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孝賦》全文分為五個段落,分別以“百善孝為先”為韻。是當代著名青年辭賦家任美霖(任允之)先生2012年的精心力作。旨在弘揚中國古往今來的孝道文化,喚起廣大民眾的孝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孝賦
- 創作年代:2012年
- 作者:任美霖
- 作者籍貫:四川省平昌縣人
- 效果:喚起廣大民眾的孝知
作者
孝賦
及若鴻蒙開初,欽奉由緣⑼。幼子強身外之技,長翁施行內之諫⑽。冥苦追昔,以發儒墨之光;簡樂洎今,而揮家國之卷⑾。落葉歸遲,秋風盡掃;寸草存生,春暉殷獻⑿。若待青絲若雪,貌近佝僂;卻已聲嘶如泣,心存遺憾⒀。長吟循陔之詞,以知殫慮之怨;高歌陟屺之詩,而解匪懈之眷⒁。睽隔庭闈之離鄉,可悉哀戚之情;黍稷簠簋之背井,然解孺慕之念⒂。以教孤卿,而師眾善⒃。
至若瞬經信禮故事,無數謹閃於腦⒄。恆不寐乎歲年,常端坐於晨曉⒅。親有疾,王祥冰臥以鯉求,母齧指,曾子氣急而心絞⒆。憐乎垂髫之意,公紀懷橘;居於帝室之尊,漢文嘗藥⒇。扇枕溫衿,黃香正德受之青垂;哭竹生筍,孟宗驚舉得之聞耀(21)。嚴父垂訓,女歸以警句相習;慈母縫衣,子去而愁思未掃(22)。頤養及時,且撫眉上之皺紋;世辭莫待,空悲園中之衰草(23)。斥充詘以富貴,不陳遑乎欲好(24)。慎遵於天之經,謹循於地之道(25)。品為共行,故以惟孝也。
是故德之本、性之基、民之根、禮之始也(26)。朔乎甲骨之文,千歲有紀;孔儒之題,萬古無異(27)。且看羊跪乳,尚有親禮;鴉反哺,至孝顏頤(28)。至乎遒若春風半盞,長空萬里;逸似秋影一輪,微波乍起(29)。今日瀟灑以出,明朝笑看而止(30)。以悟跬步達千里之遠,洶濤始小流之跡(31)。正天道之所存,知君子之所為乎(32)。
以長為尊,禮之所中;以敬為先,孝之大倫(33)。夫若阿諛承之,曲親以不義,非是正孝;諄辨慰之,講理而有道,方為良賢也(34)。於是珍饈奉之雙親,形雲遙相即;歡顏侍之孤老,會情深同綿(35)。然乎所悟,明信德,知孝禮,乃序大道之先。
注釋
⑵縱橫:分散貌。《文選·王延壽》:“縱橫駱驛,各有所趣。”李善註:“縱橫,四散也。”端:邊際。本指織物的縱線和橫線,此比喻條理秩序。《左傳》昭二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極:盡頭;極限。《孟子·梁惠王上》:“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⑶洪福:大福。《宋史·樂志十六》:“華旦煥堯文,鴻福浩無垠。”嶸崢:亦是崢嶸,卓異,不平凡。蘇軾《和劉景文見贈》:“元龍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⑷四時: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⑸舉首:抬頭。《管子·形勢解》:“殷民舉首而望文王,願為文王臣。”宿:星宿。《列子》:“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雛頑:愚蠢無知。
⑹三山:即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四海:易經上是指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⑺孔孟:文行忠信。
⑻數(shuò):一種語法範疇,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數量。茅: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⑼鴻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欽奉:供奉,供養。《老子》:“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緣:同“源”。
⑽幼子:幼小的兒子,這裡可譯為子女,晚輩。技:本領。長翁:長輩、老者,這裡可譯為父母。諫:言。
⑾冥苦:想,思考。洎(jì):及,到達。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詞性變化:”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卷:書卷,書冊。《靈樞·刺節真邪》:“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
⑿寸草存生,春暉殷獻:“寸草”,指小草,比喻兒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樣微弱。“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徵母親的慈愛。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運用了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典故。
⒀青絲:喻指黑髮。運用了唐·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典故。佝僂:曲背。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一婦人白髮垂項,佝僂攜杖。”
⒁循陔(gāi):極遠的地方。陟屺(zhìqǐ):借指母親。明·孫仁孺《東郭記·井上有李》:“因辟兄以離母,時懷陟屺之思。”
⒂庭闈: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文選·束晳詩》:“眷戀庭闈,心不遑安。”黍稷:喜溫、喜光、耐旱、短日性C4作物。簠簋(fǔguǐ):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孺慕:孺,本指孺子,即幼童。慕,是追思的意思。原意是小孩哭悼追思死去的父母,後來用以指對父母的孝敬,常見孺慕之情。出處於《禮記·檀弓下》: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有子謂子游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於斯,其是也夫?”
