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村鎮

孔村鎮

沿革鎮機關設在孔村,以駐地命名孔村鎮。據傳春秋時孔子曾在村西山上教書堂講學,後人為其修廟紀念。該山定名為孔子山。村位於孔子山下,故名孔子村,簡稱孔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孔村鎮
  • 外文名稱:Kong Cun Town
  • 別名:孔子村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濟南市平陰縣
  • 下轄地區:46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孔村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0400
  • 地理位置:平陰縣城東南部
  • 面積:99.66平方公里
  • 人口:3666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 火車站:濟南西站  濟南站  濟南東站
  • 車牌代碼:魯A
  • 榮譽:平安山東建設先進集體
  • 行政村:46個
  • 人口出生率:10.67‰
  • 歷史名人:魯平、肖光、熊善隆等
概況,文化起源,地理位置,自然狀況,交通情況,新型工業孵化園,科技發展,新型工業產業園,經濟發展過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狀況,強鎮由來,舉行招商引資項目,社會狀況,文教科技,人民生活,鎮村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下轄村,人口數據,下屬學校,社會發展,大事記,歷史名人,所獲榮譽,

概況

沿革鎮機關設在孔村,以駐地命名孔村鎮。據傳春秋時孔子曾在村西山上教書堂講學,後人為其修廟紀念。該山定名為孔子山。村莊位於孔子山下,故名孔子村,簡稱孔村。日偽時期,屬日偽三區,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區。1948年解放,成立聯防片。1950年建立孔村鄉政府,下設4個小鄉,23個自然村。1956年撤區並鄉,合併為孔村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本鎮歸孝直人民公社管轄。1962年由孝直公社分出,名為孔村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設立孔村區,轄孔村鎮、陳屯鄉、李溝鄉、前大峪鄉,共46個行政村。1985年9月,撤區並鎮,設立孔村鎮,轄原孔村鎮、陳屯鄉共25個行政村。2006年李溝鄉併入孔村鎮,現全鎮面積99.66平方公里,耕地3947公頃,轄46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36669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10.67‰,人口自然增長率3.03‰,全鎮姓氏有張、王、李、趙、廉、孔、邱、劉、孫等58個姓氏,其中王姓最多。全國炭素工業第一鎮,全國反季節雞腿菇第一鎮。

文化起源

孔村鎮
孔子山本名紫蓋山,在孔村鎮西北2公里處,山巔故有孔子講書堂遺址。因此,北宋熙寧五年(1072)於此址建“孔林書院”,又名“杏壇遺響”。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修孔廟 (即“孔林書院”),始立孔子及四配像。明萬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96--1597)遷至山東坡,仍立孔子及四配像。“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壞。
孔子山系歷史名山,與五嶽同為中國三十洞天之一。 《名山志》有孔子山絕頂“孔子講書堂”遺址的記載。這是曲阜以外惟一的“孔子教書堂”遺址。“杏壇遺響”是平陰縣八大景之一。
孔子山孔廟位於東面山坡,座西面東,臨孔子山村西。東西長約120米,南北寬約80米。整體為三進大院外挎兩樓。大門高建台階之上,排樓式三間。大門裡圈有長方院,對牆為大影壁,影壁兩旁通過兩座小門入一進院。該院南北各建三間瓦房,南為過道房,為接待官廳。此處晚清興辦學堂時立為學堂。過道房南另闢一小院,建有平房六間,供祭祀時做炊事用,早期曾有看廟者居住。由一進院登階進入二進院,此院南北對稱,各建有三間帶前廊的瓦房,房內是孔子弟子及後世入孔廟的儒家木主。二門旁有南北兩道牆,牆上半部為青瓦排花透體。從二進院再登階進入三進院,此系大平台式,前沿有兩段南北半身高透體牆欄,通過兩列12個石俑進入大殿。大殿五間,前廊四根八棱青石柱,前牆上半部全系木格花窗扇,殿頂外構築筒瓦高脊,頂山均有禽獸裝飾。殿內雕樑畫棟,大紅圓柱8根,設木閣三間。正中一間供孔子塑像,左右兩間供四配像。殿內貼南北山牆各建一長台,各供6個木主,即12哲。
大門前左右兩側跨出正院建有兩座高台樓。左側是講書樓,西面後牆實體到頂,左、右、前三面環廈,黑漆園柱8根,南北大對窗,面東木格花門,平頂四角斜尖。右側是文昌閣,兩層六角尖頂。一層有文昌帝君塑像,二層是魁星塑像。兩樓樓身並樓台高約10米左右。大門前兩樓之間為一南北長平台,再前有15米見方的大平台,兩平台均系青條石壓邊。文昌閣北側設一進廟便門。廟系循山而建,由前往後逐步升高。因此,大方平台台階為13級,大門、二門和大殿平台前三座台階均為9級,大殿前3級。
廟內有木製大匾額6塊,木製長牌對聯一副,其顏色和匾文分別是:大門外面為白地藍字“生民未有”;大門裡為赭色地黑藍字“斯文在茲”;二門上為白地天藍字“圖書天地”;大殿門上為紅地紅字“與天地參”;殿內孔子塑像閣上的大匾長與閣寬相等,寬鑲邊黑漆地金字“金聲玉振”;講書樓內對門牆上白地黑字“春風化雨”。大殿內孔子像木閣兩旁圓柱上長牌對聯是:“盛德同天地馬跡車塵到處皆春風化雨;斯文炳日星宮牆俎豆此間即泗水尼山。”長牌面為金色碎屑地天蘭色字。
廟內外共有青石碑13通,大殿前5通,二進院內4通,大門外3通,村東1通“杏壇遺響”碑。大門外左側一通斷為四截的“杏壇遺響”碑,系從山頂移下來的,明萬曆初立於山巔。另有兩通殘碑,一是北宋熙寧五年篆額曰“孔林書院”部分碑頭,一是弘治十五年重修孔廟碑部分碑身。
孔子山東面,遍植翠柏。廟內外原來大樹頗多,一進院內曾有兩人合抱的柏樹,院子被遮其大半。從遠處看孔子山,見樹不見廟。廟的建築特色為青磚青瓦白牆,加之古木參天,廟貌巍然。
孔子廟在山巔和遷移後常年遊人不斷,從官吏以至百姓各階層人士都有。尤其是在每年的清明節,上午十多里外的師生雲集孔子山,瞻仰孔廟,下午周圍村莊以婦女為主體形成人流往來於孔廟。明《兗州府志》有詩曰:“紫蓋郁蒼蒼,孤峰標聖堂。四時誰俎豆,萬仞見宮牆。聖運千年在,風流自世長。高山多仰止,寧北舊甘棠”。《平陰縣誌》也載有名人登山贊孔廟的詩:“紫蓋山中雲樹蒼,傳來孔子教書堂。列侯霸業煙銷盡,惟有尼丘聖澤長”,元、明、清以來,每年祭祀孔子,孔子山廟與縣文廟同時舉行。
龍山文化時代(距今4600~4000年)或為傳說中的少昊統治時期,平陰縣先後有洪範的周河、姜女墳、侯莊、杜莊,李溝的團山,孝直的王八山,玫瑰的張莊等最少十處地點都有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址。戰國時社會經濟大發展。商品經濟繁榮,促進了貨幣的交換。在李溝鄉王樓村的戰國墓中出土貝幣一百多枚,反映了當時的貨幣交換和商業的發達。
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陰縣委在孔村鎮李溝鄉王樓村正式建立,同年10月,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為紀念建黨90周年,更好地發揮縣委舊址的教育功能,2011年1月起,平陰縣委、縣政府多方籌資400萬元對縣委舊址進行了修復、擴建。按照尊重歷史、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了縣委舊址和徐向前元帥舊居,新建了中共平陰歷史陳列館。修復後的平陰縣委舊址占地2600多平方米,其中平陰歷史陳列館面積485平方米,記憶體珍貴歷史圖片600餘幅,實物近百件,以中共平陰地方組織成立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為主要陳列內容,通過圖片展示和實物陳列的表現形式,結合多媒體、場景設計、沙盤模型、影像回放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平陰黨組織走過的光輝歷程。在修復過程中,注重了合理分區、綜合開發,使得整個縣委舊址集參觀學習、社會實踐於一體,成為了黨員幹部學習黨的歷史、加強黨性教育和青少年學生學習革命傳統、培養愛國情感的重要陣地。
2011年6月24日,中共平陰縣委舊址修復工程竣工暨中共平陰歷史陳列館開館儀式隆重舉行。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席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岳紹紅;縣領導朱紅方、朱雲生、王敬德、吳英文、劉吉利、陳紅、武善欣、杜衛東、翟軍出席了儀式。中共平陰縣委第一任書記熊善隆之女朱盈超也參加了儀式。縣委書記朱紅方在儀式上致辭。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席偉對平陰縣委舊址修復工程的竣工和中共平陰歷史陳列館的開館表示祝賀,對平陰各項事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參觀了中共平陰歷史陳列館、縣委舊址和徐向前元帥舊居,並觀看了平陰黨史文獻紀錄片《紅玫頌》。據不完全統計,自開館以來已接待參觀人員4萬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地理位置

