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學習科學與技術(第2版))

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

學習科學與技術(第2版)一般指本詞條

《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是由桑新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7年7月出版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講教材。該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習科學與技術課程教材,也可作為高等學校教育類公共課教材,也可作為各級各類教師的參考書。

該書共分7個單元,主要包括資訊時代學習方式的歷史變革,學習是什麼,如何學習,從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學習的類型與學習者的個性差,學習評價與學習績效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
  • 作者:桑新民
  • 類別: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講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12日
  • 頁數:38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474671
  • CIP核字號:2017032361
  • 版面字數:340千字
成書過程,修訂背景,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背景

截至2016年12月,高校通識教育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開設18年來,人們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其深刻的歷史性變革,世界信息化浪潮對學校課堂的衝擊越來越強烈,迫切需要學校的學習方式隨之改變。同時,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給學校學習方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時空舞台,豐富的資源,廣闊的視野,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方法論。所有這一切,都促使學習科學與技術不僅成為當代多學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熱門話題,而且成為關心人類前途和命運的政治家、企業家等必須面對的重大時代課題,由此推動的全球範圍內創建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化社會的熱潮迅速興起。正是這樣的背景和動力,決定了加入該課程教學創新探索行列的學校、教師和各種類型學習者的隊伍在不斷擴大。為適應這樣的形勢與需求,作者用一年多的時間對《學習科學與技術》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形成了《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

修訂情況

《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由桑新民擔任主編,賈義敏、謝陽斌、趙建民、劉永貴、鄭旭東擔任副主編。
教材結構的主體仍然保留了原來的1~6單元,但內容做了大幅度更新,6個單元的先後次序也做了局部調整,把原來第6單元“團隊學習”提到前面,因為這是轉變學習方式、探索新型教學模式的難點和重點。最後增加的第7單元是把每學期最後兩周的總結、考核階段作為課程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學習評價和考試創新的內在需要。

出版工作

2017年7月,《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書籍設計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劉艷
武林曉
張申申
劉娟娟
趙義民

內容簡介

《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共分7個單元,主要內容包括資訊時代學習方式的歷史變革,學習究竟是什麼,人是如何學習的,從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學習的類型與學習者的個性差,學習評價與學習績效,以及轉識成智,返璞歸真等內容。另外,該書還提供了全書的導論與導學,以及思維導圖。

