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華(北京大學教授)

孟華(北京大學教授)

孟華教授,法國巴黎第四大學法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博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法文學、文化關係研究、形象學研究。著有Voltaire et la Chine(microfiche)、《伏爾泰與孔子》、《法國文化史》(合著)、《歐洲文學史》第一卷(集著),譯著有伏爾泰《中國孤兒》、迪迪耶·埃里邦《神話與史詩——喬治·杜梅齊爾傳》。為感謝她一直以來對中法文化交流特別是傳播法國文化所做的貢獻,法國政府曾先後授予孟華教授“棕櫚葉學術騎士勳章”(1993)、“棕櫚葉學術軍官章”(2006)、“棕櫚葉學術統帥勳章”(20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獲法國政府授予棕櫚葉學術騎士勳章、棕櫚葉學術軍官章
  • 代表作品:Voltaire et la Chine
  • 性別:女
  • 學歷:博士
科研情況,翻譯編著,非學術著作,執教指導,

科研情況

Voltaire et la Chine, (《伏爾泰中國》),thèse soutenue à la Sorbonne en juin 1988(博士論文,1988年6月答辯);en microfiche(微縮膠捲版), Centre de thèse(法國國家論文中心),1989
2、論著、譯著:
中文:
中國孤兒》,伏爾泰著,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出本,1990
伏爾泰與孔子》,新華出版社,1993
《漢譯法國人文、社會科學著作書目彙編》(合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
法國文化史》(合著),北大出版社,1997;(台)亞太圖書出版社,1998
《歐洲文學史》(集著)(第一卷,“十八世紀法國文學”),1999,商務印書館
《比較文學形象學》(主編),北大出版社,2001
西文: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合編), Sydney: Wild Peony, 1997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literature of China and Japan(合編),Amsterdam : Rodopi B.V.,2000
Visons de l’autre : Chine, France – Textes extraits des conférences et des séminaires prononcés à l’étranger(《他者的鏡像:中國與法蘭西——孟華海外講演錄》),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論文(待補充):
中文:
《從伏爾泰中國的宣傳看中國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的簡介影響》,載《法國史通訊》,1989,第10期
伏爾泰又一出取材自中國的悲劇—〈伊蘭娜〉》,載《文藝研究》,1990
《〈中國孤兒〉批評之批評》,載《天津師大學報》,1990,第5期;另載《國外文學》,1991
伏爾泰的烏托邦想像與中國》,載《欲望與幻象》,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乾隆的內廷畫師—王致誠》,載許明龍主編《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東方出版社,1993
《歐洲的孔夫子—伏爾泰》,同上
《1740年前法國對儒家思想的譯介和接受》,載《學人》,1993
《十八世紀法國中國熱》,載《北大《中國文化》電視系列講座》,北大出版社,1994
《儒家思想在十八世紀法國的傳播》,同上
《移花接木的奇效—從儒學的西傳看誤讀的積極作用》,載《〈獨角獸與龍〉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大出版社,1995
《“美麗的不忠”與“帶血的牛排”》(中國作協翻譯研討會發言),載《中華讀書報》,1996年11月20日
《劉象愚和孟華談比較文學》,載《中國比較文學》,1997
《試論他者套話的時間性》,載《文化對話與文化誤讀》,北大出版社,1998
《言說他者,言說自我》,載《中國比較文學通訊》,1999,第一期
《啟蒙泰斗伏爾泰中國銷售鐘錶的計畫》,載《東西交流論譚》第二期,2000
《‘洋鬼子’詞源初探》,載《邁向比較文學新階段》,四川人民,2000、3
《為‘X與Y’模式一辯》,載《中華讀書報》,2000、5
《翻譯中的‘相異性’與‘相似性’之辯》,載《98上外國際翻譯研討會》,上外出版社,2000、8,另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一輯,新世界出版社,2002
《形象學研究要注重總體性與綜合性》,載《中國比較文學》,2000第4期;另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一輯,新世界出版社,2002
中國孤兒——一個穿梭於中法間的文化使者》,《<趙氏孤兒>·<中國孤兒>》序,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比較文學是一門研究文化交流的學問——試論季羨林先生的比較文學觀》,載樂黛雲編《季羨林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北大出版社,2001
《注重研究生的實際能力培養——兼談比較文學的身份及‘世界性’因素問題》,載《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第1期
《漢學與比較文學》,載《國際漢學》,第九輯,大象出版社,2003
《十八世紀一場關於中國人起源論爭的啟示》,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二輯,新世界出版社,2003
《比較文學的‘普及性’與‘精英性’》(“第二屆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筆談),載《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一期
《序《一個晚清外交官的文化歷程》》,載李華川,《一個晚清外交官的文化歷程》,北大出版社,2004
西文
Le Retour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de Voltaire dans son pays natal ,in La Raison présente,Paris, 1994
Une tentative de greffer le christianisme sur le confucianisme et ses effets prodigieux ou l'apport paradoxal du "malentendu", in La licorne et le drago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1995
La vision utopique de Voltaire et la Chine, in Actes du XIIIe Congrès de l'AILC, T.II, Tokyo, 1996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en Chine aujourd’hui, in Bulletin de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t comparée, No 19 été, Paris, 1996
Le confucianisme relu et réécrit par Voltaire dans son combat écraser l'inf&acirc;me ,in Voltaire et ses combats,Oxfort : Voltaire Foundation, 1997
Quelques réflexions sur la temporalité du stéréotype, in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 Sydney : Wild Peony, 1997
La genèse du stéréotyp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in Image of Westerners in literature of China and Japan, Amsterdam : Rodopi B.V., 2000
Orphelin de la Chine – un éminent “diplomate” dans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Préface à la réédition de 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Zhao et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Beijing : Editions de la Bibliothèque de Beijing, 2001
Etiemble, ma&icirc;tre spiritual des comparatistes chinois in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Parsi, 2002 janvier-mars
Chine, in Dictionnaire général de Voltaire, R. Trousson, J.Vercruysse (sous la direction de), Paris : Honoré Champion, 2003
The Stereotype Yang guizi in China, in Cybernetic Ghosts :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Athens (US): Georg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翻譯編著