孔村鎮位於東經116°15′--116°37′,北緯36°00′--36°25′之間,平陰縣東南部,距縣政府17公里。東與肥城市石橫鎮相接,靠近肥城礦區;北與平陰鎮交界,西與東阿鎮接壤,南與孝直鎮相連。毗鄰泰聊公路,國道105線和濟菏高速貫穿南北,正在規劃設計中的泰聊鐵路、青蘭高速穿越東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越。
鎮東部地勢西高東低,土壤為沙壤土,土地深厚肥沃;鎮西部屬純山區,土壤類型為褐土類中壤土,岩層分布主要是表層為石灰岩,150米以上為張夏灰岩,PH值7.3-7.5,有機質含量0.8-1.2%。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土質較為疏鬆,耕性良好,適於各種作物生長發育。
屬暖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徵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高氣爽溫差大,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全年平均氣溫13.6℃,7月份最高平均27.4℃,1月份最低平均為-1.4℃,無霜期180天,夜間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各種作物的養分積累。
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光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92小時,占全年可照射時數的54%,常年以五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平均269.44小時,十二月份最少為164.4小時。降雨量偏少,且多集中在盛夏季節,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降水量643毫米,春季降雨偏少,常年降水量僅在80毫米左右,是年降水量的13.3%,降雨量少,不利於各種農作物病早害的傳播流行,有利於乾雜果花的生長。一般地下水在40米左右,地下水PH值屬中性,比較適應人畜及澆灌農田,西部山區水質清澈,礦物質含量豐富,無任何污染,生物種類豐富,農、林、果、菜生產良好,經濟林木有葡萄、蘋果、梨、核桃等十幾種,林木有楊、槐、桐、柳等幾十種,飼養牲畜有牛、羊、雞、豬等野生資源豐富非常適宜居住。

自然狀況

該鎮東部地處丘陵、 平原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距離9.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西部山場面積大,地形地貌多樣,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植被、人工植被覆蓋面廣。自然植被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草叢、水生草。人工植被主要有:大田作物和各種蔬菜,還有1.8萬畝的植被水保林和經濟林。區域內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茵陳、車前子、黃杞、遠志、柴胡、地黃等);野生纖維資源(牛筋草、狗尾草、蘆葦、茅草、香附草等);野生油脂類植物資源(側柏、蒼耳);野生芳香油類植物資源(野菊、艾等)。全鎮占地面積5028.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235公頃。主要山脈有孔子山、 黑山、龍王山、王莊山、張山頭、後套山、爛柯山、團山等,其中張山頭最高,海拔為462米, 主要河流有匯河,境內流長3公里,流域面積為5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紅薯,經濟作物主要有紅提葡萄、玫瑰花、蘋果等。
農產品豐富 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其中大白菜為特產,2004年小麥種植面積18600畝,玉米24354畝,油料作物9900畝,糧食總產21604噸,蔬菜面積7665畝,總產3.8萬噸,畜牧業收入4079萬元,林果藥材收入384萬元,農業總收入7117萬元,農業企業有昌盛葡萄酒廠、長凱麵粉廠、大地藥材公司、六順食用菌協會、業達食用菌科技開發中心、山雞養殖基地。紅提葡萄、大白菜被省廳評為綠色無公害品牌,“玫鄉山里人”牌“山雞蛋”是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李溝鄉是“濟南市靈芝生產第一鄉”。
特色農產品 白菜、林木、葡萄、蘋果、梨、核桃、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麥種、藥材、核桃、柿子、食用菌、笨雞、雞蛋、茵陳、車前子、遠志、柴胡、地黃、蘆葦、香附、側柏、香油、昆蟲、野兔、蟾蜍、金龜、土元、花椒、食用菌。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鼠狼、野兔、貓頭鷹、喜鵲、燕子、斑鳩、啄木鳥、麻雀、蛇、田鼠、青蛙、蟾蜍等;昆蟲主要有:赤眼蜂、蚜繭蜂、七星瓢蟲、草蛉、土蝗、蟈蟈、步行甲、蜣螂、金龜子、土元等。

交通情況

以國道105、縣道220為骨幹,村村實現了道路水泥化,總里程達110公里,戶戶吃上了衛生、安全的自來水,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無繩電話傳輸網路齊全,鎮中心中學教學樓、實驗樓、電教樓設施先進,鎮衛生院、平陰縣精神康復中心、技術設備先進。工商、法庭、公安、稅務、交通等行政部門設定齊全。

新型工業孵化園

孵化園位於孔村鎮552線南北兩個側,105國道以西,濟菏高速以東,占地面積1500畝,2011年由山東建築設計院設計規劃。
一、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3000萬元,主要完成“一縱四橫”道路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以及防護林網、亮化美化工程建設。
二、項目安排
1、光伏發電項目
2、橫向集熱太陽能項目
3、現代物流項目
4、發電設備製造項目
三、規模及目標
預計完成總投資15億元,形成規模以上企業8家,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4億元。

