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廟》是元代詩人周馳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季札廟
- 作者:周馳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詩
《季札廟》是元代詩人周馳創作的作品。
《季札廟》是元代詩人周馳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古人不可及,冥晦秉淳德。一動成功名,煥爛照無極。季子賢大夫,劍佩游上國。微乎禮樂意,洞達有精識。迄今二千年,欲繼難再得。我行故城闉,寂寞吊遺蹟。廟古丹雘漫,階空苔蘚積。翔禽集中...
延陵季子碑位於丹陽市行宮鎮九里村,紀念延陵季子。位於丹陽市行宮鎮九里村。延陵季子即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於延陵,故名。志載:“季子賢,壽夢欲立之,能始終讓全其志。一使上國,而遍交其賢士大夫;觀樂於魯,而知列國之盛衰。夫差窮兵黷武,季子救陳,獨能全師以退,蓋識量過子胥遠矣。”孔子題其墓...
延陵季子墓碑在江蘇丹陽市延陵鎮。此碑始刻於何時無考。現碑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重摹上石。季子名禮,春秋時吳王壽夢的第四子。長子諸樊為王,欲以兄弟傳國,諸樊死傳弟餘祭,餘祭死傳餘味,餘昧死欲傳季札,季禮不受,讓給餘昧之子僚。季札封於延陵,故稱延陵季子,死後立廟奉祀。 據唐人記載,...
第六節季札掛劍 第五章季札的晚年 第一節孔子觀季札葬子 第二節季札止國難 第三節季札救陳與人生之最後 第四節季札人生之最後 第六章季札的身後事 第一節十字碑 第二節季子墓與季子廟 第三節季札文化之古今 第七章季札禮樂綸貫 第一節禮貫 第二節樂貫 附錄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
季子廟碑 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稱公子札,是一位與江陰歷史淵源有關的古代賢人。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武進焦溪的舜過山下,人稱"延陵季子"。季札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廣交當世賢士,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病重將卒,因季札賢能,想 傳...
唐大曆十四年.潤州剌史蕭定重鐫石延陵廟中.於是習俗見潤州之延陵季子廟.而不知常州實古延陵季子之所封也。崇寧元年.予以罪責是州.因考大史公書歷代地誌通典圖經.得其祥矣。又得其所謂季子墓在晉陵縣北十七里.申蒲以西.又曰暨陽鄉.而今暨陽鄉今之江陰縣乃屬.令趙士淝訪之.得大冢於暨陽門外三十里.申港之側...
季札高風亮節,視功名富貴如糞土,多次推讓王位。吳餘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季札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常州2500年歷史從此開始。為紀念常州古城的奠基人,故建季子祠三座。唐代垂拱四年(688年),江南巡撫狄仁傑曾以吳楚多淫祠上奏皇帝,在全國毀寺廟1700多座,而獨季子祠不廢,還贈額“嘉賢”,嘉賢坊名由此...
延陵台原址位於今海島金山寺大雄寶殿附近,相傳為季札長子暘之墓。季札是春秋時期吳國傑出政治家、外交家,因被封於延陵,又稱延陵季子。傳說季札在赴齊國時,行至於此,長子病故,為不攜棺之義,故葬於此處,後人追慕季子之義,歲時增築其子之墓,逐漸形成高大土台,稱之為延陵台,因墓地高隆,當地人又稱其...
陽穀縣張秋鎮東約三華里處,舊有一土丘,人稱“掛劍台”。相關事件 春秋時期,吳公子季札奉命出使晉國,道經今張秋鎮地方時,與徐君一見如故,遂成摯友,徐君愛季札所佩之劍,季札察知其意,但因使命在身,決意回程時相贈。及其從晉國歸來,復經張秋鎮時, 徐君已經去世,季札深為悲痛,祭奠之後,遂將自己...
季子,姬姓,名札,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於延陵(今常州),後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天寧焦溪的舜過山下。季札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廣交當世賢士,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葬於...
這裡原有常州人的始祖季札的專祠——嘉賢祠,又稱季子祠,原人民公園內的群藝館即是殿宇故址。正覺寺是常州一處重要地名,據康熙《常州府志》載,正覺寺建於唐開元年間,唐朝大夫李遵舍宅為寺。正覺寺西還有一座陳公祠,是明嘉靖年間為紀念明初因平定越南內亂而陣亡的兵部尚書陳洽而建,陳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
季札 延姓始祖為 延季子。季札這個人不但是延姓的祖宗,同時也是吳姓和延陵氏的始祖神。在《中華姓氏通史———吳姓》中提到,“談吳姓,不可不提吳王壽夢第四子吳季札,季札的歷史並非僅僅寫在季子廟上。”其原因有三:其一,季札兩度讓位出走,他的一生伴隨著吳國的興亡;其二,季札不但多才多藝,且仁德...
如此,應該提升“上茅山,轉九里”的民俗,有意識地將這一民俗向道教修身、儒家修德的方向引導,即茅山乃肉體修道之處,九里延陵季子廟則是精神修德之處,人們在茅山修完“道”之後,還要到九里再修“德”,只有這樣,才能身心合一、功德圓滿。而民俗果能向此方向發展,便能形成特色,不僅於佛教之外別具一格,而且...
