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水寒》以真人真事為背景,通過一個關於愛情、道德、人倫的激情描寫。展現了一個女人鮮為人知的悲苦人生。同時又牽出幾個女人的不同命運。故事精彩、曲折、動人,悲憤交織並以深厚的生活功底,幽默的地語言,調侃,為讀者展現了具有濃郁色彩的地域文化風貌。真實感人,文筆流暢,有思想性,提示了一個對現代生活的人本位深刻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孝水寒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頁數:55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聯出版社
- 作者:禾沐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5960053, 75059600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孝水寒》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禾沐,女,1951年生於山東淄博市。自小酷愛文學,工作於醫療單位。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寫些文章,現從事文學創作。《孝水寒》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文摘
窗外,煙雨霏霏,細密的雨絲從天幕中揚落下來,盡情地揮灑著……大地籠罩在一片淚霧之中。
她憑窗而立,靜靜地向外凝視著,沉重的思緒一直縈繞在心頭……驀然,纏綿悱惻的心,湧起了一股激流,使其不由坐在窗下寫字檯前,拿起了筆……
她要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故事,但願人們能從中得到一點啟迪,也算是她的初衷了。一切還得從頭開始。解放初期,剛結束了戰爭的農村,雖然少去了鐵蹄蹂躪、民不聊生的戰禍之苦,老百姓卻一時很難改變貧困窘迫的處境,尤其是面對幾畝山薄地,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日子過得還是很苦很難的。
在山東某一山村,說是山村,只不過是在高低不平的山腳下,散落地居住著十幾戶人家。這裡地處一片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偏僻、荒蕪、石多、土少,了了的幾畝薄地,掛在山樑上,莊稼人祖祖輩輩在這裡大把大把地撒著汗水,收穫的卻是很少的希望。為了生存,他們還是不失時機地耕耘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用眼睛盯著那點土地,唯獨不心疼的是力氣和汗水。
在山腳的不遠處,也算是谷底吧,有一條長年奔流不息的小河,清清的河水靜靜地穿過亂石罅隙,隨彎就勢地流向了遠方。可能因為小河的緣故吧,才把他們世世代代留在了這裡。
在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姓葛,兩間低矮的破草房,猥瑣地蹲在一個半拉子石壘牆、柵欄門的院落里,這矮院牆、破柴門,根本不能防人,也就防個野狼什麼的。
一九五一年春,一個弱小的生命在這裡落草了。她排行老三,是個丫頭。三丫頭一生下來,面對的就是兩個年幼的哥哥和弱不禁風的母親,還有赤貧如洗的家。
這丫頭落地時跟前沒有人,是她母親自己咬斷臍帶接的生。為了不得破傷風,她去灶膛里掏了點燒白了的草木灰,按在臍帶口上,把孩子用破布一裹就算完事。這孩子能活下來,實屬大命了。
在這鴉雀不下蛋的窮山窩,趕上年成好、風調雨順,日子還好過些;碰上年成不好、鬧災荒,種下的莊稼連種子都收不回來。老百姓實難度日。
