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燁

孔燁,1968年5月出生於四川西昌。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1996-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深造,師從世界著名心臟外科專家、全球首例人工瓣的設計者和植入者Albert Starr教授。對於二尖瓣成形技術,同種異體瓣移植,無支架生物瓣的套用,微創瓣膜外科,胸主動脈瘤手術,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外科治療,以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及圍術期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修。2007年再次赴美,於辛西那提大學師從國際著名心臟外科專家,前國際微創心臟外科學會主席Randall Wolf學習改良迷宮手術技術用於房顫的外科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西昌
  • 出生日期:1968年5月
  • 職業:心臟外科專家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發展歷程,2012年8月,1999年,2000年,2000年底,主要貢獻,目前研究工作,參編著作,

發展歷程

2012年8月

起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心臟外科主持工作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心胸血管外科分會青年委員。國際微創心臟外科學會(ISMICS)會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Asian Cardiovascular Thoracic Annals》國際編委。《國際心血管病雜誌》編委。《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評審委員。甘肅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市醫藥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慈慧公益基金會專家顧問。

1999年

學成回國後,重點從事振興發展冠狀動脈外科的工作。在國內較早開展非體外循環下微創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OPCAB),
孔燁

2000年

初成為國內開展微創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主要外科醫師之一。

2000年底

在國內先期開展多血管微創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2001年起在臨床開展接近100%多血管微創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並成功將此技術推廣套用到冠脈外科高危病例,成為中國微創不停跳冠脈手術技術的先驅和開創者之一。
在不斷開拓改進冠狀動脈外科治療技術的同時,在臨床成功開展複雜多瓣膜病變手術及危重瓣膜病手術,以及複雜二尖瓣成形手術,缺血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外科治療;主動脈根部擴大成形等各種複雜主動脈根部手術,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及左心室內補片成形手術,缺血性心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療;左心室腫瘤,以及主動脈瓣病變合併降主動脈縮窄等複雜心血管手術。2008年開展風心病換瓣膜手術同時行房顫消融術,並套用雙側小切口微創射頻消融手術,用於房顫的外科治療。近年來,在臨床開展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療,先後為擴張型心肌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以及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成功進行了外科手術治療。

主要貢獻

成功完成多項外科新技術的臨床套用:
1999:完成上海市胸科醫院首例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2000:完成上海市胸科醫院首例微創小切口二尖瓣置換手術。
2002:完成中國首例橋血管-主動脈吻合裝置臨床套用於微創不停跳冠脈搭橋術
2004:完成瑞金醫院首例胸腔鏡輔助下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
2005-2009期間: 先後完成上海瑞金醫院:
首例二尖瓣滑動技術成形術(Sliding 技術)。
首例二尖瓣前瓣人工腱索成形術。
首例Nick氏主動脈根部擴大成形術。
首例雙孔法二尖瓣成形術
首例左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內補片成形術(Dor氏手術)。
首例內窺鏡取橋血管術。
首例升主動脈隔離技術(Enclose裝置)套用於OPCAB手術。
首例下壁室壁瘤切除+下壁成形術。
首例主動脈瓣病變合併降主動脈縮窄同期手術根治。
首例左室室壁瘤切除+室間隔隔離術(SAVE手術)。
首例自行設計的主動脈切口阻塞技術套用於OPCAB手術。

目前研究工作

目前,負責和參與系列心血管外科新技術基礎及臨床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
加拿大政府衛生研究基金資助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RCT:CORONARY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十一.五規劃)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項目 “提高老齡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療效的臨床研究”(多中心臨床研究);衛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心項目“中國首次大規模多中心冠脈旁路移植手術登記研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納米鐵標記可控式VEGF基因轉染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自體移植對於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效果”;承擔甘肅省科學技術攻關計畫項目“胸腔鏡下冠狀動脈搭橋”;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主動脈切口阻塞技術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子課題“血管吻合術後再狹窄與瘢痕形成相關機制的研究”等。

參編著作

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顧愷時主編(2003年)、《心血管疾病新理論新技術沈衛峰主編(2005)、《心臟病學前沿》沈衛峰主編(2007)、《冠心病現代治療》胡大一主編(2007年)、《心血管外科學》全國專科醫師培訓規劃教材(200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