宇文憲答道:“才能有所不同,而與年齡大小無關。如果試而無效,甘心當面受責備。”宇文泰十分高興,但由於宇文憲年齡還小,沒有派他。明帝遵照宇文泰的從前意思,所以讓宇文憲前往蜀地任職。宇文憲當時十六歲,善於安撫駕馭部屬,留心治理之術,訴訟集中在一身,而理政不見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稱頌他的功德。不久升任柱國。
北周北齊洛陽之戰北周北齊洛陽之戰
保定年間(561年—565年),宇文憲被徵召回京,任雍州牧。晉公宇文護東伐北齊時,以尉遲迥為先鋒,包圍洛陽。宇文憲與達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其他各軍分守險要。北兵數萬人,突然從北周軍後面殺出,各軍驚恐,紛紛潰散。只有宇文憲與王雄、達奚武率兵抵擋。王雄被齊軍殺死,三軍震恐。宇文憲親自督率激勵,軍心才安定下來。當時宇文護執掌大權,對他十分信任,賞罰之事,都得以參與。

抵禦北齊

天和三年(568年),任命宇文憲為大司馬,兼任小冢宰,仍擔任雍州牧。天和四年(569年),北齊將領獨孤永業前來侵犯,強盜殺死孔城防主能奔達,據城回響齊軍。詔命宇文憲與柱國李穆率兵從宜陽出發,修築崇德等五城,切斷齊軍運糧通道。北齊將領斛律光率軍四萬,在洛水以南筑起營壘。天和五年(570年),宇文憲涉過洛水進攻齊軍,斛律光逃走。宇文憲追擊到安業,多次交戰後才回來。
同年,斛律光又率大軍在汾水北岸修城,向西直到龍門。宇文護對宇文憲說:“盜賊遍地,軍馬縱橫,使戰場之上,百姓困苦。豈能坐視百姓被大肆殺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說用什麼計策?”宇文憲答道:“依我看,兄長應當暫且從同州出兵,以作為威懾,我請求以精銳軍隊在前,根據情況進攻。不僅邊境可以安寧,而且能夠另有所獲。”宇文護表示同意。
天和六年(571年),派宇文憲率兵二萬,從龍門出發。北齊將領新蔡王王康德由於宇文憲兵到,連夜率軍悄悄逃跑。宇文憲於是向西返回。又掘開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沒齊軍營壘,率軍重新進入北齊境內。齊人以為宇文憲難以深入,就放鬆了邊防戒備。宇文憲於是渡過黃河,進攻伏龍等四城,兩天內全部占領。又攻克張壁,繳獲其軍用物資,將城壘平掉。當時斛律光在華谷,無法救援,就向北攻占姚襄城。這時汾州已久被圍困,運糧通道被截斷。宇文憲派柱國宇文盛運粟接濟。宇文憲自己經過兩乳谷,襲擊北齊的柏社城,將其占領,又向姚襄推進。齊人據城死守。宇文憲令柱國、譚公宇文會修建石殿城,作為汾州後援。北齊平原王段孝先、蘭陵王高長恭率大軍抵達,宇文憲命令將士結陣以待。大將軍韓歡被齊人偷襲,部屬奔逃,宇文憲親自督戰,齊軍稍退。天色已晚,雙方各自收兵。

