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慈

孝慈

孝慈的意思是指對上孝敬,對下慈愛。孝敬父母、慈愛子女、親善兄弟姊妹,這不僅是我國傳統道德規範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慈
  • 含義:對上孝敬,對下慈愛
  • 發音:xiào cí
  • 屬性:詞語
漢語詞語,詞語信息,詳細解釋,相關事例,人物諡號,明太祖孝慈高皇后,清太祖孝慈高皇后,

漢語詞語

詞語信息

【釋義】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後輩慈愛。
2、指孝慈之道。
3、孝友

詳細解釋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後輩慈愛。
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朱熹 集註:“孝於親,慈於眾,則民忠於己。”
逸周書·官人》:“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君臣之間觀其忠惠,鄉黨之間觀其信誠。”
墨子·尚賢》:“是以入則不慈孝父母,出則不長弟鄉里。”
老子》第十八章:“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列女傳》卷二十九:“凡孝慈肅雍勤敏之行,紝織文詠之才能,皆婦人之美德也。”
白居易 《和答詩·和陽城驛》:“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慈鳥》:“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
2、指孝慈之道。
禮記·禮運》:“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孝慈之道,為遠近所服也。”
3、孝友
史記·五帝本紀》:“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孝友或謂之孝慈。” 參見“孝友”。

相關事例

孔融讓梨千古傳誦
孔融是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二十世孫,家族十分注意子女的教育和良好品質的培養,並且代代相傳,成為家風,孔融從小在父母的教育下,對父母恭敬孝順,對兄弟謙讓友愛,對朋友熱情誠懇,對奸邪嫉惡如仇,因此深受人們的敬重。
在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客人帶來一些梨請他全家吃。吃梨時,孔融挑了一個小梨,而把大梨讓給父母和哥哥,客人很奇怪,便問孔融:“你為什麼要挑小梨,而不挑大梨呢?”孔融回作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客人聽了孔融如此說,直夸孔融懂事,以後,孔融成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寫了大量的詩和散文,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