話說去年春,天氣久旱無雨,貧瘠的山薄地,經不住太陽連日的曬、西南風不停地刮,眼瞅著地里的莊稼已不再鮮綠、一天天蔫下去,莊稼人揪緊了心。這是他們的命根子啊!為了把生存的希望留下,全莊老少齊出動挑水澆地搶救禾苗。水在山下、地在山上,山路崎嶇蜿蜒,往往是這頭澆,那頭乾。他們磨破肩膀,不惜力氣地撒著雨一樣的汗水,禾苗總算稀稀拉拉的保下了些。
穀雨已過了大些日子,他們期盼的眼睛仰望著天空,可雨水還是一滴也沒有下。看來,地里的這茬麥子已沒多大指望,能收回種子就不錯了。要想作為過冬的口糧甭想。老百姓不能等,又搶農時地在小麥地里套種上了玉米,盼望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立夏,收完了稀疏的麥子,莊稼人個個唉聲嘆氣,半年的心血啊!收回的卻是寥寥無幾。大家又都把眼睛盯在了秋天上。他們不惜氣力地勞作著,用心照料著……禾苗在他們大把大把汗水的澆灌下,在一天天拔高。眼望著一天一個樣的莊稼、綠瑩瑩的在地里迎風擺動,大家心裡這才鬆了口氣,他們又看見了希望。這就是他們的全部。
已近立秋,玉米眼看就要成熟了,莊稼人總算快盼到了頭。
不知咋了,近幾天雨水卻反常多起來,像要把春天沒有下過的雨一塊補上似的,接二連三下個不停,是這些年來少有的,雨水順著禿石山往下流。莊稼人剛要放寬的心,又緊縮了起來。緊接著又是一場滂沱大雨,水像是從天上倒下來似的,越下越急。莊稼人巴瞅著快要到手的糧食就要泡湯,都急紅了眼,紛紛把菜刀使勁扔在了當院,以求把雨斬斷。可老天爺不吃這一套,楞是由個性子下了個夠,隨之,便發生了土石流,鬆散的沙土、石塊,和著雨水從山上傾瀉下來。田堰坍塌,莊稼被毀,已到嘴邊的嚼穀霎時間化為烏有,莊稼人陷入了一片悲哀之中!今後可指望什麼活呀?這還不夠,還有更慘的呢,有戶人家被衝下來的泥沙、石塊把房子都毀了,全家五口人只逃出了兩口……
唉,不說這些了,只說葛姓一家吧!雖說沒碰上人禍,可這天災足以使他們的生活沒了著落。當家人葛春田,上有七十多歲老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兒子,妻子一向身體贏弱,家裡任事全靠他一人支撐。如今又遇上了這災荒,老母也不久於人世。眼下妻子又有六個月身孕,以後的日子可咋辦?當家人一籌莫展。他蜷縮在家裡一個勁地吸著旱菸。矮小的破草房,四壁被柴草熏得烏黑,大白天看上去裡邊也黑洞洞的。只有在他吸菸時,菸袋鍋里的火一明一暗,倒是給屋裡添了點光亮。這些日子以來,他天天都這樣蹲在土灶前,就著做過飯剩下的一點點余火,燃上旱菸一聲不吭的吸著,琢磨著……現在已是深秋,這一根腸子挽半截的日子不是長法,靠過去積攢下來的一點糧食,半飢半飽的過,也維持不了多久。今冬咋辦?更不用說明春了。
她憑窗而立,靜靜地向外凝視著,沉重的思緒一直縈繞在心頭……驀然,纏綿悱惻的心,湧起了一股激流,使其不由坐在窗下寫字檯前,拿起了筆……
她要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故事,但願人們能從中得到一點啟迪,也算是她的初衷了。一切還得從頭開始。解放初期,剛結束了戰爭的農村,雖然少去了鐵蹄蹂躪、民不聊生的戰禍之苦,老百姓卻一時很難改變貧困窘迫的處境,尤其是面對幾畝山薄地,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日子過得還是很苦很難的。
在山東某一山村,說是山村,只不過是在高低不平的山腳下,散落地居住著十幾戶人家。這裡地處一片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偏僻、荒蕪、石多、土少,了了的幾畝薄地,掛在山樑上,莊稼人祖祖輩輩在這裡大把大把地撒著汗水,收穫的卻是很少的希望。為了生存,他們還是不失時機地耕耘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用眼睛盯著那點土地,唯獨不心疼的是力氣和汗水。
在山腳的不遠處,也算是谷底吧,有一條長年奔流不息的小河,清清的河水靜靜地穿過亂石罅隙,隨彎就勢地流向了遠方。可能因為小河的緣故吧,才把他們世世代代留在了這裡。
在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姓葛,兩間低矮的破草房,猥瑣地蹲在一個半拉子石壘牆、柵欄門的院落里,這矮院牆、破柴門,根本不能防人,也就防個野狼什麼的。
