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故居位於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自然村。自然村6000餘人口中,90%是孫權後裔,是我國孫權後裔最大集聚地。龍門古鎮至今保存著為數眾多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座、廳屋56座,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有孫氏宗祠、山樂堂、義門、百獅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權故居
- 地址: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自然村
- 人數:6000餘人口
- 廳屋:56
- 年代:公元182-252年三國時代
富陽,龍門古鎮,義門牌樓,百步廳,孫氏宗堂,祭祖大典,孫權真正故里,推薦,
富陽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
浩浩江南,風涌河山。自古以來,富陽都是一個精英匯翠,人才輩出地方。而三國時期一代吳霸孫權即是成就於此。
三國前期,整個大江南北戰亂連綿,民不聊生。茫茫江東,內有山越作亂,外有中原征伐。對於匆匆接過父兄遺業的虛發少年孫仲謀,等待他的又將是何等的一種考驗與挑戰呢?
在豪強逐鹿的時代,年輕氣盛的少主開始了他光輝的征程。“易服”之後的他謹遵兄長“以保江東”的遺命,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聘周瑜、程普、呂范為將帥;魯肅、諸葛謹為賓客,招延俊秀,聘求賢良;對內鎮撫山越,先治吳理國,發展生產;對外採取連橫之策。正是一系列的措施,使一片原本岌岌可危的江山打造得井井有條,充分顯示了治國安家的帝王之才,為而後與蜀魏鼎足而三打下了穩泰的基礎。
作為一個曾經在三國歷史上嘯傲江東、叱吒風雲的絕世霸王,他那獨當一面的雄風豪情,為後代的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敬仰。“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我們曾在那無盡長江的滾滾浪滔中,在那西風殘照的歷史煙雲中,仰瞻過這位有著無數豐功偉績的千古英豪。而他們的後裔是否有著這位江東霸王的絕世豪情呢?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吳侯故居富陽,位於滬、杭、甬“金三角”的交匯點,物阜民豐,經濟發達,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之鄉”和“魚米之鄉”。
富陽古稱富春,秦初置縣。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221年)置縣,古稱富春,東晉太元十九年改名富陽。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陽不僅有景色綺麗的富春江橫貫境內,而且孕育了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晚唐詩人羅隱、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等歷史名人。除擁有孫權故居、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結廬處和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故居之外,還有華東最大的天然淡水浴場、極負盛名的新沙島民俗旅遊區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
浩浩江南,風涌河山。自古以來,富陽都是一個精英匯翠,人才輩出地方。而三國時期一代吳霸孫權即是成就於此。
三國前期,整個大江南北戰亂連綿,民不聊生。茫茫江東,內有山越作亂,外有中原征伐。對於匆匆接過父兄遺業的虛發少年孫仲謀,等待他的又將是何等的一種考驗與挑戰呢?
在豪強逐鹿的時代,年輕氣盛的少主開始了他光輝的征程。“易服”之後的他謹遵兄長“以保江東”的遺命,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聘周瑜、程普、呂范為將帥;魯肅、諸葛謹為賓客,招延俊秀,聘求賢良;對內鎮撫山越,先治吳理國,發展生產;對外採取連橫之策。正是一系列的措施,使一片原本岌岌可危的江山打造得井井有條,充分顯示了治國安家的帝王之才,為而後與蜀魏鼎足而三打下了穩泰的基礎。
