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喬,男,博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凡喬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
- 任職院校:中國農業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術兼職,研究領域,獲得榮譽,學術成果,主持項目,發表論文,出版著作,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7.09-1991.07 山東農業大學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 本科 農學學士
1991.09-1994.07 北京農業大學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 農學碩士
1996.09-1999.07 北京農業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農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1.09-1997.07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助教
1997.09-2001.07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講師
2001.08-2017.12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副教授
20018.01-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學術兼職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委員會農產品認證技術委員會 委員(2009- )
研究領域
1. 土壤碳氮循環
2. 可持續農業
獲得榮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1年)排名2
河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5年)排名4
學術成果
主持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利用碳氮穩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有機質對於農田管理措施的回響機制” ( 2014.01-2017.12 )
2.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項目“北京有機蔬菜肥料安全甄別與養分高效利用技術研究” ( 2013-2014 )
3. 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優質高效富硒農產品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2013-2017 )
4. 國家科技支撐項“農業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2012-2016 )
5.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防控農業面源污染”( 2012-2016 )
6. 國家國際合作項目“人工濕地在我國北方污水處理中的合作” ( 2012-2014 )
7. 948計畫“水土污染監測與防控技術引進與套用”( 2011-2017 )
8. 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農業源溫室氣體監測與控制技術研究” ( 2011-2015 )
9. 國家認監委項目“洋縣有機產業示範基地創建”( 2010-2011 )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產農田中作物向土壤的有機碳輸入及其轉化機制”( 2009-2011 )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機和常規作物生產中套用15N判斷氮素肥料類型的研究”( 2009-2011 )
12.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項目“新疆有機農業扶貧項目實施綜合評估與監測”( 2008 )
13.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與保鮮儲運關鍵技術開發與示範”( 2007-2010 )
14.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與監測”( 2007-2010 )
15. 亞洲開發銀行雲南“貴州參與式農村發展村級地理信息系統”( 2006-2010 )
16.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內蒙古烏蘭察布有機農業扶貧項目方案設計”( 2006-2007 )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土壤中典型POPs的暴露水平及其對土壤動物的生態效應” ( 2006-2009 )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高產糧區農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截存規律的研究”( 2004-2006 )
19. 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有機農業發展體系及支持保障措施研究”( 2004-2006 )
20. 河北省科委“污灌在農業生態系統中良性運行模式研究”( 2000-2003 )
21. 科技部“國家15攻關《區域生態農業技術規範與保障體系研究》子課題”( 2003-2006 )
22. 農業部項目“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2001-2002 )
23. 農業部項目“中國綠色食品與國際同類食品的比較研究”( 1997-1999 )
24. IFOAM“有機農業項目99數據收集與全球性比較研究”( 1997-1999 )
2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高產糧區農田生態系統內生資源培育機制及調控途徑研究”( 1996-2000 )
發表論文
2017年:
1. Bellarby J, Surridge B, Haygarth P M, Liu K, Siciliano G, Smith L, Rahn C, Meng F. 2017. The stocks and flow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cross a 30-year time series for agriculture in Huantai county,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19-620: 606-620.
2. Zhao Z, Wu D, Bol R, Shi Y, Guo Y, Meng F, Wu W. 2017.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effect on mitigating N2O emissions was weakened by urease inhibitor in calcareous soil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66: 142-150.
3. Xu C, Han X, Bol R, Smith P, Wu W, Meng F. 2017. Impac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farming practice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 meta-analysis. Ecology and evolution, 7: 6702-6715.
4. Bughio M A, Wang P, Meng F, Chen Q, Li J, Shaikh T A. 2017. Neoformation of pedogenic carbonate and conservation of lithogenic carbonate by farming practi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oil.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Soil Science, 180: 454-463.
5. Zhang X, Bol R, Rahn C, Xiao G, Meng F, Wu W. 2017.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mprove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maintained high crop yield during 1980-2014 in Northern China.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596-597: 61-68.
