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過程 1984年甘肅鳥的發現令人難以置信地證明始祖鳥並不是鳥類演化和主系,這使得全世界為之震驚。1989年9月在我國遼寧又發現了中生代鳥類化石。這些是在德國之外的地方首次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鳥類。從此古生物界鳥類研究熱的序幕被拉開了。1993年在遼西發現了年代僅次於始祖鳥的更早的
化石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孔子鳥。它們大約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這一階段。從94年後古生物學家們雲集
遼西 ,數以萬計的鳥類化石源源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全世界古生物學界幾乎都把目光都投向了這裡,鳥類研究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著名鳥類學家a.feduccia教授稱:“尤其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新材料 ……構成了我們認識早期鳥類的基礎”,許多美國學者甚至認為世界現生鳥類很可能起源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和以往一樣最熱門的孔子鳥較始祖鳥稍晚(極有可能是同一時期的)。 其特點是頜骨無牙齒,取而代之的是角質喙;肱骨近端有一大的氣囊孔,第一指骨爪特彆強大而尖利,第二指骨爪收縮;胸骨較大,呈片狀並有一短的後側突;恥骨遠端沒有恥骨腳以及尾椎骨縮短,基本形成尾綜骨等,這些都是始祖鳥所沒有的進步性狀,同時也是區別於早白堊紀鳥類的重要特徵。孔子鳥的發現一方面更進一步證實始祖鳥非鳥類
進化 主流,另一方面打破了它獨霸
侏羅紀 始鳥百餘年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得人們的研究更全面和充分了。
標本采自
遼寧省 北票市上圓鄉晚侏羅世義縣組下部,保存的完好程度極為罕見,於1997年收藏。 聖賢孔子鳥生存於距今約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分布於中國遼寧省北票市上圓鄉。其主要
特徵 是:前頜骨和下頜骨具有規律的溝紋構造,不具
牙齒 ;肱骨近端膨大,有一
氣孔 ;第一指骨爪大,其高度超過第一指節骨;第三掌骨較細,腕骨和掌骨不癒合;坐骨粗大,近端有一向上的突起,遠端厚而圓;恥骨後展;第五躔骨仍較發育,趾爪大而彎曲。聖賢孔子鳥與
始祖鳥 屬同時代 的原始鳥類,但它又以具有角質喙等特徵而比始祖鳥進步。
孔子鳥目 孔子鳥簡介 外形特徵 孔子鳥的形態與
德國 的始祖鳥有許多相近的特徵,例如,頭骨沒有完全癒合,肱骨比橈骨長,手上長有3個帶爪的指,等等。孔子鳥的個體與雞的大小相近,上下頜沒有
牙齒 ,有一個發育的角質喙嘴;它的脊椎骨退化,胸骨發育,尾巴很短。從進化角度來看,孔子鳥的形態特徵比始祖鳥顯得進步,生活時代也應該比始祖鳥晚。
生活時代 不過孔子鳥的研究者、
中國科學院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連海研究員當初認為,孔子鳥的形態與始祖鳥近似,它們的時代也大致相當,即都是距今大約1億4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根據出土地點的地質形成史
推斷 ,這種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
無齒 角質喙部的鳥類。孔子鳥因孔子而得名。當孔子鳥屬被首次描述之時,人們就已經相信,四合屯和尖山溝所屬的熱河組和發現始祖鳥的索倫霍芬石灰岩年紀相仿。 1999年從放射性碳
測定 法得到的數據來看,四合屯化石層的同位素年齡為1.24億年,就是說熱河組年紀比霍倫索芬的更輕。根據和始祖鳥Archaeopteryx(1億5千萬年前)的解剖學對比,孔子鳥明顯更“年輕”一點。
類別辨析 聖賢孔子鳥並不是孔子鳥屬的唯一種。研究小組在1997年和1999年間再發現三個新種,但其中兩種的存在受到爭議。在同一出土地點,1996年
發現 遼寧鳥(Liaoningornis),1999年又發現
