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出身名門,端莊容止、才貌雙絕,陳橋醉臥,修建浚儀,封王賜第,結髮情深,無奈的遷葬,多餘的謚冊與哀冊,逾越禮制的告廟,遷葬廢朝,莞莞類卿,相思封號,生死相隨,軼事,史料記載,家族狀況,祖父,伯父,父親,叔叔,哥哥,夫君,兒子,女兒,侄,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賀皇后(929——958)開封人氏,賀景思長女。趙匡胤隨父自洛陽遷至開封,居護聖營,與其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後晉開運初年(944年),趙弘殷為其聘年僅16歲的賀氏為妻。二人夫妻情深,趙匡胤更是一改往日逢場作戲、遇博爭雄、醉酒好鬥的紈絝本性,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聞人間有奇書,不吝千金購之。其後從軍更是脫穎而出,一路青雲直上,開啟大宋三百年盛世繁華。賀氏亦妻憑夫貴,被封會稽郡夫人。然賀氏體弱,一直子嗣不興,長子德秀夭折之後,很多年才有了德昭,身為嫡長女的昭慶比德昭更小,縱使這般,其子女仍獨賀氏所出。自古情深不壽,賀氏終是沒能與他白頭到老,於顯德五年正月三日,寢疾薨。趙匡胤登基後,結髮情深,追冊其為皇后,並遷葬安陵西北。開寶九年,二月庚辰,上謁安陵,奠獻號慟,左右皆泣。既而登闕台,西北向發鳴鏑,指其所曰:「我後當葬此。」可見其一直對早逝的結髮妻子念念不忘,繁華落盡,她才是他唯一的歸宿。
出身名門
賀氏出身江東大族會稽賀氏,這是個文武雙全的世家大族,本為王子慶忌的後人,先祖賀純為避諱改為賀氏 ,漢代從中土遷至會稽,具有深厚的儒學修養、堅守儒學世族的立場,家風嚴正,詩禮傳家。據《晉書》卷68《賀循傳》“其先慶普,漢氏傳禮,世所謂慶氏學。其祖純博學有重名,漢安帝時為侍中,為避安帝父諱,改為賀氏”,先祖賀純,在漢安帝時,官至侍中、郡守。三國時,世代為孫吳“佳將“,為其衝鋒陷陣。東晉賀循繼承家學,建國之初,參與制定禮儀,《三國志》《賀齊傳》注引虞預《 晉書》載:“時朝廷初建, 動有疑議, 宗廟制度皆循所定, 朝野諮詢, 為一時儒宗。” 賀循之後, 其家族禮學相傳, 代不乏人, 至南朝梁武帝重視儒學禮制, 賀氏家學又得以光大。一直到唐代,仍有族人參與議定禮儀。(《_江表儒宗_會稽賀氏之家風與家學》王永平)第十五世賀晦女嫁梁武帝蕭衍直系後裔蕭嵩,外孫尚新昌公主,“嵩夫人賀氏入覲拜席,玄宗呼為親家母,禮儀甚盛“(《舊唐書》卷九十九《蕭嵩列傳》)。(《賀知章世家》P59)第十六世賀知章更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以降,隔九世,即賀氏的父親賀景思。
端莊容止、才貌雙絕
會稽賀氏千年以來詩禮傳家,亂世為將,盛世治禮,“雖非顯赫門閥, 但其家世相承, 即便一再陷於”微賤“之地, 仍能復起, 以致數百年間未嘗衰沒”(《“江表儒宗”: 會稽賀氏之家風與家學》王永平),千年家學,造就了賀氏名門閨秀的氣派、溫柔恭順的性格,不僅如此,她還擁有出眾的相貌,誠如她的謚冊所言“皇后賀氏柔順積中,英華發外,蘊含章之具美,出積善之華宗。” “端莊容止,斯和珩佩之音;““ 惟後之門,清望發源。惟後之美,彤管立言。“可以得知她是個才貌雙絕的女子,非一般大家閨秀所能比擬。
陳橋醉臥
958年正月三日,賀氏因病過世,無巧不成書,兩年以後的960年正月三日,趙匡胤帶兵行至陳橋驛便下令在此安營紮寨,當夜,史書記載“太祖醉臥,初不省。”
修建浚儀
建隆三年,正月趙匡胤下令“發開封浚儀民城皇城東北隅。“(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 建隆三年(壬戌,962)),開封府浚儀縣崇德坊的護聖營承載了太多美好的回憶,從青梅竹馬到結髮夫妻,從默默無聞到小有所成,見證了他對她的愛、見證了他為她的轉變。是以,天下稍定,他便有此令。