6. Tan Y, Xu C, Liu D, Wu W, Lal R, Meng F. 2017. Effects of optimized N fertilization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crop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Field Crops Research, 205: 135-146.
7. Meng F, Qiao Y, Wu W, Smith P, Scott S. 2017.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A monetary valu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88: 49-57.
8. 蔡宇傑, 喬玉輝, 徐敬, 孟凡喬, 吳文良. 2017. 有機和常規蘋果生產環境影響的生命周期評價[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5(10): 1527-1534.
9. 孫雅傑, 吳文良, 劉原慶, 孟凡喬. 2017. 有機肥和化肥對盆栽番茄氮素利用以及損失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2(4): 37-46.
2016年:
1. Meng F, Dungait J A J, Xu X, Bol R, Zhang X, Wu W. 2016. Coupled incorporation of maize ( Zea mays L.) straw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 increased soil organic carbon in Fluvic Cambisol. Geoderma, 304: 19-27.
2. Wang H, Hu G, Lou Y, Su Z, Zhuge Y and Meng. 2016. Responses of natural 15N abundance in cauliflower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and soil to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CAN J PLANT SCI.
3. Zhu Chen, Yanbin Guo, Zhangliu Du, Wenliang Wu, Fanqiao Meng. 2016. Change in 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rchaea at soil aggregate level as native pasture converted to cropland in a semiarid alpine steppe of central Asia. Soils Sediments, 16:243-254.
4. LIAO Yan, WU Wen liang, MENG Fan qiao, LI Hu. 2016.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 study using DNDC i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5(6): 1364-1375.
5. 齊中凱, 趙詣, 黃智勇, 石小霞, 孟凡喬. 2016. 不同施肥措施對華北平原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30(6): 271-277.
6. 石小霞, 趙詣, 張琳, 吳文良, 孟凡喬. 2016. 華北平原不同農田管理措施對於土壤碳庫的影響[J]. 環境科學, 01:1-11.
7. 劉坤, 任天志, 吳文良, 孟凡喬, Jessica Bellarbv, Laurence Smith. 2016. 英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對我國的啟示[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05: 1.
8. 趙自超, 韓笑, 石岳峰, 吳文良, 孟凡喬. 2016. 硝化和脲酶抑制劑對華北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固碳減排效果評價[J]. 農業工程學報, 06: 254-262.
9. 劉坤, 任天志, 吳文良, 孟凡喬, Jessica Bellarby, Laurence Smith. 2016. 英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對我國的啟示[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05: 817-823.
10. 王曉傑, 孟凡喬, 吳文良. 2016. 內蒙古武川縣土壤硒分布特性研究[J]. 土壤通報, 03: 624-629.
11. 譚月臣, 諸葛玉平, 劉東雪, 吳文良, 孟凡喬. 2016. 華北平原農田管理措施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N2O和CH4排放的影響[J]. 環境科學學報, 07: 2638-2649.
12. 張煜, 張琳, 吳文良, 孟凡喬. 2016. 內蒙農牧交錯帶地區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對土壤碳庫的影響[J]. 土壤學報, 04: 930-941.
2015年:
1. Mansoor A. Bughio, Panlei Wang,, Fanqiao Meng, Chen Qing, Yakov Kuzyakov, Xiujun Wang , S.A. Junejo. 2015. Neoformation of pedogenic carbonates by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oil. Geoderma, 262:12–19.
2. Liao Y, Wu W L, Meng F Q, Smith P and Lal R . 2015. Increas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by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BIOGEOSCIENCES, 12:16497-16525.
3. Xue D, Pang F, Meng F, Wang Z and Wu W. 2015. Decision-tree-model identification of nitrate pollution activities in groundwater: A combination of a dual isotope approach and chemical ions. J CONTAM HYDROL, 180: 25-33.
4. Yang M, Xue D, Meng F and Wang Z L. 2015.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coupled nitrification and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in an estuarine system.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71: 1718-1726.
