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乃顏

孛兒只斤·乃顏(?—1287),元朝蒙古宗王,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玄孫。

乃顏祖父塔察兒曾以東道諸王之長,率先擁戴忽必烈為汗,因而特受尊崇。乃顏繼為斡赤斤分地之主。其封地以哈剌哈河流域為中心,據有哈剌溫山(大興安嶺)東西兩側和遼東大部。至元二十三年(1286),西北諸王海都篤哇向元朝大舉進攻。乃顏見有機可乘,自恃軍隊眾多,封土廣大,試圖接應海都,對忽必烈進行東西夾擊。忽必烈在遼陽設立東京行省以鎮懾諸王。二十四年四月,海都策動東道諸王叛亂,乃顏率軍南逼潢河(今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流域,迫使元軍退至豪州(今遼寧彰武)、懿州(今遼寧阜新東北)以西。五月,忽必烈以玉昔帖木兒領蒙古軍、李庭領漢軍,從上都北進,親征乃顏。六月,乃顏退至呼倫貝爾高原的不里古都伯塔哈(在哈爾哈河與諾木爾金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集結強大兵力,與元軍決戰。潰敗後,逃至失烈門林,被追兵捕獲,忽必烈處他以極刑。忽必烈繼續進兵,追擊乃顏餘黨。至元二十八年,平定了這次叛亂。經過這次打擊,東道諸王的勢力大大地被削弱,朝廷置行省進行節制,維護了元朝的統一。

基本介紹

  • 本名:孛兒只斤·乃顏
  • 所處時代:元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逝世日期:1287年
人物生平,人物爭議,