科技發展

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動員大會上提出,全面實施包括工業餘熱利用行動等大氣污染防治的“十大行動”。在炭素企業集中的平陰縣孔村鎮,利用工業餘熱發電、供暖已經是第三個年頭,工業餘熱從當初被當做高溫煙氣、熱水白白排掉,到能夠商品”一樣走市場渠道賣給千家萬戶,實現了政府省心、企業節能減排、熱企和民眾獲益的多贏。

新型工業產業園

產業園位於孔村鎮東北部,與肥城市工業園相比鄰,占地面積3000畝,2010年由山東建築設計院設計規劃。
一、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1.2 億元,主要完成“六縱五橫”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以及防護林網、亮化美化工程建設。
二、項目安排
1、碳素產業項目
新上鋼用炭電極、空氣滲透性低炭素陽極、高石墨含量炭素陽極和光伏產業用石墨等產品,
2、機械製造項目
招商引進機械製造業,以整機生產為依託,帶動裝備製造業協作配套水平和質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3、化工深加工項目
以現有炭素為依託,加快相關化工產品開發生產。
三、規模及目標
預計完成總投資30億元,形成規模以上企業10家,年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利稅7億元。

經濟發展過程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40公斤,總產80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3 00公斤,總產70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倡科學種田,對境內山區、丘陵、荒灘進行復墾,開挖河塘。並對匯河進行了多次疏浚及綜合治理,使水害變為利。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穩產高產田,占可耕地面積的96%,實行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和山區開發精品園建設。孔村鎮按照平原綜合開發“四高八化”的建設標準,造就了一批優質工程。整個工程涉及孔村鎮5個行政村, 完成改造中低產田600公頃。發展低壓管道面積600公頃,鋪設PV C塑膠管道3.2萬米,新打機井3眼,配套機井7眼,建設橋涵建築物166座,修建道路77公里,疏控排水溝97.76公里,建設林網面積600公頃,植樹6萬株,秸桿還田333.3公頃。紅提產業結構調整333.3公頃。共完成石方70.97萬方,山區開發種植了紅荷包杏、日本甜柿、金太陽杏、冬棗等優質果木近10萬株,建設精品園66.67公頃。2000年,被評為濟南市農田綜合開發先進集體。 糧食畝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總產達到22021噸。
1990年以來,大力發展高產田,開發低產田,現耕地面積2235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960公頃,糧食總播種面積3592公頃。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567公頃,秋糧播種面積2025公頃。 其中油料作物135公頃,棉花播種面積107公頃,蔬菜459公頃,總產達34623噸。兩年來實有果園面積(含菜果、葡萄等) 746公頃,果品產量達270噸,桑園面積達48公頃, 香椿芽產量達200噸。同時,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2000年肉豬出欄2.81萬頭, 羊當年存欄2.48萬隻,家禽當年存養21.05萬隻,肉類總產量3589噸,禽蛋總產量2569噸。
1997年,孔村鎮經多方考察,引進紅提、青提、黑提葡萄並栽培成功。為確保紅提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孔村鎮註冊成立了“濟南紅提開發公司”,按照“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動作機制,制定了規範的管理制度,完善了服務網路,成立了紅提協會,現已發展會員2000多個。經過5年的發展,面積達15000畝。1999年,省市專家對孔村鎮的紅提葡萄進行了鑑定,一致認為,孔村紅提在全國占三個第一:連片規模最大,管理最好,效益最高。孔村鎮也因此被中國優質農產品示範園區建設辦公室命名為“中國紅提第一鎮”,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果菜國外種苗引進推廣示範基地” 。2001年1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百姓最喜愛的果王大賽中,紅提葡萄被評為“中國果王”;8月,孔村牌紅提葡萄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為進一步拓寬國內外市場,孔村鎮制定了“東進西擴,北上南下”的發展戰略,在新疆等西北省區建立了5萬畝優質紅提生產基地, 與全國各大中城市果品市場建立了業務關係, 市場占有量逐年擴大, 同時,為打造國產名牌,孔村鎮紅提正式註冊“孔村”商標,並獲得國家“綠辦”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
2012年7月份,在全國最大的反季節雞腿菇生產基地——平陰縣孔村鎮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一串燈泡發著柔和的黃暈的光,從洞頂向里延伸。地上堆滿營養袋,一簇簇雪白鮮嫩的雞腿菇長得正旺。在這裡,不僅能領略到土洞風光的美景,享受到“仙洞采珍品”的愉悅,還能品嘗到別樣“雞腿”盛宴。幾年間,30個村建成冬暖式食用菌大棚1596個,土洞近3000條。一大批食用菌經紀人也應運而生。
孔村鎮
在培養食用菌這一特色產業進程中,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在北毛峪、李溝、大荊山、安子山、孔莊等15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的基地,實現了水、電、路三通。在政策扶持的同時,還積極配合農村信用社推行農村聯戶聯保小額貸款,保證正常農業生產。截止到2011年,基地內擁有食用菌生產土洞3000條,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年產鮮菇3萬噸,產值近1.5億元。
孔村的食用菌分別註冊“孔村”和“騰龍山”兩個商標,並進行了有機認證,先後成立了“平陰縣孔村鎮食用菌協會”、“平陰菌發蘑菇專業合作社”,引進建立了占地2萬平方米、投資近500萬元的濟南遠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這些中介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重點抓好市場的調研、無公害生產資料的統供、菌種的供給、栽培技術培訓等;生產過程中,定期發放生產技術明白紙,並邀請技術人員到現場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還設立了食用菌生產技術服務熱線;產後搞好銷售服務,協調規範廣大生產戶,保證了食用菌生產戶的整體利益。孔村鎮的食用菌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初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市場”的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孔村鎮成為名副其實的雞腿菇生產第一鎮,在全國雞腿菇市場也是一枝獨秀。。