護死奪權

宇文護被處死以後,武帝宇文邕召宇文憲入朝,宇文憲免冠請罪。武帝對他說:“天下,是太祖(宇文泰)的天下,我繼守大業,常恐丟失。宇文護目中無君,欺凌皇上,打算反叛,我因此將他處死,以安定國家。你與我本是親兄弟,同甘共苦,此事與你無關,為什麼還要請罪?”詔命宇文憲前往宇文護宅第,收繳兵符、文書等物。隨即任命宇文憲為大冢宰。這時武帝已經處死宇文護等人,親理朝政,打算整頓政治,統一刑令,即便牽涉到宗室中人,也不加以寬容。宇文憲原來被宇文護所重用,從天和年間以後,威勢漸大。宇文護欲有所言,大多令宇文憲上奏。皇帝有允許的,也有不同意的,宇文憲擔心皇帝同丞相之間互相猜忌,每次都是委婉地說清意思。武帝也知道他的用心,所以得以免禍。可是仍然因為他威名太大,始終放心不下,雖然遙授冢宰之職,實際上奪去了他的權力。
開府裴文舉,是宇文憲的侍讀,武帝經常駕臨內殿,接見裴文舉。武帝對他說:“宇文護反叛的跡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淚將他處死,是為了安定國家,有利百姓。從前北魏末年動亂,太祖輔佐元氏;周朝上承天命,宇文護才執掌大權。積久而成的習慣,變成了常規,就認為政令應當這樣。難道有三十歲的天子還要被人制約嗎?況且近代以來,還有一種弊病,曾經暫為部屬的,就禮敬上級猶如君王。這是擾亂社會的權宜之法,不是治理國家的辦法。《詩經》說:‘日夜不敢懈怠,用來服侍一人。’一人,只能是天子。你雖然陪侍齊公宇文憲,但不能形同君臣。再說太祖有十個兒子,難道都能當天子?你應當用做人的正道來規勸齊公,使我們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讓我們兄弟之間互相猜疑。”裴文舉拜謝而出,回來告訴宇文憲。宇文憲手撫几案,指著心道:“我向來的心意,您難道不清楚嗎?只有盡忠效命,還有什麼話說?”

兄弟不和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憲晉爵為王。宇文憲的朋友劉休徵獻上《王箴》一首,宇文憲十分讚美。後來,劉休徵又把《王箴》獻給武帝。武帝正想法除掉他的幾個弟弟,很喜歡這篇箴言。宇文憲常常感到兵書內容繁雜廣泛,難求要旨,就自己編定為《要略》五篇,上表陳述。武帝讀後表示稱讚。當年秋天,武帝駕臨雲陽宮,臥病在床。衛王宇文直在京城舉兵叛亂。武帝召見宇文憲,對他說:“衛王反叛,你知道嗎?”宇文憲答道:“微臣原來不知道,今天才見到詔書。宇文直如果違背天命,就是自取滅亡。”武帝說:“你即刻作為前鋒,我也隨後出發。”字文直不久敗逃。武帝抵達京師,宇文憲和趙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謝。武帝說:“從前管叔鮮蔡叔度被殺,而周公卻輔佐周成王完成大業,人心不同,猶如人的外貌各不一樣。我只慚愧兄弟之間動兵,這是我的不足之處。”
當初,宇文直內心十分忌恨宇文憲,宇文憲權當不知,對他容讓。又因他是武帝同母之弟,更加友愛尊敬。處死宇文護時,宇文直堅持請求罪及宇文憲。武帝說:“齊公宇文憲的心跡,我全都清楚,不得再有懷疑。”武帝的母親叱奴太后去世後,宇文直又秘密報告道:“宇文憲喝酒吃肉,與平時沒有區別。”武帝說:“我同齊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為了我,而特別自我約束。你應當感到慚愧,有什麼理由再去議論他的對錯?你是太后最喜歡的兒子,承蒙慈愛。如今只須自勉,不要再沒有根據地亂說別人。”宇文直才不再說什麼。

隨軍東征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打算東征北齊,只同內史王誼商議此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後來認為諸弟的才能謀略,沒有超過宇文憲的,才告訴他。宇文憲當即贊同東征。大軍準備出發時,宇文憲上表獻出自己的財產以贊助軍費說:“我聽說把握機會適應氣運,理應藉助時機的到來,兼併弱小攻擊愚昧,要憑藉隨機應變的謀略。希望陛下保持和振興聖明,開創大業弘揚教化,順從天意,恢弘武略。才能使兇惡被剪除,天下大同,軍民人心歸附,車軌文字統一。我私下以為龍旗飄動,天網密布,糧草物資,也許需要供給。從前邊境沒有平靜,卜式自願獻出家中財產;天下混亂,衛茲請求獻出自己的粟米。我雖然愚笨,但怎敢忘記效仿他們。恭敬地獻上金銀財寶等十六件,稍稍資助軍需。”武帝詔命不予接受,並拿宇文憲作榜樣,對公卿們說:“臣子應當如此,我看重他的心意,難道還需要他的東西嗎?”於是詔命宇文憲率兵二萬為前軍,向黎陽推進。武帝親自圍攻河陰,未能攻下。宇文憲攻占武濟,進兵包圍洛口,攻下洛口東西二城。因為武帝患病而撤軍返回。同年,開始設定上柱國官職,讓宇文憲擔任。
建德五年(576年),大規模東征北齊。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萬人,仍擔任先鋒,把守雀鼠谷。武帝親自圍攻晉州。宇文憲向前推進,占領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擴大戰果。齊人燒毀橋樑,固守險要,軍隊無法前進,於是屯集在永安。齊主聽說晉州被圍,就率兵十萬,親自來援。當時,柱國、陳王宇文純駐軍千里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把守汾水關,都受宇文憲指揮。宇文憲悄悄對宇文椿說:“用兵講究欺騙,去留不定,見機而行,不能死守常規。現在你安營時,不要支起帳幕,可以砍伐柏樹搭成小庵,以示有兵。這樣,軍隊離開以後,敵軍還會起疑。”這時,北齊後主高緯分兵一萬進攻千里徑,又命令部屬出汾水關,自己親率大軍與宇文椿交戰。宇文盛派騎士告急,宇文憲自率騎兵千人援助。齊人遠遠看見谷中飛塵揚起,急忙相繼退去。宇文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過汾水追擊,斬殺不少敵兵。不久,宇文椿報告齊軍漸漸逼近,宇文憲又回兵救援。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軍,就率軍乘夜返回。齊人果然認為柏庵是軍隊營帳,沒有懷疑我軍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當。

