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於2010年1月22日全國上映。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後裔總稱,孔子後裔有曲阜孔氏,闕里孔氏,真孔,內孔,內院孔等。現存在的後裔是第80代孫,孔佑仁,孔垂長。...
《孔子》是由佛山傳媒集團公司2010年製作出品的古今穿越電視劇。該劇由著名導演韓剛執導拍攝由趙文瑄、羅嘉良、趙君、徐百卉等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孔子家境貧寒他有一...
孔子墓,位於山東省曲阜城北,孔林中偏南地段,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死後,其弟子將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初為“墓而不墳”。秦漢時期,將其高築,...
思無邪(xié),語出《論語·為政第二》,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評價詩歌總集《詩經》的著名觀點。由於孔子和《詩經》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響,...
186 ㎝×70 ㎝,書畫豎軸。孔子,名丘,字仲尼。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 一代聖人孔子誕生在這裡。位於曲阜市城東南30公里,建國前屬於鄒縣(現...
孔子博物館,位於曲阜市孔子大道以南,具有旅遊觀光、博物館展覽、文獻收藏、學術研究、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訓等功能,同時又是仿古建築的又一傑作。...
舞劇《孔子》分為《序·問》、《亂世》、《絕糧》、《大同》、《仁殤》、《尾聲·樂》六個部分,選取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一段生命歷程,這是不斷碰壁的旅程,是...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
《孔子》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本的井上靖 ,譯者是劉慕沙。本書主要記錄了孔子的言行以及他的事跡。...
《孔子家譜》是記載孔子家族起源、發展及該族名人事跡的重要文獻。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後裔。...
《孔子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學習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與知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老子的時代還沒有儒家和道家之分,諸子門派對立是發生在孔老逝世之後,諸子崛起各執師之一端互相非難的百家爭鳴之時,這個現象從《漢書·藝文志...
孔子與論語,錢穆的書籍名。出自錢穆先生全集,在台灣經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編輯而成,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以《錢賓四先生全集》為題出版。作為海峽...
《說孔子》是2010年7月1日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鮑鵬山。...... 這是一本鮑鵬山所著,描寫孔子的書。這部《說孔子》作品的問世,既是鮑鵬山老師多年學術研...
《真實的孔子》是2010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建華。本書主要對孔子與他的弟子之間的對話進行客觀的分析,明白孔子的真正意思。...
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
《孔子像》人物衣紋用筆為釘頭鼠尾法,線長而勁利。孔子身著長袍,拱手而立,沉靜肅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動。全圖用禿筆寫衣紋,簡練概括,線條勁拔,寥寥數筆...
孔子誕辰日,全稱孔子誕辰紀念日,是紀念孔子誕辰的節日,為陰曆八月廿七或陽曆9月28日。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為“至聖先師”,公元前551年誕生於今山東...
孔廟,即孔子廟,又稱作文廟,是紀念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在中國各地都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
《孔子見老子圖》屢屢發現於包括山東、江蘇、河南、陝西和四川在內的黃河中下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其為證實發生於春秋末期的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一中國文化史上重要...
“孔子學堂”是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創辦,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目標,以弘揚、傳承孔子優秀教育思想為宗旨的公益性社會教育基地。“孔子...
有若(前508年或前518年—?),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說字子若),世稱“有子”,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被尊為儒學聖賢。生年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論語·憲問,為古代文學作品。憲問篇出自《論語》,總計44章。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