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端胡同
- 又稱:卓公府
- 由來:孟端府第
- 地理位置:孟端胡同45號
- 走向:東西走向
- 歷史價值:活著的元大都
歷史沿革,歷史變遷,現狀,胡同文化,歷史意義,
歷史沿革
歷史變遷
位於西城區中部。東西走向。東起錦什坊街,西至阜成門面順城街。《京師坊巷志稿》:“卓公第在孟端胡同”。卓公是誰?此人是果親王的後人。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禮,是雍正、乾隆兩朝都很受恩寵的親王。雍正元年先封為果郡王,雖為郡王,但明詔諭曰:“班在順承郡王之上”,在站班形式上,比“鐵帽子王”之一的順承郡王還要高,雍正六年晉果毅親王。果親王府在宮門口葡萄園,即育幼胡同以西,新開闢的平安大街以北一帶地方。北府後來為端王府、育幼胡同原名端王府夾道,即的中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
果親王府改端王府時,果親王的世襲者實為輔國公,府第遂遷往孟端胡同,人稱卓公第。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稱:“弘瞻善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埒。御下嚴,晨起披衣巡視,遇不法者立杖之,故無敢為非者。節儉善居積,嘗以開煤窯奪民產。從上南巡,囑兩淮鹽政高恆鬻人葠牟利,又令織造關差致繡段、玩器,予賤值。二十八年(1763)圓是園九州清宴災,弘瞻後至,與諸皇子談笑露齒,上(指乾隆)不懌。又嘗以門下私人囑阿里袞。上發其罪,並責其奉母妃儉薄,降貝勒,罷一切差使,自是家居閉門,意抑鬱不自聊,三十年(1765)三月,病篤,上往撫視。弘瞻於臥榻間叩首引咎,上執其手,痛曰:‘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因復封郡王,旋薨,予謚。”
按時《清史稿》所載,果親王允禮之嗣子宏瞻,終為郡王。其子永瑹,襲郡王。《京師坊巷志稿》去:“ 聖祖國統一十七子果毅親王,無嗣,世宗(雍正)以六子果恭郡王宏瞻繼之。卓公其後人也。”但《清史稿》中,宏瞻的後人,有郡王、有貝勒、有鎮國公、有輔國公。但未雲哪位輔國公是卓公。這在清朝歷史上還是一個謎。
這位清初輔國公的住宅,在明代的主人是誰?這一直是一個謎。是否就叫孟端呢?孟端又是何許人也呢?史書不詳。明萬曆年間任宛平縣太爺的沈榜,著書《宛署雜記》稱,孟端胡同是他管轄範圍內的一條街巷,被他稱之為“孟端家胡同”。又有人考證,孟端是孟子的後裔,是一位任職於明初的文官,精通孔孟之道,稱孟端公。
但名未見經傳。今孟端胡同附近有前樓、後樓、玉帶之地名,疑與孟端宅第有關。是否就是當年其宅第內的遺名,有待專家考證。這一帶都是住平房的居民,也許日後有一天拆平房、蓋高樓深挖地基,會出土一件什麼古物,能證實這位孟端家的身世。
現狀
胡同文化
金蔭桓的祖先為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乾隆三年二月,果親王允禮逝,無子,莊親王允祿奏請以雍正帝第六子弘瞻過繼為嗣襲果親王。弘瞻生於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母謙妃劉氏。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乾隆帝讓弘瞻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房事務。乾隆十七年六月讓其管理造辦處事務。弘瞻有較高文化素養,“雅好藏書,與怡府名善堂埒。”按禮親王昭瞻《嘯亭雜錄》卷六記載,弘瞻“居家尚節儉,俸垧之積,至充棟宇。”還以“開煤窯奪民產” . 乾隆二十八年“圓明園九州清宴(殿)災,弘瞻後至,與諸皇子談笑露齒,上不懌。又曾以門下私人囑阿里。上發其罪,並責其奉母妃儉薄,降貝勒,罷一切差使。”九月初四日弘瞻交銀一萬兩,九月初九日上繳果親王金寶被廣儲司銷毀。自是家居閉門,意抑鬱不自聊。乾隆三十年三月病篤,上往撫視。弘瞻於臥榻間叩手引咎,上執其手,痛曰“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因復封郡王。三月初八日去世,享年三十三歲,謚曰恭。弘瞻在乾隆二十八年降為貝勒,正是他離開官園果親王府出居孟端胡同的直接原因。