人物生平

見於文獻的乃顏最早的活動,是在至元七年(1270)元軍在木華黎後人頭輦哥指揮下進征高麗時。他繼族祖阿術魯擔任斡赤斤兀魯思汗的年代,大約是在至元二十年前後。除了漠北份地以外,斡赤斤諸王與元廷爭奪對遼東地區控制權的鬥爭,在乃顏時期日趨尖銳。隨著乃顏反狀日益明顯,元廷越來越擔心治理遼東政事的宣慰司“望輕”,不足臨鎮一方,因此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罷山北遼東道、開元等路宣慰司,將遼東的地方行政機構升格為“東京等處行中書省”(治今遼寧瀋陽市)。翌月,又北徙東京省治於鹹平(今遼寧開原)。東京行省雖然不滿半年即撤銷,但仍然引起乃顏的不滿。次年四月,他聯合合撒兒後王失都兒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乾等,在漠北份地舉兵反元。叛軍的活動西面直達土拉河中游,東面則從大興安嶺東麓洮兒河地區及松嫩流域向水達達居地乃至遼河流域擴展。這時候,元朝與西北諸王海都都哇的戰爭正在金山一線處於膠著狀態。為防止東、西道諸王夾攻嶺北、連兵南下的危險,鎮守漠北的北安王那木罕所部土土哈從駐地東行,“疾馳七晝夜”,在土拉河挫敗乃顏叛黨西掩的兵鋒,接著又沿克魯倫河而下,破其後續部隊萬餘騎。乃顏試圖爭取西道諸王接應,由東向西打通嶺北,占領“國家根本之地”的戰略計畫,在叛亂之初即告失敗。
大約與土土哈斷然發兵東進同時,忽必烈決定親征乃顏。二十四年五月,他自率博羅歡所領五部軍及李庭所領諸衛漢軍,由上都經應昌(舊城在今內蒙達來諾爾西南),沿大興安嶺西麓北上。北征蒙古軍主力由玉昔帖木兒率領,與忽必烈分道行進。六月初,忽必烈抵達撒兒都魯之地(當即今呼倫湖東南的沙爾土冷呼都克)。元軍在這裡先後與叛將黃海、塔不台、金家奴等叛軍“眾號十萬”遭遇。元軍在數量上居於劣勢,忽必烈卻貿然乘象輿臨陣,“意其望見車駕,必就降”。但叛軍強弓勁射,悉力攻擊象輿。忽必烈被迫下輿御馬,命元軍固營自守,不復出戰,疑惑叛軍。至夜,李庭持火突襲敵陣。叛軍驚潰,忽必烈轉危為安。在漠北地區乘象督戰是一件空前絕後的事情,因此這個細節也被穆斯林史籍和歐洲人馬可波羅記錄下來了。
撒兒都魯之戰後,元軍進至乃顏之地,留下部分軍隊鎮守哈爾哈河,複選精騎扈駕,至失剌斡耳朵(譯言黃帳,即鐵木哥斡赤斤後老營)。據王惲東征詩》,當忽必烈“長驅抵牙帳”時,“巢穴已自空”。元軍在這裡獲乃顏丟棄的“輜重千餘”。率領蒙古軍主力的玉昔帖木兒在擊敗叛王哈丹後,也趕到這裡與忽必烈會師。
這時候,乃顏已東撤到大興安嶺西側哈爾哈河與諾木爾金河交匯處以東三角地帶的不里古都伯塔哈山地(蒙語borgutuboldagha,譯言“有鷹山”)。該山位於聯結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交通樞紐地帶。元軍在玉昔帖木兒指揮下追蹤乃顏,尋求與之決戰。玉昔帖木兒以欽察將領玉哇失為前鋒,突騎先登,陷陣力戰,以後軍繼之。叛軍潰散。乃顏倉皇出逃,至失列門林之地為元軍追擒。忽必烈很快處死了乃顏。據馬可波羅說,乃顏是按照蒙古人傳統的“教殺時血不教出”的方式來受刑的,即經捆綁後裹進氈毯,然後被反覆拖曳拋甩,受簸震至死。據《東征詩》,乃顏被殺後,“死棄木臠河,其妻內一泓”。此處“木臠”是蒙語muren音譯,意為“河”。這個木臠河,與失列門林所指,當即一地。一般認為,失列門林是蒙語siramuren音譯,意謂“黃河”,即今西拉木倫河。
擒獲乃顏後,玉昔帖木兒領軍又折回哈爾哈河,掃蕩呼倫貝爾草原。元軍逆亦迷河(今伊敏河)而上,北至海剌兒河(即海拉爾河)“溯河而上,戰於札剌馬禿(今海拉兒市西面的扎羅木得)。之後,元軍又東逾大興安嶺北端蒙可山,追乃顏殘眾至嫩江。九月,玉昔帖木兒師還。忽必烈本人在元軍擒殺乃顏時,則應已從哈爾哈河逾大興安嶺緩緩東行,此後即經由遼東班師。
元軍在至元二十四年的軍事行動雖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未能完全鎮壓東道叛王。逃竄到嫩江、黑龍江地區的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乾,索性以該地為其新地盤,率餘部繼續與元廷相對抗。至元二十五年,忽必烈命皇孫鐵穆耳(即後來的元成宗)、大將玉昔帖木兒再度出征。戰火從大興安嶺東西兩側一直延燒到高麗境內。直到至元二十八年末,元軍方始最終撲滅乃顏之亂的餘燼。
乃顏死後,參加叛亂而為元軍俘虜的斡赤斤後王部眾,多被沒入國家版籍,有些還被強行徙置江南。元廷並在“乃顏故地”立肇州城(在今黑龍江肇州西南、松花江畔),遷西北吉里吉思等部東居,又組織當地各族部眾在該地區開墾。但是,未直接參與叛亂的斡赤斤系諸王所部,並未被元廷全部褫奪。塔察兒長子乃蠻帶(乃麻歹)還率部參加了至元二十四年之後元軍討伐哈丹禿魯乾的戰爭。他在至大元年(1308)受封為壽王。這時斡赤斤後王的大帳,可能就從大興安嶺之西的呼倫貝爾草原遷到了遼東。乃蠻帶之後的斡赤斤後王,則是他的孫子脫脫。根據馬可波羅的記載,乃顏舉兵反元時,曾將十字架徽記標上自己的戰旗,在他的軍隊中有大量基督教信徒。元趙世延《應昌路曼施山新建龍興寺記》述及忽必烈出征乃顏之事時,謂乃顏“離佛正法”。另一則漢文史料也提到“叛始由惑於妖言,遂謀不軌”。元代蒙古人中間信奉聶思脫里教的人數相當多。因此,所謂“離佛正法”的“妖言”,在這裡很可能就是指的被乃顏利用來進行反元動員的聶思脫里教。

人物爭議

關於乃顏的世次,因為東西史料記載的歧異,至今難以確言。伯希和認為:“乃顏世系幾乎可以肯定如下,即斡赤斤——只不乾——塔察兒——阿術魯——乃顏。”
《史集》俄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和德黑蘭波斯文刊本,則分別將乃顏世次載錄如下:
俄譯本:斡赤斤——只不(即只不乾)——塔察兒——失兒不海——阿術魯——乃顏——脫黑台;
德黑蘭刊本:斡赤斤——只不(即只不乾)——塔察兒——?——乃顏——脫黑台。
除《史集》外,穆斯林史料《貴顯世系》也將乃顏列為塔察兒後裔,這一點應當沒有什麼疑問。失兒不海後來率部逃往西道諸王海都的兀魯思,時間大概是在乃顏之亂失敗後,此人當拉施都丁撰寫《史集》時仍然在世。《貴顯世系》所載塔察兒後人中也有他。至於阿術魯,按《元史·宗室世系表》,實為只不乾兄斡端的長子,與塔察兒是堂兄弟。他之羼入塔察兒世系,當是由於他繼塔察兒之後擔任過斡赤斤兀魯思的汗。因此,乃顏的世系應當是:
塔察兒——失兒不海——乃顏——脫黑台。
失兒不海一支或即因乃顏叛亂而不顯,故未見於《元史·宗室世系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