延陵台:位於慶雲縣縣城北4公里。齊家村北,原土阜高隆起處,為吳季札長子墓。延陵台:位於慶雲縣縣城北4公里。齊家村北,原土阜高隆起處,為吳季札長子墓。上有玉皇廟,現在是海島金山寺,延陵及玉皇廟碑現存於海島金山寺內,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季札是春秋吳國國王之弟,被封為“延陵”。季札應燕國招聘,在...
垂拱四年(六八八)六月,冬官侍郎狄仁傑為江南巡撫使,以吳、楚多淫祠,奏焚一千七百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唐諸王起兵反武 則天稱制,唐宗室諸王皆不安。高祖子絳州刺史韓王元嘉,及子通州刺史黃公撰,青州刺史霍王元軌,及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緒,邢州刺史魯王靈夔,及子范陽王藹,虢王鳳之子...
顧龍山(又名烏龍山),在金壇城南的金溧漕河之濱,距城二公里左右,其山形似拳頭,海拔近百米,長1公里左右。山上茂林修竹,鬱鬱蒼蒼。解放前,山上有寺、觀、廟、庵等多處,其山之東有寶塔寺及龍山塔,山之南有呂祖廟,山之西有圓通庵,山之高坡更有季子殿(祭季札的專祠)。它是全縣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
”於是季札把劍掛在徐君墓地的樹上,行禮之後,便踏上歸國之路。徐國人非常讚賞季札的行為,就在徐君墓前築起一座高台,名曰“掛劍台”。季子跟嘉澤也有淵源,在江頭村曾有一座季子廟,來紀念這位家鄉名人。網友故事 故事《墓門掛劍風流長》日暮時分,黯淡的天忽地飄起了小雪。雪雖小,風卻不小,也許是壓制了...
季札 章治康 章志方 強學曾 第二節傳略 周楨祥 朱鼎寶 華阿金 馬政三 俞輝良 陳佩三 惠峻山 儲新民 第三節烈士英名錄 第四節當代人物 第二十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天主教 第二十一章雜記 第一節俗語 第二節傳說 第三節重大事故 附錄 《史記》吳泰伯世系 《吳地記》...
全台吳氏大宗祠位於今日的台南市觀亭街52號。吳氏宗祠為全台性的宗祠,也是最早的吳姓家廟。創建於清同治7年,供奉吳姓祖宗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 同時供奉吳姓人士之神位極多,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吳本及吳鳳等。清光緒年間之後日趨荒廢。民國12增修,1964年再度增修。 平常宗祠前的鐵門都是...
濫建的祠廟;不合禮義而設定的祠廟,邪祠。例句 《宋書·武帝紀下》:“淫祠惑民費財,前典所絶,可並下在所除諸房廟。” 《新唐書·狄仁傑傳》:“吳楚俗多淫祠,仁傑一禁止,凡毀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而已。”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三:“﹝ 陳公弼 ﹞又知 虔州 雩都縣 ...
曹縣重修成湯廟記是清代朱琦為山東曹縣成湯廟所作引,對研究清代曹縣湯陵的狀況具有重要價值。重修成湯廟引 [清]朱琦 昔狄梁公奏焚淫祠一千七百餘所,止存夏禹、泰伯、季札、伍員四祠。非帝王聖賢應廟食不朽者,毀之奚恤。若成湯伐夏救民,以征誅易揖遜,而絕亂臣賊子篡竊託辭。故先儒有言,後之得天下者...
延陵鎮無字碑 無字碑位於丹陽市延陵鎮九里行政村季子廟內。文物歷史 民間文稱“陰陽碑”。無字碑由來亦說季札從小聰明才智,知禮講德,一生的功過由青石無字碑留給後人去評說,無字碑勝於有字碑。文物特徵 碑青石質地,碑高2.67米,寬1.2米,厚0.22米。碑無文字,高大厚實,光滑照人,似鏡子一般。
相傳其祖先是戰國時的吳季札,子孫向四處發展,傳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親吳通,母親黃氏,避亂而南遷,到了福建泉州感德石門村。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癒。於是病人交午於門,無貴賤悉為視療。景祐六年(景祐無六年-引者注)蛻化於同安之白礁。...
族譜記載,延陵季札族裔的南傳,尊吳仁祿為開閩始祖。仁祿為唐開成三年(838年)進士,宮國子博士遷戶部大司徒,因“恥再受亂朝爵命”,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居晉江縣十六裏白馬廟東大吳鄉(今惠安縣東嶺鎮大吳村),歿後葬於縣城南郊盤龍村。仁祿後裔衍派於泉州、晉江、南安一帶,千餘年來奕代蕃昌,蔚為...
題延陵季子廟碑後 徐君墓 勾 踐 越中覽古 讀《勾踐傳》會稽山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墓 越王 夫 差 古意 經夫差廟 吳宮怨 吳宮懷古 吳王夫差 題夫差廟 姑蘇台 吳宮詞 吳宮詞 伍子胥 伍子胥 吳江 胥山伍相廟 題伍牙山子胥廟 謁伍相祠 題伍胥廟 伍員 伍子胥 伍公廟 伍子胥廟 謁伍大夫祠 范 蠡 五湖 經...
周朝的封國——吳國,有個季札公按父親的意願和當時國民的要求,他應繼承王位。但他為了不當國王躲到延陵鄉下耕種。後他的哥哥諸樊當上了國王,將延陵封給季札。後世為了紀念他將吳姓郡望定為延陵,其後裔將姓氏前冠以“延陵吳氏”,將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吳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吳木熹(化名永貴)的後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