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感悟人生系列叢書

季羨林感悟人生系列叢書

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關於人生、治學、生活等方面的文章,從中可以窺見國學大師的生活態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等方面。是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對於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基本介紹

  • 作者季羨林
  • ISBN:22806338
  • 類別:哲學/宗教 > 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 頁數:全四冊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5-1
  • 叢書名:季羨林感悟人生系列
  • 字數16開平裝:297000
內容推薦,作者簡介,目錄,部分章節,

內容推薦

本套書是季羨林先生感悟人生系列叢書,包括《閱世心語》《志慮心物》《賢行潤身》《憶往述懷》共四冊,收集了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近年來發表的散文隨筆。這些作品蘊涵了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觀。它們雖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從平實無華的敘述中,卻透露出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讀過之後讓人的心靈不禁為之一振。作品內容豐富,構思精巧,文筆精妙,從書中可以領略欣賞季羨林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

作者簡介

季羨林感悟人生系列叢書
季羨林感悟人生系列叢書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目錄

《閱世心語》
第一篇 縱浪大化中
人生
再談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不完滿才是人生
世態炎涼
走運與倒霉
緣分與命運
做人與處世
牽就與適應
謙虛與虛偽
容忍
時間
成功
愛情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漫談倫理道德
論朋友
論壓力
談孝
老年談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懷
夢遊21世紀
迎新懷舊
新世紀新千年寄語
九十述懷
九三述懷
狗年元旦抒懷
九十五歲初度
第二篇 學海泛槎
國學漫談
國學日益為全世界所重視但仍任重而道遠
略說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
從巨觀上看中國文化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
西方不亮東方亮
東學西漸與“東化”
“天人合一”新解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我最喜愛的書
藏書與讀書
勤奮、天才(才能)與機遇
才、學、識
如何蒐集資料
如何利用時間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
思想家與哲學家
辭“國學大師”
辭學界(術)泰斗
辭“國寶”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方法
中國的考據學
德國的考據學
中國文化的內涵
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
文化與氣節
愛國主義
陳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愛國主義
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湯用彤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朱光潛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記張岱年先生
為胡適說幾句話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回憶梁實秋先生
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掃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鐘敬文先生
悼念鄧廣銘先生
悼組緗
悼巴老
悼念沈從文先生
痛悼克家
懷念喬木
悼念趙朴老
元旦思母
我的家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個預言的實現
愛國與奉獻
再談愛國主義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
當時只道是尋常
我的座右銘
座右銘(老年時期)
我的美人觀
贊“代溝”
笑著走
封筆問題
我害怕“天才”
目中無人
大放光明
西苑醫院
艱苦掙扎
三〇一醫院
死的浮想
病房裡的日常生活
簡短的評估
反躬自省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麼
對未來的懸思
回家
三進宮
唐常建的一首詩
中西醫學的結合問題
白衣天使新贊
護士長
《志慮心物》
第一篇 期頤泛言
中國的民族性
滄桑閱盡話愛國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回到歷史中去
恐怖主義與野蠻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
莫讓時間再怕東方人
談所謂“老齡化社會”
長壽之道
長生不老
老少之間
春色滿寰中
朵朵葵花向太陽
論“據理力爭”
從小康談起
公德

真理愈辨愈明嗎
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
對號入座
難得糊塗
論怪論
論說假話
煉話
—個值得擔憂的現象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給“拆”字亮紅燈
第二篇 杏壇語絲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係
研究中國文化應該把宗教考慮進來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
我學術研究的特點和範圍
我和佛教研究
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
抓住一個問題終生不放
蒐集資料必須有竭澤而漁的氣魄
對待不同意見的態度
滿招損,謙受益
精華與糟粕
關於義理、文章與考證
研究、創作與翻譯並舉
文字之國
寫文章
文以載道
作文
意匠慘澹經營中
漢語與外語
成語和典故
漫談古書今譯
漫談吐火羅文
談翻譯
多讀一點中外文學作品
青年的使命
提高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的必要和可能
第三篇 遊目騁懷
游石鐘山記
登廬山
法門寺
逛鬼城
游小三峽
大覺寺
富春江邊 瑤琳仙境
蘭州頌
登黃山記
洛陽牡丹
贊西安
觀秦兵馬俑
春城憶廣田
延邊行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國際大學
深圳掠影
火車上觀日出
上海菜市場
漢城憶燕園
海棠花
枸杞樹
石榴花
神奇的絲瓜
第四篇 陶然忘機
北京憶舊
清華夢憶
德國學習生活回憶
幾件小事
溫馨的回憶
病房雜憶
天上人間
老人
Wala
三個小女孩
黃色的軍衣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
一個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
難忘的一家人
追夢
晨趣