2014年:
1. Zhang-Liu D U, Wen-Liang W U, Zhang Q Z, Guo Y B and Meng F Q. 2014. Long-Term Manure Amendments Enhance Soil Aggregation and Carbon Saturation of Stable Pools in North China Plain. J INTEGR AGR, 13: 2276-2285.
2. Meng F, Lal R, Kuang X, Ding G and Wu W. 2014.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within density and particle-size fractions of Aquic Cambiso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in northern China. Geoderma Regional, 1: 1-9.
3. Meng F, Olesen J E, Sun X and Wu W. 2014. Inorganic Nitrogen Leaching from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Rice Production on a Newly Claimed Calciustoll in Central Asia. PLOS ONE, 9.
4. Nyamadzawo G, Shi Y, Chirinda N, Olesen J E, Mapanda F, Wuta M, Wu W, Meng F, Oelofse M and Neergaard A D. 2014. Combin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nitrogen fertilisation reduces N2O emissions from cereal crop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Zimbabwe. Mitigation &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1-13.
5. Shi Y F, Wen-Liang W U, Meng F Q, Liang Z, Wang D P, Hui Y E and Ding G W. 2014.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Fluxes During the Maize Season Under Optimized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Farming System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PEDOSPHERE, 24: 487-497.
6. Zhang-Liu D U, Wen-Liang W U, Zhang Q Z, Guo Y B and Meng F Q. 2014. Long-Term Manure Amendments Enhance Soil Aggregation and Carbon Saturation of Stable Pools in North China Plain. J INTEGR AGR, 13: 2276-2285.
7. 周越, 吳文良, 孟凡喬, 劉媛媛, 李花粉. 2014. 土壤中硒含量、形態及有效性分析[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 06:527-532.
8. 劉媛媛, 孟凡喬, 吳文良, 周越. 2014. 植物中硒的含量、影響因素及形態轉化研究[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06:533-538.
9. 王攀磊, 秦鳳琴, 蔡培, 孟凡喬, 張民. 2014. 華北半濕潤地區土壤酸化和有機碳測定方法的比較[J]. 土壤通報, 04: 863-870.
2013年:
1. Long L, Lal R, Du Z, Wu W and Meng F. 2013. Estimation of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 from livestock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AGR ECOSYST ENVIRON, 170:28-35.
2. Meng F, Dungait J A J, Zhang X, He M, Guo Y and Wu W. 2013. Investigation of photosynthate-C allocation 27days after 13 C-pulse labeling of Zea mays L.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Plant & Soil, 373: 755-764.
3. Shi Y, Lu Y, Meng F, Guo F and Zheng X. 2013. Occurrence of organic chlorinated pesticides and their ecological effects on soil protozoa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of North Western Beijing, China. 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 92: 123-128.
4. 王大鵬, 吳文良, 顧松東, 孟凡喬, 石岳峰. 2013. 華北高產糧區基於種植制度調整和水氮最佳化的節水效應[J]. 農業工程學報, 02: 1-8.
5. 王開勇, 郭岩彬, 孟凡喬, 陳竹, 焦子偉, 吳文良. 2013. 常規與有機農田土壤團聚體組成及碳氮儲量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 05: 180-184.
6. 王開勇, 郭岩彬, 孟凡喬, 焦子偉, 吳文良. 2013. 有機耕作對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及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33: 248-252.
7. 李光德, 秦鳳琴, 諸葛玉平, 李雪倩, 孟凡喬, 吳文良, 郭岩彬. 2013. 套用穩定同位素分析北京地區有機蔬菜和土壤氮素特徵[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08: 1602-1608.
8. 李光德, 秦風琴, 諸葛玉平, 李雪倩, 孟凡喬, 吳文良, 郭岩彬. 2013. 套用穩定同位素分析北京地區有機蔬菜和土壤氮素特徵[A].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農業環境與生態安全——第五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8.
2012年:
1. 陳淑峰, 孟凡喬, 吳文良, 王坤. 2012. 東北典型稻區不同種植模式下稻田氮素徑流損失特徵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06: 728-733.
2. 石岳峰, 吳文良, 孟凡喬, 王大鵬, 張志華. 2012. 農田固碳措施對溫室氣體減排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 01:43-48.