作為一個曾經在三國歷史上嘯傲江東、叱吒風雲的絕世霸王,他那獨當一面的雄風豪情,為後代的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敬仰。“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我們曾在那無盡長江的滾滾浪滔中,在那西風殘照的歷史煙雲中,仰瞻過這位有著無數豐功偉績的千古英豪。而他們的後裔是否有著這位江東霸王的絕世豪情呢?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吳侯故居富陽,位於滬、杭、甬“金三角”的交匯點,物阜民豐,經濟發達,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之鄉”和“魚米之鄉”。
富陽古稱富春,秦初置縣。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221年)置縣,古稱富春,東晉太元十九年改名富陽。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陽不僅有景色綺麗的富春江橫貫境內,而且孕育了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晚唐詩人羅隱、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等歷史名人。除擁有孫權故居、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結廬處和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故居之外,還有華東最大的天然淡水浴場、極負盛名的新沙島民俗旅遊區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
龍門古鎮
中國最大的孫權後裔聚居地
追尋歷史蹤跡,探究三國文化,我們到龍門去拜拜這個霸侯神照的遺風之地。
龍門古鎮地處富春江南岸,座落在仙霞嶺的余脈龍門山下,距富陽市區16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孫權後裔聚居地,也是明間孫氏文化保留最全之地。東漢名士嚴子陵暢遊龍門山,曾留下了“此地山青水秀,勝似呂梁龍門”的讚譽,龍門古鎮也緣此而名。
這明清古建築群保存極為完整的山鄉古鎮,但見古鎮內廊房相連,巷道縱橫。在這裡走一家就可以進百家,如入迷宮一般,當地人有“下雨天串門不濕鞋”之說。歷史上這裡原有60多座廳堂古建築,歷經戰亂保留至今的只有一半,按照各房系的廳堂圍聚而居。
古鎮上無論是“井”字形還是“回”字形廳堂,都是高牆築就,空間通透而高大,既相對封閉又相互通連,粉牆黛瓦,雕樑畫棟,古樸典雅。狹窄悠長的老街、古樸的民居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在橫穿古街的卵石小路當中,用卵石拼出了很多圖案,有結著紅紅果實的萬年青,寓意著萬古長青人丁興旺,還有是圓圓的銅錢模樣成雙成對,當地人告訴我們,那是金山銀山。
據資料介紹,宋初孫權第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具體名姓已不可知)遷居龍門定居,孫權的後代在此已經生息繁衍了六十多代。這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龍門孫氏定居早,人口眾,遷徙廣,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關注。龍門孫氏雖已遷居多年,但至今還按各自房系的廳堂圍聚而居,保留著以血統為基礎的宗族社會的倫理道德與尊卑之序,是罕見的宗族社會縮影。
追尋歷史蹤跡,探究三國文化,我們到龍門去拜拜這個霸侯神照的遺風之地。
龍門古鎮地處富春江南岸,座落在仙霞嶺的余脈龍門山下,距富陽市區16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孫權後裔聚居地,也是明間孫氏文化保留最全之地。東漢名士嚴子陵暢遊龍門山,曾留下了“此地山青水秀,勝似呂梁龍門”的讚譽,龍門古鎮也緣此而名。
這明清古建築群保存極為完整的山鄉古鎮,但見古鎮內廊房相連,巷道縱橫。在這裡走一家就可以進百家,如入迷宮一般,當地人有“下雨天串門不濕鞋”之說。歷史上這裡原有60多座廳堂古建築,歷經戰亂保留至今的只有一半,按照各房系的廳堂圍聚而居。
古鎮上無論是“井”字形還是“回”字形廳堂,都是高牆築就,空間通透而高大,既相對封閉又相互通連,粉牆黛瓦,雕樑畫棟,古樸典雅。狹窄悠長的老街、古樸的民居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在橫穿古街的卵石小路當中,用卵石拼出了很多圖案,有結著紅紅果實的萬年青,寓意著萬古長青人丁興旺,還有是圓圓的銅錢模樣成雙成對,當地人告訴我們,那是金山銀山。