介休會師

當時武帝已經離開晉州,留下宇文憲為後衛。高緯親自率軍來追,抵達高梁橋。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陣勢。北齊領軍段暢一直進到橋頭。宇文憲隔河招呼段暢,同他交談。宇文憲問段暢道:“你叫什麼名字?”段暢答道:“我是領軍段暢。您是誰?”宇文憲回答說:“我是虞侯大都督。”段暢說:“聽您的言談,不是一般的人,今日相見,為什麼隱瞞姓名官職?”陳王宇文純、梁國公侯莫陳芮、內史王誼等人都在宇文憲身邊。段暢問個不停。宇文憲才說:“我是天子的弟弟齊王。”又指著陳王等人,把他們的姓名封號一一告訴段暢。段暢打馬而去,宇文憲立即命令撤軍,不料齊人突然追來,兵勢勁銳。宇文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率精選騎兵一百人殿後抵擋,斬其猛將賀蘭豹子、山褥瑰等一百餘人,齊軍才退去。宇文憲渡過汾水,在玉壁趕上武帝。
武帝又命令宇文憲率兵六萬,回援晉州。宇文憲率軍推進,在涑水紮營。高緯圍攻晉州,日夜不停。回來的間諜,有的說晉州已經陷落。宇文憲派遣柱國越王宇文盛、大將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率領輕裝騎兵一萬人,連夜趕到晉州。宇文憲進兵據守蒙坑,作為後援,得知晉州沒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武帝隨即東去,駐軍高顯,宇文憲率領部屬,先向晉州推進。次日,諸軍會合,漸逼城下。齊人也出動大軍,在周軍營地以南布成陣勢。武帝召宇文憲騎馬前往察看。宇文憲回來報告說:“這個好對付,請打敗敵軍後再吃飯。”武帝高興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就沒有憂慮了。”宇文憲退下後,內史柳虬悄悄對他說:“敵軍並不少,大王怎么能輕視他們?”宇文憲說:“我被委任為前鋒,為國為家,掃蕩這些殘敵,猶如摧枯拉朽。商朝、周朝的事,您是知道的,賊兵雖多,能把我怎么樣?”不久,各軍一塊進擊,齊軍立即潰不成軍。當夜,高緯逃走,宇文憲率輕裝騎兵追擊。追到永安時,武帝也隨後趕到。齊人收集殘兵,又據守高壁、洛女寨。武帝命令宇文憲進攻洛女寨,將其占領。次日,在介休與大軍會師。