一九五一年春,一個弱小的生命在這裡落草了。她排行老三,是個丫頭。三丫頭一生下來,面對的就是兩個年幼的哥哥和弱不禁風的母親,還有赤貧如洗的家。
這丫頭落地時跟前沒有人,是她母親自己咬斷臍帶接的生。為了不得破傷風,她去灶膛里掏了點燒白了的草木灰,按在臍帶口上,把孩子用破布一裹就算完事。這孩子能活下來,實屬大命了。
在這鴉雀不下蛋的窮山窩,趕上年成好、風調雨順,日子還好過些;碰上年成不好、鬧災荒,種下的莊稼連種子都收不回來。老百姓實難度日。
話說去年春,天氣久旱無雨,貧瘠的山薄地,經不住太陽連日的曬、西南風不停地刮,眼瞅著地里的莊稼已不再鮮綠、一天天蔫下去,莊稼人揪緊了心。這是他們的命根子啊!為了把生存的希望留下,全莊老少齊出動挑水澆地搶救禾苗。水在山下、地在山上,山路崎嶇蜿蜒,往往是這頭澆,那頭乾。他們磨破肩膀,不惜力氣地撒著雨一樣的汗水,禾苗總算稀稀拉拉的保下了些。
穀雨已過了大些日子,他們期盼的眼睛仰望著天空,可雨水還是一滴也沒有下。看來,地里的這茬麥子已沒多大指望,能收回種子就不錯了。要想作為過冬的口糧甭想。老百姓不能等,又搶農時地在小麥地里套種上了玉米,盼望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立夏,收完了稀疏的麥子,莊稼人個個唉聲嘆氣,半年的心血啊!收回的卻是寥寥無幾。大家又都把眼睛盯在了秋天上。他們不惜氣力地勞作著,用心照料著……禾苗在他們大把大把汗水的澆灌下,在一天天拔高。眼望著一天一個樣的莊稼、綠瑩瑩的在地里迎風擺動,大家心裡這才鬆了口氣,他們又看見了希望。這就是他們的全部。
已近立秋,玉米眼看就要成熟了,莊稼人總算快盼到了頭。
不知咋了,近幾天雨水卻反常多起來,像要把春天沒有下過的雨一塊補上似的,接二連三下個不停,是這些年來少有的,雨水順著禿石山往下流。莊稼人剛要放寬的心,又緊縮了起來。緊接著又是一場滂沱大雨,水像是從天上倒下來似的,越下越急。莊稼人巴瞅著快要到手的糧食就要泡湯,都急紅了眼,紛紛把菜刀使勁扔在了當院,以求把雨斬斷。可老天爺不吃這一套,楞是由個性子下了個夠,隨之,便發生了土石流,鬆散的沙土、石塊,和著雨水從山上傾瀉下來。田堰坍塌,莊稼被毀,已到嘴邊的嚼穀霎時間化為烏有,莊稼人陷入了一片悲哀之中!今後可指望什麼活呀?這還不夠,還有更慘的呢,有戶人家被衝下來的泥沙、石塊把房子都毀了,全家五口人只逃出了兩口……
唉,不說這些了,只說葛姓一家吧!雖說沒碰上人禍,可這天災足以使他們的生活沒了著落。當家人葛春田,上有七十多歲老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兒子,妻子一向身體贏弱,家裡任事全靠他一人支撐。如今又遇上了這災荒,老母也不久於人世。眼下妻子又有六個月身孕,以後的日子可咋辦?當家人一籌莫展。他蜷縮在家裡一個勁地吸著旱菸。矮小的破草房,四壁被柴草熏得烏黑,大白天看上去裡邊也黑洞洞的。只有在他吸菸時,菸袋鍋里的火一明一暗,倒是給屋裡添了點光亮。這些日子以來,他天天都這樣蹲在土灶前,就著做過飯剩下的一點點余火,燃上旱菸一聲不吭的吸著,琢磨著……現在已是深秋,這一根腸子挽半截的日子不是長法,靠過去積攢下來的一點糧食,半飢半飽的過,也維持不了多久。今冬咋辦?更不用說明春了。
後記
終於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
終於寫完了,無論寫得怎樣,我盡力了。這裡邊凝結了我全部心血和汗水。寫出了我要說的心裡話。
寫這樣一本書,是在跟讀者近距離接觸。對我而言,開始思想非常緊張,其原因文化有限,要想發揮的東西發揮不出來,生怕給讀者造成一種浪費。幾度絕望,幾度擱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始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在寫作過程中,隨著時間和徹底的融入,便成了一種無拘無束的傾訴。它集中了我多年來的人生感悟和思考。雖然很淺顯,卻是我真實的感情。裡面沒有技巧,也不懂韻味,只靠著真實的感情,去寫真實的東西,只想通過這部作品去告訴人們一點什麼,使其從中得到一點啟示,也不虛此作了。