據資料介紹,宋初孫權第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具體名姓已不可知)遷居龍門定居,孫權的後代在此已經生息繁衍了六十多代。這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龍門孫氏定居早,人口眾,遷徙廣,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關注。龍門孫氏雖已遷居多年,但至今還按各自房系的廳堂圍聚而居,保留著以血統為基礎的宗族社會的倫理道德與尊卑之序,是罕見的宗族社會縮影。
義門牌樓
造型別致的“義門”牌樓 是紀念種瓜的先祖而建的思源堂,堂內陳列著關於孫氏的宗族資料和介紹。相傳孫鍾生前以種瓜為業,因十分孝奉老母,所以感動了三仙下凡相助其成。有一年,孫鐘的十畝瓜地只結了一個西瓜,但他仍然毫不吝嗇,一半送給仙人品嘗,一半留給老母。於是仙人告訴孫鍾說:“你向前行走一百步築墳葬,子孫必為帝王。”孫鍾半信半疑,走了三十多步就回頭了。後來經過孫堅、孫策、孫權父子的艱苦創業,終於使江東崛起,並建立了吳國。只可惜當年孫鍾並沒有走完百步,所以三分天下只占一分,如此才形成魏蜀吳三國鼎足的局面。如今,這裡依然保留有傳說中的十畝“雄瓜地”和記述孫權軼事的碑記。
一直以來,都有著“龍門孫氏,浙東望族,富春之嫡派”的說法。“義門”樓牌造型奇致。抬眼就可看見左右兩旁喟然奪目的兩塊大石,其一是“下馬石”,而另一塊則是“上馬石”。傳說過去文官到此要下轎,武官到此要下馬。在“義門”兩字的左右,還有兩行小字,上款是“富陽縣知縣奚補”,下款是“為義民孫潮立”。這門樓是為表彰義民孫潮在歲歉民飢時,慷慨地代繳全村皇糧,並以積穀一千餘石救災的義舉。“義門”上的斗拱結構、石雕獅子、屋脊吻飾,都體現了明代晚期的建築風格。門前地上有兩個鵝卵石鋪成的錢幣圖案,據說“左金右銀”,踩上去會沾滿財運。
一直以來,都有著“龍門孫氏,浙東望族,富春之嫡派”的說法。“義門”樓牌造型奇致。抬眼就可看見左右兩旁喟然奪目的兩塊大石,其一是“下馬石”,而另一塊則是“上馬石”。傳說過去文官到此要下轎,武官到此要下馬。在“義門”兩字的左右,還有兩行小字,上款是“富陽縣知縣奚補”,下款是“為義民孫潮立”。這門樓是為表彰義民孫潮在歲歉民飢時,慷慨地代繳全村皇糧,並以積穀一千餘石救災的義舉。“義門”上的斗拱結構、石雕獅子、屋脊吻飾,都體現了明代晚期的建築風格。門前地上有兩個鵝卵石鋪成的錢幣圖案,據說“左金右銀”,踩上去會沾滿財運。
百步廳
穿過“義門”,便來到 “百步廳”。此廳分為四進,前進稱“慎修堂”,中進叫“素懷堂”,後進名“光裕堂”,末進為“鹹正堂”,都為明末清初所建。
關於“光裕堂”,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年太平軍曾到達龍門,正值酷冬,大雪紛飛,氣候奇寒,由於缺乏柴薪,有人就想鋸廳柱當柴取暖,幸而太平軍當時軍令十分森嚴,在進行了大量勸阻甚至是刑示之後,柱子才得以保存。今天,在“光裕堂”裡面的兩根頂柱上,淺淺鋸痕仍然依稀可辨。
廂房外天井兩旁,還有青石鑿刻的圍水池,石上刻有象徵吉祥的鹿、羊、鯉魚和各種花卉。
孫氏宗堂
來到古鎮最重要的地方——孫氏宗堂,頭上的“門當”,門前的“戶對”,充分顯露著主人地位的榮耀。庭院裡有一個小小的戲樓,正面的餘慶堂供奉孫權像,兩邊排列著周郎、陸遜等三國英雄的木刻像。堂中擺放的木桌木椅頗為古樸;有趣的是當中的大圓桌,可分為兩個半圓,也可合二為一,稱為“日月桌”或“夫妻桌”,分分合合,頗有深意。
側面一個小私塾里,有無數牌匾。據資料介紹,孫氏,原姓田,後賜姓孫,第三代孫家便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富春孫氏便是其後代。東漢末年,孫武后代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多年的創業,崛起江東,建立吳國。自宋初孫權第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遷居龍門至1939年間,孫權的後代在此已繁衍到六十五世。其間富春孫氏中有人到廣東做官,從此龍門孫氏在廣東延續,其後裔中就有孫中山。孫子——孫權——孫中山,關於“三孫”的研究有著逐漸升溫的趨向。
內進庭院的中央,地上有一個鵝卵石鋪就的圖案,像一條魚,有魚躍龍門的含義;換一個方位看,如鹿回頭,大概是期望外出的後人不忘故里之意。進到裡面的廳堂,是供奉祖先牌位之處,兩旁的石上鐫刻著 “青史”、“流芳”。出側門,塑有孫武和孫臏的雕像。
一路行來,木質的閣樓廳堂的東山堂,裝飾得為極為精美,處處是栩栩如生的木雕,主要雕刻的三國戲劇故事;世德堂陳列三國鼎立圖、三國人物畫像,兩旁還擺放滿了十八般武器。
