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詳侃民居位於漆橋鎮漆橋村153號,始建於民國,祖傳,為漆橋老街臨街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詳侃民居
- 所屬年代:民國
孔詳侃民居位於漆橋鎮漆橋村153號,始建於民國,祖傳,為漆橋老街臨街建築。
孔詳侃民居位於漆橋鎮漆橋村153號,始建於民國,祖傳,為漆橋老街臨街建築。文物特徵建築座東朝西,磚木結構,青磚小瓦,硬山頂,上下2層,面街開槽門, 2層木板隔牆,屋檐外挑,前後3進。通面闊三間8.8米,通進深20米,前進...
山西大院是中國民居建築的典範,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晉中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存尚有近1300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數集中分布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建築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兼具南北建築文化。這裡的建築群將木雕、磚雕、石雕陳於...
大屋沈民居 大屋沈民居群:大屋沈民 大屋沈民居群 居群位於通山縣通羊鎮湄港村,占地約80000平方米。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30餘棟,以東端禾場和水塘為中心,呈環形分布,依北、東、西之序建有沈氏宗祠、“虎賁”、“德盛”、“近台”、“孔彰”支祠,以及當鋪、茶鋪、孝子坊等。民居群內建築多為硬山灰...
瓦窯堡革命舊址不但是研究中國革命史、軍事史的重要史跡遺留,而且也是研究陝北黃土高原民居的重要實物例證。文物保護 根據舊(遺)址在子長市分布的集中程度,瓦窯堡革命舊址可以將核心舊(遺)址劃分為兩個片區:中山街東區和中山街西區,面積分別為2382平方米和2900平方米;其餘舊(遺)址則呈散點狀分布,分散舊(...
東至五馬村東部現代民居以東10~50米,沿515米等高線;南至博物館南門以南50米,沿南山脊線;西至保護範圍東側邊緣;北至孔園北側80米向西以西,沿五馬村北部現代民居及台地沿線。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重慶黃山抗戰舊址群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公園路30號。交通信息 乘坐重慶市內公共運輸384路至黃山站下車。
唐沃州之地,太祖俘漢民居木葉山下,因建城以遷之,號杏堝新城。復以遼西戶益之,更日新州。遼統和八年(990年)改今名。初刺史,後升。有黃柏嶺,裊羅水、個沒里水。”這一記載說明了武安州的形成過程和在遼朝建國前的重要位置。1972年,考古人員對武安州遺址進行過多次調查。1988年,考古人員對武安州遺址...
《白沙故里民居展》:該展覽是在原清代民居基礎上修而成,展出古代民用家具、農具以及一般常用生活物品等,能營造出當日陳白沙家宅周圍的生活氣氛。臨時展覽 展廳面積達240平方米,展線長達50米。從2000年起,曾經展出過外地、該地各種大型的書畫、攝影、陶瓷等展覽。《陳白沙真跡展》(2000年):陳白沙是明代嶺南...
黎川明清老街,位於縣城南部黎灘河畔,古城中心區域面積0.4平方公里,有人口約2.3萬人。黎川古城是江西古老的城邑之一,現存的老街連綿毗鄰600餘家騎樓式店鋪,有100餘幢保存完好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明清古建築,其中還串聯著新豐橋和橫港橋。兩座橋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築,具有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洲湖船形古屋,...
從88年,我們多次會同省、市考古專業人員對全縣的文物進行了普查,初步了解掌握古墓,古遺址、石窟、寺廟遺址、民居等文保單位83處。已經縣政府公布的61處。發現部份流散文物。對於無財力收回的對其進行登記,讓安全保管,不能隨便買賣,並安排所有者要妥善保管。編印《靜樂縣文物保護單位簡介》一書作為內部資料,報送省...
如今當年的青樓建築早被改建為民居、商業店鋪,唯有賽金花曾待過的上林仙館還在,只是已更名為上林旅舍,可供過客們停留小住,順便想入非非。地址:大柵欄地區,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鐵樹斜街 輔仁大學 創辦於1927年的輔仁大學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羅馬公教創辦的天主教大學。校址原...