⒃卿:古代用為第二人稱,表尊敬或愛意。《資治通鑑》“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師:效法;學習。唐·韓愈《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⒄故事:典故。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自《西崑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謹:敬詞。
⒅寐:睡,睡著。歲年:年月、時光。唐·劉知幾《史通·自敘》:“旅遊京洛,頗積歲年。”晨曉:早晨、黃昏。借指一天、時光。
⒆親有疾,王祥冰臥以鯉求:化用於典故《搜神記·卷十一》“臥冰求鯉”。母齧指,曾子氣急而心絞:化用於典故《二十四孝·故事三》“曾母齧指,曾子心痛”。
⒇垂髫(chuítiáo):亦作“垂齠”。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此句化用於典故《二十四孝·故事九》:“懷橘遺親”。帝室:帝王之室。此句化用於典故《二十四孝·故事十二》:“漢文嘗藥”
(21)青垂:青睞。垂涎。此句借用於典故《二十四孝·故事十九》:“扇枕溫衿”。驚舉:不平常的舉動。此句借用於典故《二十四孝·故事十七》:“哭竹生筍”。
(22)訓:教育,教導。《說文》:“訓,說教也。”女(ru):同“汝”,你。這裡指子女。
(23)頤養:保護調養。這裡指敬孝道。《鏡花緣》:“消閒靜攝,頤養天和。”空悲:指淒涼悲傷的胸懷。唐·韓愈《秋懷詩》:“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衰草:枯草。宋·陸游《秋晚思梁益舊遊》詩:“滄浪極目江鄉恨,衰草連天塞路愁。”
(24)充詘(chōnɡqū):亦作"充倔"。《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陳遑:空閒;閒暇。《玉篇》:“遑,暇也。”
(25)慎遵:慎,真誠,不虛假。《爾雅》:“慎,誠也。”遵:遵照;遵從。《書·洪範》:“無有作好,遵王之道。”慎遵,真誠的接納。謹循:謹,鄭重地;恭敬地。循,遵守,依照沿襲。《淮南子·氾論訓》:“大人作而弟子循。”謹循,恭敬的遵守。
(26)本:形容詞性,原來的;本來的。《孟子》:“此之謂失其本心。”基:基礎;事業的根本。《詩·小雅·南山有台》:“邦家之基。”根: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據。《廣雅·釋詁一》:“根,始也。”始:根本,本源。《國語》:“堅樹在始。”韋昭注:“始,根本也。”
(27)甲骨:龜甲和獸骨。孔儒: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
(28)羊跪乳:借用典故“羊羔跪乳”。《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鴉反哺:借用典故“烏鴉反哺”。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此句暗含,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人難道不會嗎?
(29)秋影:秋日的形影。唐·杜牧《秋感》詩:“金風萬里思何盡,玉樹一窗秋影寒。”
(30)出:出現;顯露。《詩·邶風·日月》:“出自東方。”止:停住,中斷進程。《廣韻》:“止,停也,息也。”
(31)跬步達千里之遠,洶濤始小流之跡:此句化用於《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2)天道:即萬物的規則、萬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規則。世界必有其規則,是為天道。
(33)尊:敬重;推崇。漢·賈誼《過秦論》“尊賢而重士。”中:同“重”,重要。大倫:大原則。《禮記·學記》:“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34)阿諛:說別人愛聽的話迎合奉承。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岸賈阿諛取悅,言無不納。”曲:不公正;無理。諄辨:諄,誠懇;忠誠。《後漢書·卓茂傳》註:“諄諄忠謹之貌也。”辨,分析,明察。《說文》:“辨,判也。”諄辨即為誠實的分析判斷。
(35)珍饈:美味,美食。老子《問邑賦》:“大廈千頃,眠七尺之軀,珍饈百味,不過一飽。”歡顏:笑臉。孤老:孤獨的老人,這裡借指父母。綿: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