人物諡號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

郭子興作農民起義軍元帥時,馬氏嫁給了英勇善戰的朱元璋。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后鎮定如常,“盡發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里,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馬皇后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二歲的馬皇后病逝。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朱元璋常將馬皇后的賢德與長孫皇后相提並論,她們的確可以先後媲美。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紅巾軍中嶄露頭角,不免遭人側目,郭子興亦對他有疑忌。諸將出征,擄獲物都要貢奉郭子興,元璋不獵取私財,無從進納,更容易引起郭子興的不快。馬氏見此情形,就把自家財產送給養母張夫人和郭子興妾張氏,請她們在義父前給干女婿說點好話,以彌縫裂痕。有一次,郭子興把元璋關了禁閉,不給飯吃,馬氏心痛丈夫,把剛烙得的燒餅放在懷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後才發現胸前的皮膚都燙焦了(《明史·高皇后傳》),可見這對青年伉儷感情的深厚。平時馬氏對元璋生活的關照之好自不必說了。當時因戰亂缺乏食糧,馬氏在家省吃儉用,把糧食和好的食品留給丈夫,以至有時自己餓肚子。這些事朱元璋銘感五內,當皇帝後還向大臣講述,把它比作劉秀困在河北得到馮異豆粥麥飯的美事。據《明書》記載,朱元璋與陳友諒對壘時,曾被對方追擊,馬氏背著元璋逃跑,太子朱標為此繪有圖像,放在懷中。後來朱標與乃父政見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圖像遺落在地,元璋見到,痛哭一場,也不打兒子了。這個記載未必是真實的,不過馬氏不像當時的其他婦女纏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馬氏自奉節儉,衣服穿破了還要補了穿,聽女史講元世祖昭睿順聖皇后用舊弓弦織成綢,做衣服穿,馬後就命用舊料織治,做成蓋被、巾褥,送給孤寡老人。
馬皇后對子女仁愛,勉勵他們學習,要求他們生活簡樸,有比穿衣、用物的,加以教誨,又把宮中利用舊料織成的被褥送給他們,並解釋說:你們生長在富貴家庭,不知紡織的難處,要愛惜財物。她對待養子如同親生的,而且始終如一。
和朱元璋血緣最近的親戚是侄兒朱文正,文正在對陳友諒戰爭中立功,因叔父未及時賞賜而不滿,元璋因此殺了文正身邊的親信,還要治他的罪。馬後也把文正當兒子看,這時勸元璋:這孩子立了好多戰功,守南昌尤其不易,況且只是性急要強,並不是反叛,不要追究了,元璋這才將文正免官了事。這一事例說明馬後保護了親屬正當權益。  馬後對娘家人極為懷念,每當說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朱元璋也因關心她而及於外家,要為馬後訪察親屬,以便封賞。馬後認為封外戚容易亂政,不是好事,不讓訪找。事實上馬後是孤兒,娘家已沒有人了。元璋只好追封馬公為徐王,鄭媼為王夫人,在宿州為他們設立祠祭署,以鄰居王姓主持奉祀的事。
馬後與身邊的妃子和宮人也是和睦相處,是比較慈惠的。妃嬪中有人生兒子,一定厚待他們母子。馬後以皇后的身份,還要管丈夫的飲食,宮女認為她不必這樣做,她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盡做妻子的責任,再一是怕皇帝飲食有不中意處,怪罪下來,宮人擔當不起,她好承受著。她也設法保護宮女,有一次元璋盛怒要立即懲罰一個宮中下人,馬後也假作發怒,命把那人捆綁起來,交給宮正司議罪。元璋不滿地責問她:這是你皇后處理的事情,為什麼要交給宮正司?馬後回答:賞罰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親自處理每一個人,有犯法的應當交給有關部門去辦。元璋又問,那你為什麼也發火?她回答說,當皇上憤怒時,我故意也發怒,把這事推出去,消釋你的煩惱,也為有司能持平執法。這一事表明她對丈夫、宮女雙方都是關懷的。