因孟端胡同果郡王府與王府倉胡同的貝勒府都是康熙帝位下皇子的府邸,同屬二十四門,老人相沿稱孟端胡同的果郡王府為南府和前府,王府倉的貝勒府為北府或後府。果郡王府的爵位世降一等。弘瞻長子永荼襲果郡王,長孫綿從襲貝勒。綿從在乾隆五十六年卒,綿律、綿同先後襲貝勒。再傳綿律長子奕湘在道光十三年襲鎮國公。初任散秩大臣、左翼近支族長,管理鑲黃旗新營房、覺羅學。由廣州副都統升將軍,先後擔任烏里雅蘇台、廣州、盛京 、杭州、成都將軍、鹹豐元年任禮部尚書 ,賞紫禁城騎馬。而後作鑲蘭旗總族長、理藩院尚書、崇文門副監督、管理雍和宮事務、授經筵講官。同治十一年,賞加貝子銜。光緒七年二月十五日卒,享年八十六歲,同治末年至光緒初年,果郡王府被稱為湘貝子府。貝子銜鎮國公奕湘長子載坤為末代輔國公毓鋌(即金蔭桓)的祖父,欒湘二子為承襲鎮國公載卓。載卓兩次派出守護西陵,作過散秩大臣、練兵大臣、專操大臣、十五善射大臣、值年大臣、閱兵大臣、管宴大臣、稽查壇廟大臣、右翼查城大臣,擔任過右翼近支第二族族長、正經旗總族長。光緒三十二年三月授荊州將軍,次年五月一日去世,享年五十九歲,這一時期的果郡王府被稱為卓公府。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卓公長子溥佑襲爵,這時的果郡王府又被稱為佑王府。溥生於光緒十年六月十一日,福晉系炒豆胡同僧王府貝勒那爾蘇之女。民國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溥佑到東安市場遊玩 , 飲酒醉死被抬回府中 , 因酒精中毒長逝,終年三十五歲。溥佑無子,以載坤之子,溥珍長子毓鋌過繼為嗣,民國八年襲輔國公 , 成為孟端胡同果郡王府的小主人,毓鋌生於民國四年六月初五日,母親為大興縣采育馮氏。因毓鋌年幼, 公爺府中事務均由其母主持,其母在1956年去世,享年六十歲。
孟端胡同
果郡王府東邊是府夾道 , 通小盆胡同 , 西邊是順城街 , 背後為大盆胡同 , 占有路北六個老門牌 21~26 號 , 其中 21 號院大門是堵死的 , 路南占一個門牌 30 號 , 共有房一百五六十間 . 《王公府第地址單》記載載卓府邸有房八十間 . 為什麼有這么大出入呢 ? 因半數房屋出租。 . 輔國公載卓在世時 , 住 21 號院 , 而毓鋌的祖父載坤住 26 號院。載坤因事毆打順天府官員 , 獲罪 , 被圈禁在宗人府高牆,而載卓之子溥佑載坤之子溥珍年齡相差兩歲 , 都是三十五歲去世 , 爵位只能由四歲的毓鋌來承襲。 毓鋌遂搬到 21 號院居住 ,21 號院、 22 號院為果郡王府最為正規的院落。 22 號院門口有瑢慩、二門是垂花門 . 垂花門往東有便門可通 21 號院。 .21 號院堵死的大門做了庫房。 . 第一進院有東西廂房。 . 北邊是廳房。第二進院稱上房,即載卓、溥佑的住所。第三進院子的正房為後罩房。 22 號院,第一進院北房為神殿。第二進院正房為影堂,供有祖先牌位等。第三進院北房西頭為小影堂,供有載坤的牌位。 23 號院過去叫西花園,有西書房三間。不過在 1918 年賣給了羅某,羅某又有所建設。閩侯陳宗藩編的《燕都從考》二編 103 頁注九記述:“吾友羅君雁峰購其西偏之花園為宅,樹木深邃,頗極清幽。” 21 號院、 25 號院,房子不甚規整,有些零碎,早就出租了。 26 號院也比較規整。二門是垂花門。第一進院正房是廳房,廳房的兩邊都是花園,稱為東、西花園。廳房後院正房是載坤舊居。毓鋌生在此院。隨著毓鋌家壤衰落。 26 號院也出租出去了。 30 號院在路南,與 22 號院相對,是四合院,也是出租的
歷史意義
1964年至1974年的十年間,他做了一項工作,在元大都光熙門到北土城之間進行鑽探考古,證實了北京長安街以北的街道都是元大都城的舊街。此發現表明,明清的北京城因襲了元大都的規劃設計格局,將北京城的歷史延長到800年。 孟端胡同在北京城成千上萬條胡同里是一條普通的胡同,在這個胡同存在的幾百年里,住過王侯但也住著尋常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