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蓉蓉(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蓉蓉,1953年6月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研究方向:《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蓉蓉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53年6月1日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中文系
  • 職稱: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著作,論文,

人物經歷

1977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

中國文學批評史(本科課程)
本課程將中國文學批評史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近代共八個時期,重點介紹各個時期主要批評家和批評論著的理論觀點,闡明其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文心雕龍》導讀(本科課程)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通讀《文心雕龍》的主要篇目,如《原道》、《明詩》、《神思》、《情采》、《物色》、《知音》等。在此基礎上,闡釋原著的基本思想和觀點,說明其理論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以及它對後來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文心雕龍》研究(碩士課程)
本課程以《文心雕龍》中十個主要的理論觀點為中心,如原道論、宗經論、神思論、體性論、比興論、隱秀論等,闡發原著的基本觀點,探討這一理論的歷史淵源,以及這一理論在文學批評史上的發展。
中國古典詩詞曲賞析(全校公選課)
本課程為網路課程,有古典詩、詞、曲三個部分組成。本課程精選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名作,內容有作家簡介、作品解說、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並從相關的網站下載有關的文章及圖片,以配合課本教學,增強學生學習時的視覺效果,提高學習興趣,也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

研究方向

目前從事的研究課題:《文心雕龍》與中國傳統文化、魏晉南北朝文論專題研究。

主要貢獻

著作

《文心雕龍研究》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本書主要研究三個大問題:一是關於劉勰及《文心雕龍》的產生;二是《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三是劉勰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研究》
台灣暨南出版社2001年版。本書一方面從縱向的即歷史發展的角度,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所產生的功利認識、本體認識和主體認識等思維認識;另一方面,從橫向的即思維方法的角度,論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所出現的整合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趨向思維等思維方法。並且通過對文學批評史上有代表性的批評論著的分析,進一步闡明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的特點。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合著)
台灣華正書局1998年出版。本書將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發展劃分為萌芽、雛形、成熟、發展、繁榮、深入、集成、重心轉移等八個階段,對每個階段的理論特徵、重要戲曲理論家與論著作了論述,並且總結了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形態、內涵和美學特徵。

論文

《評藝術社會學和藝術心理學》,《南京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86年第8期轉載,《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6期摘錄。
《論古代文學批評的辯證思維》,《南京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論晚明時期文學批評的主體認識》,《學術月刊》1988年第9期。
《論古代文學批評中的直覺思維》,《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第6期摘錄。
《論古代文論中情感論的流變》,《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第1期。
《論中國古代戲曲的詩化》,《戲劇藝術》199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10期轉載。
《魏晉時期文學批評的本體認識》,《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11期轉載。
《〈文心雕龍〉的產生和形成辨析》,《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轉載。
《對形式美的追求》——評《文心雕龍》的藝術技巧論,《文心雕龍學刊》第七輯(1993年1月)。
《論“隱秀”說》,《文學研究》第3輯(1993年4月)。
《古代文學批評的藝術性》,《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的研究方法》,《藝術百家》199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11期轉載。
《論“綺靡”說》,《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3期轉載。
《近代戲曲改良理論》,《藝術百家》199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戲曲研究》1996年第1期轉載。
《文心與人心的融合》——論劉勰文學思想的核心,《古典文獻研究》(1993-1994年),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以資閒談”與〈六一詩話〉》,《中國韻文學刊》1995年第2期。
《論古代文學批評的整合思維》,《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11期轉載。
《再談〈文心雕龍〉結構框架的形成》——與張一平先生商榷,《河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物一無文”與〈藝概〉》,《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梁廷楠〈藤花亭曲話〉述評》,《南京大學中文學報》1999年。
《論古代文學批評的趨同思維》,《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文原於道”與“文以載道”》,《〈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3月。
《〈文心雕龍·程器〉篇辨析》,《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學苑出版社2000年2月。
《從“弸中彪外”說到“才膽識力”說》,《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輯(2002年12月)。
《關於劉勰“文集”的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5期。
《劉勰與沈約考論》,《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期轉載。
《劉勰與僧祐考述》,《佛學研究》2003年。
《“宗經”還是“重文”》——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辨析,《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一輯(2003年12月)
《劉勰的“宗經”辯正》,《求是學刊》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6期轉載。
《劉勰與定林寺考述》,《古典文獻研究》第七輯,鳳凰出版社2004年7月。
《〈正緯〉與讖緯》——《文心雕龍·正緯》篇辯正,《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1期轉載。
《劉勰論讖緯的“有助文章”》,《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論詩緯對〈文心雕龍〉詩論的影響》,《東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劉勰與定林寺》,《文史知識》2004年第12期。
《詩文何為“工”?》,《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輯(2004年12月)。
《論讖緯的文學意義》,《文學評論叢刊》2005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