寫此書,前期準備一年,寫作歷經三年半,最後終於完成。中途因病和其他原因,不得已停筆半年。
在這當中,歷盡了艱辛,幾乎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披星戴月…·一激情在流淌,在燃燒……人幾乎進入了一個瘋狂狀態……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動也不動,有時至深夜三四點鐘。時間比什麼都金貴,只知寫作,心裡只有書,忘記了一切事情。好在孩子不在身邊,也給了便利。以至疏遠了親戚和朋友。一點時間也沒有!除去上班,就是寫作,連吃飯都覺是個負擔,只匆匆了事,完全忘掉了自己。致使身體狀況愈下
後來,不得不調整了方式,每天必須強制自己去戶外鍛鍊身體一小時,在寫作期間經常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才得以慢慢恢復。
寫作是件極痛苦的事,也是幸福和欣慰的,就像那爬山,不在乎爬上去看風景,而在於征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在這之前,我從沒寫過任何東西。實屬第一次,不知如何去做,更不知去哪裡請老師指教,只好摸著石頭過河。再加本人寫作能力有限,可能錯誤百出,有許多不當之處。
懇請各位前輩、老師、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這裡表示最忠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
終於寫完了,無論寫得怎樣,我盡力了。這裡邊凝結了我全部心血和汗水。寫出了我要說的心裡話。
寫這樣一本書,是在跟讀者近距離接觸。對我而言,開始思想非常緊張,其原因文化有限,要想發揮的東西發揮不出來,生怕給讀者造成一種浪費。幾度絕望,幾度擱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始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在寫作過程中,隨著時間和徹底的融入,便成了一種無拘無束的傾訴。它集中了我多年來的人生感悟和思考。雖然很淺顯,卻是我真實的感情。裡面沒有技巧,也不懂韻味,只靠著真實的感情,去寫真實的東西,只想通過這部作品去告訴人們一點什麼,使其從中得到一點啟示,也不虛此作了。
寫此書,前期準備一年,寫作歷經三年半,最後終於完成。中途因病和其他原因,不得已停筆半年。
在這當中,歷盡了艱辛,幾乎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披星戴月…·一激情在流淌,在燃燒……人幾乎進入了一個瘋狂狀態……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動也不動,有時至深夜三四點鐘。時間比什麼都金貴,只知寫作,心裡只有書,忘記了一切事情。好在孩子不在身邊,也給了便利。以至疏遠了親戚和朋友。一點時間也沒有!除去上班,就是寫作,連吃飯都覺是個負擔,只匆匆了事,完全忘掉了自己。致使身體狀況愈下
後來,不得不調整了方式,每天必須強制自己去戶外鍛鍊身體一小時,在寫作期間經常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才得以慢慢恢復。
寫作是件極痛苦的事,也是幸福和欣慰的,就像那爬山,不在乎爬上去看風景,而在於征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在這之前,我從沒寫過任何東西。實屬第一次,不知如何去做,更不知去哪裡請老師指教,只好摸著石頭過河。再加本人寫作能力有限,可能錯誤百出,有許多不當之處。
懇請各位前輩、老師、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這裡表示最忠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