教材目錄

前輔文
導論與導學:培養具有創造性和健康個性的終身學習者
第1單元 資訊時代學習方式的歷史變革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1.1 “賈伯斯之問”:教育信息化的時代難題與破解之道.
1.1.1 為什麼IT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1.1.2 網路課程新潮流:賈伯斯之問的實踐解答
1.1.3 MOOC在大學創新發展中引發的歷史變革
1.2 人類學習方式及其歷史演變
1.2.1 什麼是學習方式
1.2.2 人類學習方式演變發展的3個裡程碑
1.2.3 構建生成學習論:資訊時代學習方式創新理念與方法論
1.3 資訊時代的新學習技能與教育目標模式的轉變
1.3.1 當代信息技術在文化—教育三大基石中引發的革命
1.3.2 信息素養及其結構
1.3.3 美國“21世紀學習框架”
1.4 探索大學課程教學創新系統工程
1.4.1 學習方式變革的價值導向——“綠色學習”
1.4.2 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
1.4.3 大學課程教學創新系統工程模型
思考題
第2單元 學習究竟是什麼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2.1 經驗中的學習概念及其演變
2.1.1 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概念及其局限
2.1.2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對“學習”概念的理解
2.1.3 中國歷代教育思想家的“學習”定義和當前流行的“學習”概念
2.2 西方心理學對學習研究與認識的深化
2.2.1 從行為主義到新行為主義
2.2.2 從結構主義到建構主義
2.2.3 將心理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理論的探索
2.3 教育學視野中的學習探究
2.3.1 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
2.3.2 當代學習理念中的“哥白尼革命”
2.3.3 從學習理論到學習技術
思考題
第3單元 人是如何學習的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3.1 感知與記憶的重新解讀——學習研究的認知科學視角
3.1.1 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模型
3.1.2 專家與新手在認知與學習上的差異
3.1.3 多媒體環境下學習的認知機制
3.2 腦科學與學習的生理機制解讀
3.2.1 腦的結構與大腦皮層的功能定位
3.2.2 腦的可塑性與學習.
3.2.3 腦電波與學習
3.2.4 大腦功能一側化與學習
3.2.5 基於腦的記憶研究.
3.2.6 神經科學研究新進展與科學用腦
3.3 在真實情境中開展學習研究
3.3.1 學習研究的新視角——情境學習
3.3.2 情境學習視角下的學習機制解讀
3.3.3 情境學習與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認識論
3.3.4 情境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學習模式
3.3.5 真實學習環境的創建
3.4 在反思性學習中發展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習的自我監控水平
3.4.1 元認知的含義
3.4.2 元認知的作用
3.4.3 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思考題
第4單元 從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4.1 個體學習、團隊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4.1.1 個體學習、協作學習與團隊學習
4.1.2 學習型組織概念與理論評介
4.1.3 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開展團隊學習
4.1.4 本課程為什麼要開展團隊學習
4.2 團隊學習的組織技術與策略
4.2.1 團隊的生命周期理論評介與啟示
4.2.2 組建團隊
4.2.3 信任關係的建立
4.2.4 形成共同願景
4.2.5 制定並實施團隊學習計畫
4.2.6 營造高效的團隊學習氛圍
4.2.7 反思與總結
4.3 虛擬學習社群及其培育技術
4.3.1 虛擬學習社群的概念
4.3.2 虛擬學習社群的基本結構
4.3.3 虛擬學習社群的培育與管理
思考題
第5單元 學習的類型與學習者的個性差異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5.1 學習的分類
5.1.1 學習分類與個性化學習
5.1.2 根據學習對象和內容劃分學習類型
5.1.3 根據學科課程劃分學習類型
5.1.4 依據學習方式劃分學習類型
5.2 學習者的個性差異
5.2.1 個性差異與個性化學習
5.2.2 學習者學習風格差異
5.2.3 學習者學習動機差異
5.2.4 多元智慧型
5.3 信息技術促進個性化學習
5.3.1 信息技術與個性化學習
5.3.2 基於自適應學習技術的個性化學習
思考題
附錄
附錄1:學習時間偏愛測定量表
附錄2:學習的感知覺通道調查表
附錄3:思維類型的測試
附錄4:左右腦調查表
第6單元 學習評價與學習績效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要點與結構
單元知識導學圖
單元學習技術修煉指南
你的學習計畫
6.1 學習評價:為學習照鏡子
6.1.1 什麼是學習評價
6.1.2 學習評價的功能
6.1.3 學習評價的主要類型
6.1.4 資訊時代學習評價創新發展的前沿趨勢和典型模式
6.2 學習績效:追求高績效學習
6.2.1 什麼是學習績效
6.2.2 影響學習績效的因素分析
6.2.3 在自我評價能力培養中提高學習績效
6.3 學習評價技術
6.3.1 測試:古老而常用的評價技術
6.3.2 檔案袋評價:再現真實的學習過程
6.3.3 量規:開發能體現“標準”的規則
6.3.4 學習契約:對你自己的學習負責
6.3.5 反思表:培養反思力
6.3.6 概念圖評價:展示可視化思維
6.4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評價整體創新系統工程探索.
6.4.1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評價整體創新系統工程模型
6.4.2 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創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6.4.3 共同探索本門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
思考題
第7單元 轉識成智 返璞歸真
7.1 本單元指導思想
7.2 總結與交流的具體要求與方法指南
7.2.1 知識和智慧的關係
7.2.2 如何轉識成智
7.2.3 如何提高總結交流階段的學習效果
7.3 追求學習真諦,開創智慧人生
參考文獻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學習科學與技術——資訊時代學習能力的培養(第2版)》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提供了電子教案、微視頻、拓展閱讀、名詞術語等數字資源。
作品名稱
學習科學與技術(第2版)
出版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內容提供者
桑新民
策劃編輯
劉艷
技術編輯
趙莉

教材特色

該版教材有如下特點:
第一,拓展了適用範圍。
第二,教材設計選擇了新形式和新思路。
第三,簡要介紹新版教材具體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第四,學習科學的探究紮根於各種複雜學習活動的現實場景。

作者簡介

桑新民,男,1949年生,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科學與管理系網路化學習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