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哈丹

孛兒只斤·哈丹,元朝宗王。又譯合丹、合丹禿魯乾、哈丹禿魯乾、哈答罕,成吉思汗弟合赤溫孫,按赤帶子。

元憲宗八年(1258年),受封濟南漏籍戶200為食邑。中統初,分領一軍駐牧遼左,為頭人,故稱“禿魯乾”(意為頭人)。以未能嗣父位而懷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結乃顏同叛,為元軍所敗,乃顏被擒殺,遂降。次年復叛,攻掠邊郡,為皇孫鐵穆耳敗於貴烈兒河(今歸流河)。二十六年(1289年),以兵攻胡魯口,為開元路治中兀顏牙兀所敗。繼為諸王乃蠻帶敗於托吾兒河(今洮兒河)。次年攻遼東海陽、開元,為行省平章徹里帖木兒敗於瓦法,途窮,遂竄入高麗。二十八年(1291年),兵敗禪定州,繼遭元軍及高麗軍夾擊,復大敗,妻孥被擄。二十九年(1292年),再為元將塔出所敗,兒子老的被殺,哈丹不知所終。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其孫脫歡歸降元廷。

基本介紹

  • 本名:孛兒只斤·哈丹
  • 別名:合丹、合丹禿魯乾、哈丹禿魯乾、哈答罕
  • 所處時代:元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據拉施都丁《史集》記載,按赤台之後,合赤溫後王先後由察忽剌、忽剌忽兒、哈丹、勝納哈兒繼任。但是據《元史·世祖紀》,至元二十年(1273)三月,“諸王勝納合兒設王府官三員”。二十四年十月,桑哥奏:“諸王勝納合兒印文曰‘皇侄貴宗之寶”,寶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為‘濟南王印’為宜。”是則勝納合兒曾由元廷賜印、設王府官,似乎他在哈丹在世時即為合赤溫後王。因此哈丹很可能只是合赤溫系的一名一般諸王,沒有當過本兀魯思汗。
至元二十四年(1287),斡赤斤後王乃顏與哈丹等人舉兵叛亂。他們曾約當時在嶺北戍軍中的勝納哈兒一同舉事。勝納哈兒欲以邀約嶺北元軍大將朵兒朵哈赴會之計將他拘捕,因被土土哈察覺而沒有成功。元廷命勝納哈兒入京面覲。土土哈率軍長途奔襲,廓清漠北“中央兀魯思”的東部,遂將叛亂規模限制在大興安嶺西麓草原及遼東地區。
五月,忽必烈下詔親征乃顏。這時哈丹與乃顏一起,盤踞在連線大興安嶺東、西兩麓的戰略要隘,遣別軍四出作戰。六月,元軍進至哈兒哈河流域。哈丹率萬人出戰,被元軍前鋒玉哇失擊退。不久,叛軍主力在不里古都伯塔哈(在哈爾哈河與諾木爾根河交匯處三角地帶)被元軍戰敗,乃顏出逃被俘。哈丹退至那兀江(今嫩江)上游附近,迫於元軍追擊,出降。元軍南還,復叛,從那兀江一帶四出抄掠,與進征元軍膠著相峙多月。
至元二十五年(1288)春,哈丹乘諸王火魯火孫在遼東比鄰地區復叛,渡那兀江大舉南下。元軍由皇孫鐵穆耳、大將玉昔帖木兒統率,與哈丹等部在貴烈河(今歸流河)、托吾兒河(今洮兒河)一線會戰。哈丹大敗後退回那兀江。元軍乘勝追擊,遠至黑龍江兩岸,雖使哈丹潰不成軍,終不能將他擒獲。
至元二十七年(1290),哈丹乘遼西地震復出,沒有得逞,遂率殘部東南走,欲向高麗方面移動。夏秋兩季,叛軍一直遊動於從合蘭河(今圖們江)到宋瓦江(今松花江)上游諸水的山地間。入冬後,哈丹再渡合蘭水,先後至海陽、雙城一帶,接著又陷和州、登州(以上均在今朝鮮鹹鏡南道、江原道一帶)。高麗軍隊多次出戰,不能勝之。自是年底起,元廷幾次派軍隊進入高麗,追擊哈丹。
至元二十八年(1291)正月,哈丹進至交州道,失利退走。三月欲逼攻王京(今朝鮮開城),被高麗軍隊和元援兵合力擊退。五月,元朝追軍與哈丹戰於禪定州、青州(今朝鮮北青一帶),叛軍大敗,哈丹與其子老的潰圍遁去。老的終為元軍捕殺,哈丹下落不明。東道諸王之叛在翌年亦被完全平定。

人際關係

  • 父親:按赤台
  • 兒子:忽剌出(封隴王)、老的(被元軍所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