4、譯文
艾田伯,《比較文學在中國的復興》,載《中國比較文學通訊》,1989
托多羅夫,《詩學》,載《文藝研究》,1990
米莉耶.德特麗,《法國人的中國戲劇觀》,載《國外文學》,1991
莫哈,《試論文學形象學的研究史及方法論》,載《中國比較文學》,1996
桀溺,《鳳凰與長生鳥》,載《法國漢學》第一期,1996
萊維,《試論<論語>中一個四言句的翻譯》,同上
達斯,《紀昀及其<閱微草堂筆記>》,同上
吳德明,《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自傳》,載《法國漢學》第二期,1996
伊夫·謝弗萊爾,《接受研究:一個大有作為的比較文學研究領域》,載《中外文化與文論》第三期,1997
魏丕信,《聾子間的對話》,載《法國漢學》第三期,1998
徐理和,《佛教、基督教與中國社會》,同上
樂維,《一部逆向的<波斯人信札>》,同上
巴柔,《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形象學》,載《中國比較文學》,1998第四期
伏爾泰,《耶穌會教士自中國被逐記》,載《人,可憐的怪物》(世界傳世散文精選法國卷),花城出版社,1998
馬如丹,《<詩經>,從用典到隱喻:意義之自由度》,載《法國漢學》第四期,1999、12,中華書局
柯孟德,《中國:在神話與遊記之間——西方人看中國三例》,載《國際漢學》第四輯,1999,大象出版社
5、教材:
《形象學》,載陳惇等主編,《比較文學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形象學》(與李華川合著),載劉獻彪等主編,《比較文學教程》,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6、在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的論文(未刊稿,已刊稿見論文部分)
Les premières traductions du confucianisme: contribution à une étude sur 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14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Edmonton, ao&ucirc;t 1994
La nature et la raison: l’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e concept chinois “li”,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ittérature et nature, Odense, ao&ucirc;t 1996
《形象學與比較文學-由形象學研究引發出的幾點思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長春年會,1996年8月
L’esprit ouvert et la mise en valeur de l’altérité, une approche comparatiste dans l’étude du XVIIIe siècle vers la fin du XXe siècle, dans le colloque “Europe, Chine et le Japon dans le monde du XVIIIe siècle: de la nécessité d’une nouvelle approche”, Nagoya, 1997
La traduction: enjeu de la transformation d’altérité en identité, 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traduction et ses effets: Chine, Japon et France, Paris,1998
La signification du term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chez quelques lettrés chinois du XVIIIe siècle et de la première moitié du XIXe siècl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61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Japonais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juin 1999
Irène - une autre tragédieque Voltaire s’inspire de la Chin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10e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tude du XVIIIe siècle, Dublin, juillet 1999
Cheng Jitong et son r&ocirc;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littéraire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Multiculturalisme et identité, Tahiti, ao&ucirc;t 1999
Quelques problématiques dans la recherche sur le stéréotyp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多元之美”比較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4,北京
Les Chinois ne sont pas une colonie d’Egyptiens—un emprunt de Voltaire au P. Parrenin,“歐洲遊記中的中國形象”,2001、8,北京
Cheng Jitong et son r&ocirc;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récrit),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France et l’Asie dans une perspective universelle”,Tokyo, décembre 2001
《試論遊記在建構異國形象中的特殊功效》,“跨文化視野中的比較文學——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2002年8月,南京
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au XVIIIe siècle – les 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a transposition des termes cninois “tian” et “li ”,“語言中的陌生性”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北大
《人性化的“番鬼”——明清筆記中對在澳西人的描述》,“16-18世紀的中西關係與澳門”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澳門,2003年11月
《套話“洋鬼子”現當代語義淺析》,“中國文學中的西方人形象”小型研討會,北大,
Du Jules Aleni à Zhu Ziqing – récit de voyage et la formation de l’image d’une France romanesque en Chine aujourd’hui(從艾儒略朱自清——試論遊記在浪漫法蘭西形象形成中的作用),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17屆年會,中國香港,2004年8月