遺址公園內還保留和修繕了考古隊當初入住的民居,陳列著發掘者使用過的物品。在屈家嶺遺址一角,青山翠柏之間,建成了考古學家紀念園。景觀展示區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裡規劃了3000多畝生態景觀,利用不同類型作物和花卉,打造出一座田園風農耕主題公園。每年4月,這裡秧苗吐綠,花海起伏,吸引了大量踏青賞花的遊客...
社會、文化發展成果,每年要推出數個專題陳列,主要有:《上高縣革命歷史展覽》(1980年)、《宜春地區與上高縣歷史文物概況展覽》(1981年)、《上高縣歷史文物陳列》(1982年)、《上高縣文物普查成果展覽》(1984年)、《益王墓出土文物展覽》(1986年)、《毛主席像章收藏展覽》(1987年)、《古民居寫生展覽》...
離山民居遙不三十里,擔糧飼鶴,月有常例。雖待此鶴也,亦隱以待僧矣。因向僧喚鶴訓而祝之曰:“爾乃胎禽浮丘,著經雲門,鼓翅華表,飛聲負霄漢凌雲之志,恐終非貧家有也。爾有遐心,亦聽爾之翱翔寥廓,可不爾羈也。今屬爾寄於僧,以修爾齡。僧托於爾,以輔成其名。爾無負山翁寄鶴之意,以徜徉...
紅杏坊原名“望杏坊”,清初期,梅城有民謠曰“百花洲尾齊州前,諸生出狀元”,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順治壬辰科進士、程鄉知縣王仕雲,大覺寺前豎立坊表,題名曰“望杏坊”,寄望邑人讀書,科考及第,惜在康熙十二年,附近民居大火,災及坊表,致倒塌湮滅,然“望杏坊”地名延用200餘年,至民國前期,改名 “...
老馬凼是由兩面大山並排聳立,這裡的梯田坡度陡峭、險峻。這裡始終保持著幾千年來的乾欄式板屋建築風格,梯田與民居融為一體。貢米嶺 貢米嶺梯田由黃雞嶺、蛇行嶺、臥虎嶺等12座嶺組成,梯田鑲嵌在溝溝嶺嶺之間,由於這裡的梯田系花崗岩風化物發育的麻粉泥田,而且是日照時間較長的向陽坡,能種出優質香稻,且歷朝...
但和民居相映襯的是星級飯店已經在中國興起,其富麗典雅讓國人大為驚嘆,常有咱家還不如人家的廁所的慨嘆。如此一來,住飯店成了那時時髦的開洋葷。飯店的管理者也把請住飯店當作一種交際手段。我曾在凱悅飯店二樓的粵菜館裡幾次看見畫家范曾,也知道他常在飯店小住。凱悅飯店的董事長周紹志跟范先生非常熟,我想...
園內6個核心景區包括:擎天門、老泉池、期盼園、福壽嶺、民俗藝術雕園、百花溝;另有8個輔助景區包括:彩葉谷、山崖觀景、採摘谷、音樂廣場、老民居、老北京民俗園、婚紗攝影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婚慶禮俗基地。 北京老泉櫻花園 北京老泉櫻花園是北京老泉櫻花園景區傾力打造的主景區,它位於景區的東北面,海拔在...
四是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在千佛崖、皇澤寺、劍門關周邊開鑿隧道3.5公里,從根本解決了交通主幹線橫穿重點文保單位的問題,做到公路、鐵路為文物讓路;搬遷了文保單位內大量違章建築,修復了部分驛站街道、民居、石板路。景點文化 金牛道 傳說戰國時期,秦惠王伐蜀,因蜀地山勢險峻,征伐很不容易,便採納了大將司馬錯的...
