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四配

孔門四配,指配祀孔子的四位儒門聖賢,即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子思、亞聖孟軻。

基本介紹

簡介,人物,

簡介

上古有以德配天的傳統,行祭天大禮時,夏後氏以黃帝配享,殷人以帝嚳配享,周人以后稷配享。這種形式也為祭孔禮儀所仿效,孔廟以四位最傑出的孔門弟子復聖顏淵、宗聖曾參、述聖孔伋(子思)、亞聖孟軻配享,稱為“四配”,但四人進入配享的時間有先後。

人物

最早得到配享殊榮的是顏回。顏回,字子淵,習稱顏淵,與其父顏路都是孔子的學生。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心向學;又有“聞一知十”(《論語·公冶長》)的能力。孔子以德行、言語、文學三個科目評價學生,德行以顏回為首。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說“有顏回者好學”,又說,顏回死了以後,“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顏回終身不仕,一直追隨孔子,親如父子,“顏回之於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所以,後人把他看作是孔子最親近的弟子。三國正始二年(241)春二月,齊王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這是以顏淵配享孔子之始。
第二位進入配享行列的是曾參。曾參,字輿,也是孔子最優秀的學生,與父親曾點也都先後師從過孔子。曾子是著名的孝子,主張對父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子·滕文公上》),唐人皮日休說“曾參之孝感天地,動鬼神,自漢至隋不過乎”(《宗聖志》卷七)。曾子又是一位剛毅超群的人,“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視死如歸!”(《春秋繁露·竹林》)“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孔子·泰伯》)等名言都出自曾子之口。所著《大學》為《四書》之一,被譽為“儒學綱領”、“入德之門”。唐睿宗太極元年(712),釋奠以曾參配,是為曾參列入配享之始。
第三位是孟子。孟子受業於子思子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學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尊為僅次於“至聖”孔子的“亞聖”。孟子將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孟子還提出了“君輕民貴”、“性善論”等頗具影響的觀點,他的心性學說,開啟了宋明理學的先河。所著《孟子》七篇,在宋代列入《十三經》和《四書》,影響至巨。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孟子開始進入配享行列。
最後一位是子思,即孔子的孫子孔伋。子思幼年喪父,故一直與孔子一起生活。成年後曾為魯穆公師,在學術上很有建樹,後人曾將他的二十三篇二十三篇彙編為《子思子》一書,可惜除《中庸》一篇因被收入《禮記》而得以流傳至今外,其餘均亡佚於隋唐之際。《中庸》在中國哲學史上居有重要位置,韓愈認為其重要性與《易經》、《孟子》等同。程顥、程頤視之為“孔門傳授心法”之作。朱熹將其列入《四書》,從此成為士子必讀的經典之一。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子思開始進入配享行列。
1126年,金人虜徽、欽二帝,北宋亡。高宗南渡,在臨安建立南宋政府。孔子第四十八代孫孔端友等南遷到衢州,並在當地建孔廟祭祀,成為孔脈的南宗,而留在曲阜孔廟的稱為北宗。鹹淳三年(1267年)春正月戊申,度宗詣太學,謁孔子,行舍菜禮,以顏淵、曾參、子思、孟軻配享。顧炎武非常稱讚理宗將顏、曾、思、孟配享孔子:“自此之後,國無異論,俗無異習,曆元至明,先王之統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日知錄》卷十八,《配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