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設備

存儲設備

存儲設備是用於儲存信息的設備,通常是將信息數位化後再以利用電、磁或光學等方式的媒體加以存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盤
  • 外文名:USB
  • 作用:儲存信息
常見設備,可移動設備,存儲過程,

常見設備

1、利用電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各式存儲器,如RAMROM
2、利用磁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硬碟、軟碟(已經淘汰)、磁帶磁芯存儲器磁泡存儲器(磁泡存儲器在1970年代出現,但是在1980年代硬碟價格急劇下降的情況下未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隨身碟
3、利用光學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CD或DVD
4、利用磁光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MO磁光碟
5、利用其他物理物如紙卡、紙帶等存儲信息的設備如:打孔卡、打孔帶、繩結
6、專用存儲系統:用於數據備份或容災的專用信息系統,利用高速網路進行大數據量存儲信息的設備。

可移動設備

PD光碟機
PD是“相變式可重複擦寫光碟驅動器(Phase Change Rewritable Optical DiskDrive)”英文縮寫的簡稱。
PD光碟採用相變光方式,其數據再生原理與CD光碟一樣,是根據反射光量的差以1和0來判別信號。PD光碟與CD光碟形狀一樣,為了保護盤面數據而裝在盒內使用。
PD光碟系統採用了在計算機、工作站環境中被廣泛使用,與軟碟、硬碟同樣數據構造的單元格式,而且還採用了在計算機環境內立即可被使用的512bit/單元的MCAV格式,採用該格式可比採用CLV格式的CD-R/CD-RW更高速地進行讀寫操作,並實現了尋找速度的高速化。依據以上優勢,PD一開始就受到以Windows95為首的計算機OS的支持,並由於ATAPI接口的規格化,確立了其作為計算機標準裝置的產品地位。相變光碟系統為了保護光碟,採用了將光碟放入保護盒中使用的做法,而CD光碟是裸盤使用。為了同時處理PD盒裝盤、CD裸盤,PD光碟系統採取了新式托盤裝填方式。這種方式也將在DVD-RAM上使用。
MO(MagnetoOptical)
數據記錄是熱磁過程,它與磁性材料的居里溫度的門檻性質有關,稱為居里點寫入。在寫入過程中,聚焦光點的能量把記錄材料加熱超過居里點(約200℃),外加不大的磁場(約300高斯)就可對材料的磁疇產生作用。當材料冷卻至居里點以下,磁疇方向就固定下來。這種記錄過程在材料性能不退化的情況下表現出了高度的可重複性(百萬次以上)。
傳統的MO記錄信息的寫過程需三遍:第一遍擦除原有記錄數據:用聚焦雷射光束連續照射介質,使其溫度超過居里點,同時外加向一個方向的磁場,介質就被向同一方向磁化;第二遍記錄數據,這時外加相反的磁場,用記錄時間調製的雷射脈衝照射介質,使對應脈衝的地方被方向磁化;第三遍驗證數據是否正確地寫入。每一遍對應了碟片旋轉一周。
今後將採用直接重寫(DOW,DirectOverwrite,或OW,Over?Write)技術可把第一、二遍結合為一遍,使得MO的存取速度提高到能在一般場合代替硬磁碟套用。目前MO介質已成為了一個計算環境,用戶可把其整個計算系統,包括作業系統、套用軟體和自己的工作檔案,裝在一個MO介質上。從MO系統的性能來看,可達到了完全在MO上運行,而不用載入到HDD上的水平。這就大大拓寬了MO的套用領域。這也使得MO具有了更強的技術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目前的介質技術已使得MO光碟的速度、可靠性、位存儲價格、可重寫次數、存檔時間等方面,達到了令人比較滿意的水平。這些特點使得MO在與純光記錄設備CDRW/DVD-RAM的競爭中,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
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準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準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制,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準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截至2009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15-25MB/s,寫入速度約為8-15MB/s。