封王賜第
建隆三年,趙匡胤規定“太后、皇太后、皇后並贈三世” (《宋史》卷一七0《職官十。贈官》),然而他只封了賀氏的父親賀景思,因為賀鑄《慶湖遺老集.自序》有這樣一段記載”國朝緣外戚賜第開封隆和里。六代祖廣平王,始別葬於浚儀固子陂之原。“賀鑄乃賀氏五世族孫,可以推知,六代祖乃其父賀景思,當時因為賀氏緣故被封廣平王,並且賜第開封隆和里。整個宋朝享有封王賜第這一殊榮的還有高宗的吳皇后、度宗的全皇后和當時成為太后的謝皇后。然而這二位都是冊立的,賀氏卻是追冊的,在古代,追冊與冊立是天淵之別,不僅地位上低冊立的一等,甚至不能配享、不能袝葬,待遇上更不可同日而語,他卻給她這般至高無上的殊榮,不惜頒布這樣一條規定,最終只封了她一家。
結髮情深
《宋會要輯稿‧禮一○后妃廟》記載“太祖建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制會稽郡夫人賀氏追冊為皇后。二十五日,太常寺卿馮吉請上諡曰孝惠皇后。詔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不行四時薦饗之禮,不設牙盤祭器,惟常食祭奠。”
這裡的祠殿源自唐德宗的昭德皇后,據《宋會要輯稿‧禮一○/后妃廟》記載“政和四年七月三日,禮部、太常寺言:「………臣等竊考禮經,宗廟謂之廟,使人朝焉;陵墓謂之墓,使人慕焉。宗廟、陵墓,禮意不同,三代之制,未有即陵以為廟者。唯唐貞元間昭德皇后王氏既葬,德宗不欲立廟,就陵建殿奉安神主。……」德宗雖不想祔廟,單獨祭祀,但因禮數齊全,而被迫祔。趙匡胤有德宗的前車之鑑,而不得不將禮數一併省去。後來仁宗的溫成皇后,徽宗的明達皇后,這些盛寵級的后妃也一一效仿。
“不設牙盤祭器,惟常食祭奠。”更是侍死如生,長編里有這麼一段記載“先是,上入太廟,見其所陳籩豆簠簋,問曰:「此何等物也?」左右以禮器對。上曰:「吾祖宗寧識此?」亟命撤去,進常膳如平生。既而曰:「古禮亦不可廢也。」命復設之。”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開寶元年(戊辰,968))長編中有記載的饗太廟始於乾德元年十一月。趙匡胤在饗太廟的時候親眼見到了,才想到“「吾祖宗寧識此?」亟命撤去,進常膳如平生。”而他在建隆三年追冊當時並未親見,即特意下此詔,可見心細如髮,待其情意這深厚。
無奈的遷葬
由於賀氏是追冊的皇后,而“追尊皇后,儘管出於各種複雜的原因,但追尊以後卻使一些生前並不具備此尊崇地位者從名義上享有了皇后之號,由此歷代對此頗有異議”(《諡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汪受寬著,頁82),五代至宋的異議就在於:以生前地位的高低來定尊卑。也正因為追冊與冊立的天淵之別,不僅體現在由於生前並無此尊崇地位卻擁有皇后名號而產生的異議,更有甚者還不能袝葬帝陵。(皇后死後一般袝葬其夫陵墓,沒有皇后單獨的陵號。但有時,皇后之號為追尊,不能袝葬帝陵,單獨安葬就有自己的陵號了。(汪受寬著《諡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版,頁74))賀氏的葬制才會低於正式冊立的王氏,在別廟中的地位也處於次位,甚至宋氏也差點在她之上。這一點宋會要記載得很明確。為此當年做出這一提議的太常博士和峴於太祖一朝最高只做到七品官。趙匡胤為了不委屈這位結髮妻子,親自下敕,讓其與正式冊立的皇后同時祔廟,並且想遷葬當新葬辦,給她造虞主,卻被太常禮院回絕了,說只能“於葬所西南設一虞祭”,於是,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賀氏祔葬的永安陵的下宮,恰好就在她的西南方。而按照傳統,下宮只能放在主陵的西南方。整個北宋皇陵,只有賀氏的陵寢在建的時候就如此安排。