攻占鄴城

當時高緯已敗走鄴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據守并州。高延宗趁機自立為帝,出兵抗拒。武帝進兵包圍并州,宇文憲進攻城西。武帝城中遇伏,鏖戰至深夜僅以身免。逃出城後,疲累的武帝欲撤兵,宇文憲與王誼力勸方免。次日再戰,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由於戰功,晉封第二子安城公宇文質為河間王,任命第三子宇文賨為大將軍。仍然詔命宇文憲先行進兵鄴城。次年(577年),攻占鄴城。
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宇文邕
北齊任城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人據守信都,擁兵數萬。武帝又詔命宇文憲討伐。令高緯親自寫信給高湝說:“朝廷待我寬厚,諸王都好。叔父如果放下武器,則一定都會受到優待。”高湝拒不收信,反而大肆召募賞賜,多給金帛,和尚要求當兵的,就有數千人。宇文憲率軍經過趙州時,高湝派兩名間諜前去偵察,被巡邏騎兵捉住,報告宇文憲。宇文憲就把北齊的舊將都召集在一起,讓這兩名間諜一一看過。宇文憲對這兩名間諜說:“我要爭的是大事,不在你們。今天放你們回去,可以當我的使者。”於是寫信給高湝,敦促他投降。
宇文憲到信都,高湝在城南布下陣地,宇文憲登上張耳墳遠遠觀察。不一會兒,高湝的領軍尉相願假裝出來巡視陣勢,率領部屬投降。尉相願是高湝的親信,眾人驚恐。高湝大怒,殺死尉相願的妻子和孩子。次日再戰,周軍大勝,俘虜、斬殺共三萬人,活捉高湝、高孝珩等人。宇文憲對高湝說:“任城王何苦如此?”高湝答道:“我是神武帝的兒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還僥倖活著。時逢國家敗滅,今日雖死,也無愧祖先。”宇文憲讚賞高湝的氣節,命令釋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給錢財。又審問高孝珩。高孝珩陳述北齊危難,邊說邊哭,舉止不失風度,宇文憲也為之感動。

威盛隱退

宇文憲素來善於計謀,多有策略,尤其擅長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衝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感動,心悅誠服,都為他效力。齊人早就聽說他的威名聲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謀略。并州大捷之後,在齊境長驅直入,不侵擾百姓,將士沒有私蓄。
當初,稽胡劉沒鐸自稱皇帝,又詔命宇文憲督率趙王宇文招等人將其討平。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暗自考慮隱退。武帝準備親征北部蠻族時,就以有病推辭。武帝變色道:“你若害怕遠征,讓我用誰?”宇文憲害怕,答道:“微臣侍奉陛下,實在是誠心誠意,只是身患疾病,無法領兵。”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陷害處死

建德七年(578年),武帝駕崩,宣帝宇文贇即位,宣帝認為叔父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當時武帝尚未安葬,諸王在朝內守靈。司衛長孫覽總管軍隊,輔佐朝政,擔心諸王有叛變意圖,經上奏,命令開府於智偵伺諸王動靜。安葬武帝後,諸王各回府第。宣帝又命令於智到宇文憲宅第等候宇文憲,趁機告發他另有圖謀。宣帝於是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對宇文憲說:“三公之位,應當歸於親屬中賢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為太師,九叔為太傅,十一叔為太保,叔父認為怎樣?”宇文憲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為懼。三師的重任,不是我所敢於承當的。太祖時的功臣,應當擔當此任。如果只用我們兄弟,恐怕會招致議論。”宇文孝伯回去報告,隨即又趕來,說:“詔命大王今晚和諸王一塊到殿門。”
宇文憲一個人被領進宮殿,宣帝預先在另一間屋裡埋伏下壯士,宇文憲一到,立即被抓住。宇文憲神色不屈,陳說道理。周宣帝讓於智與宇文憲對質。宇文憲目光灼灼,與於智相互對證。有人對宇文憲說:“以大王今天的形勢,還用多說?”宇文憲答道:“我位重輩高,一旦到這種地步,生死聽任天命,難道還想活著?只是因為老母還在,恐怕留下遺憾罷了。”就把手板扔到地上。於是周宣帝派人把宇文憲勒死,時年三十五歲。
之後,北周宣帝任命於智為柱國,封齊國公。宣帝處死宇文憲以後,找不出罪名,就藉口上大將軍安邑公王興等人與宇文憲共謀,將其處死。此外,上開府獨孤熊、開府豆盧紹等人也被處死。當時的人知道王興等人冤枉,都說他們是陪伴宇文憲死的。