另外普通的電腦硬碟通過硬碟盒或其他轉換接口設備,也能做到移動硬碟的效果。通常採用USB接口與計算機連線,現也有以eSATA或USB 3.0接口與計算機接入的。
與快閃記憶體盤以Flash Memory作為存儲介質不同,移動硬碟物理上還是以標準硬碟或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的抗震能力不如快閃記憶體盤,但所能提供的容量較快閃記憶體盤大。移動硬碟所需要電量比快閃記憶體盤大,有的時候,特別是使用前置式USB集線器的時候,一個USB接口不能夠提供充足的電量,則需要使用兩個USB接口為其供電。正因為此,許多移動硬碟產品使用的是一根三個分支的數據線,其中一個分支用於供電不足時補充供電,現也有一些使用低耗筆記本硬碟的移動硬碟由於耗電要求而不再需要帶輔助供電的三叉USB線。對於使用台式機硬碟接入硬碟盒或轉換線的移動硬碟,由於台式機硬碟所使用的電壓和電流較筆記本硬碟高,所以全需要外置電源。另有一種WI-FI /Blue tooth無線網路硬碟,此類移動硬碟無需連線即可和個人電腦交換數據。
大容量軟碟機
近十年來,3.5英寸的軟磁碟驅動器一直是小型和微型計算機的必備外存儲器,但是面對日益龐大的多媒體檔案以及對數據備份的需求,容量小、速度慢、不穩定的傳統1.44MB的軟磁碟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局限性。傳統的1.44M軟碟市場,正在逐年萎縮。
大容量FD是在原有磁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主要有Zip、Supper軟碟(原名LS120)、以及HiFD等。這三種大容量FD的發展目標都是取代現行的3.5英寸FD,爭取在巨大的軟碟市場上占居主導地位。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是zip與LS-120相爭。
Zip磁碟的容量比1.44MB軟碟大了70倍,Zip驅動器由於採用了硬碟磁頭技術,因而實現了2945轉/分的轉速,平均尋道時間為29ms。ZIP的速度儘管較快,但使用Zip驅動器遇到的最大問題是:Zip驅動器不能讀取現有上億張的1.44MB軟碟。因此3M、Compaq、O.R.、松下、三菱和日立等六家公司在1996年又推出了容量為120MB、並可兼容1.44MB軟碟的LS-120軟碟驅動器。
艾美加的Clik和IBM的CF卡式硬碟
Clik碟片只有50.8mm×50.8mm(2英寸×2英寸)大小,容量為40MB,艾美加公司為其推出了兩款驅動器,一款是面向筆記本電腦的PCMCIA卡式驅動器,該驅動器採用與Zip類似的讀寫技術,磁碟轉速為2941r/min,平均尋道時間為29ms,數據持續傳輸速率達到了620KB/s,同時為其配備的QuikSync軟體能自動將筆記本電腦中的重要檔案備份到Clik碟片上,提供了檔案的實時保護和管理;另一款是面向數位相機套用的SM卡和CF卡讀寫器,它可以將SM卡和CF卡中的數據讀出並寫入Clik中,再將Clik中的數據通過計算機的並口傳送到計算機,這種驅動器的平均尋道時間小於25ms,平均持續數據傳輸速率為700KB/s。IBM的CF卡式硬碟是對常規硬碟的一種微縮,體積只有50mm×42.8mm×36.4mm,重量為16g,容量有170MB和340MB兩種。它採用標準的CF+接口方式,磁碟轉速為4500r/min,平均尋道時間為15ms,介質數據傳輸速率為30.1Mbps~45.2Mbps,接口數據傳輸速率為5.2MB/s。其讀寫速度絲毫不遜色於一些傳統硬碟,同時其防震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FlashRAM
快閃記憶體是EPROM(電可擦除程式存儲器)的一種,它使用浮動柵電晶體作為基本存儲單元實現非易失存儲,不需要特殊設備和方式即可實現實時擦寫。快閃記憶體採用與CMOS工藝兼容的加工工藝,現在大多數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0.5mm、0.35mm工藝,三星已經推出了0.27mm工藝的快閃記憶體,不久0.25mm工藝也將實現。隨著積體電路工藝技術的發展,快閃記憶體內部電路密度越來越大,每個電晶體的存儲位元組數也越來越多,從而使快閃記憶體的容量不斷增大,三星和東芝計畫到2001年推出容量達1GB的快閃記憶體晶片。近幾年各種形式的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存儲設備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它們的外形結構豐富多彩,尺寸越來越小,容量越來越大,接口方式越來越靈活。