多餘的謚冊與哀冊
不了解追封情況的話,都會認為她上謚遲了一年,實際上,她追冊當年就已經上謚,而追冊一般都是沒有謚冊與哀冊的。比如太宗追冊兩位皇后,真宗追冊潘皇后,都與建隆三年的一樣,沒有謚冊與哀冊。追冊都只有追冊詔書,然後上謚,沒有謚冊與哀冊。乾德二年上謚冊與哀冊,可以說完全是特殊的恩惠。縱觀整個宋朝,除了欽慈、欽成兩位追尊的皇太后,只有一位后妃與賀氏一樣,謚冊、哀冊齊全,就是那位寵冠後宮,有立後手詔,皇帝親自賜謚的溫成皇后。除此之外,還有兩位后妃有謚冊,一位是前面提到的明達皇后,另一位是與她同樣恩寵有加的明節皇后,同樣都是盛寵級后妃才有的殊榮。
因此她不是上謚遲,而是趙匡胤多此一舉,又給她寫了謚冊、哀冊,想要遷葬當新葬辦,還特意下詔要跟皇后同一天袝廟。結果因為追冊的先天不足,葬制硬生生被降了一級,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要下詔問能不能造虞主,而虞主只有下葬的時候才能造,遷葬的時候並沒有虞主。
逾越禮制的告廟
在當時的禮法制度下賀氏只是沒做過皇后的元妃其地位與正式冊立的皇后都相差甚遠,追冊者沒有告廟之禮(改謚、遷座除外),然而她卻有此殊榮,趙匡胤當時下敕讓她與正後王氏一同祔廟,並下詔問她能不能與其同謁太廟,十六日太常回覆說“唐先天元年,祔昭成、肅明二皇后神主於儀坤廟。詳酌故事,雖無同謁太廟之文,且有同日祔別廟之禮。以此比類,同謁為宜。”二十五日禮儀使言:「孝惠皇后謚冊,伏緣追謚以來未嘗告廟,今詳酌,欲與孝明皇后同日告於太廟。其謚冊亦候啟陵日,遣太尉上於靈座。」,且有謚冊才能告廟,而追冊的都沒謚冊,所以當年趙匡胤又命人幫她寫了謚冊。縱觀整個宋代,追冊的只有明達皇后告廟,但是她又沒有哀冊,因此她是宋代追冊的皇后裡面唯一告廟,並且雙冊齊全的,與正式冊立的皇后無異。
遷葬廢朝
據《宋會要輯稿》記載,乾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孝惠皇后賀氏於故安陵發引,四月九日,安陵掩皇堂。自發引至是,皆廢朝,禁京城音樂,群臣奉慰。(《宋會要輯稿》/禮/宋會要輯稿‧禮三九/改卜陵),農曆三月只有三十天,二十七日到四月九日一共十三天,不多不少剛好對應他跟賀氏十三年夫妻,一年一天。
莞莞類卿
967年趙匡胤招見了後來成為他皇后的宋氏,而這個宋氏除了不知道長得像不像賀氏以外,別的幾乎與她一模一樣。
郡望
賀氏出自會稽賀氏,郡望為廣平郡。(源於姬姓,望出廣平《賀氏祠聯》)
世居廣平,號為著姓。(《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王禹偁為宋氏父親所寫的碑文)
排行
“太祖孝惠賀皇后。右千牛衛率府率景思長女也。”《宋史》列傳 后妃上 太祖孝惠賀皇后
是月,納皇后宋氏,忠武節度使延渥之長女也。《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開寶元年(戊辰,968)
初見年紀
“後賀氏,父景思,右千牛衛率府率。晉開運初來歸。” (《宋朝事實》卷一)時年賀氏十六歲(929——944)
乾德五年,太祖召見,復賜冠帔。(《宋史》列傳 后妃上 孝章宋皇后)時年宋氏十六歲(952—967)
性格
性溫柔恭順,動以禮法。(《宋史》列傳 后妃上 太祖孝惠賀皇后)
性柔順好禮 (《宋史》列傳 后妃上 孝章宋皇后)
那么宋氏與趙匡胤的感情究竟如何,一句“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侯接,佐御饌”說明了一切,白虎通言“妻者齊也”,宋氏之所以如此,正是將他當作丈夫而不是皇帝。在趙匡胤卻是種恩愛甜蜜,平凡夫妻的幸福美滿。從政事繁雜的朝堂出來,看到心愛的妻子,盈盈立於殿前,笑靨如花,再多的煩惱憂愁也會化為雲煙,消散無影。相攜回寢宮的甜蜜畫面,羨煞旁人。不知宋氏與趙匡胤的這份甜蜜恩愛,有幾分是因為跟結髮妻子的相似。