新五師紀念館(新五師司令部舊址)是一處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其本身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占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廣場位於大門的正前方,建有李先念銅像一座,供遊人瞻仰。隨州市曾都區九口堰五師舊址紀念館接待中心、黃春庭烈士墓、革命英雄紀念碑依次毗鄰於司令部舊址的西北方向,“九口堰”整齊的排列在接待...
這一帶山、洞、林、泉、古民居建築等,別具特色。小峰峽谷東側“九龍捧珠”的巨大畫屏,高約800米,長達3公里,惟妙惟肖,蔚然大觀,直令觀賞者嘆絕。另外,交通便捷,從宜昌市城區通往昭君故里興山、屈原故里秭歸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神農架的公路,剛好從小峰峽谷穿過。僅於該公路聶家河一點,就可看見獨石寨、羊角...
街區內保存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20餘處,傳統民居500餘處。唐子城 唐子城夯土城牆現高出地面2~10米,牆基寬30~40米,保存較為完好;羅城基本上為現代揚州城疊壓,地表保留了部分城垣遺蹟。其中北牆在鐵佛寺至東風磚瓦廠之間保存有夯土城牆,高出現地面約2米,西城牆在觀音山下還保存一段,長約50米,高出現...
這是我們復原的一座耒陽近代民居。裡面是按照耒陽人民八十年代以前的擺設而布置,大家可以看到門左右這個叫做牆棚。它是用來擋風和靠背用的。這個叫地灶,以及大師、書桌、油燈等等。這邊還有個臉架,臉架上還有個銅盆。臥室這張床,耒陽人民叫做“牙床”也叫“乾功床”據說做此床需花費一千個日日夜夜而製作完成。所...
樓上村古建築群民居保存了明末清初的風貌,民居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多為四合院、三合院。龍門均朝巷道。院中正房,明間均為六合門,次間為扇窗,多精雕人物、鳥獸、蟲魚、神鹿、鳳凰、花卉等,獨具民族特色。樓上村建築群是中國明清時期西南地區漢族民間自發移民發展史的活態例證,在對西南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適應的過程...
島-喜洲古民居-雞足山-石寶山 香格里拉(中旬含德飲)噶丹松贊林寺-碧塔海-屬都海-納 帕海-碧壤峽谷-白水台-哈巴雪 山-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白茫雪 雲南省 山-飛來寺-茨中天主教堂-世外桃 源——雨崩村 西雙版納 勐侖熱帶植物園-橄欖壩傣族園-野象 谷景區-原始森林公園-猴山-雨林 谷-打洛森林...
鸚鵡山 虞山公園 桂林愚自樂園 西街 碧蓮峰 遇龍橋 書童山 穿岩古榕 福利古鎮 古榕公園 曹鄴讀書岩 屏風山 騰蛟庵 朗梓古寨 榕蔭古渡 雪獅嶺 白面瑤寨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富川碑林 陳宏謀家祠 資源寶頂瀑布 雲霧山莊 大榕樹與月亮山 鑒山寺 南丹溫泉 銀子岩 五排河漂流 靈川江頭古民居 全州龍巖洞...
尹立為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被色魔帶到了一出偏僻的民居,色魔想要侵犯尹立為,這才發現竟然是男人假扮。色魔惱怒成羞,想要殺掉尹立為。這個時候,晁所長帶著戴依依趕了過來,將色魔制服,他們這才發現,色魔果然就是大劉。這下尹立為高興了,色魔是他引誘來的,抓到色魔的功勞應該算在自己身上。宋時雨卻不...
現存幾十座保留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東山古街、古戲台等人文遺珍。古建築有柳州祠、古戲台、聖母宮、狀元及第、六扇房、紅白大廳等。村裡有民間藝術鐵技、陳靖姑信仰等民俗。歷史上有南宋陳紀,陳汜,陳彬,陳璣,陳華等名人。東山村是福建省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國師公園 洋中國師公園,建於1995年。是為紀念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