目前最新的第四代快閃記憶體卡,主要有SanDisk的MultiMedia卡、NexcomTechnology的SerialFlash卡和Sony的MemoryStick記憶棒。第四代快閃記憶體卡均採用了串列快閃記憶體晶片,晶片外部引腳大大減少,同時由於採用串列方式讀寫數據,晶片功耗也降低了許多。MultiMedia卡採用7腳接口,外型尺寸為32mm×24mm×1.4mm,最大容量為32MB,數據傳輸速率為2MB/s,為擴展其套用範圍,SanDisk還推出了並口和USB接口的MultiMedia卡適配器,計算機可以方便地讀寫MultiMedia卡。
磁帶機
據IT業內儲存專家分析,數據容量在未來3年之內將以超過目前5倍的速度成倍遞增。如何用日益減少的備份時間來存儲管理大量湧現的數據已成為擺在IT高層管理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隨著2000年最後時刻的臨近,安全、高效地備份存儲大量數據對各級用戶而言更是刻不容緩。目前市場上用於存儲的產品有光碟塔、CD、DVD、MO、硬碟、磁帶機等。光碟塔、CD、DVD在存儲容量和訪問速度上都是技術較先進的產品,不過,其存儲容量較小,對於那些需要長期對大量數據備份,且需要把成本降到最低的用戶來說,磁帶產品不失為最佳之選。從發展趨勢來看,存儲自動化已成為必然,存儲備份設備正從人工操作向自動備份設備轉換;另一趨勢就是用網路備份,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管理成本和運行成本,但網路備份由於網路技術的限制,仍尚需等待。因此,磁帶機的套用對當前的用戶而言具有現實意義。
CDR/CDRW
儘管CD-ROM驅動器的價位低,並在電腦的存儲領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套用,但其不能寫入的致命弱點,已逐步成為其發展的障礙,CD-R是英文CDRecordable的簡稱,意為小型可寫光碟。它的特點是只寫一次,寫完後的CD-R光碟無法被改寫,但可以在CD-ROM驅動器和CD-R刻錄機上被多次讀取。CD-R光碟的最大優點是其記錄成本在各種光碟存儲介質中最低,每兆位元組所需花費的成本低於人民幣0.1元,而且其使用壽命很長,因此CD-R已逐漸成為數據存儲的主流產品,在數據備份、數據交換、資料庫分發、檔案存儲和多媒體軟體出版等領域獲得了廣泛套用。另外一種相關的成功技術:CD-RW,也顯露出它是一個信息存儲合適的可選擇性的產品。CR-RW提供次數有限的讀寫功能。事實上,CD-R/CD-RW已經成為一種價廉通用的桌面系統檔案交換的工具。今後CD-R/CD-RW將在以下方面得以發展:
最新的CD-R刻錄機將支持CD-UDF格式,在支持CD-UDF格式的DOS或Windows環境下,CD-R刻錄機具有和軟碟機一樣的獨立盤符或圖示。用戶無需使用刻錄軟體,就可象使用軟碟機一樣直接對CD-R刻錄機進行讀寫操作,大大簡化了CD-R刻錄機的操作和管理,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
除整盤刻寫、軌道刻寫和多段刻寫三種刻錄方式外,今後刻錄機還將支持增量包刻寫(Incremental Packet Writing)刻錄方式。
為了減少追加刻錄過程中的碟片空間浪費,Philips公司開發出了增量包刻錄(Incremental Packet Writing)方式。增量包刻錄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允許用戶在一條軌道中多次追加刻寫數據,由於數據區的前間隙和後間隙只占用了7個扇區,因此增量包刻錄方式與軟硬碟的數據記錄方式類似。增量包刻錄方式特別適用於經常僅需備份少量數據的套用。
隨身碟