相思封號
趙匡胤的三個女兒都以“慶”為號。“昭(趙)慶延永”四字蘊含了無限深情,希望這份感情能夠延續到永遠。這個“慶”字又恰恰是賀氏的本姓。據三國時謝承的《會稽先賢傳》記載:“賀本慶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吳。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禍。王子慶忌挺身奔衛。妻子迸渡淛水,隱居會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澤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慶氏,名其田曰慶湖。今為鏡湖,傳偽也。安帝時,避帝本生諱,改賀氏,水亦號賀家湖。”哲宗時期,賀氏家族出了個有名的詞人賀鑄在他的《慶湖遺老詩集自序》記雲:“吾家本慶氏,昔王子嘗寓於衛,而子必以舊氏名之。”
生死相隨
乾德二年四月九日,葬孝惠皇后於安陵之西北。(《宋會要輯稿》禮/後喪 一天頭原批:「禮。凶禮。後喪。」/孝明皇后 孝惠皇后)
“開寶九年二月庚辰,上謁安陵,奠獻號慟,左右皆泣。既而登闕台,西北向發鳴鏑,指其所曰:「我後當葬此。」”(《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
因為有遷葬的前車之鑑,這次他索性不走正常程式,越過欽天監,自己給自己定了陵寢。十九年生離死別,最終還想回到她身邊,仿若當年《詩經.唐風.葛生》中所呤唱的“夏之日,科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軼事
賀氏的父親賀景思與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同袍,兩家都住在護聖營官舍,交情非常好,來往親密,趙匡胤自幼便與賀氏青梅竹馬,經常在一處玩耍。賀家有一種自釀的酒,非常香甜可口,趙匡胤經常去她家喝酒,醉翁之意不在酒,賀氏成了他的結髮妻子,從此情系一生,至死不渝。然而賀氏體弱多病,最終紅顏薄命,沒能與他白頭到老。他當了皇帝之後,思念愛妻,憶及往昔,下旨向賀家索要這種酒,賀氏族人將酒和釀法一起獻了給他,他看到酒,賜名“鑑湖春”。
史料記載
東都事略卷十三 世家一
孝惠皇后賀氏,開封人,右千牛衛率府率景思長女也。晉開運初,宣祖為太祖娉焉。太祖領定國軍節度使,封㑹稽郡夫人。性溫恭柔順,事舅姑盡禮。生子徳昭。周顯徳五年,寢疾崩。年三十。宋興,追冊為皇后,諡曰孝惠,葬於安陵之西北,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與孝章、淑徳、章懐並祔享太廟。
太祖孝惠賀皇后,開封人。右千牛衛率府率景思長女也。性溫柔恭順,動以禮法。景思常為軍校,與宣祖同居護聖營。晉開運初,宣祖為太祖聘焉。周顯德三年,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封會稽郡夫人。生秦國晉國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寢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詔追冊為皇后。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謚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與孝章、淑德、章懷並祔太廟。《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