3. 王會, 孟凡喬, 諸葛玉平, 胡國慶, 朱利. 2012. 有機和常規生產施肥方式對棕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02:180-183.
4. 李娟, 史衍璽, 杜志勇, 孔德強, 孟凡喬. 2012. 富硒花生中硒的賦存形態研究[J]. 食品科學, 21: 57-59.
2011年:
1. 孟凡喬, 諸葛玉平, 吳文良, 蘇志慧, 王會. 2011. 利用~(15)N自然豐度法區分有機和常規生產的作物[J]. 核農學報, 06: 1300-1305.
2. 梁龍, 杜章留, 吳文良, 孟凡喬. 2011. 北京現代都市低碳農業的前景與策略[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02: 130-136.
3. 梁龍, 王大鵬, 吳文良, 孟凡喬. 2011. 基於低碳農業的清潔生產與生態補償—以山東桓台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06: 98-102.
4. 孫向平, 李國學, 孟凡喬, 郭岩彬, 吳文良, 依力漢木, 陳勇. 2011. 新疆伊犁墾區有機水稻生產養分平衡及氮素污染風險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 S2: 158-162.
5. 焦子偉, 郭岩彬, 孟凡喬, 王開勇, 吳文良. 2011. 論生態資源豐富經濟欠發達區綠色產業發展戰略——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區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02: 13-17.
6. 龐鳳梅, 吳文良, 孟凡喬, 郭岩彬. 2011. 利用氮、氧穩定同位素識別地下水硝酸鹽污染源研究進展[J]. 農業環境與發展, 04: 64-69.
7. 焦子偉, 孟凡喬, 羅新湖, 郭岩彬, 吳文良. 2011. 我國有機設施農業有害生物綜合調控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 10: 56-57.
8. 梁龍, 吳文良, 郭岩彬, 王大鵬, 孟凡喬. 2011. 華北地區農田潛在生態毒性評估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山東桓台縣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為例[J]. 農業環境與發展, 04: 94-99.
9. 諸葛玉平, 蘇志慧, 張彤, 王會, 孟凡喬, 吳文良, 郭岩彬. 2011. 北京郊區有機蔬菜土壤養分平衡及δ~(15)N特徵分析[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11: 2313-2318.
10. 陳淑峰, 吳文良, 李其光, 孟凡喬, 薛燕. 2011. 華北高產糧區桓台縣農民地下水污染防治意願的調查分析[J]. 農業環境與發展, 04: 109-114.
11. 暴春平, 郭岩彬, 楊景娜, 吳文良, 孟凡喬. 2011. ~(13)C標記玉米秸稈分解過程中有機碳變化規律研究[A].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十一五農業環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10.
12. 諸葛玉平, 蘇志慧, 張彤, 王會, 孟凡喬, 吳文良, 郭岩彬. 2011. 北京郊區有機蔬菜土壤養分平衡及δ ~(15)N特徵分析[A].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十一五農業環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8.
2010年:
1. 孟凡喬, 匡星, 杜章留, 吳文良, 郭岩彬. 20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栽培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及δ~(13)C值的影響[J]. 環境科學, 08: 1733-1739.
2. 孟凡喬, 肖斐雯, 孫向平, 焦子偉, 依力漢木, 陳勇, 吳文良, 郭岩彬. 2010. 新疆伊犁河流域有機產業發展潛力分析[J]. 新疆農業科學, 10: 2037-2044.
3. 梁龍, 吳文良, 孟凡喬. 華北集約高產農田溫室氣體淨排放研究初探[J]. 2010.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S1: 47-50.
4. 孟凡喬. 2010. 有機農業:健康發展是關鍵[J]. 現代企業文化, 12: 32.
5. 梁龍, 吳文良, 孟凡喬, 王大鵬. 2010. 農業清潔生產與生態補償——以山東桓台為例[A].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發展低碳農業 應對氣候變化——低碳農業研討會論文集[C].農業部科技教育司, 6.