u盤,全稱“USB接口移動硬碟”,英文名“USB removable(mobile) hard disk”。隨身碟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也叫“移動硬碟”使用USB接口進行連線。USB接口就連到電腦的主機後,隨身碟的資料就可放到電腦上了。電腦上的數據也可以放到隨身碟上,很方便。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註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隨身碟”或形象的稱之為“快閃記憶體”“閃盤”等。後來隨身碟這個稱呼因其簡單易記而廣為人知,而直到現在這兩者也已經通用,並對它們不再作區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便於攜帶、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是移動存儲設備之一。隨身碟剛問世時,存儲容量在目前看來並不大,而且價格也相當昂貴,例如32M的隨身碟在當時也需要300元左右,容量增加到256M的新聞甚至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但隨著技術的革新和普及,隨身碟的容量和價格很快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一般的隨身碟容量有1G、2G、4G、8G、16G等,價格上以最常見的4G為例,55元左右就能買到。隨身碟容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4G、8G,16G的隨身碟。它攜帶方便,屬移動存儲設備,所以當然不是插在機箱裡了,我們可以把它掛在胸前、吊在鑰匙串上、甚至放進錢包里。
快閃記憶體卡
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套用在數位相機,掌上電腦,MP3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
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套用,快閃記憶體卡大概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PCI-e快閃記憶體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XD-Picture Card(XD卡)和微硬碟(MICRODRIVE)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並與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僅紙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m x m3.3mm),是一種固態產品,也就是工作時沒有運動部件。CF卡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技術,是一種穩定的存儲解決方案,不需要電池來維持其中存儲的數據。對所保存的數據來說,CF卡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安全性和保護性都更高;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電量僅為小型磁碟驅動器的5%。這些優異的條件使得大多數數位相機選擇CF卡作為其首選存儲介質。
PCI-e快閃記憶體卡(PCI-Express)是最新的匯流排和接口標準,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PCIe屬於高速串列點對點雙通道高頻寬傳輸,所連線的設備分配獨享通道頻寬,不共享資源,主要支持主動電源管理,錯誤報告,端對端的可靠性傳輸,熱插拔以及服務質量(QOS)等功能。PCIe交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後才改名為“PCI-Express”,簡稱“PCI-E”。這個新標準將全面取代現行的PCI和AGP,最終實現匯流排標準的統一。其主要套用在伺服器中的SSD(固態驅動器)中,PCIe快閃記憶體卡的供應商有很多,如IBM-TMS、英特爾、LSI、OCZ、、三星(計畫中)、SanDisk、STEC、SuperTalent和東芝(計畫中),其中以LSI生產的產品最為突出,質量和性能都在最佳。目前最新的版本為PCI-E 3.0,也有還未退市的PCI-E(即1.0版)。2.0比1.0頻寬提高一倍,而3.0比2.0版頻寬又提升一倍,為5GHz x 4。PCI Express 2.0規範的主要在數據傳輸速度上做出了重大升級,即從以前的2.5Gbps匯流排頻率翻倍至5.0Gbps,這也就是說以前PCI Express 2.0 x16接口能夠翻番達到驚人的10GB/s匯流排頻寬(1GB/s=8Gbps)。