第二產業

建國前,僅有少數紅爐、白鐵、磚瓦窯、白灰窯等零星私營手工業。建國初,手工業作坊全部停辦。1962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了農具修配廠、打井隊、 石料站、榨油廠、磚廠等小型企業,全鎮從業人員超過300人,固定資產50萬元,1978年後又辦起了麵粉廠、印刷廠、建材廠、塑膠廠、糧油加工廠、運輸隊,蔣溝村、太平村建起了磚廠,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00多人,實現產值300萬元,利稅25萬元。1985年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鎮村、聯戶和個體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1988年碳素廠投產,隨後一批為鋁廠配套服務的企業脫穎而出,有水箱廠、鑄鋼廠、鋁帶材公司、炭塊廠、焙燒公司、氟化鹽廠、裝卸隊。部分村也先後辦了鉚焊廠、鑄造廠、石子廠、家具廠、水泥製品廠、木材加工廠等。其中尹莊村建20多戶白灰窯。全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效益為目的,走碳素強鎮的路子,最佳化產業結構,深入企業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碳素製品為龍頭,以鑄鋼、化工建築、安裝、運輸裝卸等骨幹協調發展的企業格局, 碳素廠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新上的萬噸陰極炭塊生產線正在籌建施工階段,炭塊廠1998年研製開發的予焙陽極填補省內空白, 該廠的ISO9000質量認證已在進行內審。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5個,從業人員1600人,產品主要有碳素、鑄鋼、氟化鹽、木製家具等8大種類200個品種,年實現產值38000萬元, 利稅3500萬元,現已基本形成了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紅提富民、碳素強鎮的經濟建設的新格局。特色產業:孔村鎮境內鎮屬企業主要產品有陽極糊、予焙陽極、陰極炭塊、冰晶石等。
碳素產業迅速發展 孔村鎮為全國的重點炭素生產基地之一,呈現出企業規模大,產品產量大,產品質量高的三大特點。擁有4家炭素生產企業,年產能達到40萬噸,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有國際先進的炭素製品技術檢測中心,炭素產品達到國際生產標準,產品出口俄羅斯、美國、德國、挪威等國家,成為平陰縣繼瑪鋼公司之後的第二出口創匯大戶。
(一)炭素企業發展情況:1989年,孔村鎮投資興建了第一家炭素企業---平陰縣孔村鎮炭素廠。建廠初期,固定資產600萬元,企業職工186人,年產炭素製品8000噸,產值1200萬元。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和市場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鎮先後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營炭素企業,分別是濟南萬方炭素有限公司、濟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東平陰豐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陰龍山焙燒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鎮炭素工業形成年產30萬噸生產規模,完成工業產值7.8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0.8億元,工業利稅1.67億元,對地方財政貢獻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業園區情況:園區總面積1200畝,可以落戶20家企業,現有企業8家,園區內有兩橫兩縱四條主幹道,水電配備齊全,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形成了一個產業聚集的工業園區。
(三)炭素產品情況:主要產品是鋁電解用預焙陽極和陽極產品,產品品種齊全,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2006年10月濟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是生產煉鋼用炭電極,總投資7550萬元,其中一期投資4550萬元,計畫於2007年5月1日正式投產,二期300萬元,建成後可年產6萬噸炭電極,年實現產值2.5億元,利稅4000萬元。 這樣,孔村鎮的炭素產品實現品種和用途的多樣化,市場前景更加廣闊,2007年力爭全鎮實現炭素產品40萬噸,創匯4800萬美元,銷售收入11.9億元,利稅1.98億元。
孔村鎮積極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大力引導企業通過技改,提高熱能效率,降低用氣量,用好“加減法”,努力做到“增產不增能,擴建不擴能,增能靠節能”,達到了產能增加和能耗減少雙贏局面。“以氣換電”用“加”法,炭素企業間互利共贏。發展餘熱發電是孔村炭素企業的成功做法,海川炭素是全國第一家炭素餘熱利用的樣板示範基地。炭素企業已有海川和澳海兩家炭素企業建成了餘熱發電項目。2011年,為解決海川炭素餘熱發電熱氣供應量不足,發電機組不能滿負荷運轉的問題,該鎮正在積極協調萬方炭素公司將多餘熱氣供給海川炭素用來發電,再將電能供給萬方公司,增加了對方供電量,達到雙方互惠互利,減少全鎮能源消耗的效果。
嫁接德國新技術用“減”法,大力度降低天然氣消耗。天然氣是孔村炭素企業的主要能源,2010年,6家炭素企業用氣總量達8000萬方,僅此一項支出高達2.3億元。2011年以來,該鎮引導企業引進新技術,進行大力度技改,提高熱能效率,降低用氣量。2011年4月份,由澳海公司嘗試性投資建設的德國技術生產線正式運營,使生產一噸炭素製品的天然氣消耗量由70餘方降到40餘方。僅此一家炭素企業,年可降低天然氣消耗近900萬方,在全鎮其它炭素企業推廣後,年可降低天然氣消耗3000多萬方,相當於少用了36000噸標準煤的能耗。

第三產業

孔村位於南北交通要道,商業、飲食業、服務業較多,建國以前就形成集市,建國後政府發動民眾入股辦起孔村供銷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78年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從業人員55人,年創產值2.3萬元,利稅0.3萬元。 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第三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先後建起鋁廠市場、 孔村市場,鎮駐地改建商業街4條,肉類食品批發市場1處,建4個專業村和1處經濟園區。 2000年, 全鎮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326個,從業人員1600人,年創產值173萬元,利稅15.7萬元。 
孔村鎮
濟南禾寶中藥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位於平陰縣城東南部,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現有中藥材種植試驗示範基地、中藥材科技培訓中心、中藥材種植推廣合作社、中藥飲片加工廠,達到了“中藥材種植示範+技術推廣+採收加工+銷售”的服務一條龍。
中藥材核心示範基地占地1200畝,位於平陰縣孔村鎮。基地以“龍頭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發展模式為基礎,發展種植了丹參、桔梗等60多個品種、種植6千餘畝,藥農畝均收入3500餘元。試驗示範基地被市農業局認定為市級特色品牌基地、被省科技廳認定為“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示範基地”, 2010年成功入選濟南市重大科技專項。中藥飲片加工廠占地16675平方米,加工車間2000多平方米,於2010年6月通過國家GMP認證,年產優質中藥飲片5000噸。2010年11月建設了全市首家中藥材科技培訓中心,建有信息系統、培訓系統、試驗示範系統、農產品保障系統“四大系統”,承載著農業科技專業人才隊伍和農民技術員人才隊伍“兩支隊伍”的建設功能,不僅為發展中藥材原料生產奠定了基礎,而且有效促進中藥飲片的加工生產,帶動整箇中藥產業鏈的發展。現已培訓2500餘人次,發放6000餘份技術材料,極大提高藥農的種植技術。
公司先後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係,2007年以來,公司先後承擔“玫瑰花與中藥材間作試驗”、“山東道地藥材良種篩選及產業化研究”、“中藥材標準示範田建設”等省市縣科研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引進、推廣中藥材新品種,對新品種進行試驗對比和品種特性調查,開展相關技術研究,組裝配套規範化栽培技術,通過加強領導、強化培訓、示範帶動以及健全農技推廣網路等措施,增強了農戶對中藥種植的技能,推進了中藥產業化發展進程。

經濟狀況

強鎮由來

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縣鄉鎮第3名,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中國紅提第一鎮、中國果菜國外種苗引進推廣示範基地、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單位、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鄉鎮企業明星鄉鎮、濟南市農業綜合開發先進單位、山東省計生協會先進鄉鎮等。
2000年總收入1.1309億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36∶41∶23。 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65.7萬元。該鎮工、農業均有顯著特色。農業自1996年開始引種美國優質葡萄品種--紅提,現已發展到15000畝的規模,被中國優質農產品示範園區建設辦公室授以“中國紅提第一鎮”的稱號。該鎮工業發達,發展速度快,自1958年境內先後興建投產了1個省屬工業企業,即平陰鋁廠;1個縣屬企業, 即孔村瑪鋼廠;6個鄉鎮企業,即碳塊廠、碳素廠、氟化鹽廠、鑄鋼廠、裝卸運輸公司、紅提公司。2001年,孔村鎮黨委、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在平陰鋁廠以東規劃了占地1000畝的碳素工業園。上述企業促進了孔村鎮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業等項經濟的發展。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8.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5元。

