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余月刊》1947年9月在上海崇明創刊,月刊,該刊的編輯人為凌波,學余研究社出版發行,僅發行一期,屬於文藝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余月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7年
- 出版周期:月刊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主要欄目,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吳圭心、黃品元、江祿煜、陶在湄、彬之、俞皓奎、陸潮、林醉春、笑風、蕭郎、桂馨等。
辦刊宗旨
該刊以匯流各科學識,增進學生求知興趣,幫助青年學余修習為宗旨。
主要欄目
設有語錄、社訊、短箋、詩歌、散文、小說等主要欄目。
刊登內容
內容有科學知識、學習方法討論、中學教材研究、人物傳記、讀書心得、專家訪談、升學就業指導、新著介紹、文藝作品,以及學校生活、各地風光等。刊載的文章有陶在湄的《原子能的功用》、彬之《世界末日的幻景》等科技小品文打開了學生的視野;風的《寂寞里底歌聲》、蕭郎的《自白》、桂馨的《六個人》等文藝作品為該刊增添了不少興趣,提高可讀性;唐式民《怎樣學習》、彝青《我贊成高中分科》、黃品元的《國小教師的進修問題》等文章立足於教育界,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教師水平,促進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該刊的發行得到了以崇報為代表的崇明地方知識分子的大力支持,對於促進崇明乃至更多地區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課餘生活的豐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該刊也是研究民國時期學生生活、崇明地區知識分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報刊資料。
文化傳統
《發刊詞》(凌波)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求知?為了知道:怎樣建立起自己堅強的意志,改造自己惡劣的環境,改良社會敗壞的風氣,更為了識清世界時代的潮流,觀察宇宙無窮的變化。不過,我們單純的講書,是絕對不可能到單靠讀書,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絕對能知能幹的領域,讀書只能使我們知道一些刻板的理論方式;怎樣去運用呢?還得由我們從實踐中體味得來。
我們這一群是學生的集體,是知識的結晶,我們的目的正是為了求知,但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望,我們除從學校書本上得到一些學識外,還得利用其它方法,來求取更多更需要的知識——活的知識。
所以,我們青年學生應該不斷的研求,不斷的學習,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求知。
董遇說過:“求學問利用三餘”——謂冬天是一年之餘,夜間是白天之餘,陰天雨天是晴天之餘。古人的求知,單怕光陰的容易錯過,所以不能一刻稍懈,就是“三餘”的時間,也不肯輕易的浪費。而老子也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世界上的知識是無止境的;今以有限的生命來探求無窮的學識,要想使學識豐富,那是困難到極點了!”所以有人說:“人生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這個意思啊!
我們學余的宗旨亦在於此,是利用學余之暇,來探求那無窮的寶貴的學識,我們想從一塊荒蕪的土地上,開拓出美麗的園地來,以成為每個青年學生的精神灌注,知識交流的地方,從這個園地上,我們可以得到美滿的收穫!——使我們意志鍛鍊堅強,學識收穫地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