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傳(張九成撰)

孟子傳(張九成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全面記述了亞聖孟子的坎坷一生,對孟子思想有較深刻的研究和系統的闡述。本書是中國第一部用歷史傳記體裁寫成的孟子傳記,不僅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有較強的可讀性,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則是一部集知識、修養、勵志於一體的不可多得的優秀讀物。本書適合閱讀人群:儒家文化研究者,歷史愛好者,黨政幹部和大中專青年學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孟子傳
  • 外文名稱:mengzi zhuan
  • 作品別名:孟子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作品最初收錄的文集名稱
  • 文學體裁:文學
  • 作者:孟子
《孟子傳》·二十九卷(內府藏本)
宋張九成撰。九成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其先開封人,徙居錢塘。紹興二年進士第一人,授鎮東軍僉判,歷宗正少卿,兼侍講,權刑部待郎。忤秦檜,誣以謗訕,謫居南安軍。檜死,起知溫州,匄祠歸。卒,贈太師崇國公,謚文忠。事跡具《宋史》本傳。《宋史·藝文志》載九成《孟子拾遺》一卷,今附載《橫浦集》中。《文獻通考》載九成《孟子解》十四卷,朱彝尊《經義考》注云“未見”。此本為南宋舊槧,實作“孟子傳”,不作“孟子解”。又《盡心篇》已佚,而《告子篇》以上已二十九卷,則亦不止十四卷,蓋《通考》傳寫誤也。九成之學出於楊時,又喜與僧宗杲游,故不免雜於釋氏。所作《心傳》、《日新》二錄,大抵以禪機詁儒理。故朱子作《雜學辨》,頗議其非。惟注是書,則以當時馮休作《刪孟子》,李覯作《常語》,司馬光作《疑孟》,晁說之作《詆孟》,鄭厚叔作《藝圃折衷》,皆以排斥《孟子》為事,故特發明於義利經權之辨,著《孟子》尊王賤霸有大功,撥亂反正有大用。每一章為《解》一篇,主於闡揚宏旨,不主於箋詁文句。是以曲折縱橫,全如論體。又辨治法者多,辨心法者少,故其言亦切近事理,無由旁涉於空寂。在九成諸著作中,此為最醇。至於草芥、寇讎之說,謂人君當知此理,而人臣不可有此心。觀其眸子之說,謂了與眊乃邪正之分,不徒論其明暗,又必有孟子之學識,而後能分其邪正。尤能得文外微旨。王若虛《滹南老人集》有《孟子辨惑》一卷,其《自述》有曰“孟子之書,隨機立教,不主故常,凡引人於善地而已。司馬君實著所疑十餘篇,蓋淺近不足道也。蘇氏解《論語》,與《孟子》辨者八,其論差勝。及細味之,亦皆失其本旨。張九成最號深知者,而復不能盡。如論‘行仁政而王’、‘王者之不作’,曲為護諱,不敢正言,而猥曰‘王者,王道也’,此猶是鄭厚叔輩之所見。至於對齊宣湯武之問、辨任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云云,蓋於諸家《注》中獨許九成,而尚有所未盡慊。不知“行仁政而王”之類,文義分明,九成非不能解,特以孟子之意欲拯當日之戰爭,九成之解則欲防後世之僣亂。雖郢書燕說,於世道不為無益。至於湯武放伐、任人食色,闕其所疑,正足見立說之不苟。是固不足為九成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