長城 鳥(Changchengornis)等新的鳥屬。孔子鳥的顱骨有一些很特別的地方:孔子鳥的喙和現代鳥類一樣沒有牙齒,但同時代的鳥屬如遼寧鳥(Liaoningornis)和燕鳥(Yanornis)卻是有牙的;枕骨部分有如雙顳孔型爬行動物的構造:在(Orbita)眼眶後有成對的顳孔(下顳孔和上顳孔),其它的鳥類包括始祖鳥,都沒有這樣的顳孔。在大量的重構圖中,孔子鳥的手顯得更原始。實際上掌骨 (Metacarpalia) II 和 III在近腕骨處和月骨融合為腕掌骨(Carpometacarpus)。現代的鳥類,其手的
融合 更進一步,只有第一隻手指能
活動 :即拇指,上有小翼羽,作用是飛行時控制氣流。以目前的資料來看,孔子鳥和始祖鳥都沒有小翼羽。這個身體構造直到一個例外(小盜龍),才在高等鳥類中如Eoalulavis(拉丁語:早期小翼羽鳥)出現。孔子鳥的上肢終於一個膨大的
胸部 突起,上有一橢圓的孔。但目前這個孔的作用熱不清楚,但這是孔子鳥的一個自體衍征,就是說這個屬與眾不同之處,能藉此將其與其他鳥屬獨立開來的特徵。
2002年,同樣是在熱河組的地層中被發現的會鳥(Sapeornis)被描述,它有這類似的上肢構造。據此
認為 ,這個特徵比以前推測的更廣泛存在於早期的鳥類當中。孔子鳥(和會鳥)藉以與始祖鳥,脅空鳥龍(Rahonavis)和熱河鳥(Jeholornis)相區別的重要特徵是骨性尾的縮短和
最後 幾節尾椎融合成為尾綜骨。這樣的身體構造對飛行定向有很大的
好處 。
孔子鳥目 生物特性 體長:不詳
體重:不詳
辨認要決:前頜骨和下頜骨具有
規律 的溝紋構造,不具牙齒
學名來源 “孔子”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聖賢”是歷代封建
王朝 贈於孔子的封號。
產地和時代 中國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四合屯,晚侏羅世義縣組下部。
保存狀況 基本特徵 聖賢孔子鳥屬蜥鳥亞綱,是除德國
始祖鳥 外世界最早最原始的鳥類,其主要特徵是:頭骨各骨塊不癒合,尚具有其
爬行類 祖先遺留下來的眶後骨,
牙齒 退化,出現了最早的角質喙。前肢仍有三個發育的指爪,胸骨無龍骨突,肱骨有一大氣囊孔等等。
杜氏孔子鳥 產地 遼寧省北票張吉營李巴狼溝。
時代及層位 晚侏羅世,義縣組下部。
孔子鳥目 基本特徵 杜氏孔子鳥是一較
聖賢 孔子鳥小的雄性個體。聖賢孔子鳥的大型個體較杜氏孔子鳥大約30%,具有清晰的角質喙印痕和明顯的雙弓型頭骨。下頜骨前部比較細,而且杜氏孔子鳥下頜齒骨與聖賢孔子鳥不同,其下頜孔前部
擴展 。上頜骨較聖賢孔子鳥向前突出,指骨爪沒有聖賢孔子鳥那樣伸長、強壯,前喙中央有一凹刻構造呈“v”字形,同時胸骨兩側有一對短的後側突,跗趾骨相對較聖賢孔子鳥短,以及尾綜股末端
膨大 。
一較聖賢孔子鳥小的雄性個體,具有清晰的角質喙印痕和明顯的雙弓型頭骨。
下頜骨 前部比較細,而且下頜孔前部擴展,胸骨比較拉長,前喙中央有一凹刻構造成“v”字形,同時胸骨兩側有一對短的後側突,跗跖骨較聖賢孔子鳥短,以及尾綜合、骨末端膨大。
學術價值 杜氏孔子鳥是
目前 所得到的保存最完美的中生代鳥類化石。杜氏孔子鳥的發現使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關於始祖鳥頭骨構造問題得到了解決,即作為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原始的鳥類,始祖鳥和孔子鳥的頭骨上都應該有眶後骨和鱗骨這兩塊從爬行動物祖先那裡遺留下來的
原始 構造,這樣的構造與後期的鳥類、尤其是現代的
鳥類 有極大的差異。此外,杜氏孔子鳥的雙弓型頭骨證明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最早出現雙弓型頭骨的類型--初龍類,而不是恐龍類 。
川州孔子鳥 產地 中國
遼寧 省北票市上園鎮黃半吉溝。
孔子鳥目 時代及層位 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
學名來源 依據化石正模
標本 產地定種名,川州為化石產地北票市古時稱謂。
基本特徵 個體較聖賢孔子鳥大,比較
粗壯 ,是比聖賢空子鳥更原始的鳥類。從其趾爪粗壯而不太
彎曲 ,分析川州孔子鳥營地棲生活,由此可見,孔子鳥類群的生態習性已
開始 分化。
孫氏孔子鳥 時代 晚侏羅世義縣組下部。
產地 中國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四合屯。
學名來源 保存狀況 完整個體。
孔子鳥目 基本特徵 這一與聖賢孔子鳥產於同一地點的
原始 鳥類,與聖賢孔子鳥不同的主要
特徵 有:前上頜吻端具有一特殊的豁口,前上頜骨鼻突長,額骨短,頂骨發育。最後三個腰椎突癒合,薦椎橫突與髂骨內壁貼連,薦椎神經棘相聯合。尾椎已基本
癒合 等。另外,孫氏孔子鳥的形態特徵有許多比較
進步 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