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夫人碑

孫夫人碑

《孫夫人碑》,全稱《晉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孫氏碑》,又稱《任城太守孫夫人孫氏碑》,隸書,書者無考,年月泐。《孫夫人碑》文辭古雅,猶存兩漢遺風;筆勢嚴謹,字畫方勁厚重,與魏黃初孔廟碑極相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孫夫人碑》
  • 作品別名:《任城太守孫夫人孫氏碑》
  • 創作年代: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
簡介,藝術特色,

簡介

《孫夫人碑》,全稱《晉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孫氏碑》,又稱《任城太守孫夫人孫氏碑》,隸書,書者無考,年月泐。此碑立於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碑高250厘米,寬97厘米。碑陽刻文20行,滿行37字,計707字,字徑3.5厘米。碑陰刻文9行,滿行16字,共142字,字徑1.5厘米,隸書,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泰安知府金棨和錢塘江鳳彝撰寫的題記,對此碑的發現經過和立碑年代等,均有詳細的考證和記載。碑首額下有穿,額隸書陰刻“晉任城太守夫人孫氏之碑”3行11字,字徑15厘米。
《孫夫人碑》原在山東新泰縣新甫山中,後佚。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江鳳彝在新甫山中訪得,後移新泰縣學。1965年移泰安岱廟漢柏院大門外廊下。1983年10月移岱廟碑廊。
《孫夫人碑》文辭古雅,猶存兩漢遺風;筆勢嚴謹,字畫方勁厚重,與魏黃初孔廟碑極相似。《金石萃編》、《山左金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等書均有著錄,評價極高。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稱:“西晉分書《孫夫人碑》是《孔羨》法嗣,用筆沈痛不減,而體稍疏雋。”並說“西晉分書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孫夫人》二碑,雖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頓宕,資致天成。”清劉熙載《藝概》稱:“晉隸為宋、齊所難繼,而《孫夫人碑》及《呂望表》尤為晉隸之最。論者以其峻整超逸,分比梁、锺,非過也。”清邑進士沈毓寅說,“筆勢謹嚴,文詞古雅,猶存兩漢遺意。”

藝術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進入一個自覺和輝煌的時代,湧現出諸如曹魏之鐘繇,西晉之衛瓘、索靖、陸機,東晉之王羲之、王獻之等許多書法名家。近人馬宗霍說:“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同時,這一階段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期,漢字和書法形體急劇變化。篆書在三國時期產生了《天發神讖碑》後,走向了沉寂。隸書承漢之餘緒,明顯地呈現出過渡期以楷人隸的鮮明特徵,成為楷隸、隸楷。楷、行、草諸體的演變亦趨向於成型和完善。晉室東渡,南北朝分據,地域的差別,帶來了文化的差別,自然也帶來南北書風的差異。阮元在《北碑南帖論》中認為,“正書、行草之分為南北兩派者,則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由於歷史地形成的尊隸觀念,因而“非隸書不足以被豐碑而鑿貞石”。世傳北朝書法家,“長於碑榜”,其書風雜有隸意。而晉室南渡,衣帶所攜者為帖,尤因南朝敕禁刻碑,因而碑少而帖多,字亦多變為真、行草書,很少有隸古遺意。這可看作是泰山隸書石刻數量多且精品多的緣由。
此一階段,泰山石刻典型地體現出這個時代書法風尚的是楷與隸的錯變。代表石刻是《晉任城太守夫人孫氏之碑》。
此碑字型結構基本屬方整,用筆以方峻為主兼含委婉圓轉之筆,如碑額上“之”字尚帶篆書遺意,“晉”、“孫”局部用筆婉麗圓通。由於大部分筆畫橫平豎直,遒勁峭拔,基本上沿習了漢隸風格,與《孔羨碑》字型比較相近,但凝重中並含靈活。包世臣認為:“西晉分書,《孫夫人碑》是《孔羨》法嗣,用筆沉痛不減,而體稍疏雋。”(《藝舟雙楫·論書》)又云:“西晉分書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夫人》二碑,雖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頓宕,資致天成。”(《藝舟雙輯·論書十二絕句並序》)清泰山學者唐仲冕在《岱覽》中稱其“筆勢謹嚴,文詞古雅,尤存兩漢遺意”。《山東通志》云:“以工人冬寒烘火,破暴烈,遂損不可讀。”《金石萃編》、《山左金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等書均有著錄。清新泰沈毓寅對《孫夫人碑》多有研究,輯錄有《孫夫人碑》的考證文章,附人《新泰縣誌》,並有手書《任城太守妻孫氏碑跋》存世。
初唐隸書書家不多。嗣後雖有史惟則、韓擇木、蔡有林、李潮被稱為“唐隸四大家”,但對後世影響不大。但歐陽詢《房彥謙碑》在書法史上地位顯赫。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湖南長沙),仕隋為太常博士,貞觀初任太子率更令,人稱“歐陽率更”。他敏悟過人,博貫經文,曾編百卷《藝文類聚》,以供王子閱讀。其傳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等,被稱為唐楷第一。行書有《夢奠帖》、《卜商帖》等,體勢縱長,獨具自家面目。
學者王克煜認為,《孫夫人碑》有幾個藝術特點:(一)用筆方峻,承上啟下。此碑用筆是典型的方筆,起收方峻 點畫剛硬。它落筆穩健,運筆勁折,行筆闊筆直書,筆勢直拓奔放,力感強烈,線條極具表現力。此碑線上條的構築上強調積點成線,使每個點步步為營,力注筆端,起落筆恰似昆刀切玉,方折凝重,起收皆方。《孫夫人碑》,是漢《張遷碑》以來至唐代隸書用筆方整技法發展史上的承上啟下的代表作品,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孫夫人碑》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以方勁高古、拙樸淳厚的藝術魅力獨領風騷。晉代多短碣,此碑與掖縣的《郛休碑》、河南《太公望表》,構成晉三大豐碑,而此碑為其年代較早者,是研究晉代書法和鐫刻藝術的寶貴資料。(二)結體方整,筆致雄健。《孫夫人碑》取勢平直,結體方正,加之起筆收筆皆方,所以字裡行間透出沉雄渾肆氣息。同時充溢著古拙、天然的韻致。(三)線條雄渾,氣象沉著。線條粗細對比雖不夠強烈。但整體以較長的粗線條為主,較短的細線條為輔,兩者相輔相成,粗獷有力,厚實奔放,方勁沉著,平直樸實,沉著痛快,方折意味濃厚。不過,偶有一些圓轉的筆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