丟書
咪咪
兔子
一條老狗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
一座精美絕倫的漢白玉雕像
《賢行潤身》
第一篇 似水流年
我寫“我”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我的懷舊觀
我是個雜家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空谷足音
懷念母親
賦得永久的悔
我的童年
我的書齋
我的老師們
我的中學時代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夢縈水木清華
那提心弔膽的一年
二戰心影
第二篇 師友風義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
回憶陳寅恪先生
回憶湯用彤先生
學習大師的風範——談趙元任先生
談吳宓
西諦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詩人兼學者的馮至(君培)先生
何仙槎(思源)先生與山東教育
學習菊田的奮鬥拼搏精神
郎靜山先生
我認識的黛雲
別稻香樓—懷念小泓
談柯棣華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紀念一位德國學者西克靈教授
憶念張天麟
懷念衍粱
悼念曹老
悼念姜椿芳同志
第三篇 域外剪影
去故國——歐遊散記之一
表的喜劇——歐遊散記之一
聽詩——歐遊散記之一
重返哥廷根
在兄弟們中問
五色梅
科納克里的紅豆
馬里的芒果城
巴馬科之夜
歌唱塔什乾
飛越珠穆朗瑪峰
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的狗
游獸主(Paeupati)大廟
望雪山——游圖利凱爾
游巴德岡故宮和哈奴曼多卡宮
在特里普文大學
到達印度
天雨曼陀羅——記加爾各答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海德拉巴
在德里大學和尼赫魯大學
孟買,歷史的見證
重過仰光
第四篇 心語微言
哲學的用處
漫談北大派和清華派
論博士
祝賀與希望
關於名牌意識
中餐與西餐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我同澳門的因緣
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兩個小孩子
關於水的斷想
喜雨

神牛
老貓
咪咪二世
烏鴉和鴿子
喜鵲窩
鱷魚湖
奇石館
野火!
我的小山
台游隨筆
《憶往述懷》
第一篇 閱盡滄桑
生命的價值
我們面對的現實
談老年
養生無術是有術
回頭看看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一寸光陰不可輕
希望在你們身上
三思而行
園花寂寞紅
人間自有真情在
老馬識途
珍愛大自然
走向天人合一
寸草心
回憶
寂寞
爽朗的笑聲
毀譽
談禮貌
漫談撒謊
論恐懼
漫談消費
壞人
傻瓜
隔膜
送禮
宗教
第二篇 學林漫步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一個信念,一個主旨,一點精神
一個老留學生的話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治學的態度與方法
學問中沒有捷徑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
漫談書院
文得學養
談東方文學
中國傳統小說在亞洲
談西學東傳
我和外國文學
追求一個境界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
談文學交流
談中國書法
漫談散文
論新體舊詩
語言與文字
文章的題目
光彩的文明
拿來和送去
我和東坡詞
學外語
第三篇 此情猶思
我的第一位老師
我的老師董秋芳先生
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
憶念胡也頻先生
哭馮至先生
我眼中的張中行
記周培源先生
也談葉公超先生二三事
悼許國璋先生
憶念鄭毅生先生
遙遠的懷念
談中國的“學統”
夢縈未名湖
天竺心影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文明人的公理
醫學士
兩個乞丐
母與子
尋夢
戲劇
師生之間
一朵紅色石竹花
芝蘭之室
一個流傳歐亞的笑話
第四篇 心與物游
聽雨
清塘荷韻
二月蘭
香櫞
黃昏
槐花
懷念西府海棠 
胭脂古井
換了人間
馬纓花
處處花開夾竹桃
幽徑悲劇
春滿燕園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海上世界
游天池
火焰山下
石林頌
西雙版納禮讚
在敦煌
虎門炮台
訪紹興魯迅故居
富春江上
星光的海洋
登蓬萊閣
佛教聖跡巡禮

部分章節

《憶往述懷》
第一篇 閱盡滄桑
生命的價值
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度。我所欣賞的人生態度,是道家的一種境界。正如陶淵明詩中所云: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人總希望活下去,生與死是相對的。
印度梵文中的“死”字,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變化形式同被動態一樣。這說明印度古代的語法學家,精通人情心態。死幾乎都是被動的,一個人除非被逼至絕境,他是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生命的。
我向無大志,是一個很平常的人。我對親人,對朋友,總是懷有真摯的感情,我從來沒有故意傷害過別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歲月里,我因為敢於仗義執言,幾乎把老命賠上。那時,任何一個戴紅箍的學生和教員,都可以隨意對我進行辱罵和毆打,我這樣一位手無搏擊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這種皮肉上的痛苦給心靈上帶來的摧殘是終生難忘的。
我的性命本該在那場浩劫中結束,在比一根頭髮絲還細的偶然中我沒有像老舍先生那樣走上絕路,我僥倖活了下來,我被分配淘廁所,看門房,守電話,我像個患了“麻風”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氣同我交談,我聽從任何人的訓斥或調遣,只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