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疾病相關突變位點高通量篩選及致病機制研究

《孤獨症疾病相關突變位點高通量篩選及致病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力芳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獨症疾病相關突變位點高通量篩選及致病機制研究
  • 項目負責人:王力芳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孤獨症是一種高遺傳度的廣泛發育障礙,屬於多基因複雜疾病。針對複雜疾病,罕見等位基因-重大效應(Rare Allele-Major Effects)理論認為,罕見突變是常見複雜疾病遺傳病因的關鍵,功能性突變位點導致所編碼胺基酸改變,可能是疾病潛在的病因。儘管國外已有外顯子組測序的研究,但結果並不一致;由於不同種族遺傳背景不同,也存在人群異質性差異。本研究將在中國漢族人群中進行高通量測序工作,對10個孤獨症雙生子家系(共40人)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為減少假陽性結果,繼而採用Sanger 和MiSeq測序方法,對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在另外的1000個孤獨症核心家系和1000例正常對照中進一步驗證,明確孤獨症新發(de novo)且影響胺基酸改變的突變位點;最後通過在體及離體實驗開展功能研究,探討突變位點對疾病發生髮展的影響。本項目預期結果將為深入研究易感基因在孤獨症的致病機制提供實驗線索。

結題摘要

孤獨症是一種高遺傳度的廣泛發育障礙,屬於多基因複雜疾病。罕見突變是常見複雜疾病遺傳病因的關鍵,功能性突變位點導致所編碼胺基酸改變,可能是疾病潛在的病因。目前尚缺乏中國漢族人群外顯子組測序的研究。本項目共完成24個孤獨症家系的全外顯子測序,包括14個孤獨症雙生子家系,10個孤獨症患病或未患病同胞家系。高通量篩選孤獨症基因突變位點,進一步在擴大的孤獨症家系和正常對照中進行驗證。SNV和Indel位於156個基因,其中ADRB2,FOXP1,MUC4,OPRM1,PCDH15,TTN,ZNF292也存在於SFARI孤獨症風險基因庫。針對孤獨症雙生子及同胞家系外顯子測序線索,對染色體15q11-q13區段的孤獨症風險基因突變、孤獨症易感基因AUTS2基因、少突膠質細胞分化調控基因DUSP15進行了突變位點篩選。測序發現孤獨症患者攜帶GABRG3基因2個罕見變異即rs201602655(p.Val233Met)和rs201427468(p.Pro365Ser),功能預測提示為有害突變。本項目也發現孤獨症患兒攜帶AUTS2基因和DUSP15基因的罕見突變。功能研究發現,孤獨症易感基因EZH2通過表觀遺傳調控Reelin,影響Reelin蛋白的表達進而影響神經元遷移,可能導致大腦皮層板層形成異常。對孤獨症易感基因MEGF10啟動子區域風險等位基因和單體型,通過雙螢光素酶報告系統和凝膠阻滯試驗,發現該孤獨症風險位點影響MEGF10基因與轉錄因子的結合,影響MEGF10基因轉錄水平,可能導致突觸修剪異常增加了孤獨症的患病風險。本項目結果為深入研究易感基因在孤獨症的致病機制提供實驗線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