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邵洵美著現代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季候》是現代詩人邵洵美於193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中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隱喻“你”對“我”的情感變化,以及“我”的不同感受,非常典型地表現了“希望——追求——失望——傷感”的情感過程。全詩音韻和諧,構思精巧,內涵雋永而又寫得玲瓏剔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季候
  • 創作年代:1931年
  • 作品體裁:現代詩歌
  • 作者:邵洵美
  • 作品出處:《詩刊》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季候
初見你時你給我你的心,
裡面是一個春天的早晨。

再見你時你給我你的話,
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

三次見你你給我你的手,
裡面藏著個葉落的深秋。

最後見你是我做的短夢,
夢裡有你還有一群冬風。
(首刊於1931年《詩刊》第2期

創作背景

邵洵美早期十分崇拜薩福、斯溫伯恩和魏爾蘭等詩人,他們那濃艷、袒露和雕琢的詩風對其早期創作有較大影響。大約從1931年開始,詩人逐漸摒棄了唯美主義的追求,開始在詩的意象內涵上刻苦經營。《季候》一詩發表於1931年4月,正是他轉變詩風以後最初的嘗試之一。
詩人在愛情消失之後,心中仍舊無法忘卻心愛的人兒,對那段情、那句話、那個人仍懷有依戀。他沉迷於往事無力自拔,越是孤寂一人,越是強烈地懷念那曾有的甜蜜愛情。在無聊的時候,他在腦海中翻來覆去地放映著那段過去的故事,重新依照原來面貌描繪出來,一點都不捨棄。因此,創作下此詩。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含蓄的抒情短詩,詩人用人們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嬗遞來隱喻戀人對“我”的情感變化,以及“我”在心理上的不同感受,詩名題作《季候》,其涵義即在此。
從春夏到秋冬,這漫長的四季是“我”和“你”這對戀人從相識到相戀,又相互生出隔閡的感情歷程,自然界從煦春到寒冬的自然進程卻正好象徵了這對戀人走過的道路。與其說這是一種偶然的巧合,毋寧說這是詩人刻意營造的一種象徵,象徵著對美包括愛情的追求的一種惘然若失的心緒。從春到冬,漫漫長途,其間自然有著豐富的經歷,詩人以巧妙的手法,有意淡化了這中間的複雜內涵,只用短短的八行詩概括兩人走過的歷程,十分含蓄,耐人品味。
這首詩形式上是兩行體,每行字數完全相等,顯得非常嚴謹,這與全詩表現的惆悵心緒是吻合的。但這種惆悵的心緒並非是沉滯凝固的,而是飄逸的,逐漸顯現的,詩人以意象的隱喻和韻律的變化來體現這一點。詩的意象很有特色,全詩以春夏秋冬的溫差來隱喻戀人之間感情起落變化,幅度相當大,但詩人寫來卻很有層次,從朦朧到熾熱,到惆悵,最後是失望,非常含蓄而又準確地描畫出戀人之間感情波動的發展軌跡。詩在韻律安排上也頗具匠心,詩的韻腳兩行一換,這多變的節奏正暗示了感情的波動;詩中從初見、再見到三見、最後一見,層層推進的時序與“我”從熱到冷的心理感受正好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形成了感情上的漣漪,層層蕩漾開去,蘊藉著豐富的詩意。
這首詩音韻和諧,構思精巧,內涵雋永而又寫得玲瓏剔透,顯示了較高的藝術技巧。

名家點評

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周岩:一首描寫四季中不同的愛情感受的詩,非常典型地表現了“希望——追求——失望——傷感”的情感過程。指向衝動的傷感情結,生命是思維著的基點。因而這種情緒以生命、以社會、以性為主要題材,將面對人生的艱難表達得淋漓盡致,表現了知識分子踏上人生旅程後的惶惑、躁動和不安。(《百年夢幻: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心靈歷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未凡、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萬慶:這首詩雖然寫的是一次失敗愛情的整個過程,但並不感傷。這一方面是作者運用了調侃的調子,將深藏的傷心轉化為嘲諷;另一方面,全詩並不明言這愛的情感跌宕,即用隱喻暗示出難以承受的情感被嘲弄之苦。“春天的早晨”隱喻著愛的溫潤與希望,也是愛的萌動; “熾烈的火夏”,自然是喻指愛的高潮; “葉落的深秋”,暗示愛的凋落; “一群冬風”,自然是愛情失落後的心靈創傷——心寒。這樣,就把一場視同兒戲的愛情遊戲,烘托得鮮活而生動。卻把那種被對方耍弄的難言委曲,留給讀者來品咂。作為新月派詩人的詩作,這首詩體現出格律詩的典型特徵:全詩共四節,每節兩行,每行均為10個字,有一種建築的視覺美;音節勻稱,每節一換韻。表現出在變化中求整一的美學追求。(《中國百年愛情詩精品解讀》)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季候》從意味到形式,處處體現著整飭對應的審美趣味。它的構思有小巧玲瓏的別致,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隱喻“你”對“我”的情感變化以及“我”的不同感受,由春而夏而秋而冬的季節嬗遞歷程,正是愛情由萌發麵高潮而破敗而幻滅歷程的具象對應,隨之而來的詩的情調也由平靜而熱烈而冷清而淒婉。總之愛情已同四季一樣脈胳清晰。詩的形式更有典型的建築美感。全詩共八行,兩行一節,每節字數相等,煞是整齊。季節、心理、基調、形式與“初見”、“再見”、“三次”“最後”的語言,幾種因素的相互應和協調,強化了詩的整體肌理感覺,純粹、浪漫、唯美,正如同詩人的名字一樣,使詩似淡實濃、耐人咀嚼。(《中國現代名家分類詩歌·情愛卷 燃燒的聖火》)

作者簡介

邵洵美(1906~1968),原名邵雲龍。浙江餘姚人。1923年大學畢業即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回國後在上海出版《新月》月刊及《詩刊》《論語》《時代畫報》《時代漫畫》《時代電影》《人言》《萬象》《見聞》《十日談》等。抗戰時期出版抗日宣傳月刊《自由譚》。1949年後為上海和北京的出版社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