側面一個小私塾里,有無數牌匾。據資料介紹,孫氏,原姓田,後賜姓孫,第三代孫家便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富春孫氏便是其後代。東漢末年,孫武后代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多年的創業,崛起江東,建立吳國。自宋初孫權第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遷居龍門至1939年間,孫權的後代在此已繁衍到六十五世。其間富春孫氏中有人到廣東做官,從此龍門孫氏在廣東延續,其後裔中就有孫中山。孫子——孫權——孫中山,關於“三孫”的研究有著逐漸升溫的趨向。
內進庭院的中央,地上有一個鵝卵石鋪就的圖案,像一條魚,有魚躍龍門的含義;換一個方位看,如鹿回頭,大概是期望外出的後人不忘故里之意。進到裡面的廳堂,是供奉祖先牌位之處,兩旁的石上鐫刻著 “青史”、“流芳”。出側門,塑有孫武和孫臏的雕像。
一路行來,木質的閣樓廳堂的東山堂,裝飾得為極為精美,處處是栩栩如生的木雕,主要雕刻的三國戲劇故事;世德堂陳列三國鼎立圖、三國人物畫像,兩旁還擺放滿了十八般武器。
祭祖大典
為了紀念這位東吳大帝的豐功偉績,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九,龍門古鎮都要舉行規模濃重的祭祖大典。在孫權故居前,禮花四起、鼓號齊鳴。整個大典由孫氏家族最為年長、德高望重的孫家後代主持,各級政府官員也參與慶賀。精彩絕倫的瀑布神龍表演、孫權戰馬表演和跳“竹馬舞”,再現了三國宏偉壯闊的戰爭場面,自強不息的帝王之風。“孫大嫂腰鼓隊”的表演,表現出古時“軍嫂”的颯爽英姿。
大典的文藝活動中,當以孫權後裔們表演的跳“竹馬舞”最為精彩壯觀。其中的“火燒赤壁”、“火燒連營”,表演孫劉聯合將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的場面最為熱鬧,數十位演員個個臉塗條花,身穿袍甲,騎著色彩多樣的各式竹馬,各自扮演戰爭雙方的主要大將。交戰一開始,10人10馬一齊上陣,隨著令旗翩翩起舞,排出剪刀、四角、菊花等陣式,表現出雙方激烈混戰的爭鬥場面。隨著鑼鼓節奏的加快,一對對竹馬逐漸退場,表現幾經回合傷亡慘重。最後,台上只留下雙方主將孤身奮戰,決一雌雄,再現了當年浴血橫飛的三國征戰場面。
回想三國時期的孫權憑著雄才大略,確立了三國鼎立之勢,奠定了江南穩定的基礎,促進了當時經濟的全面發展。今天,龍門古鎮的孫氏後裔仍然秉承延習著先祖的名門功德,保持了優良傳統。
孫權真正故里
龍門雖是孫權後裔的聚居地,但孫權的真正故里卻是在鄰近龍門西南的王洲。王洲原名孫洲,因出了吳帝孫權才改稱為王洲。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的王洲把浩蕩的富春江水分為了南北兩股:北邊仍為富春江;而南面彎曲的小江則叫瓜橋江。因孫權的祖父孫鍾曾在此隱居種瓜而得名。
這裡有孫權後代修造的祠廟和世代延續的《孫氏宗譜》。其宗譜的第一頁即為孫權的畫像。已故前中山大學教授羅香林生前著有《國父家世源流考》,說孫中山祖上曾從浙江遷至福建,而後才遷居廣東。八十年代初,廣東發現孫中山家譜,封面題為《富春孫氏宗譜》,龍門孫氏族人也一向有這種說法。根據《富春龍門孫氏宗譜》序言所分析,孫中山逝後安葬於南京主要原因是那裡有先祖孫權的靈寢。
這裡有孫權後代修造的祠廟和世代延續的《孫氏宗譜》。其宗譜的第一頁即為孫權的畫像。已故前中山大學教授羅香林生前著有《國父家世源流考》,說孫中山祖上曾從浙江遷至福建,而後才遷居廣東。八十年代初,廣東發現孫中山家譜,封面題為《富春孫氏宗譜》,龍門孫氏族人也一向有這種說法。根據《富春龍門孫氏宗譜》序言所分析,孫中山逝後安葬於南京主要原因是那裡有先祖孫權的靈寢。
推薦
化竹——保存著最珍貴的《孫氏宗譜》
距王洲幾公里外的富陽化竹村是孫權後裔的另一個重要聚居地,這裡聚居著孫權第三代子孫和及其子孫孫皓的後裔。村內現保留有孫氏宗祠—敦睦堂,建於清乾隆23年,殿宇寬敞,氣勢雄偉,雖迭經戰亂,至今保存完好。在宗祠里,保存著明天啟、清道光、同治、光緒、及民國時期的《富春孫氏宗譜》57本,皆為“皇家玉牒”般特大開本,是孫氏後裔保存的最珍貴最權威的宗譜。
陽平山(亭山)——吳大帝孫權祖居地
陽平山位於富陽大源鎮,是北緯30度和東經120度整交點處。相傳晉代名士孫文度曾在山上建亭修行,故得名亭山。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南宋《鹹淳臨安志》、萬曆《杭州府志》等書均記載孫鍾故居在杜澤廟遺址及死後葬於陽平山,至今仍保留有“杜澤廟”石碑,在杜澤廟遺址還能看到“孝橋”遺蹟與“下馬墩”位置。
東圖上村——魏武帝曹操後裔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