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丹崖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揭陽
- 出生日期:1871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孫丹崖(1871—1943),廣東揭陽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青年時代,因處於國弱民窮之窘境,故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弘文學院,並結識中國同盟會領袖孫中山、黃興等人,不久加入中國同盟會,任中國同盟會廣東分會會長。留日期間,孫丹崖曾在東京郊區青山練兵場學習軍事技術達半年之久,接受軍事指揮訓練,為日後起事作準備。1911年春,孫丹崖奉命從東京回國,準備參加4月27日黃興領導的廣州黃花崗起義。途中聞起義失敗,遂轉道回潮汕,聯絡各地中國同盟會會員許無畏,肖公傳,黃虞石,吳子壽,盧青海等人聚集革命力量,策劃再起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暴發,全國各地紛紛起義回響。嶺東革命同志聚集於汕頭,為統一行動,汕頭革命黨人成立統籌部,張醁村(中將,解放後曾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孫丹崖為起義軍正、副司令,謝魯選、黃虞石掌編制,王翌黃、陳勵吾掌軍務。一方面派員往香港、南洋籌集軍費購買槍械,另一方面組織1500多人的敢死隊,隨時準備起事。原本計畫11月12日先取潮州城而後光復汕頭,但11日革命黨人梁金鰲率先在汕頭起事,起義不得不提前在汕頭舉行。孫丹崖率起義軍進入汕頭舊道台行署,收繳惠潮嘉兵備道駐汕頭行轅防兵的武器,起義軍其它部收繳巡警局、巡防軍的武裝,迅速占領電信、銀行、鹽運、交通運輸等部門,控制潮汕鐵路,汕頭宣布光復。第二天,在汕所有的革命武裝力量統稱為粵省第四軍,孫丹崖任副司令兼執法官,謝魯選為參謀長,張則通為秘書官。派楊日新監守銀行,曾倖存監守交通銀行,陳玉潛、林漢章負責郵電部門,高繩之管民政,控制整個汕頭埠的政權。隨後,孫丹崖率部進攻潮州城,清兵備道道員關煦聞訊潛逃,潮州鎮總兵趙國賢上吊自殺,知府陳兆棠抵抗,後城破被殺,潮汕全面光復。
潮汕全境光復後,各縣的首領及汕頭,潮州的民軍指揮者各自恃功,不服從張醁村第四軍的統領,潮汕陷入“十三司令”各自稱雄的時期。十三司令即張醁村、何子因、劉任臣、辛子基、梁金鰲、高繩之、孫丹崖、許雪秋、陳芸生、陳涌波、方次石、金紀成、方支藻等十三人。為了理順這種混亂局面,孫丹崖曾被推舉為軍政長,但很難控制群雄爭據。直到1911年底,廣東護軍使陳炯明派虎門統領陳宏萼到潮汕任安撫使,幾經反覆才改變這種群雄並立的狀況。
民國肇建,袁逆世凱稱帝,改元洪憲,革命軍被迫解散。孫丹崖聞孫中山在上海,遂赴上海追隨,直到陳炯明叛變,憤而離開軍政界,1922年回鄉從事教育事業。曾先後在金山中學、溪東中學任教,主辦揭陽中山中學,並在家鄉京岡創辦培英學校(現為京南學校)。曾倡議疏通家鄉溝渠,使農業增收。
1927年南昌起義軍抵揭,縣長丘君博逃離,起義軍撤出後,丘未回任。孫丹崖邀請各界代表開會,成立“揭陽臨時行政委員會”,推舉潮梅警備司令王浚兼任主任委員(掛名),孫丹崖為副主任委員,周雪雲、李德萱等11人為委員,實際日常事務由孫丹崖負責。因此,孫丹崖可列為民國時期揭陽縣長之一。因“揭陽臨時行政委員會”未獲省府批准,一個月後,省府委派縣長楊開運到任,“揭陽臨時行政委員會”自行解散。民國32年(1943),孫丹崖病卒於京岡。《汕頭市志》、《民國廣東將領志》、《潮汕孫氏志略》有傳。
人物評價
孫丹崖指揮戰鬥時的指揮刀現藏於揭陽市博物館。其字師法顏魯公,尤得力於董香光。北京故宮博物院古代書畫研究部部長、古代書畫鑑定專家、著名書畫家黃逸之曾拜孫丹崖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