SM(Smart Media)卡是由東芝公司在1995年11月發布的Flash Memory存貯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購買了生產和銷售許可,這兩家公司成為主要的SM卡廠商。為了推動SmartMedia成為工業標準,1996年4月成立了SSFDC論壇(SSFDC即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實際上最開始時SmartMedia被稱為SSFDC,1996年6月改名為SmartMedia,並成為東芝的註冊商標)。SSFDC論壇有超過150個成員,同樣包括不少大廠商,如Sony、Sharp、JVC、Philips、NEC、SanDisk等廠商。SmartMedia卡也是市場上常見的微存貯卡,一度在MP3播放器上非常的流行。
Memory Stick記憶棒,是Sony公司開發研製的,尺寸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採用精緻醒目的藍色外殼(新的MG為白色),並具有防寫開關。 和很多Flash Memory存儲卡不同,Memory Stick規範是非公開的,沒有什麼標準化組織。採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協定、物理格式和著作權保護技術,要使用它的規範就必須和Sony談判簽訂許可。Memory Stick也包括了控制器在內,採用10針接口,數據匯流排為串列,最高頻率可達20MHz,電壓為2.7伏到3.6伏,電流平均為45mA。可以看出這個規格和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現的MMC頗為相似。
XD卡全稱為XD-PICTURE CARD,是由富士和奧林巴斯聯合推出的專為數位相機使用的小型存儲卡,採用單面18針接口,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存儲卡。。XD取自於“Extreme Digital”,是“極限數字”的意思。XD卡是較為新型的快閃記憶體卡,相比於其它快閃記憶體卡,它擁有眾多的優勢特點。袖珍的外形尺寸,外形尺寸為20mm×25mm×1.7mm,總體積只有0.85立方厘米,約為2克重,是目前世界上最為輕便、體積最小的數字快閃記憶體卡。優秀的兼容性,配合各式的讀卡器,可以方便的與個人電腦連線。超大的存儲容量,XD卡的理論最大容量可達8GB,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目前市場上見到的XD卡有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不同的容量規格。
微硬碟(Microdrive)最早是由IBM公司開發的一款超級迷你硬碟機產品。其最初的容量為340MB和512MB,而現在的產品容量有1GB、2GB以及4GB等。與以前相比,目前的微硬碟降低了轉速(4200rpm降為3600rpm),從而降低了功耗,但增強了穩定性。
多媒體記憶卡
Multimedia CardMMC卡)是一種快閃記憶卡標準。在1997年由西門子及SanDisk共同開發,技術基於東芝的NAND快閃記憶技術,因此較早期基於IntelNOR快閃記憶技術的記憶卡,例如CF卡更細小。MMC卡大小與一張郵票差不多,約24mm x 32mm x 1.5mm。
MMC卡原本使用1bit串聯界面,但較新的標準則容許同時傳送4 bit或8 bits的資料。近年MMC卡技術已差不多完全被SD卡所代替,但由於MMC卡仍可被兼容SD卡的設備所讀取,因此仍有其作用。
目前MMC卡的的容量多達 2 GB,並且用於幾乎所有使用存儲卡的設備上,如行動電話、數字音頻播放機、數位相機和個人數碼助理中。由於Secure Digital的出現,幾乎沒有公司將MMC插槽做進他們的設備中,但是稍微窄一點兒的、針腳兼容的MMC卡可以用在所有支持SD卡的設備上。然而,少數一些公司,最著名的如諾基亞仍然全部地支持MMC。

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是由流控制和SQL語句書寫的過程,這個過程經編譯和最佳化後存儲在資料庫伺服器中,應用程式使用時只要調用即可。在ORACLE中,若干個有聯繫的過程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程式包。
存儲過程是利用SQL Server所提供的Transact-SQL語言所編寫的程式。Transact-SQL語言是SQL Server提供專為設計資料庫應用程式的語言,它是應用程式和SQL Server資料庫間的主要程式式設計界面。它好比Oracle資料庫系統中的PL-SQL和Informix的資料庫系統結構中的Informix- 4GL語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