舉行招商引資項目

2010年11月26日,孔村鎮舉行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四個項目分別是綠澤畫院項目,箱包項目,建築模板項目,農林生態開發項目。
一、綠澤畫院項目由青島綠澤畫院投資建設,選址於原李溝中心中學,占地33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
孔村鎮
2011年6月15日,濟南平陰綠澤畫院開業慶典儀式隆重舉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高玉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凌安中,縣委書記朱紅方,縣委副書記、縣長朱雲生,縣政協主席吳英文,綠澤畫院董事長董文杰共同為畫院開業剪彩。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紅主持了儀式。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李成革,副縣長翟軍,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牛世亮也參加了慶典儀式。
濟南平陰綠澤畫院位於孔村鎮,是由文化(美術)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青島綠澤畫院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集教育教學、創作臨摹、展覽交流、銷售出口為一體的集約化文化產業企業。該企業於2010年12月註冊成立,項目選址位於孔村鎮原李溝中心中學,占地35畝,總投資1000萬元。簽訂協定後,按照綠澤畫院要求,平陰縣職教中心立即與之對接,開辦油畫班2個,吸收50—100名學生。孔村鎮政府則投資150多萬元,對原教學樓維修,修繕樓房面積4000平米,平房面積10000平方米。修葺一新的平陰綠澤畫院工作室,一、二樓為學員教室,可容納學生300人,三、四樓為畫家宿舍。設4個油畫工作室和一個展覽大廳。項目一期計畫搬遷2個工作室,安排50—100名畫師到平陰,可吸收當地50—100名畫工。據估計,2011年底,陰綠澤畫院將出口產品100萬美元以上,全部投產後則可年創外匯500萬美元。
開業慶典儀式後,省、市、縣領導參觀了平陰綠澤畫院畫室及展室,欣賞了畫院畫家解中才的油畫作品集,並與綠澤畫院董事長董文杰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高玉清觀看了畫師、畫工們的現場作畫,對他們的專業水平表示認可,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在藝術上更上一個台階,為平陰縣乃至全市全省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朱紅方指出,我縣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聞名的玫瑰之鄉、阿膠原產地,也是不可多得的旅遊休閒度假地和文藝創作基地。希望綠澤畫院能夠以我縣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為素材,創作出更多的高水平作品,遠銷各地。同時,祝願平陰綠澤畫院能夠越辦越好。
據了解,平陰綠澤畫院將採取訂單式模式,統一生產、統一銷售出口,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公司運行的風險,也會吸引更多的當地人投入進來。該公司充分利用綠澤的品牌優勢及依託國內一流的當代實力派創作團隊把平陰綠澤畫院打造成藝術人才創作、寫生基地;利用綠澤畫院藝術家雲集之優勢把平陰綠澤畫院辦成國家級藝術人才培養、孵化基地。利用辦好展館讓綠澤油畫吸引更多的藝術家來平陰實現夢想。力爭五年內將平陰綠澤畫院打造成全國聞名的文化產業基地,為平陰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二、箱包項目由青島英吉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畫總投資2000萬元,選址於原李溝鄉政府,占地面積30畝.
三、建築模板項目由泰安客商劉少明先生投資建設,計畫投資6000萬元,建設年產建築模板40萬張、家具模板1.5萬立方米、膠合板30萬張生產線一條。
四、農林生態開發項目由濟南經華卉典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選址於平陰縣孔村鎮蔣溝村,占地300多畝,主要經營林木、瓜果、苗木、藥材的種植加工經營.
簽約的這4個項目,屬於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項目的簽約,為孔村鎮工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社會狀況

文教科技

1913年孔村鎮前轉村成立廉氏國小。這是全縣第一所私立初級國小。此後開始興辦學堂,建初等國小,到1949年共設國小11處。建國後,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1964年有公辦國小32個班,民辦國小3 7個班, 其中高小11個班。有教師83人,學生2385名,農中1個班,教師2名。1984~1985年,全鎮20所國小進行了學校改貌,六配套設施達到省定標準。1985年宣布實施五年制義務教育,1989年宣布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90年代,中學建兩棟高標準教學樓, 1棟實驗樓和1幢教師公寓。設立鎮成教中心1所,並被命名為省級成人教育示範學校。 到2000年,全鎮共有完全國小4處,教學點7處,初級中學1處。國小在校生16 33人, 國中在校生2223人。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中學先後配置微機60台。兩處完全國小配置了50台微機。各中國小校舍、實驗儀器、音樂器材、體育器材、美術器材均達到省Ⅱ類標準。圖書報刊、衛生器材、勞動器材配備齊全。自1990年來,先後有兩名學生獲全縣高考狀元,為國家輸送大批人才。
建國前,境內醫療條件很差,只孔村有3家藥鋪,1家西醫診所,尹莊村有2家中藥鋪。從業人員10餘名,均為坐堂形式。1951年成立聯合診所,在孔村村老街里租賃房屋10餘間,有從業衛生技術人員近20名,1958年成立衛生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衛生室, 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66年,在孔村村南征地0.3公頃建房30餘間。 1980年因原址無法發展,又在孔村村北105國道西側征地0.66公頃,新建房屋51間(1253平方米),後又相繼建食堂6間(158平方米),職工宿舍31間(428.5平方米)。1986年與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建立醫療聯合體,對外稱“山東省精神病院平陰康復院”。1991年報平陰縣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康復醫院更名為“平陰縣精神病防治院”。一個機構同時掛兩塊牌子,隸屬關係及集體所有制衛生事業性質不變。從此,除擔負著全鎮的預防、保健、醫療和社區服務外,還擔負著全縣的精神衛生工作。為儘快改變衛生院落後面貌, 1996年又擴征土地0.1公頃,新建1600平方米門診樓一棟,1997年11月交付使用。 近幾年先後購置醫療設備有200毫安X光機1台,推車式B超機1台,超音波潔牙機1台, 救護車1部,721分光光度計2台,分析天平1台以及其他醫療設備和器械等。目前共有在編職工60人,設臨床醫技科室17個,精神科病床80張,綜合病床15張。 孔村衛生院在1998年7月被濟南市人事局、濟南市衛生局評為農村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1998年12月經評估被衛生部授予愛嬰衛生院,1999年4月被濟南市衛生局評為濟南市農村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合格鄉鎮。 該鎮現有衛生院1處,衛生院門診部1處,平陰縣精神病防治門診部1處,村級衛生院6處,鄉村醫生44名。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民眾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建國後,隨著經濟恢復發展,1957年人均糧食380.8斤, 人均分配43.1元。六七十年代,農村收入增長緩慢,以粗糧為主。進入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發展,以吃細糧為主,並且逐步向營養型發展。穿著由六七十年代的色調單一向多樣化發展,向高檔發展。居住條件大幅度改善,多數農戶蓋起了新房,截止到2011年95%以上的農戶建設磚石結構的新居。不少戶建起了高標準的居民樓。80年代普及腳踏車,90年代摩托、機動三輪、各種汽車已逐步成為主要交通工具。現全鎮實現村村通電話,通閉路電視。

