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妙對》是一篇古文言文,記述的是孔融巧對對子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孔融妙對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拼音:kǒng róng miào duì
- 主旨:表現孔融的聰明才智
- 發生年代:東漢末年
- 主要人物:孔融、李元禮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分析,
作品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詞句注釋
時:當時。
盛:大 。
詣:拜訪。
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俊才,才智出眾的人。清稱,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表兄弟姐妹。
乃:於是,就 。
吏:指門官。
我是李府君親 是:判斷動詞。
師資之尊:師生之誼。指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禮”的經歷。
奕世:世世代代。
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是:指示代詞,這個。
人以其語語之 前語:話。 後語:告訴。
了了:聰慧。
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白話譯文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禮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過一會兒也來了,有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文舉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應當很了不起。”陳韙非常尷尬。
作品分析
全文分三層。
第二層
第三層
寫孔融機智地反駁陳韙的刁難,再次表現出他聰明機智的特點。
陳韙顯然是輕視孔融,認為他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童,故意出語刁難,意為:你這時年齡小,雖然聰明,也別得意太早了,長大後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陳韙批評他的話來逆推,使陳韙陷入窘困的境地,這也再一次顯示了他的敏捷和機智。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齡雖小但機智異常的性格已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