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安(北京廣東音樂研究社的發起人)

孫廣安(北京廣東音樂研究社的發起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廣安作為北京廣東音樂研究社的發起人,深深被廣東音樂所傾倒。從1993年成立社團,15年來,廣東音樂成為孫廣安退休生活的主旋律,“腿腳利索、精力旺盛、生活充實,”孫廣安說這完全得益於廣東音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廣安
  • 國籍中國
  • 職業:音樂家
  • 主要成就:北京廣東音樂研究社的發起人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

個人履歷

如今,熱愛廣東音樂的多為老年人,孫廣安說他的同齡人以及比他大的沒有不喜歡廣東音樂的。說起廣東音樂,孫廣安尤為興奮,而且有一種自豪感。“大約在上世紀30年代,一些廣東音樂唱片流傳到北京。當時電影院在開演之前放的都是廣東音樂,北京的電台天天播的也是廣東音樂。那時候,廣東音樂和“淨街王”王傑魁的評書一時成為市民最喜歡的節目。一些茶葉鋪為招攬顧客也放廣東音樂。到40年代,廣東音樂已相當普及,人們將廣東音樂稱為‘國樂’。”孫廣安說廣東音樂柔雅明快,在舒緩空靈中享受難得的輕鬆與愉悅。孫廣安當年就讀北京六中時,學校就有民樂隊,他還是隊長。“我們的民樂隊就以演奏廣東音樂為主,經常外出參加活動”。

人物生平

孫廣安出生於古玩世家,大名鼎鼎的古玩店成古齋就是孫廣安的父親孫成章一手創辦的。孫成章是著名畫家金北樓的弟子,那會兒的文化人講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所以孫廣安在學畫之餘,又跟金北樓的兒子金潛庵學習古琴。後來,孫廣安又拜羅澤銘學打揚琴,跟隨席德後、吳川等人學拉高胡。“當時我們家像個琴社,我拉高胡,大哥打揚琴,二哥彈秦琴,有時間就湊到一起玩”。演奏廣東音樂的基本樂器“五架頭”:高胡、揚琴、秦琴、椰胡、洞簫,孫廣安唯獨洞簫不會吹。
孫廣安年輕時有三次機會專業從事音樂,但遺憾都錯過了。第一次是國中畢業,考上電影樂團的他卻因為保送高中不得不放棄;第二次是1959年孫廣安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揚琴專業,無奈家人反對,只好轉投首都師範大學讀中文;第三次是大學畢業原本打算留校教揚琴,無奈檔案已經被宣武區調走。如今,完全夠得上專業水平的孫廣安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地“玩”廣東音樂了,也算是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成就及榮譽

粵樂牽線天下知音
作為地道的老北京,孫廣安既不會說廣東話也聽不懂廣東話,但就是鐘情於廣東音樂,有時甚至騎腳踏車都一手扶把,一手練揉弦。琴社成立後,他們開始在家裡排練,今天你家,明天我家。他們練的不亦樂乎,可街坊四鄰卻覺得吵。沒有排練的地方,這成了大問題。最終,在《北京日報》的連續報導下,孫廣安他們才在恭王府花園落了腳,這下可以專心排練了。但是,孫廣安有時又難免傷感,“三年來,許多外國遊客尋聲找人,坐下一聽就是半天,而中國遊客卻聽而不聞。”孫廣安想不明白,怎么不要錢也不聽呢?國粹怎么就沒人喜歡呢?“哪怕是一個小孩子,只要他喜歡、有興趣,我們都會免費給他演”。
琴社成立15年以來,老舍茶館也無償為他們提供演出場地,在這兒,琴社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廣東音樂音樂會。慢慢地,他們的執著吸引了媒體的關注,漸漸地,他們與天津的琴社聯袂演出,廣東的琴社甚至香港的琴社也逐漸加入了這個隊伍,“北京人搶救廣東音樂”的故事蜚聲海內外。2007年,80多歲的美籍華人董堅從央視國際頻道知道了孫廣安和琴社的故事,幾經周折聯繫到孫廣安,要求回國參加他們的活動。就這樣,老人自費從美國趕回來參加音樂會。“我們都是公益性的活動,沒有資金來源,董堅老人自費回國只為聽一聽、唱一唱久違的鄉音,我們很受感動和鼓舞”。
孫廣安說學習廣東音樂,除了基本的音準、節奏,最關鍵的是要有廣東音樂的“味兒”。這種韻味需要長時間的薰陶和沉澱。廣東音樂講究口傳心授,一般不照曲譜,有些技法和意境譜子表現不出來。因此,廣東音樂學起來並非易事。“有些年輕演員就是完全照譜子演奏,沒味兒,將來如果這些成了標準,那老一輩傳下來的那點東西可就全沒了。”對於廣東音樂的傳承,孫廣安尤為著急。“我習琴60多年,至2021年9月沒有學生。年輕一代對流行音樂更感興趣,再加上學習廣東音樂確實很苦,最現實的是,沒法考級、升學沒法加分。所以,我有時也能理解孩子們。”孫廣安時常用這些理由安慰自己,但自己卻一刻都不停歇。
這幾年,除了排練演出,琴社成員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廣東音樂曲譜的挖掘整理上。“廣東音樂有400多支曲子,常演奏和有記載的不過百餘首。我們老哥兒幾個一個演奏,一個記譜,經過整理、校對,無償提供給需要的人。我們堅決不搞專利,我們整理出來的東西,有人需要,都可以拿去,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承。”如今,他們幾經整理出300多首廣東音樂的曲目。
只要有演出的機會,不談費用,老哥兒幾個帶上樂器就欣然前往。“有人喜歡聽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不能放過任何一次宣傳廣東音樂的機會,不給錢也演。只有無私才能無畏。”琴社成立之初,孫廣安就定下兩條宗旨:一、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廣東音樂;二、不為名、不圖利。這么多年來,這些“老夥伴”一直默默堅持著、奉獻著。外地琴社來北京演出需要樂器,孫廣安二話不說無償提供。作為成古齋的後人,孫廣安鑑定古玩的眼力不錯,有人找上門來請他鑑定,他就用鑑定費貼補琴社。孫廣安說“玩”廣東音樂用不了多少錢,所以這么多年他們咬咬牙也就過來了。但越是好養活的卻瀕臨滅絕,孫廣安既著急又想不通。“不能讓老先生們帶著獨門絕技入土吧!”於是,15年來,孫廣安為了讓更多的人重視廣東音樂、喜歡廣東音樂,不辭辛苦地奔波,凡事都親歷親為。但他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如今,為了培養人們對廣東音樂的興趣,孫廣安和他的“老夥伴們”每周都在北京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排練、免費演出,就像歌中唱得那樣“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