鎮村建設

建國前人均住房面積8~9平方米, 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13平方米,200 0年人均住房面積28.87平方米。自1985年以來, 鎮駐地建設按照鎮駐地總體規劃改建、拓寬街道4條,鋪設柏油路面2600平方米。1993年新建半封閉農貿市場兩處 (財源街農貿市場、龍山路農貿市場),面積1800平方米,固定貨台長達380米,投資98萬元。隨著鎮駐地建設的迅速發展, 1994年8月,鎮政府委託上級規劃設計部門完善調整鎮駐地總體規劃,並制訂了龍山路建設詳細規劃,新建經商樓房150多幢,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總投資1980萬元。2001年起,鋪裝龍山路2萬平方米。2000年鎮駐地新拓中心街一條,改建拓寬老街一條,並將原集貿市場的財源街、振興路全部鋪為水泥路面,總投資150萬元,面積1.8萬平方米、以鎮駐地總體規劃六路十街為基本框架,以國有企業平陰鋁廠為依託,規劃小區,鋪開了以龍山路商業街為主的建設。鎮駐地主要街道實行一天一清掃,三季見花,四季常綠,孔村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

集體福利

1950年後,社會提倡對烈軍屬幫助(幫糧食、幫工),1953年後,提倡“五保”制度,以互助組幫工為主。1958年《人民公社管理條例》規定:以生產隊為基礎定五保戶,全鎮約30戶。1962年,《中央農村工作60條》頒布後,五保代養走上正規化。1979年9月,鎮投資5萬元建敬老院1處,供養老人9名。1982年又擴征地0.37公頃, 建房13間,建築面積達到400平方米。隨著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1996年又投資30多萬元, 建二層宿舍樓,建築面積760平方米。截止到2011年底總住房面積1082平方米,累計總投資132萬元, 累計供養五保老人217名。1992年建社會福利工廠1處,累計安排殘疾人197名。 從1991年起全鎮實行對無勞動能力殘疾人減免兩工制度。1992年全鎮農村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 現有6000多人參加保險,總數額162萬元。孔村鎮敬老院1986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敬老院,又多次被市政府評為模範敬老院,連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6月, 在共產黨員尹惠青的積極工作下,陳屯村成立了中共第一屆支部委員會。自此之後,孔村鎮黨組織在艱苦的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1938年冬天, 在吳鐵民的幫助下,東天宮黨支部也正式成立。1938年全鎮共有黨員15人,到1940年共有黨員51人。1945年初,合樓村建立了黨組織。1946年初前套村黨組織正式成立, 到年底共有黨員63人。截至到1949年初,孔村鎮共有黨員109人,有黨支部4個。近幾年來,調整充實了5個村的黨支部。2000年底,全鎮共有黨支部56個,黨員人數1087人。
基層政權建設 在抗日戰爭時期, 孔村稱平陰抗日民主政府第七區。1954年4月鄉級選舉工作結束後,建立健全了基層政權。1968年7月,孔村革委會成立,1985年9月設立了孔村鎮至今。

下轄村

孔村、合樓、尹莊、孫莊、孔莊、王小屯、蔣溝、南官莊、孔子山、柿子園、金家溝、前嶺、東天宮、前轉彎、後轉彎、張山頭、王莊、前套、後套(蘇山峪)、陳屯、郭柳溝、范皮、劉小莊、臧莊、太平(馬山口)、李溝、晁峪(葫蘆頭峪)、王樓、半邊井(於莊)、前大峪、後大峪、黃坡(小黃坡)、小峪、胡坡、安子山、大荊山(河套窪)、值金寨、白雲峪、孔莊(小孔莊)、北毛峪(小毛峪)、尚新莊、高路橋、柿子峪、團山溝、石板台、南毛峪(甜水井)等46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孔村。

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36669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482

13224

13258
家庭戶戶數
776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273
家庭戶男
13079
家庭戶女
13194
0-14歲(總)
5953
0-14歲男
3077
0-14歲女
2876
15-64歲(總)
18178
15-64歲男
9078
15-64歲女
9100
65歲及以上(總)
2351
65歲及以上男
1069
65歲及以上女
128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5301

下屬學校

濟南市平陰縣孔村鎮中心中學 孔村鎮中心國小 王家莊國小 東臧莊村國小 南官莊國小
劉小莊村國小 前轉灣村國小 南官莊國小 南尹莊村國小 天宮國小 金溝村國小 陳屯聯國小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李溝鄉中心中學 李溝鄉中心國小 北毛峪村國小 半邊井國小 大荊山國小
安子山國小 石板台國小

社會發展

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全力打造新型城鎮。委託魯建設計院完成鎮駐地總體規劃,紮起新型城鎮框架,實施了工業區、商貿區、生活區、文體活動區大投入建設,進行了鎮域環境“五化”治理。2009年起,啟動建設鎮駐地中心社區,採取“鎮並村”模式,建設完成後,可容納3000戶、10000人居住。
社會事業和諧發展,民生建設成績顯著。46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村莊“五通”。 30個村新建村級辦公場所。新農合、新農保參保率均達98%以上。新建敬老院院民樓,五保老人實現了應保盡保。實施了兩所中學合點並校,達到市教育示範鄉鎮標準。平安建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超市”,調解成功率100%,營造了平安和諧的社會氛圍。

大事記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春,平陰、茌平、高唐、長清、肥城等縣義和團、大刀會5000餘人攻打後套教堂。
1913年,前轉村成立廉氏國小。這是全縣第一所私立初級國小。
1931年,孔村架通縣內電話線路。
1938年6月,陳屯村成立中共第一屆支部委員會。
1957年7月,孔村鄉遭受匯河澇災。
1958年,孔村衛生院建成。
1966年,省冶金工業總公司在孔村興建山東平陰鋁廠。
1970年,建立初級中學,原名孔村中學。
10月, 成立施工指揮部,興建引水渠。至1973年建成引水暗渠450米。建張山頭三級揚水站。
1978年,由孔村公社文化站幹部李慶余創作的戲劇《讓新房》參加了山東省地方戲劇公演,獲三等獎,同時在《山東文藝》上全文發表。
1979年,孔村敬老院建成。
1979年,經縣政府批准,原孔村中學改名為平陰縣第七中學。
1980年7月底,孔村公社兩次遭受冰雹和8級以上大風襲擊。
1986年,山東省精神病院平陰康復院在孔村成立。
1987年8月26日, 孔村遭受龍捲風襲擊。27日,濟南市委書記賀國強,副書記孟雲到孔村視察災情。
1988年,鄉鎮企業碳素廠投產,年生產能力6000噸。
1994年,鎮辦企業炭塊廠投產,年生產炭塊3000噸。
1996年,孔村鎮引種美國紅提葡萄試種成功,面積迅速擴大,並註冊成立了濟南紅提開發公司。
1998年,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雷建國到孔村視察紅提產業。
1999年9月,孔村鎮被中國農產品示範園區建設辦公室命名為“中國紅提第一鎮”。
1999年,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孫淑義到紅提示範園內視察。
2000年1月,孔村紅提葡萄在北京舉辦的果王大賽中被評為“中國果王”。8月,在全國名優特果品展銷會上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孔村牌紅提葡萄“中華名果”稱號。
2000年6月,濟南市市長謝玉堂到孔村視察紅提產業。
2000年8月18日, 召開紅提葡萄洽談暨新聞發布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劉洪路到會祝賀。

