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授業研究

孔子授業研究

《孔子授業研究》是2012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桂生。

基本介紹

  • 作者:陳桂生
  • ISBN:9787504162427
  • 頁數:241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
  • 裝幀:平裝
  • 叢書:  源創教育
作品目錄
序 孔子授業研究旨趣
內 篇
一 孔門弟子知多少
1出典
2 《論語》傳遞的弟子數信息
3 《論語》傳遞的弟子能耐信息
二 “教化”與“授業”
1“教化”的先見
2“教”、“誨”之別
3“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辨
4“束脩”辨
5今古勢易話“授業”
三 “君子”之教[上]
1“君子”之問
2“君子”之辨
3“君子”之規
4致“君子”之道
5“君子”真偽之辨
6“成人”之見
7“君子”學說的性質
8今古勢易話“倫理之教”(一)
四 “君子”之教[下]
——子以四教
1“忠”、“信”之教
2“行”之教
3“文”之教
4從倫理價值架構角度審視
5“文”、“行”先後別解
6今古勢易話“倫理之教”(二)
五 以禮、樂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君子儒”之教
1《論語》傳遞的信息
2書之教
3禮之教
4以禮樂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倫理之教
5詩之教
6所謂“六藝”
7所謂“六藝”[續]
8今古勢易話“倫理之教”(三)
六 學而不厭
——“學而不思則岡,思而不學則殆”別解
1“學”之辨
2“思”之辨
3“學”、“思”內在關聯
4今古勢易話“學”、“思”
七 師—弟子問對[上]
——孔門所授之“業”
1弟子為學而發問
2人師為教而提問
3因學而教
八 師弟子問對[下]
——問對過程
1發問主體
2孔子審題、辨惑與專對
3弟子認同、重問、追問與反問
4孔子告白與提問
5評答
九 啟發
1“憤”、“悱”辨析
2因“憤”而“啟”、因“悱”而“發”示例
3“啟”、“發”即善喻
4因學而教,教無常法
5今古勢易話“啟發”
十 因材施教
1因“由”施教
2因“賜”施教
3因“求”施教
4諸例同理
5今古勢易話“因材施教”
十一 “為學”與“出仕”
1對政事的關注
2薦才
3見證與反證
4根植於君子之教
5今古勢易話“出仕”與“焉用稼”
十二 學無常師
1師古
2法時賢
3相師之道
4當仁不讓於師
十三 師表
1以授業為天職
2身教
3今古勢易話“人師”
外篇
一 先秦儒家“先教”說
1教而後刑,教而後兵,教而後用
2“先教”理由
3因時因勢而行
4“先教”說要義
二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
1所謂“王天下不與存焉”
2君子三樂與天下之樂的區別
3為何以教育為樂事
4“易子而教”別解
三 孟子“五教”說
1“有如時雨化之”之教
2“成德”之教與“達材”之教
3“答問”之教
4“私淑”之教
5“五教”說的認識價值
四 孔孟授業價值取向比較
1孔子“俯就之教”
2孟子“高致之教”
3孔、孟授業行為之別
4拔高孔子傾向辟議
五 孔孟師—弟子問對比較
1孟門弟子知多少
2孟門師—弟子問對例證
3師—弟子問對藝術的進展
六 荀子“教化”說
1教化“要義”
2教化“職責”
3教誨
4修身之教
七 荀子“學之終始”說
1為學之“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2為學之“義”: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3一教一學
八荀子師說
1“師”字指稱的對象
2“師法”說
3“人師”說
4“師術”說
5“隆師”說
九 荀子“主外說”與孟子“主內說”
1“性善論”的“主內說”與“性惡論”的“主外說”
2孟、荀“教”與“學”見解的異同
十 《大學》綱要
1題解
2梗概
3主題詞解釋
十一 《學記》綱要
1“學”理
2“學”規
3“教”型(法)
4“師”道
5“學”道
6戰國至秦漢間授業觀念的化石
十二 《學記》辨析
1“教學相長”辨
2“學不躐等”辨
3“君子之教,喻也”辨
4“師嚴然後道尊”辨
十三 孔子師—弟子問對與蘇格拉底“產婆術”比較
1“產婆術”要義
2孔門師—弟子問對要義
3“產婆術”與孔門問對異同
4“啟發式”與“產婆術”
十四 中西“主內說”、“主外說”比較
1近代西方“主內”、“主外”之說與中國古代“主內”、“主外”之說異同
2超越“主內”、“主外”爭議的現代視野
“孔子授業研究”獨白
孔子授業研究的心路歷程
孔子授業研究的價值取向
孔子授業要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