主要成就

抵禦北齊

宇文憲是北周重要將領,一生中參與多次對北齊的戰爭,隨周武帝宇文邕平齊,立下大功。保定三年(563年)宇文護東征北齊時,宇文憲與達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其他各軍分守險要。北齊兵數萬人,突然從北周軍後面殺出,各軍驚恐,紛紛潰散。只有宇文憲與王雄、達奚武率兵抵擋。宇文憲親自督率激勵,軍心才安定下來。天和四年(569年),北齊將領獨孤永業攻打北周,宇文憲與柱國李穆率兵從宜陽出發,修築崇德等五城,切斷齊軍運糧通道。天和五年(570年),宇文憲涉過洛水進攻齊軍,擊敗斛律光。

東征滅齊

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打算出兵消滅北齊。命宇文憲率兵二萬為前軍,向黎陽推進,攻占武濟,進兵包圍洛口,攻下洛口東西二城。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大規模東征北齊。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萬人,仍擔任先鋒,把守雀鼠谷。宇文憲占領洪同、永安二城。建德六年(577年),攻占鄴城。

人物評價

令狐德棻周書》:①“齊王奇姿傑出,獨牢籠於前載。以介弟之地,居上將之重,智勇冠世,攻戰如神,敵國系以存亡,鼎命由其輕重。比之異姓,則方、召、韓、白,何以加茲。挾震主之威,屬道消之日,斯人而嬰斯戮,君子是以知周祚之不永也。昔張耳、陳余賓客廝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齊之文武僚吏,其後亦多至台牧。異世同符,可謂賢矣。”;②“性通敏,有度量,雖在童齔,而神彩嶷然。”;③“善於撫綏,留心政術,辭訟輻湊,聽受不疲。”;④“憲素善謀,多算略,尤長於撫御,達於任使,摧鋒陷陣,為士卒先。群下感悅,鹹為之用。齊人夙聞威聲,無不憚其勇略。”;⑤“憲有至性,事母以孝聞。”
李延壽北史》:“以齊王之奇姿傑出,足可牢籠於前載。處周公之地,居上將之重,肋冠俗,攻戰如神,敵國系以存亡,鼎命由其輕重。屬道消之日,挾震主之威,斯人而嬰斯戮,君子是以知國祚之不永也。”
宇文泰:“此兒智識不凡,當成重器。”
陳元靚:“銀漢分派,瓊枝擢秀。武庫橫心,兵機在手。扶齊功多,安蜀政厚。國之盤維,旡出其右。”
黃道周:“憲周諸子,度量不群。文帝賜馬,取駁為馴。色既出類,牧圉易分。帝嘉智識,迥不猶人。撫蜀擇守,憲即自任。既而受命,綏果得民。屢與晉戰,戰必立勛。或行詭道,或以名聞。或請破敵,頃刻而奔。就間用間,妙若轉輪。為將若此,可謂入神。”
蔡東藩:“然當時如齊王憲輩,不能為伊霍之行,徒拱手而受戮,忠而近愚,亦不足取,身亡而國俱亡,此任聖之所以夐絕古今也!”

軼事典故

雜馬易認

宇文泰曾賞賜給兒子們良馬,讓他們自己選擇。只有宇文憲選了一匹雜色馬。宇文泰詢問,宇文憲答道:“這匹馬顏色特殊,可能出類拔萃。如果從軍作戰,馬夫容易辨認。”宇文泰高興地說:“這個孩子識見不凡,必當成為大才。”後來隨從在隴山上打獵,經過官馬牧場,宇文泰每次看見雜色馬,都說:“這是我兒子的馬啊!”命令隨從牽來,賞賜給他。

至孝之子

宇文憲性情淳厚,侍奉母親達步乾氏,以孝順出名。達步乾氏原先患有風熱之病,多次發作,宇文憲衣不解帶,在身邊侍候。宇文憲有時東征西戰,每次感到心驚,其母必有病,便派使者馳回問候,果然如此。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北周文帝宇文泰
  • 母親:達步乾氏

兄弟姐妹

哥哥
弟弟
姐妹

妻子

兒子

  • 長子 宇文貴,封齊國世子。
  • 次子 宇文質,封河間郡王。
  • 三子 宇文賨,封中壩公。
  • 四子 宇文貢,封莒國公。
  • 五子 宇文乾禧,封安城公。
  • 六子 宇文乾洽,封龍涸公。

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宇文憲。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宇文憲亦位列其中。

史書記載

  • 《周書·卷十二·列傳第四》
  • 《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