歷史名人

魯平(1919--1989),原名劉志東平陰縣峻峰鄉(現孔村鎮大峪村)人。
1937年參加革命,在峻峰鄉組織了抗日自衛大隊。193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本村支部書記,後在周邊村莊建立黨組織,任中心村支部書記。歷任平陰縣三區區委組織委員兼社會委員。1940年初調平陰縣委任社會部幹事兼特工隊指導員。10月到魯西區黨委社會部學習。1941年1月,任魯西行政公署公安總局看守所長。3月到魯西“築先抗戰學院”任特派員。1942年8月,任冀魯豫行政公署公安局內勤組長。1943年1月,任冠朝縣公安局總教幹事兼內勤幹事。1944年4月,任魯西南公安局總教幹事兼公安局長。同年底調齊濱縣,任社會部長兼公安局長,領導開展了齊濱縣民眾性的反奸反特運動。
1946年7月,劉鄧大軍出擊隴海路,魯西南支前司令部組成了破路指揮部,他是西線指揮部負責人之一,指揮民兵完成了破路任務,保證了出擊的勝利。1946年9月,參加了大楊湖戰役,為七縱充當了活地圖,對奪取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冬到1947年上半年,劉鄧大軍撤到黃河北休整。敵人占領了魯西南根據地,還鄉團捲土重來,他組織了9人的武工隊同還鄉團開展游擊戰,僅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武工隊就殲滅了還鄉團三四百人,回響了縣不離縣、區不離區、村不離村,開展游擊鬥爭的號召。1947年10月調復程縣,任縣長。由於敵人長期占領,復程縣黨的政權及地方武裝很難存在,他組織了小股武裝,挖地道,開展地道戰,狠狠打擊了敵人。在支援淮海戰役中,復程縣委提出“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大人小孩搓小米,摘下自己家大門劈成柴送到前線,支援擔架800副。1949年3月南下,任南下支隊第五大隊第一中隊中隊長。5月到達江西省上饒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軍管浙贛鐵路徐東段軍管處主任。同年8月任五兵團西進支隊運輸司令部辦公室主任。
1950年1月,到貴州省統戰部工作,先任秘書,後任民主政權工作部部長兼辦公室主任。1952年9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交際處處長。1954年10月,任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兼交際處處長。1958年任省政府辦公廳主任兼華僑事務處處長。1966年受到錯誤批判,下放勞動。1978年6月,任省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同年12月兼任省事務管理局局長。1989年病逝。 
孔村鎮
肖光(1915—1999),曾用名田永昌、田潤吾,孔村鎮李溝鄉大荊山村人。原中共阜新市委副書記、市人大主任本村國小畢業後考入夏溝高級國小,後考入平陰師範,畢業後到孔村當教員。1938年10月參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中共平陰縣委成立,他任宣傳部長兼區委書記,對開闢平阿山區抗日根據地,發動民眾參加抗日,發展黨的組織,打擊日寇對根據地的掃蕩及堅持平阿山區抗戰做出了積極貢獻。1940年初,去魯西黨校學習,6月任魯西行署機關總支書記,1941年2月任魯西交通總站副站長,1942年春任冀魯豫行署交通總局副局長,對開闢根據地交通幹線,傳送黨刊、書報、檔案及掩護部分過往幹部,作了大量工作。1944年5月去延安,7月到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12月任遼寧錦西縣委書記。在省、地委的領導下,依靠和發動民眾積極擴大地方武裝,在敵我力量懸殊、武裝鬥爭情況複雜的條件下,發展壯大了縣支隊、武工隊,積極開展武裝鬥爭,經過大小戰鬥280多次,把住了熱東地區的東大門,鞏固和發展了錦西黨的組織和政權組織,培養了大批地方幹部。1950年3月任遼西省委幹部處長、統戰部副部長。1953年5月任中共阜新市委書記處書記。1968年後,先後任中共阜新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顧問。其間,他與市委一班人團結協作,帶領全市各族人民為建設“煤電之城”傾注了全部心血。1983年離休。1993年經遼寧省委研究決定他享受副省級待遇。1999年12月2日在阜新病逝,享年84歲。 
孔村鎮
熊善隆(1911—1942.10) 字荊州,號盛甫。孔村鎮李溝鄉胡坡村人。1929年冬入平陰縣城雲門國小高級班,1930年底升入山東省立第二中學(聊城),1934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曲阜)。1938年秋,熊善隆經萬里(中共泰西特委宣傳部長)、袁振(中共泰西特委保衛部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積極發展黨員,建立組織、發展武裝。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陰縣委在李溝鄉王樓村正式建立,他任書記。同年10月,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他任縣長。1941年6月18日,日偽軍糾集泰安、肥城、長清、平陰、東阿、東平、汶上7縣之敵5000餘人,對平阿山區進行第一次合圍,妄圖一舉消滅共產黨抗日武裝力量和黨政機關。當時平陰、東平兩縣抗日機關、部隊駐濕口山、羅圈崖、陳莊一帶。敵人“圍剿”之前,中共平陰縣委根據地委指示,在白雁泉村召開會議部署了反“圍剿”,組織民眾藏糧,實行堅壁清野。他帶領機關、部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勝利地衝出了包圍圈,保存了抗日力量。8月,他帶領部分機關、部隊人員轉移到毛鋪村一帶,籌集糧款,堅持抗日鬥爭,後被敵人發覺。10月5日早5點,日軍糾集了肥城、長清、平陰等縣3000餘名日偽軍對毛鋪實行合圍。面對強敵,他組織機關、部隊分三路突圍。在突圍中部隊損失很大,被迫撤離平阿山區,轉移到黃河西進行整訓。為粉碎敵人圍剿,建立聯絡站點,開展對敵鬥爭,1942年10月7日,他帶領一區區長朱大全等6人將罪惡累累的偽鄉長處決後,當夜住在錢官莊準備到平(陰)肥(城)接壤的三台山隱藏。由於壞人告密,次日清早被毛鋪村據點的偽軍和平陰城的日軍特務包圍。熊善隆、朱大全等奮起抵抗,激戰1小時,彈盡援絕,壯烈殉國。墓地建在其家鄉李溝鄉胡坡村,2002年縣政府撥專款進行修繕、立碑,縣委、縣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評價了熊善隆烈士的功績。
