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閱讀經典:律詩

學生閱讀經典:律詩

《學生閱讀經典:律詩》是文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該書主要為讀者介紹了中國詩歌的發展,共有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四言詩的時代,第二階段是五言古體的時代,第三階段是律詩的時代,而律詩的完成對於整個詩史具有極深刻的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學生閱讀經典:律詩
  • ISBN:7806761632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開本:32開
  • 精裝:220頁
  • 條形碼:9787806761632
  • 尺寸:18.6x14x1cm
  • 重量:181g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因為四言詩發達於先秦,所以有關它的發源情形,迄今無法探悉。五言古詩自漢迄齊梁,發展了四、五百年(假設五古始於西漢枚乘,到梁末尚不滿四百年。),不論是詩的規格(篇幅大小、對仗),或是內容題材,都經常在演變著,可以說是一個活火山似的變動中的詩體。律詩則不然,它穩定地維持著八旬的形式,具有嚴格的格律——但是,我們也知道,古往今來,才人輩出,斷斷沒有一種不變的規格,可以約制各時代所有的詩人。因此,在這個限定規格的詩體內部,不可避免的將會有許多不同的創作理論摻入,而各逞其是,不論何種理論,均是為了使這個詩體更能夠適合於有個性的創作。這些理論當中,有的已經成為體系的著作,有的只是單篇零卷的意見。

媒體評論

中國詩歌的發展,共有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四言詩的時代,第二階段是五言古體的時代,第三階段是律詩的時代。律詩的完成對於整個詩史具有極深刻的意義。因為四言詩發達於先
秦,所以有關它的發源情形,迄今無法探悉。五言古詩自漢迄齊梁,發展了四、五百年(假設五古始於西漢枚乘,到梁末尚不滿四百年。),不論是詩的規格(篇幅大小、對仗),或是內容題材,都經常在演變著,可以說是一個活火山似的變動中的詩體。律詩則不然,它穩定地維持著八句的形式,具有嚴格的格律——但是,我們也知道,古往今來,才人輩出,斷斷沒有一種不變的規格,可以約制各時代所有的詩人。因此,在這個限定規格的詩體內部,不可避免的將會有許多不同的創作理論摻入,而各逞其是,不論何種理論,均是為了使這個詩體更能夠適合於有個性的創作。這些理論當中,有的已經成為體系的著作,有的只是單篇零卷的意見。
流傳在詩論史上的兩個最常見的話題,一個就是“學古”,一個就是詩的“體格的研究”。後者也就是“詩法”。這兩個話題,有時被分開討論,有時被混合來討論,與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氣有關。為了顧及這一事實,以便真確地測繪出唐宋兩代詩學史的現象,在下文裡我將依時代來討論詩學演變的經過,並且毫不偏倚地兼顧上述兩個話題。
唐代律詩的產生,比較進步的文學史家,都認為在六朝就具有雛形,然後在唐初才正式成功,到王孟李杜大量寫作之後才流行——這只是五律的狀況,七律還要遲一點——六朝至唐初這一段律詩形成的過程,我稱之為“律化”過程。
律化期間,詩論的重心,便放在規劃律詩的格式上,不過,那時候他們還不稱這種詩為律詩,律化乃是本諸於詩人對詩的藝術性的本能要求而發生的。是對當時流行的詩風所作的改良。這個運動的第一步,便是沈約提出的四聲八病之說,四聲就是“平、上、去、入”,八病是:
一、平頭:五言詩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同聲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聲,犯者名為犯平頭。
二、上尾: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名為上尾。
三、蜂腰:五言詩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似蜂腰也。
四、鶴膝: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粗,似鶴膝也。
五、大韻:五言詩若以“新”為韻,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鄰”、“身”、“陳”等字,既同其類,名犯大韻。
六、小韻: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為小韻。
七、傍紐:五言詩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魚”、“元”、“阮”、“願”等之字,此即雙聲,雙聲即犯傍紐。
八、正紐:五言詩“壬”、“衽”、“任”、“入”四字為一紐,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類,名為犯正紐之病。
如果把這八病和律詩平仄譜拿來核對,你就可以發現兩者的關係牢不可分了。
不過,沈氏的規定稍嫌太嚴,所以就有人加以修改,如《文鏡秘府論》就說:“上句第一字與下句第一字,同平聲不為病,同上占入聲一字即病。若上句至第二字與下旬第二字同聲,無問平上去入,皆是巨病。”(《西卷》)沈約本人並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試驗八病的學說,直到梁簡文帝和庾信才把八病的原則拿到作品來實驗了,律詩句子的平仄譜,就是在簡文帝手中完成了雛形。到了唐朝開元年間《文鏡秘府論》出現時,律體已經成立,因此《文鏡秘府論》重新檢討“八病說”的理論,就比沈約來得寬和與合理。
……

圖書目錄

導言
五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王維/觀獵
王維/過香積寺
王維/終南山
王維/歸輞川作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
李白/贈孟浩然
李白/渡荊門送別
杜甫/月夜
杜甫/秦州雜詩
杜甫/琴台
杜甫/江上
杜甫/江漢
杜甫/春宿左省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除蘇州刺史別洛城東花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馬戴/楚江懷古
梅堯臣/春寒
陳師道/登快哉亭
陳師道/寄外舅郭大夫
七律
李頎/送魏萬之京
崔顥/黃鶴樓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客至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諸將(五首其一)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一)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茂陵
李商隱/辛未七夕
李商隱/安定城樓
李商隱/籌筆驛
溫庭筠/過陳琳墓
韓雇/安貧
歐陽修/和聖俞春雨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黃庭堅/登快閣
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
黃庭堅/寄黃幾復
黃庭堅/徐孺子祠堂
陳師道/九日寄秦覯
陳與義/巴丘書事
陳與義/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
陸游/黃州
陸游/南定樓遇急雨
附錄
詩人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