非學術著作

7、散文、隨筆:
《布瓦吉爾——北京<兩地書>》,載《歐洲時報》,1984、12、14
中國戲曲在法國》,載《藝術家》,1991,第6期
《留學隨筆兩則——“當代‘牧羊女’”、“巴黎屋檐下”》,載《法蘭西之窗》,國際文化出版社,1992
《“24”是怎樣等於“0”的》,載《神州學人》,1993,第2期
伏爾泰,孔子與中國》,載《人民日報》,1994年12月?日
《比較文學原罪論》,載《中外文化與文學》,1996年第1期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載《人格的魅力:名人學者談季羨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6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學問》,載《神州學人》,1996,第6期
《<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選編散記》,載《文匯讀書周報》,1997、10、
《培植比較文學的中國‘根’》,載《中外文學與文論》,1997年第1期
《洛可可藝術與中國文化》,載《神州學人》,1997,第1期
中國文化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型電視系列片《中華文明之光》腳本,1998
《失敗的啟示》,載《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1期
《啟蒙運動與儒家思想》,載《神州學人》,1998年第1期
《走近未名湖》,載《?》,北大出版社,1998
《關於麥當勞的文化遐想》,載《神州學人》,1999,第2期
《老師、媽媽、沃土》,載《在華東保育院的日子裡》,希望出版社,2000
8、主編:
“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合編),三聯出版社,1996-
法國二十世紀思想家評傳譯叢”(合編),北大出版社,1996-
“埃德加·莫蘭著作譯叢”,北大出版社,2000-

執教指導

碩士班研究生(1998-2001):4人,獲碩士學位者3人
李玲:亦西亦中的聖君賢相——《時務報》傳遞的異國執政者形象(2001)
趙繼紅:北京女報傳遞的西方女性形象(2001)
齊雪梅:陳若曦筆下的海外華人形象(2001)
王楠:(未提交論文)
博士研究生:
李華川:1997-2001,研究方向: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顧鈞: 1998-2001,研究方向:中美文學、文化關係
全美子(韓國留學生):1998- 2002,研究方向:形象學研究
尹文鵑:1999- 2003,研究方向:中美文學、文化關係
韓一宇:2000-2004,研究方向: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葉向陽:2000-,研究方向:中英文學、文化關係
澤擁: 2001-,研究方向: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肖蓉蓉:2001-,研究方向:中德文學、文化關係
張源: 2002-,研究方向:中美文學、文化關係
王娟: 2002-,研究方向:形象學研究
龍云: 2003-,研究方向: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蘇明明:2004-,研究方向: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合作培養博士
易凱(Eric Lefebvre),2003年1月簽署合作協定書,研究方向:漢學,中法文學、文化關係
已獲博士學位者博士論文題目:
李華川:一個晚清外交官的文化歷程——陳季同研究
顧鈞:在中美之間——對賽珍珠小說的形象學讀解
全美子:18世紀韓國遊記文學中的中國形象——以三種“燕行錄”為中心
尹文娟:《中國叢報》研究
韓一宇:清末民初漢譯法國文學研究(1897-19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