2009年:
1. 孟凡喬, 況星, 張軒, 杜章留. 2009. 土地利用方式和栽培措施對農田土壤不同組分有機碳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12: 2512-2519.
2. 鄭麗莎, 史雅娟, 孟凡喬, 張翔. 2009. 硫丹對蚯蚓存活、生長和腸胃線粒體超微結構的影響[J]. 環境科學學報, 06:1283-1287.
2008年:
1. 何敏毅, 孟凡喬, 史雅娟, 吳文良. 2008. 用~(13)C脈衝標記法研究玉米光合碳分配及其向地下的輸入[J]. 環境科學, 02: 2446-2453.
2. 孟凡喬, 葉晨, 焦子偉, 羅新湖, 吳文良, 李花粉, 喬玉輝. 2008. 伊犁地區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現狀、問題辨識與對策分析[J]. 新疆農業科學, S3: 83-88.
3. 顧加力, 孟凡喬. 2008. 有機農業的環境保護作用[J]. 世界環境, 01: 48-51.
4. 李花粉, 羅新湖, 孟凡喬, 范榮霞, 喬玉輝, 吳文良. 2008. 伊犁地區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J]. 新疆農業科學, S3: 77-82.
5. 蔡青年, 孫曉明, 孟凡喬, 胡熳華, 袁學國. 2008. 國外有機農業中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技術[J]. 世界農業, 02: 54-57.
6. 喬玉輝, 吳文良, 孟凡喬, 李花粉, 羅新湖, 范榮霞. 2008. 新疆伊犁地區有機產品可追溯性系統信息平台的建設思路[J]. 新疆農業科學, S3: 98-103.
7. 郭岩彬, 焦子偉, 陳勇, 宋萍, 孟凡喬, 吳文良. 2008. 新疆伊犁河谷綠色有機食品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思路[J]. 新疆農業科學, S3: 72-76.
2007年:
1. 屈波, 孟凡喬, 齊孟文, 關桂紅, 匡星, 陳京生. 2007. 華北高產農田生態系統中冬小麥分櫱期生長與碳截留[J]. 生態學雜誌, 01: 25-30.
2. 梁玉英, 黃益宗, 朱永官, 孟凡喬. 2007. 赤泥對土壤磷素釋放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01: 286-289.
3. 梁玉英, 黃益宗, 孟凡喬. 2007. 鋁化合物控制土壤磷素流失的機理研究[J]. 環境化學, 02: 141-143.
2006年:
1. 孟凡喬, 關桂紅, 張慶忠, 史雅娟, 屈波, 況星. 2006. 華北高產農田長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季節變化規律[J]. 環境科學學報, 06: 992-999.
2. 郭非凡, 史雅娟, 孟凡喬, 陳京生, 呂永龍. 2006. 典型POPs物質對土壤原生動物豐度的影響[J]. 生態學報, 01:70-74.
3. 施晨璐, 孫永明, 孟凡喬, 劉東升, 孫振鈞. 2006. 能源農場—中國可持續農業新模式[J]. 可再生能源, 01: 73-75.
4. 郭非凡, 裴國霞, 張志, 孟凡喬, 史雅娟. 2006. 典型POPs對蚯蚓的亞急性毒性研究[A].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斯德歌爾摩公約履約辦公室、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6暨第一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斯德歌爾摩公約履約辦公室、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5.
2005年:
1. 孟凡喬, 周鑫, 尹北直. 2005. 歐洲良好農業操作規範(EUREP GAP)介紹[J]. 蔬菜, 05: 13-14.
2. 郭非凡, 史雅娟, 孟凡喬. 2005. 氣相色譜法測定土壤中BHCs和DDTs的殘留[J]. 環境化學, 01: 94-96.
3. 董傑, 孟凡喬, 李艷, 喬玉輝, 吳文良. 2005.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趨勢探析——以ECOCERT認證項目為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03: 32-34.
4. 史雅娟, 郭非凡, 孟凡喬, 呂永龍, 王鐵宇, 張紅. 2005. 果園土壤有機氯農藥殘留的時間趨勢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 03: 313-318.
