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孤
宋體“孤”字部首:子,部外筆畫:5
![孤 孤](/img/f/55c/nBnauMTZzYWO5kjY0ITOlBzMkFDN3YjZyQGMzYmMlljZ3cjM2Q2N4IGOw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筆順編號:52133544
字源演變統一漢字:U+5B64
民俗參考
吉凶寓意:吉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姓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子瓜(zigua)[漢字部件構造]:子瓜
字形對比[筆順編號]:52133544
[筆順讀寫]:折豎橫撇撇折捺捺
音韻參考
[廣韻]:古胡切,上平11模,gū,遇開一平模見
[平水韻]:上平七虞
[唐音]:*go
[國語]:gū
[粵語]:gu1
[閩南語]:koD1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1、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孤兒;遺孤。託孤。孤寡鰥獨(孤兒,寡婦,無妻或喪妻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
2、單獨:孤單;孤獨。孤立。孤僻。孤傲。孤煢(單獨無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賞。孤苦伶仃。孤掌難鳴。孤雲野鶴(喻閒逸逍遙的人)。
3、古代帝王的自稱:孤家;孤王。
4、古同“辜”,辜負。
5、也用於一方之長稱謂,如袁紹任冀州牧曾給公孫瓚寫信道:“孤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
詳細解釋
【名】
1、形聲。從子,從瓜,瓜亦聲。“瓜”指“滾瓜”。“子”與“瓜”聯合起來表示“像滾瓜那樣沒有著落地的孩子”。本義:像沒有根的瓜(即“滾瓜”)般的孩子、沒有父親的孩子。
2、幼年喪父,即孤兒。
如孤子。——《
禮記·深衣》。註:“三十以下無父稱孤。”
司民協孤終。——《國語·周語》
老而無子曰獨,幼兒無父曰孤。——《
孟子·梁惠王下》
備答曰:“劉荊州臨亡,託我以遺孤,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見劉荊州乎?”——孔衍《漢魏春秋》
3、特指為國事而犧牲者的後代。如:遺孤
4、古代王侯的自稱。
君名孤寡。——《
呂氏春秋·君守》。註:“人君謙稱。”
意為少德之人“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莊子·
盜跖》
“候、王自謂孤、寡、不穀”《老子》下
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
戰國策·齊策》
【形】
1、單獨;孤獨。
孤,獨也。——《廣雅·釋詁三》
君名孤寡。——《呂氏春秋·君守》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宋·
蘇洵《六國論》
以區區百人,投身大敵,與之撲斗,何異以孤羊投群狼?——《清稗類鈔·戰事類
2、孤高。
孤懷吐明月,眾毀鑠黃金。——唐·孟郊《連州吟》
3、獨特。
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磬鳴環珂。——唐·
李商隱《安平公》
【動】
1、負,負恩,背棄恩德。
孤,負也。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良熙字典》
孤負陵心區區之意。
終無純固之節,必有孤負之心。——《魏書·袁翻傳》
2、狐立於。
是以主孤於上而臣黨於下。——《韓非子·奸劫弒臣》
漢英互譯
◎孤
alone fatherless I isolated orphaned solitary
方言集匯
◎粵語:gu1
◎客家話:[沙頭角腔]gu1[海陸豐腔]gu1[梅州腔]gu1gu2[寶安腔]gu1[客語拼音字彙]gu1[東莞腔]gu1[客英字典]gu1[陸豐腔]gu1[台灣四縣腔]gu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字部】孤,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5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注》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注》特生之桐也。
又《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又獨孤,複姓。 《徐鉉曰》於文子瓜為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說文解字
【卷十四】【子部】
無父也。從子瓜聲。古乎切。
相關詞語
孤傲、孤本、孤單、孤膽、孤島、孤獨、孤兒、孤芳自賞、孤寡、孤寂、孤軍奮戰、孤苦伶仃、孤立、孤陋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