於萬東(1917~1968.9) 孔村鎮李溝鄉北毛峪村人。6歲隨父母逃荒要飯。17歲給地主扛活。1942年下東北做苦工。1950年回鄉參加土地改革運動。1953年帶頭組織互助組,並擔任組長。1956年春任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林業股長,帶領35人的林業隊植樹造林,綠化荒山。195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出席縣勞模會。1963年出席省勞模會。1964年任毛峪大隊貧協主任。1965年出席華東地區勞模會。1956~1966年帶領林業隊開荒植樹,全村3條溝、18個嶺、2375畝荒山植樹90萬棵,其中經濟林木4萬棵,果園40畝。1966年任李溝公社副社長,參加山東省貧下中農代表會、農業先進集體代表大會和國慶觀禮,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1967年3月任平陰縣革命委員會常委。1968年9月16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3日平陰縣委、縣革委為於萬東平反昭雪。
鄒憲誥(1891~1967) 字康侯,平陰縣孔村鎮孫莊村人。1928年任孝直村國小教員。1932年任縣政府教育局辦事員。1933年任第五科科員。1939年任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參議室參議員。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傳送情報,籌集抗日經費,發展抗日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49~1953年當選為平陰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並曾被選為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1967年病逝。
胡興楷(1906—1979) 孔村鎮尹莊村人。1922年至1937年在濟南紗廠做工,後回家鄉孔村鎮尹莊村務農。1946年,任農會會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至1949年任村長。建國後,歷任鄉長、初級社長、高級社長、敬老院院長等職。任初級社、高級社社長期間,積極推廣先進技術,使用良種,帶領民眾精耕細作,所在社糧食產量年年上升,公共積累逐年增加。1957年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79年病逝。
邱仁甫(1919—1942),原名邱明義,李溝鄉前大峪村人。青少年時期,曾就讀於半邊井國小、夏溝高等國小、平陰縣師範講習所。畢業後,在三區李莊任國小教員。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抗日工作。在平陰獨立四營任過秘書,在牙山、馬子峪一帶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立過戰功。1941年轉入地方工作,任平陰三區副區長,同年10月調任二區(玫瑰鎮)區長。他常冒著生命危險,活動在李溝、趙台、金家溝、陳屯、孔村、孝直、濕口山、大荊山一帶,在敵人眼皮下為八路軍征糧籌款,往返於黃河南北,傳送糧款和情報。一次邱仁甫到黃河北牛角店向縣委匯報工作後,帶著縣委的檔案返回黃河南。他為了騙過敵人的盤查,自己化裝成商人,讓通信員化裝成運貨的挑夫,把檔案藏在貨物中挑著。在望口山渡口巧妙地通過了敵人的盤查。通過欒灣敵偽據點時,他一面吩咐通信員黃元奎大膽的往前走,一面神態自若的和敵人談笑周旋,又順利地通過了敵人的據點,安全地回到了抗日根據地。1942年11月的一天晚上,邱仁甫獨自從黃河北回到黃河南,當夜趕到李溝鄉大荊山村田希文家隱藏起來。第二天晚上又到高套村鄉公所徵收糧款,順便做偽鄉長馬夢芹的統戰工作。邱仁甫的行動被大漢奸劉緒安的特務馬長六發覺,當晚,鄉公所被敵特包圍。邱仁甫在與敵搏鬥中被捕。敵特將他押至村外,連打數槍,邱仁甫當即昏死過去。甦醒後又爬到南泉村姐姐家,當地民眾將他救起,連夜抬往大峰山醫院搶救,當行至前嶺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時年23歲。
劉立訓(1915—1949),李溝鄉小峪村人。自幼讀書,國小畢業後務農。1939年3月在黃坡村參加八路軍平阿山區工作團,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參加八路軍六支隊獨立營,當通訊員,隨部隊活動在平陰、東平、肥城三縣交界地區,後升任排長。1940年參加過著名的黑山戰鬥。1941年4月獨立營改編為平陰抗日基幹大隊時,仍任排長。10月參加了毛鋪反掃蕩突圍。1942年平陰縣大隊組建六個小隊(區隊)時,劉立訓任六小隊隊長。後改稱二連,他任連長。1942年七八月份縣大隊升級編入泰西軍分區六團,劉立訓任六團連長。劉立訓機智勇敢,屢建戰功。他曾隻身或帶領部隊在肥城縣王莊、平陰縣夏溝一帶兩次截擊敵人汽車。1943年春,曾帶三個班戰士在中欒灣東公路上截擊日偽軍,斃敵20多人,繳獲步槍10餘支;在柳河圈截擊肥城縣日偽軍的戰鬥中,他頂著用水浸透的棉被向敵人進攻,取得了勝利。1944年11月上旬的一天夜裡,劉立訓帶小分隊隨縣大隊政委田化一渡過黃河,到平阿山區拔除敵偽據點,一夜時間,將侯莊、任莊、黃山頭三個中心據點和其它日偽據點全部拔除,並處決了特務鄉長劉長水。民眾稱他們“一夜燒了個滿天紅”。1945年,劉立訓所帶八連編入泰西軍分區特務營。他帶領部隊在黃河北連打勝仗,在攻打侯莊據點的戰鬥中,一次斃俘敵100多人,繳獲機槍兩挺,彈藥一宗。在龍王山戰鬥中,他帶領八連打得敵人一個營交械投降……1946年9月劉立訓隨翻身團到太行地區,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步兵49師145團2營營長。1949年率部挺進大西南,擔負解放貴州、追殲國民黨潰逃部隊的任務。11月22日劉立訓率2營參加了解放貴州省普定縣的戰鬥。23日又在普定縣西南的三間房打響了圍殲國民黨49軍249團的戰鬥。戰鬥中,他發現敵人埋伏的機槍向我追擊部隊側後射擊,戰士傷亡較多,便帶領通信員向敵機槍衝去,進攻中不幸中彈犧牲。
郭泗珍,孔村鎮范皮村人。1927年9月出生。195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當選為山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退休。他任村支部書記期間,積極帶領民眾發展生產,興辦學校,架電打井,使該村的農田基本成為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1980年,泰安地區行署授予他先進工作者稱號。在工作中,他作風民主,辦事公道,對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正面教育引導,使村風一直在全縣享有較高的聲譽,解放後本村沒有出現違法亂紀、觸犯刑律的案件。他多次被評為市、縣、鎮三級的先進工作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1956年、1977年、 1983年分別參加了縣組織的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模範黨支部書記、"五講四美三熱愛"等巡迴報告團,其典型事跡被縣委印發全縣。

所獲榮譽

榮獲“平安山東建設先進集體”、“省級文明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調委會”、“全國模範敬老院”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