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圖》中宋濂畫像命婦入宮朝見,馬後以家人禮來接待,給人以溫暖,對朝臣的家庭也給以關心。有人告發和州知州郭景祥的兒子要殺乃父,朱元璋欲以不孝罪處郭子死刑,馬後知道了,說這是傳聞之詞,不一定真實,何況郭景祥就這么一個兒子,處決了他就絕後了。朱元璋一調查,果然是傳聞不實,不是馬後的勸說,郭家就家破人亡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知制誥宋濂因長孫宋慎陷入胡惟庸黨而獲罪,元璋要處他極刑。宋濂是明朝開國“文學之首臣”,又是太子的師傅,這時他已告老還鄉,與胡黨毫無牽涉。元璋搞胡黨擴大化,宋濂眼看要遭殃,馬後及時出面救援,她說:老百姓請一位先生,還知道終生不忘尊師的禮節;再說他致仕回籍,京中的事必定不知道,可別冤枉了他。但是元璋一心懲辦胡黨,不聽馬後的勸告。一次馬後陪丈夫吃飯,她不喝酒,也不吃肉,元璋問為什麼不吃不飲,她說:聽說宋先生獲咎,我不近葷酒,為他祈福,希望他免禍。聽了這番話,元璋動了惻隱之心,飯也不吃了,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馬後對士庶的生活也有所關心。明朝太學建成,朱元璋臨幸回宮,馬後問有多少學生,回答有幾千名。當時有些太學生攜帶眷屬在京,他們沒有薪俸,無法養家,馬後建議按月發給口糧,元璋接受了,專門設立“紅板倉”,存儲糧食,發給太學生。此後,“月糧”成為明代學校的一項制度。
明初有個商人沈萬三,是“貲鉅萬萬,田產遍吳下”的江南第一大財主,據說朱元璋建設南京城,洪武門至水西門一段城牆由他出資修築。又據說沈萬三要求出錢犒賞軍隊,元璋問他,我有百萬軍士,你能普遍犒勞嗎?他不知收斂,滿有把握地說可以每人發給一兩銀子。這樣的人,富可敵國,敢同天子抗衡,激惱了君主,要以亂民的罪名殺掉他。對此,馬皇后勸解道:沈萬三富是富得出奇,但他沒有犯法,也沒有謀圖造反,殺他沒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還是不殺的好。元璋聽了她的話,免沈萬三一死,把他流放到雲南。
對於太醫院的醫生,馬後也照顧他們的利益。馬後最後一場病是嚴重的,元璋命太醫診治,但馬後不服藥,元璋強要她吃藥,她說:如果我吃藥無效,你就會殺死那些醫師,那不等於我害了他們嗎!我太不忍心了。元璋希望她醫好,就說不要緊,你吃藥,就是治不好,我因為你,也不會懲治醫生。但是馬後還是不用藥,以致死亡。馬後替醫生著想竟至不顧自身的治療。她死於洪武十五年(1382),享年52歲。
馬皇后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很得體。當朱元璋在甥館時,與義父母及其家人;獨立成家後,與義子,與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後,與妃嬪,與宮人,與命婦,與朝臣,與娘家,種種關係,料理得妥切,與人關係融洽。她能做到這種程度,重要的在於她按“待人以寬,責己以嚴”的原則去辦事,與他人的矛盾就易於化解。
馬皇后的所作所為,贏得了丈夫的尊敬與愛護。她生前,朱元璋褒獎她,比諸歷史上的賢后唐太宗長孫皇后,為她父親起墳立廟;她死後,朱元璋不再冊立皇后,表示對她的敬重和懷念。這一對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婦,互相眷戀,互相體貼,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還是完滿的。
《明史》讚揚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是努爾哈赤的皇后,生子皇太極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
孝慈高皇后納喇氏原來是女真族葉赫部首領楊吉砮(nǔ)小女,長得漂亮。楊吉砮仰慕努爾哈赤的威名和形象,一次在努爾哈赤面前就把女兒葉赫納喇氏許給了他,努爾哈赤高興地同意了。楊吉砮還有個大女兒,是這個納喇氏的姐姐。努爾哈赤問楊吉砮為什麼不把姐姐嫁給他。楊吉砮說:“我不是捨不得把老大嫁給你,是怕她不合你的意。小女容貌漂亮,而且有氣質。
後來楊吉砮為明總兵李成梁所殺,順治孝康章皇后像(康熙生母)楊吉砮的兒子納林布祿當了首領,又為李成梁所迫。他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九月金風送爽的日子跋山涉水把剛14歲的葉赫納喇氏送到努爾哈赤的王都費阿拉城。努爾哈赤率諸貝勒大臣迎接。努爾哈赤這時已有30歲並有5名妻妾。由於葉赫納喇氏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端莊溫順善良。得譽不喜,聞惡言愉悅,不諂諛,不信讒,畢力事上,又生了一個兒子——皇太極,很受努爾哈赤寵愛,努爾哈赤與她恩恩愛愛地過日子。
然而,納林布祿感到努爾哈赤強大,對他是一大威脅,不顧姻親關係,於萬曆二十一年(1588)聯合海西女真的烏拉、輝發等8部攻打努爾哈赤,結果以失敗告終。納林布祿與努爾哈赤形同水火。
萬曆三十一年(1603)葉赫納喇氏病危,希望臨終見見自己的母親。努爾哈赤派人去向葉赫部傳話,遭到納林布祿的拒絕。努爾哈赤十分憤怒。這樣葉赫納喇氏在死前沒能見到自己的母親,成為她最大的悲哀。
葉赫納喇氏死後,努爾哈赤十分悲痛,不飲酒、不吃葷菜一個多月。開始葬院內,後來遷葬再三,最後與努爾哈赤合葬。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孝誠仁皇后像崇德元年上謚“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聖武皇后”雍正、乾隆時謚又累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