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假說

孤島假說

孤島假說,又稱孤島寓言、島嶼模型,是一種解釋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係的假說,由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教授在1971年提出。

1969年,菲爾普斯寫了《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的微觀經濟基礎》,其中他以物理分離的市場為例,解釋了在沒有名義剛性的情況下,貨幣意外是如何產生實際影響的;這個比喻被稱為菲爾普斯的孤島假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島假說
  • 外文名:Phelps’s island parable
    island parable
  • 別名:孤島寓言、島嶼模型
  • 類型:經濟術語
  • 提出者埃德蒙·費爾普斯
  • 出處:《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的微觀經濟基礎》
  • 提出時間:1971年
  • 定義:一種解釋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係的假說
假說前提,主要內容,套用範圍,

假說前提

  • 理智的工人處於尋找性失業時,寧可失業也不會接受低於他保留工資的工作。
  • 尋求工作的工人不可能區分局部的需求變動和總需求變動。

主要內容

假定經濟是有許多孤島組成的,這些孤島之間的信息交流是要支出費用的。一個工人只有通過到其他島上關於工資率的信息。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個工人想了解其他島上關於工資率的情況,就必須犧牲在本島的工資時間,從而付出代價。在每個島上,勞動力市場是競爭的,工資是同質的。每天早晨,勞動力的拍賣在每個島上開始,決定勞動力市場出清的工資率和就業水平。這個孤島對其他島上工資率的情況並不了解,只能按一種常規方法去進行估算。假定總需求的下降打破了這種均衡,這時,經濟的運行將取決於工人如何理解總需求的而減少(即這種總需求的減少是局部的,還是普遍的),以及這種總需求減少對生產要素的影響。如果他們認為需求的下降是普遍的,並會影響到所以各島,那么,所以各島上的工資和價格水平都會下降,而就業將保持不變。但是,如果工人認為總需求的下降是局部的,僅僅是他們自己島上的貨幣工資下降,那么工人將會拒絕接受新的使勞動力市場出清的工資率(即較低的工資率)而寧願花時間去尋找其他地方更高工資率的工作。這就引起了尋找性失業,使產量和就業水平下降。因此,實際貨幣工資率和工人對其他島上的而與其工資率的差額越大,則尋找性失業的規模也越大。孤島比喻就是指,勞動市場上需求下降引起了貨幣工資費預期性的下降,預期和實際貨幣工資的差異使尋找性失業增加么人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則是各個孤島間的信息交換不是無償的,迅速的,同樣,總需求的增加也會使尋找性失業減少。孤島比喻對尋找性失業原因的解釋說明了短期中貨幣工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菲利普斯曲線所表示的交替關係。

套用範圍

需求衝擊
效率工資
最優通貨膨脹
交錯定價
顧客-市場價格競爭模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