5. 梁玉英, 黃益宗, 孟凡喬, 朱永官. 2005. 有機酸對菜地土壤磷素活化的影響[J]. 生態學報, 05: 1171-1177.
2004年:
1. 孟凡喬, 鞏曉穎, 葛建國, 徐遠春. 2004. 污灌對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影響及其定量估算——以河北省洨河和府河灌區為例[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02: 277-280.
2. 孟凡喬, 喬玉輝. 2004. 國際有機食品市場現狀、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J]. 農業新技術, 02: 1-3.
3. 施晨璐, 孫永明, 孟凡喬, 孫振鈞. 2004. 論有機畜牧業之發展[J]. 家畜生態, 04: 1-4.
4. 吳迪梅, 張從, 孟凡喬. 2004. 河北省污水灌溉農業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評估[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02: 181-184.
2003年:
1. 孟凡喬. 2003. 綠色食品與人類健康[J]. 華夏星火, 06: 8-10.
2. 李季, 吳文良, 孟凡喬. 2003. 中國有機食品發展市場前景及面臨的挑戰[J]. 中國農業信息, 08: 7.
2002年:
1. 孟凡喬, 吳文良. 2002. 國內外有機農產品生產、貿易及法規管理體系[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02: 8-10.
2. 吳文良, 喬玉輝, 孟凡喬. 2002. 發展綠色-有機食品 打破綠色技術壁壘[A]. 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安全與生態建設——中國科協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生態學學會, 7.
2001年:
1. 吳文良, 孟凡喬. 2001.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及我國生態產業發展探討[J]. 中國蔬菜, 03: 3-7.
2. 孟凡喬, 李國學, 史雅娟. 2001. 常規與有機農作條件下土壤-植物系統磷素平衡及利用[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02: 68-70.
3. 孟凡喬. 2001. 國內外生態標誌農產品生產、管理與法規體系[J]. 中國環保產業, S1: 16-19.
4. 張忠學, 孟凡喬, 吳文良. 2001. 農田不同培肥措施的節水增產試驗研究[J]. 灌溉排水, 01: 10-15.
5. 史雅娟, hotmail.com, 孟凡喬, 楊林書, 李國學. 2001. 沼氣發酵殘餘物對葉菜硝酸鹽積累的影響[J]. 農業環境保護, 02:81-84.
6. 孟凡喬, 吳文良. 2001. 國際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貿易法規及管理體系[A].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中國科學技術協會(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大連市人民政府(Dalian Municipal Government).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科技年會論文集[C].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中國科學技術協會(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大連市人民政府(Dal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5.
2000年:
1. 孟凡喬, 吳文良, 辛德惠. 2000. 高產農田土壤有機質、養分的變化規律與作物產量的關係[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04: 370-374.
2. 孟凡喬, 史雅娟, 吳文良. 2000. 我國無污染農產品重(類)金屬元素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與研究進展[J]. 農業環境保護, 06: 356-359.
3. 李國學, 孟凡喬, 姜華, 史雅娟. 2000. 添加鈍化劑對污泥堆肥處理中重金屬(Cu, Zn, Mn)形態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01: 105-111.
1999年:
1. 孟凡喬, 吳文良. 1999. 高產農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的輸出規律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S1: 39-44.
出版著作
1. 有機產品認證風險評估關鍵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副主編.
2. 中國有機產業與有機產品認證發展. 中國質檢出版社,2016,副主編.
3. 稻田生態農業:環境效應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5, 副主編.
4. 中國有機產業發展狀況與趨勢.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5, 副主編.
5. 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產業化開發.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2, 副主編.
6. 食品安全性,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 2005, 主編.
7.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Asia: China and India Focus IFAD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 2005, 參編.
8. 有機農業概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4, 主編.
9. 綠色食品. 教材,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2, 主編.
10. 國際有機農業標準與法規彙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1, 參編.
11. 農業環境保護概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999, 參編.
12. 農村環保概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998, 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